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章
當代英國文學經典的生成與傳播

關于當代英國文學年代的劃分,學術界一直存在著爭議。傳統的劃分方式,是將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的英國文學認定為當代文學。然而,進入21世紀以后,很多學者對上述見解提出了異議,并對“當代英國文學”作出了新界定,即從20世紀70年代中晚期至今的英國文學。這一新界定的重要依據之一,是1975年撒切爾夫人入住唐寧街及其隨后開展的一系列政治經濟改革,以及這些改革對英國社會產生的巨大而深遠的影響。這樣的劃分不無道理,就如菲利普·特伊所說:“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后的英國顯然與其之前的戰后25年有著很大不同,這就像20年代與維多利亞時代晚期之間的差異巨大一樣;在20年代,摩登女郎充斥了社會,經濟繁榮和蕭條的周期更迭導致了全球性危機,而維多利亞時代沒有這種情況。”[1]

自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伊始,英國文學的創作也發生了質的飛躍,由此積淀了當代英國文學中的經典作品。與詩歌、戲劇等文學樣式相比,小說在當代英國文壇無疑是最受關注的文學樣式。《格蘭塔》(Granta)雜志的編輯比爾·布福特在1979年的創刊號中曾指出:“五六十年代,甚至大部分70年代的英國小說總是不厭其煩地表現為單調冗長、追求務實的獨白。它缺少激情,沒有動力,提供安慰而不提出挑戰。”[2]然而,就在該篇文章發表后一年,布福特欣喜地發現了英國文壇上的風云變化。英國文學“從中產階級的自白中解放了出來,正在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實驗,探索傳統而不被傳統所累。”[3]由此,80年代及其后誕生的一系列英國小說被認為構成了“英國小說的復興”[4]。它“重新確立了英國小說作為杰出文學形式的地位”[5]。“一些作家也逐漸取得了經典作家的地位,……他們包括馬丁·艾米斯、扎迪·史密斯、薩爾曼·拉什迪、安吉拉·卡特、珍妮特·溫特森、格雷厄姆·斯威夫特、A.S.拜厄特、哈尼夫·庫雷西和朱利安·巴恩斯。”[6]據此,一些學者指出,“20世紀80年代以來形成了建構經典的大氛圍。”[7]新作品誕生后,不僅僅是在學術界內被評論推薦,各類機構都積極地參與了經典的建構。于是,蜂擁而出的是形形色色的佳作排名,各類文學大獎也應運而生,其中最具影響力的是一年一度的英國小說“布克獎”和《格蘭特》雜志于1983年、1993年和2003年分別遴選出的“英國最佳青年小說家”。

話雖如此,詩歌仍然是當代英國文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優秀的當代詩人,如休斯、拉金、奧登、托馬斯和貝哲曼,不僅為英國,而且為全世界譜下了不少經典詩行。

有鑒于此,本章前兩節聚焦于當代小說英國小說經典的生成與傳播,第三節則以休斯及其作品為例,探索當代英國經典詩歌的狀況。

[1] Philip Tew,The Contemporary British Novel,London and New York:Continuum,2004,quoted in Nick Bentley,ed.,British Fiction of the 1990s,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5,p.2.

[2] Bill Buford,“Introduction”,Granta,1979,1:3.

[3] Bill Buford,“Introduction”,Granta,1980,3:16.

[4] Peter Childs,Contemporary Novelists:British Fiction since 1970,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5,p.9.

[5] Jago Morrison,Contemporary Fiction,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3,p.4.

[6] Nick Bentley,Contemporary British Fiction,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08,p.194.

[7] Richard Todd,Consuming Fiction:The Booker Prize and Fiction in Britain Today,London:Bloomsbury Publishing Plc.,1996,p.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塔河县| 深泽县| 怀宁县| 资阳市| 新巴尔虎右旗| 中山市| 凤山市| 濮阳县| 祁门县| 双辽市| 江北区| 莱西市| 津市市| 青神县| 故城县| 金坛市| 鹤山市| 昆山市| 永泰县| 公安县| 静宁县| 天台县| 凤城市| 精河县| 延津县| 天等县| 鄄城县| 扬中市| 乌苏市| 专栏| 平顺县| 定陶县| 丰城市| 永清县| 陇西县| 大姚县| 铜陵市| 武山县| 景洪市| 湖州市| 兴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