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習慣成自然

葉圣陶

“習慣成自然”,這句老話很有意思。

我們走路,為什么總是一腳往前,一腳往后,兩條胳臂跟著擺動,保持身體的均衡,不會跌倒在地上?我們說話,為什么總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連貫下去,把要說的都說明白了?

因為我們從小習慣了走路,習慣了說話,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作“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費什么心,仿佛本來就像那樣的意思。

走路和說話是我們最需用的兩種基本能力。推廣開來,無論哪一種能力,要達到了習慣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們有了那種能力。不達到習慣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強強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們有了那種能力。如果連勉勉強強做一做也不干,當然更說不上我們有了那種能力了。

聽人家說對于樣樣事物要仔細觀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這個話很有道理。這當兒,我們還不是已經(jīng)有了觀察的能力。

聽人家說勞動是人人應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資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從勞動產(chǎn)生出來的,心里相信這個話很有道理。這當兒,我們還不是已經(jīng)有了勞動的能力。

聽人家說讀書是充實自己的一個重要法門,書本里包含著古人今人的經(jīng)驗,讀書就是向許多古人今人學習,心里相信這個話很有道理。這當兒,我們還不是已經(jīng)有了讀書的能力。

聽人家說人必須做個好公民,現(xiàn)在是民主的時代,個個公民盡責守分,才能有個好秩序,成個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這個話很有道理。這當兒,我們還不是已經(jīng)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這樣說下去是說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舉例。

要有觀察的能力,必須真?zhèn)€用心去觀察。要有勞動的能力,必須真?zhèn)€動手去勞動。要有讀書的能力,必須真?zhèn)€把書本打開,認認真真去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須真?zhèn)€把公民應做的一切事認認真真去做。在相信人家的話很有道理的時候,只是個“知”罷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僅僅是“知”,實際上與“不知”并無兩樣。到了真?zhèn)€去觀察去勞動……的時候,“知”才漸漸化為我們的習慣,習慣成自然,才是我們的能力。

通常說某人能力不強,就是某人沒有養(yǎng)成多少習慣的意思。譬如說張三記憶力不強,就是張三沒有把看見的聽見的一些事物好好記住的習慣。譬如說李四發(fā)表力不強,就是李四沒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說出來寫出來的習慣。

習慣養(yǎng)成得越多,那個人的能力越強。我們做人做事,需要種種的能力,所以最要緊的是養(yǎng)成種種的習慣。

養(yǎng)成習慣,換個說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學校,也不限于讀書,學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讀書這件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們在學校里受教育,目的在養(yǎng)成習慣,增強能力。我們離開了學校,仍然要從種種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目的還是在養(yǎng)成習慣,增強能力。習慣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強越好,孔子一生“學而不厭”,就因為他看透了這個道理

人文思考與理解探究

1 文章開頭說:“‘習慣成自然’,這句老話很有意思。”作者為什么說這句老話很有意思?

2 “知”“習慣”“能力”三者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請簡要分析。

3 文章最末一句中的“這個道理”,具體指的是什么道理?

4 請概括一下本文中作者的觀點。

5 這篇文章的語言有什么特點?請談談你的看法。

6 你本人養(yǎng)成了哪些習慣?這些習慣對你有什么益處或害處?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丁青县| 陆河县| 博客| 射洪县| 绥棱县| 中西区| 扶沟县| 前郭尔| 宜都市| 敖汉旗| 丰台区| 芜湖县| 淮北市| 新兴县| 涡阳县| 宜川县| 石门县| 马公市| 突泉县| 新兴县| 壶关县| 莒南县| 阿坝| 双城市| 华蓥市| 疏勒县| 资中县| 正宁县| 微博| 东明县| 柘城县| 垦利县| 南康市| 曲松县| 怀化市| 阳信县| 福鼎市| 中阳县| 奉新县| 普兰店市| 汝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