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組織學

一、肝小葉
肝小葉(hepatic lobule)是肝的基本結構單位,約占肝體積的96%,呈多角棱柱體,長約2mm,寬約1mm,成人肝有50萬~100萬個肝小葉(圖1-1-2-1)。小葉之間以少量結締組織分隔,有的動物(如豬)的肝小葉分界明顯,而人的肝小葉間結締組織很少,相鄰肝小葉常連成一片,分界不清。肝小葉中央有一條沿其長軸走行的中央靜脈,圍繞中央靜脈呈放射狀排列的是肝板和肝血竇。肝細胞以中央靜脈為中心單行排列成板狀,稱為肝板。肝板中間的血流通路為肝血竇(圖1-1-2-2),血竇經肝板上的孔互相通連,形成網狀管道。肝細胞相鄰面的質膜局部凹陷,形成微細的小管,稱膽小管,膽小管在肝板內也相互連接成網。
圖1-1-2-1 肝小葉模式圖
圖1-1-2-2 肝板、肝血竇與膽小管關系模式圖

(一)中央靜脈

中央靜脈位于肝小葉中央,管壁由內皮細胞組成,內皮外有少量結締組織。管壁有肝血竇的開口。中央靜脈接受肝血竇的血液,然后匯入小葉下靜脈。

(二)肝細胞

肝細胞體積較大,直徑20~30μm,呈多面體形。肝細胞有三種不同的功能面:血竇面、細胞連接面和膽小管面。血竇面和膽小管面有發達的微絨毛,使細胞表面積增大。相鄰肝細胞之間的連接面有緊密連接、橋粒和縫隙連接等結構。肝細胞的功能復雜多樣,胞質豐富,各種細胞器發達。在HE染色的切片中胞質多呈嗜酸性,當蛋白質合成旺盛的時候,出現散在的嗜堿性顆粒。此外,胞質內還含有較多的糖原顆粒和少量的脂滴。核大而圓,居中,著色淺,核仁一到數個,部分肝細胞有雙核。另外,多倍體核肝細胞數量很多,這是肝細胞的特點之一,可能與肝細胞活躍的功能及再生能力有關。

(三)肝血竇

肝血竇位于肝板之間,互相吻合成網狀管道。血竇腔大而不規則,血液從肝小葉的周邊經血竇流向中央,匯入中央靜脈。血竇壁由內皮細胞組成,竇腔內有定居于肝內的巨噬細胞和大顆粒淋巴細胞。肝細胞與血竇壁內皮細胞間存在一狹小的間隙,稱為竇周隙。

1.內皮細胞

內皮細胞是構成肝血竇壁的主要成分,細胞扁而薄,含核的部分凸向竇腔。扁薄的胞質有許多大小不等的窗孔,小窗孔常聚集成群,形成篩樣結構,孔上無隔膜。胞質內細胞器較少,但吞飲小泡較多。內皮細胞間常有0.1~0.5μm寬的間隙。因此肝血竇通透性大,血漿中除乳糜微粒外,其他大分子物質均可自由通過,肝細胞產生的脂蛋白等也可通過血竇壁進入血竇,這有利于肝細胞攝取血漿物質和排泌其分泌產物。

2.肝巨噬細胞

又稱庫普弗細胞(Kupffer cell)。細胞形態不規則,有許多板狀或絲狀偽足,細胞表面有許多皺褶和微絨毛,并有較厚的糖衣。細胞常以其偽足附于內皮細胞上或穿過內皮細胞窗孔或細胞間隙伸入竇周隙內。肝巨噬細胞具有變形運動和活躍的吞飲與吞噬能力,構成機體一道重要防線,尤其在吞噬清除從胃腸進入門靜脈的細菌、病毒和異物方面起關鍵作用。肝巨噬細胞還可監視、抑制和殺傷體內的腫瘤細胞,尤其是肝癌細胞,并能吞噬和清除衰老、破碎的紅細胞和血小板等。此外,肝巨噬細胞還有處理和傳遞抗原、誘導T細胞增殖及參與調節機體免疫應答等作用。

3.大顆粒淋巴細胞

是一種對腫瘤細胞等有自然殺傷作用的大顆粒淋巴細胞,具有自然殺傷細胞活性和表面標志,它對腫瘤細胞和病毒感染的肝細胞有直接殺傷作用。因此認為,大顆粒淋巴細胞也是構成肝防御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

4.竇周隙和貯脂細胞

血竇內皮細胞與肝細胞之間有狹小的間隙,稱竇周隙(Disse space)或Disse隙。竇周隙內充滿來自血竇的血漿,肝細胞血竇面的微絨毛伸入其中,是肝細胞與血液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竇周隙內有散在的網狀纖維,起支持血竇內皮的作用;還有一種散在的細胞稱貯脂細胞或稱Ito細胞,細胞形態不規則,有凸起,附于內皮細胞外表面及肝細胞表面。細胞周圍常見網狀纖維。HE染色切片中不易辨認貯脂細胞,用氯化金浸染或免疫細胞化學可顯示。貯脂細胞的主要功能是攝取和儲存維生素A。貯脂細胞還有產生膠原的功能,在慢性肝病時貯脂細胞異常增生,并向成纖維細胞轉化,與肝纖維增生性病變的發生有關。

(四)膽小管

膽小管是相鄰兩個肝細胞之間局部凹陷形成的微細管道,用銀染法或ATP酶組化染色法可清楚顯示。它們在肝板內連接成網格狀管道,電鏡下觀察,膽小管腔面有肝細胞形成的微絨毛突入腔內,膽小管周圍的肝細胞膜形成緊密連接、橋粒等連接復合體封閉膽小管。正常情況下,肝細胞分泌的膽汁排入膽小管,膽汁不會從膽小管溢出至竇周隙;當肝細胞發生變性、壞死或膽道堵塞內壓增大時,膽小管的正常結構被破壞,膽汁則溢入竇周隙,進而進入血竇,出現黃疸。
二、肝的血液循環
肝的血供非常豐富,由門靜脈和肝動脈雙重供血。門靜脈是肝的功能血管,其血量占肝總血量的75%,主要匯集來自胃腸道等處的靜脈血。血液內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在肝內進行代謝和轉化。門靜脈入肝后反復分支,最終與血竇相連。肝動脈血氧含量高,占總血量的25%。肝動脈入肝后與門靜脈伴行,最終也匯入血竇。因此,肝血竇內含有動、靜脈混合血,匯入中央靜脈,最后至肝靜脈。
三、肝內膽汁排除途徑
膽小管起自中央靜脈周圍的肝板內,肝細胞分泌的膽汁首先排放到膽小管,在膽小管內從肝小葉的中央流向周邊,在小葉邊緣處匯集成若干短小的閏管,出肝小葉后,匯入小葉間膽管,再逐步匯合成左、右肝管出肝門。
(宋 彬 黃子星 段 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门市| 鹰潭市| 什邡市| 桃园县| 永宁县| 甘谷县| 疏勒县| 伊金霍洛旗| 富裕县| 漳浦县| 德保县| 罗甸县| 曲松县| 广昌县| 宣化县| 灵武市| 修水县| 二连浩特市| 康平县| 渝北区| 漳州市| 桃园县| 临海市| 鹤岗市| 兴业县| 威海市| 五峰| 天台县| 上犹县| 县级市| 依安县| 紫金县| 彰化市| 交口县| 雷山县| 深水埗区| 巴楚县| 元朗区| 澳门| 肥东县| 黄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