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做一個有理想與目標的人(2)

不管是誰,想要突破現狀先要考慮的是:“我想做什么事?”或是“我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有了這種強烈的目的意識,你才會集中精力,并調動過去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在有意或無意中使你所關注的事情有所突破。

珍惜自己最寶貴的財富。

每一個人都必須有自己的理想。

理想是什么?這個問題每一個人都必須經常問自己。如果沒有問,建議大家現在就開始問一下:我的理想是什么?我以后究竟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

有的人從剛醒的那一刻就已經過完了一整天,有的人到睡下的那一刻前還在高效率地利用時間。

曾經有一個喜歡觀察外面世界的人,喜歡看蕓蕓眾生。有次他特意從很遠的地方坐車回家,在車上望著窗外的人,他們十分忙碌、十分辛勞,偶爾遇到兩個悠閑自得的人,也沒有看出來他們有些許幸福。這些人過的生活不是他想過的,這些人對于他來說,都是他一輩子想回避的人,他不能和他們為伍,那樣遲早他會甘于平庸下去的。說一句十分不客氣的話,他不想像他們一樣成為行尸走肉。

做一個人和一具行尸走肉的區別在于這個人有沒有理想。有理想的人會朝著理想一步步地前進,對于他們來說,每天一睜開眼睛就有目標,他們每天都朝著目標前進,因此日子也過得十分充實。沒有理想的人每天都沒有目標,他們只是過著慣性的日子,在習慣中過每一天,最后到老了一無所成。人最可怕的就是夢醒了卻發現無路可走。他怕真的夢醒了無路可走。所以每天給自己定了目標,每天都按照目標來不斷地糾正自己的行為,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目標會明白無誤地告訴你。他不想像行尸走肉一樣生活著,那樣活著沒有多少意思。最后他走了出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去,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永遠珍視他那次很有收獲的經歷,把它作為最寶貴的財富。

卓越來源于夢想。

從前,有兩兄弟,老大想到北極去,而老二只想走到北愛爾蘭。有一天,他倆從牛津城出發。結果倆人都沒有到達目的地,但老大到達了北愛爾蘭,而老二僅僅走到了英格蘭北端。

一個具有崇高生活目的和思想目標的人,毫無疑問會比一個根本沒有目標的人更有作為。有句蘇格蘭諺語說:“扯住金制長袍的人,或許可以得到一只金袖子。”那些志存高遠的人,所取得的成就必定遠遠離開起點。即使你的目標沒有完全實現,你為之付出的努力本身也會讓你受益終生。

幾年以前的一個炎熱的日子,一群人正在鐵路的路基上工作,這時,一列緩緩開來的火車打斷了他們的工作。火車停了下來,最后一節車廂的窗戶打開了,一個低沉的、友好的聲音響了起來:“大衛,是你嗎?”大衛·安德森這群人的負責人回答說:“是我,吉姆,見到你真高興。”于是,大衛·安德森和吉姆·墨菲這條鐵路的總裁,進行了愉快的交談。在長達一個多小時的愉快交談之后,兩人熱情地握手道別。

大衛·安德森的下屬立刻包圍了他,他們對于他是墨菲鐵路總裁的朋友這一點感到非常震驚。大衛解釋說,二十多年以前他和吉姆·墨菲是在同一天開始為這條鐵路工作的。

其中一個人半認真半開玩笑地問大衛,為什么他現在仍在驕陽下工作,而吉姆·墨菲卻成了總裁。大衛非常惆悵地說:“23年前我為一小時兩美元的薪水而工作,而吉姆·墨菲卻是為這條鐵路而工作。”

美國潛能成功學大師安東尼·羅賓說:“如果你是個業務員,賺1萬美元容易,還是10萬美元容易?告訴你,是10萬美元!為什么呢?如果你的目標是賺1萬美元,那么你的打算不過是能糊口便成了。如果這就是你的目標與你工作的原因,請問你工作時會興奮有勁嗎?你會熱情洋溢嗎?”

