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肝動脈解剖變異

肝動脈的解剖變異甚多,現將常見和少見類型介紹如下:典型肝動脈源于腹腔動脈。
一、腹腔動脈
腹腔動脈在T 12~L 1椎體水平從腹主動脈前壁發出,根據其不同的組成可分為下列8型:

1.肝、脾、胃干型

此為經典的腹腔干結構,肝動脈、胃左動脈和脾動脈以共干起自腹主動脈。有3種亞型:①肝脾共干而胃左動脈從該干發出;②肝胃脾干同時發出,形成三叉;③胃脾共干,脾動脈較粗而肝動脈在脾干上發出。腹腔動脈干先分出胃左動脈后,再同時分出肝總動脈及脾動脈。

2.肝、脾干型

約占35%,腹腔動脈干分出肝總動脈及脾動脈,胃左動脈從腹主動脈或肝動脈發出。

3.肝、胃干及腸系膜干型

約占15%,腹腔動脈干分出胃左動脈和肝總動脈,而脾動脈直接從腹主動脈發出或起自腸系膜上動脈,后者稱為脾腸系膜干。

4.肝、脾、腸系膜干型

約占0.5%,腹主動脈在原腹腔動脈部位發出胃左動脈,在另一部位發出腹腔動脈干,分出肝總動脈、脾動脈及腸系膜上動脈。
圖1-3-2-1 脾、胃干型(上腹部CTA VR重建)
腹腔干分出胃左動脈及脾動脈,肝動脈起源于腸系膜上動脈

5.脾、胃干型

約占55%,腹腔動脈干分出胃左動脈及脾動脈,肝動脈起源于其他部位(圖1-3-2-1)。

6.腹腔腸系膜干型

極為罕見,腹腔動脈干分出胃左動脈、肝總動脈、脾動脈及腸系膜上動脈(圖1-3-2-2)。
圖1-3-2-2 腹腔腸系膜干型(上腹部CTA VR重建)
腹腔干分出胃左動脈、肝總動脈、脾動脈及腸系膜上動脈

7.腹腔結腸干型

很少見,腹腔動脈干除分出胃左動脈、肝總動脈、脾動脈外,尚發出中結腸動脈或左結腸動脈。

8.腹腔干缺如型

3支重要動脈直接起自腹主動脈。
二、肝動脈
肝總動脈從腹腔動脈干發出,以不規則水平方向從左向右行進,至幽門處分出胃十二指腸動脈后成肝固有動脈。肝固有動脈向上分出肝右、肝中及肝左動脈,此型約占55%。
肝動脈變異較多,常見的有:①肝左動脈來自胃左動脈,約占10%;②肝右動脈來自腸系膜上動脈,約占11%;③肝左動脈來自胃左動脈,肝總動脈發出肝中動脈,腹腔動脈或腸系膜上動脈發出肝右動脈,約占1%;④胃左動脈發出副肝左動脈,約占8%;⑤腸系膜上動脈發出副肝右動脈,約占7%;⑥胃左動脈發出副肝左動脈,腸系膜上動脈發出副肝右動脈;⑦肝右動脈發自腸系膜上動脈,肝左、中動脈來自肝總動脈,胃左動脈發出副肝左動脈,或副肝右動脈發自腸系膜上動脈,肝右、中動脈來自肝總動脈,胃左動脈發出肝左動脈;⑧整個肝總動脈發自腸系膜上動脈,約占4.5%;⑨胃左動脈發自肝總動脈,約占0.5%。此外,我們在臨床上還可見下列變異:胃十二指腸動脈發出副肝右動脈;肝總動脈先于脾動脈近腹腔動脈根部發出;肝右或肝左動脈直接起源于肝總動脈,肝固有動脈再發出肝左、中動脈或肝右、中動脈等。
三、肝臟的側支循環
當上述肝動脈血供因種種原因受到影響時,肝臟便可能經下列側支循環得到血供:

(1)肝內途徑:

①肝葉內動脈之間,包括肝右動脈與副肝右動脈間溝通等;②肝葉間動脈之間溝通。

(2)肝外腹腔動脈途徑:

①胃大彎的胃網膜左、右動脈;②胃小彎的胃左、右動脈;③大網膜后側的血管弓;④胃左動脈和脾動脈發出的賁門食管支與肝左動脈終末支溝通;⑤膈肌動脈和賁門食管支與肝左動脈末梢溝通;⑥胰動脈與胃十二指腸動脈溝通。

(3)腹腔動脈外途徑:

①腸系膜上動脈經胰弓動脈(胰十二指腸下動脈→胰十二指腸上動脈)→胃十二指腸動脈;②腸系膜上動脈與胰橫動脈;③膈下動脈與肝動脈在膈肌內溝通;④由內乳動脈發出的膈上動脈與肝動脈在膈肌內溝通;⑤鐮狀韌帶和圓韌帶內動脈支與內乳動脈的劍突支溝通;⑥冠狀韌帶內動脈支與左、右三角韌帶內動脈支溝通;⑦肋間動脈;⑧后腹壁動脈支;⑨肝靜脈、門靜脈及下腔靜脈周圍的滋養動脈、膽管周圍的動脈網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川市| 柞水县| 汉沽区| 宁德市| 高安市| 三门县| 湘西| 民乐县| 石柱| 平山县| 桦南县| 科技| 乌鲁木齐县| 东山县| 江达县| 湘阴县| 大同县| 百色市| 兴国县| 赤水市| 岳西县| 府谷县| 时尚| 车致| 岢岚县| 福清市| 平谷区| 即墨市| 南溪县| 绥化市| 五河县| 崇仁县| 上杭县| 南安市| 乌兰浩特市| 上杭县| 柳河县| 谷城县| 思南县| 陆良县| 天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