皮良楚他們之前在武廣汽車站見到了一個人們自己建立起來的“安全屋”,沒想到之后列徐盛也同樣遇到了策達三院存在的“自救安全屋”。看來這樣的安全屋在策達應該還有很多很多,畢竟策達是個戶籍人口超過1000萬,流動人口超過300萬的超級大都市。
“蟲毒”事件發生之初,大量的策達市民逃離了策達,去了周邊的一些城市,想當然的認為到人口稀少的地方疫情會沒有那么嚴重。同時,省內大量城市的市民,尤其是策達周邊的市民又大量的涌進策達,這些人認為全省超過50%的醫療資源都在策達,策達的醫院數量超過一半,醫護人員人數超過60%,只有到策達才有出路,能夠得到更好的救治和防護。
兩種人的想法其實都沒錯,不過是誰也沒想到情況會嚴重至此而已。
最終,據“蟲毒”指揮中心估算的結果,離開策達的人沒有進入策達的人多,策達在發生“蟲毒”之后,人口并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接近80萬。雖然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國的救援力量都來到了這里,可是情況在最初幾天仍然沒有得到控制。
專家組估計,感染者和變異群體的峰值將會出現在7月20日到22日這三天,也就是第一例明確為“蟲毒”感染者出現的半個月之后。
這也就是說,基本將幸存者保護起來免受大面積感染的時間點在第三周開始幾天。第二周仍然將會有大量的幸存者因為得不到保護和救援、隔離而被感染。
說白了,就是政府的防御機制防御力量完全發揮作用將在第三周,而不是第二周。這還是樂觀的情形,如果情況并不樂觀,除了策達以外的省內其他百萬人口城市也大規模爆發,事情還會變得更加嚴重。
畢竟第一周時間里,真正算得上爆發的僅僅只是省會策達和寧津、至歸等四五個城市,其他城市的市民被嚴格要求待在家中不能外出,各種經濟、社會活動全部停止,僅僅只能保留一些專門機構的活動。
其他城市的爆發危險也不容樂觀,畢竟其他城市的力量非常有限,比如說木裕、光陽、明德等地級市城區人口都超過了100萬,全市總人口也有幾百萬,現在采取的是嚴格管控隔離的辦法來控制局面。還好這些城市目前都未能發現大型變異動物的身影,也見不到感染者變異者大軍,似乎這種“軍隊”目標只有策達,而沒有其他城市,決戰可能不是發生在光陽、寧津這些城市,而是發生在策達。
其他城市的市民積極支持政府的統籌部署,基本都待在家中不外出活動。一定程度上的人群流動性控制也將疫情基本控制了下來。第一周過去,其他城市已經開始了對鄉間和城市街道的蟲子“消殺”工作,而且,這些蟲子似乎沒有策達那些蟲子的持續升級變異情況,生命力似乎沒有不斷增強,“消殺”的效果相對來說比較明顯。
其他城市的情況相對樂觀,至少看似已經不太可能繼續惡化下去,雖說治療手段和治療藥物還需要時間才能應用,被感染者或者已經變異者似乎短時間很難接受治療,可是一但完全控制起來,將幸存者和感染者變異者完全隔離分開,就不太可能繼續增加感染者變異者,使疫情盡早進入可控期。
除了其他城市現在的情況比較樂觀之外,還有一個相對樂觀的情況,那就是周邊省份目前仍然持續保持“自凈化”狀態。也就是蟲子和變異動物根本不會出省,而偷偷越過省界的感染者到了外省居然要么完全“自愈”,要么就像完全潛伏起來了。
科學家們廢寢忘食的研究和進行試驗,仍然無法搞清楚到底是水土還是空氣或者其他什么原因造成了省外疫情的“自凈化”和“自愈”現象。當然,這種情況誰也不能保證不會發生變化。
7月4日以來一周過去了,所有目光都集中到了策達,甚至全世界都開始關注策達,策達也提前成為了全球矚目的國際化大都會。
因為,整個“蟲毒”疫情,關鍵之處還看策達,核心地帶還是策達,問題難點重點中心還在策達,一旦策達的疫情無法得到控制,誰能保證之后省內其他城市的可控期是否還能保持?誰能保證附近的省份會不會出現惡化?如果疫情全國蔓延甚至全世界蔓延,人類應該如何自保?