夢想越大,成就越高,人生真的是夢做出來的。越是卓越的人生越是夢想的產物。可以說,夢想越高,人生就越豐富,達成的成就越卓越。夢想越低,人生的可塑性越差。也就是慣常說的:“期望值越高,達成期望的可能性越大。”

把你的夢想提升起來,它不應該退縮在一個不恰當的位置,接受夢想的牽引吧!

一個夢想大的人,即使實際做起來沒有達到最終目標,可他實際達到的目標都可能比夢想小的人的最終目標還大。所以,夢想不妨大一點,這可謂是人生的哲學。

少追求物質多追求理想。

美國的亞歷山大·辛得勤指出:人生的藝術,只在于進退適時,取舍得當。因為生活本身即是一種悖論:一方面,它讓我們依戀生活的饋贈;另一方面,又注定了我們對這些禮物最終的棄絕。正如先師們所說:人生一世,緊握雙拳而來,平攤兩手而去。

人生是如此地神奇,這神靈的土地,分分寸寸都浸潤于美之中,我們當然要緊緊地抓住它。這,我們是知道的,然而這一點,又常常只是在回顧往昔的時候才為人覺察,可是一旦覺察,那樣美好的時光已是一去不復返了。凋謝了的美,逝去了的愛,銘記在我們的心中。生活的饋贈是珍貴的,只是我們對此留心甚少。人生真諦的要旨之一是:告誡我們不要只是忙忙碌碌,以至錯失掉生活中可嘆、可敬之處。虔誠地恭候每一個黎明吧!擁抱每一個小時,抓住寶貴的每一分鐘!

執著地對待生活,緊緊地把握生活,但又不能抓得過死,松不開手。人生這枚硬幣,其反面正是那悖論的另一要旨:我們必須接受“失去”,學會怎樣松開手。

這種教誨確是不易領受的,尤其當我們正年輕的時候,滿以為這個世界將會聽從我們的使喚,滿以為我們用全身心的投入所追求的事業都一定會成功。而生活的現實仍是按部就班地走到我們的面前,于是,這第二條真理雖是緩慢的,但也是確鑿無疑地顯現出來。

我們在經受“失去”中逐漸成長,經過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我們只是在失去娘胎的保護才來到這個世界上,開始獨立的生活;而后又要進入一系列的學校學習,離開父母和充滿童年回憶的家庭;結了婚,有了孩子,等孩子長大了,又只能看著他們遠走高飛。我們要面臨雙親的謝世和配偶的亡故,面對自己精力逐漸的衰退。最后,我們必須面對不可避免的自身死亡,我們過去的一切生活,生活中的一切夢都將化為烏有!

但是,我們為何要臣服于生活的這種自相矛盾的要求之中呢?明明知道不能將美永久保持,可我們為何還要去造就美好的事物?我們知道自己所愛的人早已不可企及,可為何還要使自己的心充滿愛戀?

要解開這個悖論,必須尋求一種更為寬廣的視野,透過通往永恒的窗口來審度我們的人生。一旦如此,我們即可醒悟:盡管生命有限,而我們在世界上的“作為”卻為之織就了永恒的圖景。

人生決不僅僅是一種作為生物的存活,它是一些莫測的變幻,也是一股不息的奔流。我們的父母通過我們而生存下來,我們也通過自己的孩子而生存下去。我們建造的東西將會留存久遠,我們自身也將通過它們得以久遠的生存。我們所選就的美,并不會隨我們的湮沒而滅。我們的雙手會枯萎,我們的肉體會消亡,然而我們所創造的真、善、美則將與時俱在,永存而不朽。

查斯特·菲爾德爵士提醒我們:“不要枉費了你的生命,要少追求物質,多追求理想。因為只有理想才賦予人生以意義,只有理想才使生活具有永恒的價值。”

確立人生之旅的航向。

具有明確目標的人,無論在任何時候都會受到他人的敬仰與關注,這是生活中的一個真理。如果一艘輪船在大海中失去了舵手,在海上打轉,它很快就會耗盡燃料,無論如何也到達不了岸邊。事實上,它所耗掉的燃料足以使它來往于海岸和大海好幾次。

同樣是這樣,如果一個人沒有明確的目標,以及為實現這一明確目標而制定的確定計劃,不管他如何努力工作,都會像一艘失去方向舵的輪船。辛勤的工作和一顆善良之心并不完全能使一個人獲得成功,假使他并未在心中確定自己所希望的明確目標,他又怎能知道自己已經獲得了成功呢?

