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新年2
- 第一蒙古皇后
- 風夕穎
- 3191字
- 2020-10-15 23:54:08
朝賀結束眾人散去,蘇靜妤也沒能就此歇下。
孝莊喜歡看戲,內務府的人就在慶壽堂搭了個戲臺子,兩個月就從民間收羅來自南方有名的戲臺班子。
邀請了太妃王妃們一起看戲,現在她去作陪,她很不想去啊!但是她沒有理由拒絕,因為她閑又是主人,于情于理都要去露臉。
唯一欣慰的就是她能換個裝束再去,脫下厚重的吉服和朝冠,換上了一襲明艷華麗的正紅色新宮裝上面金線秀著飛舞的鳳凰象征她的正宮娘娘的身份,又帶上鳳冠和兩只金鳳步搖,還是挺重不過比朝冠輕多了。
蘇靜妤烏黑的青絲高高綰起,兩邊金光燦燦的步搖垂落在她膚光如雪的臉旁,長眉入鬢,鳳目璨璨,竟然比那寶石還要明亮幾分,整個人神色奕奕,端莊華貴,落落大方,被眾人簇擁到慶壽堂,見高堂滿座。
見到皇后來除了孝莊其她人都起身給她見禮,蘇靜妤讓她們不必拘禮,然后朝孝莊行禮。
孝莊滿是笑容熱情的招呼她坐在她身邊,一位嬤嬤給蘇靜妤遞上紅色冊子,孝莊含笑道:“皇后看看喜歡聽什么。”
蘇靜妤接過冊子,覺得千斤重,哭笑不得她不過是來湊數的竟然還讓她點戲,她是那種看起來喜歡聽戲懂戲的?
孝莊這么有興致蘇靜妤只好象征性隨手的翻了幾頁,凝視的目光一頓,修長的手指一折,停留在一個曲名上,輕聲道:“徽劇?”
聲音雖然小,但是足以讓坐在她身旁的孝莊聽清,孝莊詫異道:“皇后就翻翻單子就知道這是徽劇?”
“看來皇后娘娘也是愛戲懂戲之人之人啊!”旁邊的淑太妃,聽到兩人的對話,含笑出言道。
孝莊頓時兩人兩眼發光看著蘇靜妤,仿佛遇到知己,蘇靜妤一看知道是什么劇種,這簡直就是高手了。
蘇靜妤瞧這樣深怕她們誤會,笑笑搖頭對孝莊道:“臣妾還是第一次來聽戲,之前只是在書上看過,猜中罷了。”她可要撇清自己不愛戲,她可不想接下來的幾天都要陪孝莊她們在這里聽戲。
“皇后不是在誆哀家吧。”孝莊一臉不信的微微側頭和蘇麻喇姑對視一眼。如果她沒認出是徽劇的話她信,因為她也覺得蘇靜妤這個年紀小,又來自蒙古可能還是第一次聽戲,這才讓她來見識一下。結果蘇靜妤僅僅看個單子就眼睛毒辣說出劇種,她這種老戲迷都沒這個眼力見。
“皇后娘娘怕不是不好意思了,在謙虛。”蘇麻喇姑含笑道。
本來只是幾句的對話,現在所有人朝她側目,懷疑的目光落在她身上。
見她們一致投來懷疑的目光,蘇靜妤可不能讓她們就這樣誤會下去,不然后果很嚴重,只好無奈的朗聲的娓娓道來:
“臣妾從書上看到說徽劇主要形式的演變是從列國紛爭、宮遷大事、神仙鬼怪到民間生活故事。徽劇的音樂、唱腔優美、完整。主要分青陽腔、四平腔、徽昆、吹腔、撥子、二簧、西皮、花腔小調共九類。而以吹腔、撥子、皮簧為主要聲腔。吹腔輕柔委婉,撥子高亢激昂,皮簧則比較通俗流暢,徽劇的表演藝術豐富多彩,技藝精湛。文戲以載歌載舞、委婉細膩其特點,武戲以粗獷、熾熱、功夫精深、善于高臺跌撲而震驚觀眾。”
“徽劇的音樂唱腔可分徽昆和吹腔與撥子、二簧、西皮、花腔小調等類。徽昆以演武戲為主,多用嗩吶、鑼鼓,氣勢宏大;吹腔兼有曲牌體和板腔體形式,以笛和小嗩吶為主奏樂器;撥子用棗木梆擊節,以嗩吶、笛、徽胡伴奏;二簧以徽胡為主奏樂器,有導板、原板、回龍、流水等板式;西皮則有文武導板、散板、搖板、二六等板式,同樣用徽胡為主奏樂器;花腔小調多為民間俗曲,生活氣息濃郁。”
蘇靜妤口如懸河了一翻,眾人愣愣的看著她,她又淡淡朝孝莊道:“臣妾翻了幾頁的單子,見著單子上面曲目眾多。但是明顯可以分為兩類,文戲和武戲這樣的區別開來的劇種,徽劇算是最突出的,其中《貴妃醉酒》、《桃花扇》是徽劇中代表作,而武劇的代表作是《水掩七軍》《七擒孟獲》、《八陣圖》而這這幾個曲目都放在了最前面,而這最后兩頁讓讓的曲目都是民間的俗曲。”進宮演出,民間俗曲肯定不能入宮中貴人的眼,應該從單子中刪去才是,沒刪這是戲班子的杰出的代表作徽劇的特色,所以只能放最后面。
又接著繼續道:“臣妾剛剛進慶壽堂碰到了一群太監們正在搬著唱戲用的道具,其中就有大小嗩吶、笛、徽胡、撥子、皮簧……這些都是表演徽劇所要具備的道具,而且臣妾聽聞安徽和江西省最出名的就是徽劇。”宮里的戲班子來自南方大家都知道。
