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半個多世紀的深情厚誼
——深切懷念老學友石世奇

□辛守良[1]

2012年4月6日,石世奇同志駕鶴西去,與世長辭。噩耗傳來,我們這些大學同窗學友感到萬分悲痛。石世奇是我們北京大學經濟系1956級的第一任黨支部書記,在班里有很高的威望,受到同學們普遍的愛戴和尊敬。石世奇離我們而去,但他親切的音容笑貌和高尚的品德,卻長久地銘記在我們的腦海中,我們會永遠懷念他。現在,石世奇同志去世已滿一周年,我們寫這篇文稿以寄托對他的深切哀思。

一、八十高齡安然辭世

石世奇同志患肺氣腫病已經多年,他的夫人黃愛華也身患重病。2011年石世奇與他的夫人先后住進了西苑中醫研究院,起初住在普通病房,后來夫婦倆都轉入了重癥監護室。今年年初石世奇轉院,住進了北京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干部重癥監護病房。不久黃愛華不幸被病魔奪去了生命。在石世奇住院期間,我們這些大學同窗好友,都非常關切和惦念。身體狀況較好、行動方便的同學,朱正直、鄭幼云、王翔書、李時春、商學忠、曾凡琪、鄧秧、左景元偕夫人何畫舫、徐雅民偕夫人韓淑娟、崔七星偕夫人梁淑珍、我偕夫人郭秀蕓、馬如璋偕丈夫祝邦達、靳蘭征偕丈夫姚林、賴榮源毛美華夫婦帶女兒芳芳都先后多次到醫院探視、慰問,身體欠佳的樊生占、董玉昇委托其他同學轉達問候。大家都盼望著他的病情能早日好轉。

特殊的八十賀壽。去年石世奇八十周歲了。按照我們班的慣例,誰到了八十歲,同學們要聚會為他祝賀八十大壽。年初同學們就商議如何為石世奇過生日,如果到時他能出院,我們就一起到他家里為他祝壽,搞一個熱熱鬧鬧的慶賀聚會,祝他早日恢復健康。但是,事情的發展并不盡如人意,他根本出不了院。經部分同學商量,決定派代表到醫院給他祝壽,表示慰問。

4月1日是石世奇的生日。這天下午,左景元、徐雅民、馬如璋和我四位石世奇的老同學以及祝邦達按事先約定準時到北京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代表全班同學為石世奇祝壽。首先由馬如璋宣讀賀詞。

石世奇八十大壽祝賀詞

值此您生日之際,老同學們向您表示深深的祝福。您是我們班中最受尊重的學長。您的品德為人和對大家的關愛,幾十年來我們都銘記在心。

衷心地祝您早日康復!

接著左景元代表同學們將7000余元慰問金交給他的長女石爽,表示大家的心意。然后左景元、徐雅民和我都對他表示熱烈祝賀,祝愿他安心靜養,爭取早日恢復健康。老同學的祝壽,使石世奇得到了很大的安慰。據石爽講,他爸爸對老同學的祝福十分珍惜,十分感謝,增強了戰勝病魔的信心和力量。

事后,四位代表約定分頭通知其他同學,讓他們也分批到醫院去探視、祝福。

沉痛送別。自然規律不可抗拒。石世奇的病情急劇惡化,醫治搶救無效,于4月6日不幸仙逝。我們在北京的十多位同班同學,懷著十分悲痛的心情,到八寶山參加了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為石世奇教授組織的遺體告別儀式。大家含著熱淚為他送行,向他安詳的面容看上最后一眼。我們還以經濟系56級的名義,向石世奇老同學敬獻花圈、挽聯。

追往歲 仙君與吾結伴寒窗共度

撫今日 摯友向汝告別悲淚橫流

石世奇老友永別了!愿您一路走好,升入西方極樂世界。

據石爽講,秉承她爸爸的心愿,在安放骨灰盒時,將56級同學獻給他的祝壽賀卡,一并放入盒內,讓老同學們的情誼和祝福伴他遠行,永不孤單。這是何等深厚真摯的情誼啊!

