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科臨證心悟:徐小云中醫外科臨證驗案精華
- 徐小云
- 832字
- 2020-09-24 15:52:34
三、尾骶瘺
張某,女,20歲。
初診:2017年8月19日。
主訴:尾骶部潰口伴疼痛,反復1年。
現病史:患者于去年9月在外院因尾骶部竇道感染,切開排膿治療后,曾愈合。不久原切口瘢痕處又出現腫痛,并潰穿流血水,反復發作,潰口處時有疼痛;同時在顏面、腋下、背部也有皮疹發生,伴有小膿點,平素喜食辛辣食物,每次多吃都會出現竇道處腫大疼痛,自行服用牛黃解毒片等清熱解毒藥后,疼痛等癥狀好轉,否認有外傷史及肛周膿腫史。
既往史:素有尿路感染史、痛經史,未曾正規診治;否認有其他疾病史。
過敏史:否認有藥物或者食物過敏史。
刻下:尾骶部潰口,伴反復疼痛,流血水,胃納可,夜寐安好,大便每日1次,質偏硬,小便正常。
查體:尾骶部近肛旁見一潰口,約0.3cm×0.2cm,向上按壓有空腔,伴有分泌物流出,開始見淡淡的膿性分泌物,多按幾次,則分泌物呈淡紅的血水,用藥線探入,約深3cm。向下按之,未感覺到空腔,亦無分泌物流出;另,顏面潤,伴丘疹,背部也有丘疹,腋下、腹部結塊,質中。
舌脈:舌紅,苔薄,脈細數。
中醫診斷:竇道,濕熱蘊結證。
西醫診斷:尾骶瘺。
治法:清熱排膿,養血利濕。
內治
方藥:五味消毒飲合三妙湯加減。
金銀花10g 連翹10g 紫花地丁15g 半枝蓮15g 拳參10g 黃柏6g 蒼術6g 炒薏苡仁15g 當歸15g 炒白芍10g 赤芍10g 茯苓10g 陳皮6g 枇杷葉15g 桑白皮10g 鳳尾草15g 甘草3g
14劑,每日1劑,水煎分服。
外治:紅霉素軟膏,外涂潰口處,每日2次。
按語:竇道有外口而無內口,從皮膚淺層開始通向肌肉層,但另一端為盲端。
本案患者于尾骶部見潰口,用藥線探入,雖有空腔,但未見有內口,故考慮為竇道。因患者平素喜食辛辣食物,引起濕熱內蘊,積毒成瘡,又病程日久,久病必虛,脾虛致濕熱內蘊,且患者又素有顏面痤瘡、尿路感染等疾患,故在治療時,用五味消毒飲合三妙湯,方中金銀花、連翹、紫花地丁、半枝蓮、拳參、黃柏、蒼術等清熱解毒排膿;茯苓、陳皮、炒薏苡仁等健脾利濕;當歸、炒白芍、赤芍以養血生?。昏凌巳~、桑白皮以宣發肺熱治痤瘡;鳳尾草清熱利淋治尿路感染;甘草調和諸藥。
外用紅霉素軟膏以抗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