蟲子們是不是把重點放在策達?蟲子們身后的某種力量是不是也把策達當做和人類決戰的戰場?
大決戰的結果會怎樣?人類的命運是否將由這樣的一場決戰決定?
可以預想的是,如果在策達失敗,很可能全省都將失敗,接下來全國甚至全世界都難以抵御這種兇猛的變異怪物。
列徐盛他們分裂成三派,主要就是對形勢的判斷,尤其是對形勢發展的判斷存在不同的結果。
一派認定當前的形勢異常兇險,宜靜不宜動,留守住安全屋,等待形勢發生變化,生存下去的概率將遠大于離開安全屋的概率。而且對未來形勢發展的預期比較樂觀,覺得最多一個星期,國家一定會有辦法來救援他們,不可能對他們不聞不問。
一派認為當前的形勢如同臺風的風眼,整體形勢比較兇險,但兇中隱吉,宜動不宜靜,應該趕緊抓住機會不等不靠,主動去投政府精心打造出來的SNS,只有這樣,才能在風眼過后獲得更大的生存機會。對于未來的形勢發展,他們認為未來應該還有更強烈的一段周期,如同風眼過后的巨大風暴。這種情況下,安全屋很可能守不住,救援也等不來,不是政府不聞不問,而是政府此時根本有心無力。就算政府開展再一次的救援,也可能因為數量眾多的安全屋無法兼顧,等到救援的概率如同中了彩票大獎。
一派的核心是猶豫不決,自己都無法確定對形勢的判斷是好是壞,未來一片茫然,既想離開去尋找SNS,又怕離開后巨大的風險;既想留下來等待救援,又怕救援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來。
列徐盛的建議是,誰愿意留下來誰留下來,誰愿意離開就離開,自己當家做主,自己主宰自己的命運。
這其實是個民主程度的問題,只要大家自己具備分析能力,自己確實可以做主,只是如果明知道對方的主意可能會危害群體利益,是否應該有所限制?進一步說,有些人的主意不但損害群體利益,就是連自己可能都會被損害,自己都在自尋死路,其他人或者集體是否應該讓他們自己做主?
離開的人群可以離開,留下的人群可以留下,可是這必然造成一個資源的分配問題。資源有限,僅有的資源不足以支撐兩個隊伍的行動。
離開的人群帶走一部分資源,比如食物比如器械比如工具等,自然會使留下的人防御力大大下降,降低留守人群的安全系數,與此同時,如果離開的人群帶走的資源太少,他們的風險也會非常之大,大到根本無法保障他們的安全。
換句話說,有識之人發現,如果按照大家的意思,兩派各行各的,最后兩派可能都無法得到理想的結果,搞不好的是各自都向毀滅。這種情形有點類似于在困境中的兩人,一人有魚、一人有漁具,如果不團結不合作,有魚的人吃完魚之后就完蛋,有漁具的人還沒有真正撈到魚就完蛋;如果兩人團結起來協作,一邊吃魚一邊想辦法撈魚釣魚捕魚,兩人都能夠存活下來。
焦盛海拿出了魄力,一定要大家都報團在一起。要么離開就大家一起離開,要么留下就一起留下,總之,所有資源供集體使用,不分開不分裂。
要將兩種勢均力敵的意見強行控制在一起,很難,但是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事實證明,一只羊領導一群獅子肯定很危險,毫無凝聚力和向心力,因為羊本身能力弱于獅子;一只獅子領導一群羊的情況往往效果比較理想,羊群合在一起也未必能夠挑戰獅子,大家都能相安無事,形成一種團隊的力量;一只羊領導一群羊和一只獅子領導一群獅子的情況其實差不多,往往會出現群體中的挑戰者挑戰獅王或者頭羊的局面,團隊的總體情況也未必非常穩定。
焦盛海無疑是個優秀的領導者,他甚至使用了強大的專制力量來強迫團隊的團結性,使大家都必須接受在群體中的分工和地位。
團體鞏固了起來,接下來就是抽簽。
其實,不用列徐盛詳細介紹,焦盛海已經知道了超大型金屬怪獸的存在,這種怪獸要破壞安全屋其實比較容易,所謂安全屋在這種超大型怪獸出現前勉強算“安全”,在超大型怪獸面前,“安全”其實跟努力無關,只跟運氣存在直接關系。運氣好,超大型怪獸不來安全屋,運氣不好,安全屋就會被完全毀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