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本章主要參考文獻

[1] 涂逢祥.住宅建筑節能形式[J].住宅科技,2005(9): 20-26.

[2] Naki' cenovi'c N, Grübler A, McDonald A.Global Energy Perspective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3] 盧求.德國2006建筑節能規范及能源證書體系[J].建筑學報,2006(11): 26-28.

[4] 盧求,Henrik Wings(德).德國低能耗建筑技術體系及發展趨勢[J].建筑學報,2007(9): 23-27.

[5] 侯冰洋,張穎.德國建筑“能源證書”簡介[J].建筑學報,2008(3): 36-38.

[6] Dena.Dieneue Energieeinsparverordnung(EnEV 2007).2007[M].Berlin: dena, 2007: l-8.

[7] 柳楊.淺析日本在建筑節能領域的研究及成效[J].上海節能,2010(11): 17-20.

[8] 李大寅.日本建筑節能環保方面的法律法規[J].住宅產業,2008(12): 23-25.

[9] 和田純夫,王唏慧.日本“零排放住宅”[J].建筑學報,2010(1): 52-55.

[10] 江億.能耗定額體系是重中之重[N].中國投資,2008-12-15.

[11] U.S.Green Building Council.LEED-EB ? for Existing Buildings, Reference Guide.2005.

[12] Mills, E, et al.The Cost Effectiveness of Commercial Buildings Commissioning[R].LBNL -56637, 2004.

[13] 江億.波蘭:舊房“取暖現代化”[N].中國投資,2008-12-53.

[14] 環球聚氨酯網.發達國家建筑節能政策分析[J].聚氨酯,2009(3): 30-31.

[15] 涂逢祥,王慶一.我國建筑節能現狀及發展[J].保溫材料與建筑節能,2004(7): 40-42.

[16] 涂逢祥.住宅建筑節能形勢[J].住宅科技,2005(9): 20-26.

[17]《中國建筑年鑒》編委會.中國建筑年鑒(1984-1985)[Z].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5: 588.

[18] 建設部.2005年城鎮房屋概況統計公報[N].http: //www.gov.cn/gzdt/content_ 326591.htm, 2006-07/04/.

[19] 張元端.紀念中國住房制度改革30年[J].上海房地,2010(4): 4-9.

[20] 盧衛.居住城市化[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5.

[21] 清華大學建筑節能研究中心.中國建筑節能年度發展研究報告(2007)[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22] 清華大學建筑節能研究中心.中國建筑節能年度發展研究報告(2010)[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23] 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中國建筑節能發展報告(2010)[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24] 江億.中國建筑能耗現狀及節能途徑分析[J].新建筑,2008(2): 4-7.

[25] 庾莉萍,周查理.我國建筑節能立法成就及國外立法經驗借鑒[J].保溫材料與節能技術,2009(5): 1-8.

[26] 倪維斗.構建節能中國的四重思考[N].科學時報,2010-04-20.

[27] L.Mumford.The City in History, its Origins, its transformations, and its prospects[M].London:Secker&Warburg, 1963.

[28] C.A.Doxiadis.Athropopolis: City for Human Development[M].Athens Publishing Center, 1975.

[29] Cliff Hague.The Development of Planning Thought-A Critical Perspective[M].Hutehinion, 1984.

[30] Peter Hall.1946-1996 From New Town to Sustainable Social City[J].IN Town &Country Planning.1996, 65(11): 295-297.

[31] 華虹,陳孚江.國外建筑節能與節能技術新發展[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城市科學版), 2006, VOL23,增刊1: 148-152.

[32] 鄒德儂.“適用、經濟、美觀”---全社會應當共守的建筑原則[J].建筑學報,2004, 12: 74-75.

[33] 王昕.基于生命周期理論的低碳建筑實現途徑研究[D].山東建筑大學,2012: 9.

[34] 龍惟定.建筑節能與建筑能效管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35] 江億,等.住宅節能[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36] 薛志峰.公共建筑節能[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37] 薛志峰.既有建筑節能診斷與改造[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38] 武涌,劉長濱,等.中國建筑節能經濟激勵政策研究[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39] 張麗.中國終端能耗與建筑節能[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40] 韓英.可持續發展的理論與測度方法[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41] 武涌.中國建筑節能管理制度創新研究[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42] 龍恩深.建筑能耗基因理論與建筑節能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43] 郝斌.建筑節能與清潔發展機制[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44] 涂逢祥,等.堅持中國特色建筑節能發展道路[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45]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綠色建筑與節能專業委員會綠色人文學組.綠色建筑的人文理念[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46] 江億.建筑節能與生活模式[J].建筑學報,2007(12): 11-15.

主站蜘蛛池模板: 翁牛特旗| 禄劝| 西平县| 芮城县| 晋江市| 华池县| 凉城县| 那曲县| 周宁县| 平昌县| 葫芦岛市| 南宁市| 盘山县| 无极县| 新和县| 临湘市| 临猗县| 惠水县| 陇西县| 留坝县| 荣昌县| 襄樊市| 广灵县| 通化市| 永安市| 郑州市| 惠来县| 濮阳市| 靖宇县| 阳江市| 惠东县| 称多县| 尚义县| 七台河市| 广水市| 安仁县| 西宁市| 攀枝花市| 繁峙县| 望奎县| 鄂托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