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傳染性軟疣
胡某,男,4歲。
初診:2016年9月24日。
主訴(代):右肩背部皮疹3個月。
現(xiàn)病史:患兒近3個月來右肩背部在無明顯誘因下出現(xiàn)米粒樣皮疹,日漸加劇,漸增至綠豆大小,偶有瘙癢。
既往史:出生史無異常,否認有水痘、肝炎等傳染病史,否認其他疾病史。
過敏史:否認有藥物或者食物過敏史。
刻下:患兒右肩背部皮疹,偶有瘙癢,飲食正常,二便正常,睡眠好。
查體:右肩背部見10余個米粒至綠豆大小丘疹,散在分布,呈灰色,高出皮膚,中央有臍凹,略呈蠟樣光澤,局部無紅腫及水皰。
舌脈:舌紅,苔薄,脈數(shù)。
中醫(yī)診斷:鼠乳,濕熱證。
西醫(yī)診斷:傳染性軟疣。
治法:祛風清熱利濕。
內(nèi)治
方藥:自擬方。
板藍根10g 大青葉5g 白鮮皮3g 炒薏苡仁10g 茯苓6g 金銀花3g
14劑,每日1劑,水煎分服。
外治:鉗除法:以小血管鉗夾住疣體底部,擠壓后,去除疣體里面的白色乳酪樣物質(zhì),再外涂爐甘石洗劑100ml+復方人工牛黃散6g,每日3次,以防感染。
二診:2016年10月8日。
家屬代訴,患兒右肩背部皮疹仍有,但較前減少,部分皮疹色變黯,皮膚似干枯狀,無瘙癢。
查體:右肩背部見5~6個米粒至綠豆大小丘疹,散在分布,高出皮膚,中央有臍凹,大部分色黯,皮膚似干枯狀,局部無紅腫及水皰。
舌脈:舌紅,苔薄膩,脈數(shù)。
中醫(yī)診斷:鼠乳,濕熱證。
西醫(yī)診斷:傳染性軟疣。
治法:祛風清熱利濕。
內(nèi)治
方藥:自擬方。
板藍根10g 大青葉5g 桑葉6g 炒薏苡仁10g 茯苓6g 馬齒莧10g 炒白芍5g
14劑,每日1劑,水煎分服。
外治:鉗除法:以小血管鉗夾住疣體底部,擠壓后,去除疣體里面的白色乳酪樣物質(zhì),再外涂爐甘石洗劑100ml+復方人工牛黃散6g,每日3次,以防感染。
按語:傳染性軟疣是一種傳染性的病毒性皮膚病。其特點為半球狀隆起丘疹,中央有臍凹和蠟樣光澤,可挑出白色乳酪樣物質(zhì),與中醫(yī)文獻記載的“鼠乳”相類似。《諸病源候論·鼠乳候》說:“鼠乳者,身面忽生肉,如鼠乳之狀。”本病多因熱夾濕毒蘊積肌膚所致,或接觸傳染而得。以胸背四肢多見。
本案患兒無明顯接觸傳染源史,考慮因小兒為純陽之體,加之飲食肥膩,易生濕熱,熱夾濕毒蘊積肌膚所致。治療以清熱利濕,祛風止癢為主。方中板藍根、大青葉、炒薏苡仁、金銀花、馬齒莧清熱利濕解毒,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其都具有抗病毒的作用;茯苓、炒白芍健脾利濕,以固小兒后天之本;白鮮皮、桑葉祛風止癢。整個治療過程,清熱利濕,祛風止癢,兼顧脾胃,祛邪不傷正。
復方人工牛黃散具有清熱解毒作用,能消退初發(fā)傳染性軟疣。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山县| 克拉玛依市| 上蔡县| 灵台县| 二连浩特市| 凤翔县| 澜沧| 宝丰县| 游戏| 桦甸市| 赫章县| 会昌县| 夏河县| 铅山县| 广宗县| 开阳县| 沐川县| 蓝山县| 无极县| 德格县| 巨野县| 岑溪市| 运城市| 大同县| 荔浦县| 乡城县| 兴城市| 新巴尔虎左旗| 安多县| 贵定县| 孟州市| 赤城县| 五家渠市| 平凉市| 东莞市| 铜山县| 南通市| 上林县| 长泰县| 安溪县| 宣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