二、經濟系56級的領軍人物

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開關于知識分子的會議,毛澤東主席在會議最后一天講了話,號召全黨努力學習科學知識,同黨外知識分子團結一致,為迅速趕上世界科學先進水平而奮斗。會后全國出現了“向科學進軍”的新氣象。為響應黨中央的號召,我們這批年輕人報名參加了高考,進入北京大學經濟系政治經濟學專業學習。石世奇同學于1950年就考入北京大學經濟系學習,1951年4月,因工作需要調到北京市委研究室工作,1956年重返北大學習。我們同窗五年,這在人生道路上雖然短暫,但同學間建立和培養起來的親情、友誼,卻比山高、比海深。

我們班第一任黨支部書記。經濟系56級的學生共有33人,從全國20來個省、市、自治區聚集在了一起。其中,當年考入的有31人,復學的2人。這些同學中有20人是已經工作多年的調干生,有13人是應屆高中畢業生,其中有一位少數民族學生和一位愛國華僑學生,另外還有一名印度尼西亞留學生。我們那時年輕力壯,朝氣蓬勃,意氣風發,十分珍惜在北大的學習機會,決心勤奮學習,為將來獻身祖國的社會主義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1956年9月開學后,系黨總支和行政迅速組建了班級黨團支部。由于石世奇1950年已在經濟系學習半年多,又在市委工作了幾年,政策水平高,有一定的工作能力,眾望所歸,他就成了我們班的第一任黨支部書記,馬如璋任宣傳委員,樊生占任組織委員,由他們三人組成了支委會,把大家團結在黨支部周圍,度過了一段緊張學習和動蕩不安的風雨時光。

帶領同學潛心學習。大學一年級開學后,考慮到同學們奮發讀書、報效祖國的熱切愿望,以石世奇為首的黨支部確定,把抓好學習作為當前的主要任務。首先通過細致的思想工作,使大家盡快靜下心來,投入緊張的學習生活。同時發揮團支部書記朱正直和班長徐雅民的作用,使同學們很快就適應了大學的學習生活,專心聆聽教師講課,認真閱讀課程指定的必讀和參考書目,積極參加本系和兄弟系舉辦的內容豐富多彩的報告、講座,參加各種形式的社團活動,并且學會利用北京大學圖書館的優越資源,充實自己,增長知識,開闊視野。

回想起來,大學一年級的學習生活,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時北大住房條件較差,還有不少二層簡易小樓。我們班男同學有27人,住在6齋二層的一個大房間內,房子的中間有兩堵半截墻,把房子分割成三小間,相應地將全班同學分成三個學習小組,各小間房內擺放著上下層的床鋪,住在上層的同學可以一覽無余看到全室的情況。住房條件雖差,但同學們在黨支部的帶領下,學習情緒非常高漲。石世奇帶頭學習,非常刻苦,人們經常看見他在午休時,仍在床上看書。他曾在《中國青年》雜志上發表文章,給同學們很大啟發和鼓舞。應該說大一的學習生活確實開了個好頭,讓大家真正嘗到了大學生活的美好滋味。

在反右斗爭中受到錯誤的黨紀處分。平靜緊張的學習生活沒有維持多久,很快就被一場全國性的政治風暴打亂了。

1957年4月,中共中央發出《關于整風運動的指示》,決定在全黨進行一次以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為主題,以反對官僚主義、宗派主義和主觀主義為內容的整風運動。整風運動開始,歡迎黨內外同志給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干部提意見。北京大學這個知識分子集中的地方,自然積極響應,很快就出現了大鳴、大放、大辯論的局面,校園里的墻上貼滿了“提意見”的大字報,各種辯論會、講演會自發地舉行,在大量善意的、正確的意見提出的同時,一些偏激的、刺耳的意見也出現了。1957年5月15日,毛澤東主席寫了《事情正在起變化》一文,發給黨內干部閱讀。文章對運動形勢作了過分嚴重的估計,并且指出在民主黨派和高等學校中,右派表現的最堅決、最猖狂,我們還要他們猖狂一個時期,讓他們走到極點。此后北大校園里的意見和辯論更加激烈。我們班黨支部在石世奇的帶領下,積極投入運動,寫了不少大字報,提出了不少正確的意見,批駁了一些錯誤的言論。1957年6月8日,中央發出反擊右派分子進攻的指示。從此,風云突變,大規模的反右派斗爭在全國展開了。北京大學很快就卷入了這場激烈的斗爭中,有些教師和學生被打成右派分子、極右派分子。面對這種冷酷的現實,石世奇同志沉著冷靜、低調應付,表現出較高的政策水平和領導藝術。他沒有組織大家沖鋒陷陣,沒有采取過激行動,更沒有無限上綱冤枉他人,而是盡最大努力,保護一些有過激言論的同學過關,好長一段時間,班上沒有劃定一個右派分子。