如果我們將人生的成功比作一棟大廈的話,每棟高樓大廈聳立之前,一開始就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另加一張張藍圖作為其明確的建筑計劃。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蓋房子時,事先毫無計劃,想到什么就蓋點什么,那將會是什么樣子。所以,在你計劃你的成功時,20歲時最需要做的是:明確自己人生之旅的航向。

以下是拿破侖·希爾曾講述的一個故事:

很多年前,有一位20歲的年輕人曾來找我商量。他表示,對于目前的工作甚不滿意,希望能擁有更適合于他的終生事業,他極欲知道如何做才能改善他目前的情況。

“你想往何處去呢?”我這樣問他。

“關于這一點,說實在的我并不清楚。”他猶豫了一會兒,繼續回答道,“我根本沒有思考過這件事,只是想著要到不同的地方去。”

“你做過最好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呢?”我接著問他,“你擅長什么?”

“不知道,”他回答,“這兩件事,我也從來沒有思索過。”

“假定現在你必須要自己做一番選擇或決定,你想要做些什么呢?你最想追求的目標是什么呢?”我追問道。

“我真的說不出來。”他相當茫然地回答,“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想做些什么。這些事情我從未思索過,雖然我也曾覺得應該好好盤算這些事才對……”

“現在我可以這樣告訴你,”我這么說著,“現在你想從目前所處的環境中轉換到另一個地方去,但是卻不知該往何處,這是因為你根本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想做什么。其實,你在轉換工作之前應該把這些事情好好做個整理。”

事實上,上述的例子正是大多數人失敗的原因。由于絕大多數的人對于自己未來的目標及希望只有模糊不清的印象而已,因而通常到達不了目的地。試想,一個人沒有目標,又如何到達終點呢?

后來,人們對這名年輕人進行了一番測驗,分析的結果顯示,他擁有相當良好、自己卻渾然不覺的素質與才能,所缺乏的是供應他前進的能量。因此,人們教導他從信仰中取得力量。現在他已經能夠滿懷欣喜地邁向成功之路了。

經過這番測驗,他已清楚了解自己究竟該往何處,以及如何才能到達該處。他也已明白何為至善,并期待達到這個目標。現在任何事物均已不可能對他構成障礙,而阻止他前進了。從現在開始,建立你發掘強項的目標,并期待至善的境界吧。

任何人如果能對自己的工作、身體及毅力都完全信任,且努力工作、全心投入的話,那么你已經找到了自己的強項,無論目標或理想如何遙不可及,你也必能排除萬難,達成愿望。不過,在進行的過程中,有一件相當重要的事是你想往何處去呢。只有知道終點所在,才能到達終點,而夢想也才會成真。此外,期待的也必須是確立的目標。可惜的是,一般人大多并未具備上述觀念,因此很難實現真正的理想。畢竟沒有清楚的追求目標,想要期待至善的結果出現,這簡直是不可能的事。

目標,是一個人未來生活的藍圖,又是人精神生活的支柱。美國著名整形外科醫生馬克斯韋爾·莫爾茲博士在《人生的支柱》中說:“任何人都是目標的追求者,一旦達到目的,第二天就必須為第二個目標動身起程了……人生就是要我們起跑、飛奔、修正方向,如同開車奔馳在公路上,有時偶爾在岔道上稍事休整,便又繼續不斷在大道上奔跑。旅途上的種種經歷才令人陶醉、亢奮激動、欣喜若狂,因為這是在你的控制之下,在你的領域之內大顯身手,全力以赴。”