說完蘇靜妤松了一口氣,看看我完全是猜出來的。
眾人沉默許久完全震驚在她的話里,呆呆看著蘇靜妤久久回不過神。
蘇麻喇姑最先緩過來不由得佩服道:“皇后娘娘真是博學多才,心思細膩,觀察入微。”
對于蘇麻喇姑的結論,眾人點頭,朝蘇靜妤來個佩服的目光。
孝莊這回是真信蘇靜妤是猜出來的了,是好氣又好笑,氣的是她還誤以為蘇靜妤是戲迷,日后她們能探討一下,好笑的是蘇靜妤真是猜的,不過孝莊也略微有些驚她的博聞強識。
“皇額娘和在座的都是戲迷了,點的自然是好戲……臣妾初聽也不懂這些,臣妾還是跟著聽聽就好了……”蘇靜妤含笑和上冊子,交給嬤嬤委婉道,她知道孝莊的失落,沒辦法她確實真不懂戲,而且也不愛聽,所以她可點不來這戲。
“現在不懂沒關系,等會兒看了接觸到,你就喜歡。”孝莊輕輕的拍了蘇靜妤的手,安慰道,堅信蘇靜妤接觸到會喜歡的,畢竟這沒見過就說得頭頭是道的。
蘇靜妤緘默,勉強的笑笑她知道是一回事兒喜歡又是另一回事啊!
好戲了開場了!
鏗鏘一聲傳來,著伴著鑼鼓喧天。
蘇靜妤見戲子們從幕布后面粉墨登場,小生裴力士念:天上神仙府。
丑高力士念:人間宰相家。
裴力士念:若要真富貴,
高力士念:除非帝王家。
裴力士:今日萬歲爺同娘娘前往百花亭飲宴,你我小心伺候。香煙繚繞,想必娘娘來也!
花旦楊貴妃出場:舉步如和風拂柳,啟齒似燕語呢喃。抬眼望去,煙雨迷蒙處,飛起一座如虹彩橋,橋畔有紅袖女兒悄然獨立。一汪清眸如水,一抹黛眉如煙,眉間鎖一絲淺淺哀怨。那份清純,那是哀婉,恰似春風碧于天的湖面上,有落花點點。“獨坐皇宮有數年,圣駕寵愛我占先。宮中冷落多寂寞,辜負嫦娥獨自眠。”浮一襲水袖,聲音的悠揚,越調的婉轉。
……
這一場是《貴妃醉酒》蘇靜妤好歹以前語文課上普及過,根據所學知識蘇靜妤勉強的聽懂一點,然而也是興味索然。
孝莊看到精彩處,還和蘇靜妤分享心得,蘇靜妤只能敷衍的說上讓兩句。
她沒有嫌棄的意思,畢竟這是將來國粹!但是蘿卜白菜,各有所愛,未來的國粹她也喜歡不起來。
她這么了解微劇,是因為微劇是京劇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臺、和春,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京劇形成后在清朝宮廷內開始快速發展,直至民國得到空前的繁榮。
京劇是大戲曲劇種之一,被視為中國國粹,位列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它走遍世界各地,是介紹、傳播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媒介。是中國和世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真是難為她了國粹她也欣賞不來!
到高潮的時候,唱的人情感聲音都表現得淋淋盡致“長歌當哭、長袖善舞”聽的人也是感動不已,有些太妃眼睛微紅,強忍住不流淚,畢竟是年初一,大概覺得到楊貴妃可憐!畢竟在場的大家同是妃子,知道帝王涼薄。
蘇靜妤雖然內心毫無波瀾,見戲臺上聲、色俱全臺下感情外露,此情此景她想是這樣一段描寫戲曲經典的話: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
……
好不容易看完一場,第二場是蘇靜妤沒聽過的《桃花扇》,這讓她十分痛苦。
戲臺上各種末、生、小生、外、旦、貼、凈、丑,角色扮演切換,所有人都看得津津樂道的只有蘇靜妤是個意外,鑼鼓聲、二胡聲、笛子……混合覺得聲音嘈雜,讓她心煩。
前面的蘇靜妤還能敷衍,這次她只能恩哦的回應了,完全聽不懂啊!孝莊也意識到自己在對牛彈琴,就和蘇麻喇姑這個同是戲迷的姐妹討論了,安全放棄了蘇靜妤。
第二場結束了,孝莊很明智發現蘇靜妤不是聽戲的料子,很明智的讓她走了。
終于能解脫了要不是環境不對,她還真想來一句:皇額娘圣明!
孝莊終于明白,她能說這么多,不過是紙上談兵罷了。
孝莊可是人精了,兩場戲也看出來蘇靜妤確實不愛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