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膚性病學護理工作手冊
- 李莉 吳鷗
- 867字
- 2020-09-24 15:47:55
第二節 真皮
真皮(dermis)由中胚層分化而來,由淺至深可分為乳頭層和網狀層,但兩層之間并無明顯界限。乳頭層為凸向表皮底部的乳頭狀隆起,與表皮突呈犬牙交錯樣相接,內含豐富的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還有游離神經末梢和囊狀神經小體;網狀層較厚,位于乳頭層下方,有較大的血管、淋巴管、神經穿行。
真皮在組織學上屬于不規則的致密結締組織,由纖維、基質和細胞成分組成,其中以纖維成分為主,纖維之間有少量基質和細胞成分。
(一)膠原纖維
含量最豐富,HE染色呈淺紅色。真皮乳頭層、表皮附屬器和血管附近的膠原纖維較纖細,且無一定走向;真皮中下部的膠原纖維聚成走向幾乎與皮面平行的粗大纖維束,相互交織成網,在不同水平面上各自延伸;真皮下部的膠原束最粗。膠原纖維由直徑為70~140nm的膠原原纖維聚合而成,主要成分為Ⅰ型膠原,少數為Ⅲ型膠原。膠原纖維韌性大,抗拉力強,但缺乏彈性。
(二)網狀纖維
并非獨立的纖維成分,僅是幼稚、纖細未成熟膠原纖維。HE染色難以顯示,銀染呈黑色,故又稱嗜銀纖維。主要分布在乳頭層及皮膚附屬器、血管和神經周圍。網狀纖維由直徑40~65nm的網狀原纖維聚合而成,主要成分為Ⅲ型膠原。
(三)彈力纖維
HE染色不易辨認,醛品紅染色呈紫色。電鏡下彈力纖維較膠原纖維細,直徑1~3mm,呈波浪狀,相互交織成網,纏繞在膠原纖維束之間。彈力纖維由彈力蛋白和微原纖維構成。正常真皮內彈力纖維的數量較少,占2%~4%。彈力纖維具有較強的彈性。
(四)基質
基質為填充于纖維、纖維束之間和細胞間的無定形物質,主要成分為蛋白多糖。蛋白多糖以曲折盤繞的透明質酸長鏈為骨架,通過連接蛋白結合許多蛋白質分子形成支鏈,后者又連有許多硫酸軟骨素等多糖側鏈,使基質形成許多微孔隙的分子篩立體構型。小于這些孔隙的物質如水、電解質、營養物質和代謝產物可自由通過,進行物質交換;大于孔隙者(如細菌等)則不能通過,被限制于局部,有利于吞噬細胞吞噬。
(五)細胞
主要有成纖維細胞、肥大細胞、巨噬細胞、真皮樹枝狀細胞、朗格漢斯細胞和噬色素細胞等,還有少量淋巴細胞和白細胞,其中成纖維細胞和肥大細胞是真皮結締組織中主要的常駐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