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制造業競爭力內涵綜述

一、制造業競爭力內涵

20世紀70年代末,國外學者開始對競爭力進行研究。1978年,美國技術評價局開始研究美國工業的國際競爭力。1983年,日本通產省對美國和日本的產業競爭力進行比較研究。1983年英國、1985年德國相繼對本國產業競爭力進行比較研究。目前,總部設在日內瓦的“世界經濟論壇(WEF)”和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每年出版國際競爭力報告。Port在1990年出版的《國家競爭優勢》中,首次提出產業競爭力這一概念,并提出“鉆石模型”,認為一個國家的產業國際競爭力取決于生產要素、需求條件、相關產業與支持產業、企業的戰略結構與競爭對手四個基本因素,以及 “政府”與“機會”兩個外生因素,這為研究產業競爭力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

制造業競爭力是產業競爭力在制造業領域的具體應用。對于制造業競爭力,國內外學者給出不同定義。千慶蘭(2006)認為,制造業競爭力是指制造業所表現出來的產業綜合實力、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的能力以及在可預見的未來的發展潛力。楊洪焦、孫林巖、宮俊濤(2007)認為,制造業競爭力是指制造業在市場競爭環境下,所具有的持續、高效創造價值的能力。徐斌(2009)將制造業競爭力定義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制造業比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制造業能更有效率地向市場提供產品或者服務的綜合素質。同時,一些學者建立一系列評價指標進行制造業競爭力評價,如趙文丁(2003)、趙彥云(2005),這里一些評價指標側重于政策性的解釋,沒有根據目前我國制造業發展階段進行特定的分析。

金碚(2003)從經濟學的角度出發,認為競爭力的實質是指經濟效率或生產效率的差異,對于競爭力的經濟學研究主要集中于成本—價格差異化現象,制造業競爭力是受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這些因素可以歸納為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兩類,比較優勢傾向于一個國家所具備的資源稟賦,競爭優勢則強調產業發展所采取的策略。同時,Porter(1980, 1985)、Krugman(1993)等學者都一致認同競爭力的實質是生產效率的觀點。Hayes(1984)、Hayes and Wheelwright(1985)均認為,效率是反映競爭力強弱的極為重要的指標。Oral(1993)基于企業數據構建競爭力模型,也論證了這一觀點。而Oral, Cinar and Chabchoub(1999)通過構建基于效率參數的產業競爭力模型,從產業層面進一步論證了這一觀點。李金華、李蒼舒(2011)認為,制造業的升級是優化制造業行業結構,提高制造業生產效率,增加制造業產品的附加值。黃群慧(2015)認為,產業結構升級的本質是生產率提高,不能僅僅依靠三次產業數量比例來判斷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和高級化程度,而應著力提高勞動生產率,這是產業結構調整的主線。

二、制造業競爭力內涵界定

為更好地理解我國制造業競爭力實質,有必要結合我國目前制造業情況進行分析。我國制造業借助先行一步的市場化改革,經過30多年,已取得長足的進步和發展,在總量上不斷增長,行業結構上不斷優化。從總量上看,根據我國工信部數據,2011年,我國制造業規模位居世界第一,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為19.80%,220余種工業產品產量都位居世界前列,我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制造業大國和世界工廠;[1]從行業結構上看,我國制造業基本以資本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為主,特別是煤炭采選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等資本密集型所占比重較大。雖然近年來我國高技術和中高技術密集型制造業發展較快,但是所占比重依然較低,其中高技術制造業所占比例一直低于5%,還處于比較薄弱的發展階段。同時,在我國制造業發展過程中,積累的一些問題也日益突顯,例如,高技術含量比重偏低,產業結構低度化問題突出,依然沒有擺脫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發展模式,正面臨資源能源緊張、生態環境嚴重污染的壓力,并且自主研發能力較低,關鍵技術的對外依存度高達50%以上,在國際分工中,處于價值鏈的低端。正因為存在這些問題,我國制造業迫切需要提升產業競爭力。

一方面,根據目前我國制造業主要以資本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為主的特點,金碚(2003)認為,勞動力和資源是我國制造業的比較優勢,這樣,如果想將我國制造業的比較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需進一步提高制造業中的勞動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制造行業的生產率。另一方面,根據維多爾恩(1949)提出的維多爾恩定律,生產率變化與產出增長率之間存在著正向關系,即生產率的增長將導致產出的增長,這樣,從投入產出的角度來看,提升制造業競爭力的實質是以較少的投入生產出較多的產出,而產出的增長卻與生產率密切相關(王亞男,2011)。同時,根據Porter(1980,1985)、Krugman(1993)、Hayes(1984)、Hayes and Wheelwright(1985)、Oral(1993)、Oral, Cinar and Chabchoub(1999)、黃群慧(2015)等的觀點,結合目前我國制造業的發展階段和發展特點,本書認為,提高制造業競爭力主要通過提升制造業生產效率來實現,因此,本書將制造業競爭力提升與制造業生產效率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合二為一的。[2]

[1] 資料來源:http://www.askci.com/news/201211/27/15113703.shtml。

[2] 國內部分學者已采用這一觀點進行制造業競爭力的研究,例如,顧乃華(2006)、王亞男(201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林县| 绥芬河市| 杭州市| 凤庆县| 贵定县| 比如县| 阿合奇县| 都兰县| 施秉县| 万盛区| 凉山| 福州市| 镇宁| 剑阁县| 霍城县| 于田县| 区。| 江门市| 获嘉县| 贞丰县| 论坛| 承德县| 和林格尔县| 宣汉县| 招远市| 洪洞县| 金平| 三亚市| 武定县| 内黄县| 隆尧县| 绿春县| 太湖县| 瑞丽市| 庆云县| 西乌珠穆沁旗| 商都县| 萨迦县| 岱山县| 堆龙德庆县| 平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