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科臨證心悟:徐小云中醫外科臨證驗案精華
- 徐小云
- 706字
- 2020-09-24 15:52:32
二、杏林人生
1957年,徐小云初中畢業,經當時楓涇第一聯合診所所長陳云昌(1958年調往松江人民醫院任中醫科主任)介紹,拜楓涇大眾聯合診所主任王彬容中醫師學習中醫外科,從此走上了從醫之路,至今已有60年余。當時上海市衛生局有以中醫師帶徒的方式來培養中醫人才的相關政策,第一屆在市區,第二屆擴大到郊縣,徐小云屬于第二屆。
進入聯合診所的學生,主要學習3本書:《內經知要》《本草便讀》《醫學心悟》。每天上班后1小時為學習時間,課后回到老師診室見習,自學一般在下班后或利用其他空余時間。在診室里見習期間,最初半年里主要是熟悉如何診治患者等一些基本情況,之后則在老師診治患者的過程中做助手。
在學醫的5年中,徐小云不但受到了老師的悉心教導,還得到了診所內多位醫生的指導。例如,在理論學習方面,請老中醫陳鼎立先生授課;在配制外用藥及輔助材料準備方面,得到科室內師嬸趙景娥先生的指點。
1959年上半年,松江縣衛生科(局)將全縣42名中醫帶徒生集中培訓,為此專門開辦了松江縣中醫學校,邀請了全縣知名中醫師來上理論知識和臨床知識課。培訓周期為3~4個月,學習內容包括中醫學史、醫古文、內經、傷寒論、溫病學、金匱要略、方劑學及內、外、婦、兒各科知識。這種集體教、分散帶的辦法是對過去中醫帶徒方式的一大改革。通過本次培訓,一個更廣闊的中醫世界向徐小云打開了大門,其所學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也被刷新。
1962年學習期滿后,全市中醫帶徒生參加統一理論和臨床考試,合格者由市衛生局發證,給予分配工作,徐小云于1962年5月由松江縣衛生科分配到楓圍衛生院。在老師王彬容先生身邊工作,與老師先后一起共事的48年時間里,得到老師的身教言傳,老師良好的醫德和精益求精的醫術使徐小云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