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文精神讀本(珍藏版)上
- 湯一介
- 707字
- 2020-10-23 11:13:45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合抱①之木,生于毫末②;九層之臺,起于累土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第六十四章
注解
①合抱:兩臂環抱,用來形容樹身粗大。
②毫末:毫毛的梢兒,比喻極微小的數量或部分。這里指樹的幼苗。
③累土:平地一層一層用土堆起來。

文徵明所繪老子像
聽老師講
李賀錦囊積詩
老子是我國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相傳他做過周朝管理藏書的官吏,學識淵博,孔子也曾經向他請教問題。《老子》就是他的作品,短短五千余字看似簡單,其實包含非常深刻的哲理。這段話是講:兩只手臂才能圍攏的大樹,都是從幼苗長成的;九層的高臺,都是從平地一層一層用土堆起來的;千里之遠的行程,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老子》認為,事情的發展都是從小到大慢慢積累的,大樹都是從小苗開始長,高樓都是從平地開始蓋。事情的始和終最重要。這給了我們兩個啟示:一方面,我們在生活中要懂得防微杜漸,防止小問題慢慢積累成大問題。因為,事情還沒有開始,亂子還未發生,最容易對付,聰明人應該盡早動手,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懂得持之以恒的道理,大成就是通過一點點的努力慢慢積累而成的。
歷史上的名人、偉人,都不是無緣無故地獲得成功的,他們都是從細小的地方開始堅持不懈地積累,才取得了那些令人驚嘆的成就。唐朝著名詩人李賀,年幼時外出游玩,總會帶一個錦囊,里面裝著紙張,看到什么好的景物或事件,觸發了靈感,就隨手寫下來,晚上回到家再慢慢整理。他的母親關心他,發現錦囊中眾多的詩句紙片,便會關切地責怪道:“這孩子要把心嘔出來才肯罷休啊!”李賀雖然只活了二十七歲,但他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篇,而這些偉大詩篇不正是由那些錦囊里的紙張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嗎?

王羲之所書《道德經》(《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