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建筑之旅:北京皇宮王府
- 余劍峰 周國寶
- 14字
- 2020-09-25 19:11:06
2 建筑構件
不可逾越的等級觀念
臺基
臺基是一個高出地面的臺子,在建筑中則是建筑的底座。它一般為方形,內部填土,外面用磚石砌筑,表面鋪墁磚石。在一些重要建筑中,除臺基外還會使用高臺。
高臺別稱須彌座,分為一崇高臺和三崇高臺,只有高等級的建筑才會建有高臺,三崇高臺只有最高等級的建筑才會有。


螭首 傳說中螭是一種有角的龍,螭首即龍頭。在古代的碑額、殿柱、殿階上常塑,也常常設在建筑下面的臺基外部。高臺上的螭首位于高臺外部,欄桿之下,突出于建筑之外。不僅有裝飾作用,還能起到排水的作用。

須彌座 須彌座原是佛教造像的底座,從印度傳來。在中國常用來承托較為尊貴的建筑。它是由圭角、下枋、下梟、束腰、上梟、上枋等及部分組成的。
欄桿 每一層的高臺和踏跺邊緣都設有欄桿,欄桿的每一部分都雕飾精美。它既作為遮攔物,又有裝飾作用。
左右階 在宮殿、廟宇或高級大宅等重要殿堂的前方,其臺階分為左、中、右三列,中間一列是不能行走的,一般多是在其表面施以雕刻等作為裝飾,兩側的臺階是可以行走的通道,被稱為“左右階”。居于左邊的為“左階”,居于右邊的是“右階”。
御路 御路又被稱為龍升或螭陛,是位于宮殿中軸線上臺基與地坪以及兩側階梯間的坡道。通道上不砌條石,而是順臺階斜放巨石,在石面上雕刻祥云騰龍圖案,以示皇帝為真命天子之意。
月臺 正房、正殿突出連著前階的平臺叫“月臺”,平臺寬敞而通透,一般前無遮攔。
象眼 臺階側面的三角形部分,在清代一般為陡直的,有些表面平整,有些表面飾有雕刻或鑲嵌圖案。
垂帶石 也稱“垂帶”,是臺階踏跺兩側隨著階梯坡度傾斜而下的部分。
踏跺 臺階中間砌置的一級級階石,因為是人腳登階時踩踏的地方,所以又稱“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