一個沒有目標的人生,就是無的放矢,缺少方向,就像輪船沒有了舵手,旅行時沒有了指南針,會令我們無所適從。

一個明確的目標,可令我們的努力得到雙倍、甚至數倍的回報。

而另一方面,如果目標太多,也會令我們窮于應付,覺得辛苦,并且令我們的努力得不到相應的回報,因為我們的努力不夠集中。

古時候有一個財主,找一個部落首領討要一塊土地。部落首領給他一個標桿,讓他把標桿插到一個適當的地方,并答應他說:如果日落之前能返回來,就把首領駐地到標桿之間的土地送給他。財主因為貪心,走得太遠,不但日落之前沒有趕回來,而且還累死在半路上。

這個財主沒有自己的目標,或者說目標不具體,所以失敗了。

卡耐基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當他決定要制造鋼鐵時,腦海中便不時閃現這一欲望,并變成他生命的動力。接著他尋求一位朋友的合作,由于這位朋友深受卡耐基執著力量的感動,便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憑借這兩個人的共同熱忱,最后又說服另外兩個人加入行列。這四個人最后形成卡耐基王國的核心人物,他們組成了一個智囊團,他們四個人籌足了為達到目標所需要的資金,而最后他們每個人也都成為巨富。但這四個人的成功關鍵并不只是“辛勤工作”,你可能也發現到,有些人和你一樣辛勤工作甚至比你更努力但卻沒有成功。教育也不是關鍵性的因素,華爾頓從來沒有拿過羅德獎學金,但是他賺的錢,比所有念過哈佛大學的人都多。

偉大的成就,源于對積極心態的了解和運用,無論你做什么事,你的心態都會給你一定的力量。抱著積極心態,意味著你的行為和思想有助于目標的達成;而抱著消極心態,則意味你的行為和思想不斷地抵消你所付出的努力。當你將欲望變成執著的行動,并且在設定明確目標的同時,也應該建立并發揮你的積極心態。但是,設定明確目標和建立積極心態,并不表示你馬上就能得到你所需要的資源,你得到這些資源的速度,應視需要范圍的大小,以及你控制心境使其免于恐懼、懷疑和自我設限的情形而定。

朋友們,如果你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那你就應該放下手上的一切其他事情,坐下來,認真思考一下適合自己的目標了。

另一方面,如果你的目標太多的話,只會令你眼花繚亂,你也得坐下來,把它們都寫在紙上,然后逐個分析它們,將不重要的刪掉,留下對你最重要也最適合你去發展和追求的目標。然后,就把它作為你的努力方向去奮斗吧。如果中間發現這個目標同你的大方向有出入,你可以隨時中途調整你的目標。

目標是指想要達到的境地或標準,有了目標,努力便有了方向。一個人有了明確的目標,就會精力集中,每天想的、做的基本上都與之所要實現的目標相吻合,避免做無用功。為了實現目標,他能始終處于一種主動求發展的競技狀態,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作用,能精神飽滿地投入學習和工作,能夠脫離低級趣味的影響,而且為達到目標能夠有所棄,一心向學,因此,能夠盡快地實現優勢積累。這就像登泰山一樣,漫無目標者是隨便走走,一會兒參觀岱廟,一會兒選幾個美景攝影留念,東游西逛,還沒有走到中天門天就黑了。相反,如果你把目標確定為盡快到達玉皇頂,你就會像參加登山比賽一樣,中途無心四處張望、逗留,熱鬧、美景全不去看,甚至帽子被風刮跑了也不肯花費時間去撿,當然會比較快地到達極頂。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木乃县| 枣庄市| 苍溪县| 湟源县| 株洲县| 孟州市| 杭锦旗| 宾阳县| 泌阳县| 隆昌县| 乌兰浩特市| 灵寿县| 望都县| 元谋县| 陵川县| 穆棱市| 罗甸县| 敦化市| 茶陵县| 黎平县| 增城市| 宁城县| 贵南县| 综艺| 汽车| 军事| 齐齐哈尔市| 贵港市| 当涂县| 常熟市| 盖州市| 宝坻区| 墨脱县| 德化县| 辽阳市| 涟源市| 泰和县| 青龙| 黎平县| 太康县| 诸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