當時,上級黨組織聽到一些反映,認為我們班遲遲未揪出右派,是黨支部反右派不積極。石世奇同志沒有考慮自己的得失安危,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保護了一些同學。遺憾的是最終班上還是有兩人被錯劃為“右派分子”。縱觀我們黨的歷史,在歷次政治運動中,凡左傾錯誤占據統治地位時,便會有一些黨性強、政策水平高、堅持正確意見的同志受到不公正的對待和打擊迫害。反右斗爭運動后期,進行整黨,56級黨支部被批評領導右傾,斗爭不力,沒有落實上級要求,右派劃得少,劃得晚。因此支部書記石世奇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宣傳委員馬如璋受到警告處分,一個黨員預備期被延長一年。顯然,這樣的處理是錯誤的。班上共青團內也有幾人受到批評,其中一人受到嚴重警告處分,一人受到警告處分。直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這些錯誤的處理,才一一得到徹底糾正。

1957年的反右派運動,被稱為在政治戰線和思想戰線上的社會主義大革命。盡管已經過去五十多年,但它給我國社會和人民群眾帶來的不幸和影響,至今并沒有完全消除。當回憶這段往事時,馬如璋同志說:“在劃右派問題上,我和石世奇發表的一些見解,是冒著很大風險的。慶幸的是,可能被劃而沒有被劃為右派的同學,平安地度過了在北大的學習生活,畢業后分配到祖國各地。如果他們被錯劃為右派,他們的政治生命、前途、家庭一定會很不幸的,他們的人生道路會是多么坎坷啊!”黨員商學忠同志回憶這段經歷時寫道:“我是調干生,對整風“反右”運動認識模糊,不理解,有懷疑,故而采取了消極觀望的態度,默認自己是個落后黨員,也可稱為逍遙派,當運動進入緊張時期,精神上承受著很大壓力,終日忐忑不安,怕被劃為右派。然而黨支部并沒有向我和與我有類似情況的同學發難。石世奇這種包容態度,是難能可貴的。對此我要說一聲:謝謝!”印度尼西亞歸國華僑賴榮源同學回憶,運動后期他曾向組織寫信交心,說自己對反右派不理解,有看法。石世奇看信后,勸他將信自己保留,不要上交。由此,使自己躲過一劫,否則后果可想而知。

團結全班同學實施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1958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明確指出:“黨的教育方針是教育為無產階級的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北京大學校領導比較關注教學改革,較早地安排學生參加生產勞動。1958年年初,經濟系開始進行教學改革。我們班同學先于1958年1月參加修建中蘇友好農業生產合作社小水庫勞動;4月參加興修十三陵水庫勞動;5月到圓明園農場參加種植水稻勞動;暑假期間全班分成幾個組分頭到農村和工廠參加勞動;9月去懷柔縣東流水莊、西流水莊等地參加秋收秋種勞動;10月全班同學在班主任楊勛老師的帶領下,到朝陽區高碑店公社參加勞動,進行教學改革,實行“課堂搬家”,邊勞動邊學習。經濟系的老師羅志如、嚴仁賡、胡代光、熊正文、范家驤、胡健穎、金明善等也和學生一起參加勞動與教改。

在高碑店將近八個月,除參加各種農業勞動外,還安排了大學三年級的一部分課程,一邊聽老師講課,一邊舉行學習討論會和學術辯論會。業余時間還參加跑步、打球、單雙杠等體育活動,生活雖然比較清苦,但大家的精神非常愉快。去高碑店公社不久,班上有商學忠、辛守良、曾凡琪、樊生占、鄭幼云、倪致和、董玉昇、李之曦八位同學被抽調出,參加河南、河北人民公社調查組活動。

石世奇同志雖然在反右后期受到不公正對待,但他并沒有消沉,在學習勞動中表現得很好,同學們對他仍然和過去一樣的尊重。此時黨支部書記為左景元,石世奇任支委,他學習刻苦,思考問題周全,作風穩健,待人隨和,善于和老師溝通,在完成教學改革任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當時羅志如、嚴仁賡等老教授身體虛弱,需要有人照顧,黨支部安排石世奇與他們同住,他對老教授關懷備至。那時吃飯是和社員一樣,要到公共食堂打飯,經常吃的是窩頭熬白菜,為了讓教授們吃的窩頭松軟些,每逢吃窩頭時,石世奇和同學們都要到房東家把窩頭切成片,再放在白菜湯里燴一燴,讓老教授們吃得舒服些。師生同甘苦,共患難,情緒飽滿。

石世奇積極參加勞動,和同學們在短時間內就與社員一起蓋起了一座蔬菜大棚;還與社員一起冒雨摘棉花,在夜晚降霜時又和大家摸黑到棉花地里燒柴火堆,驅趕濃霜大霧,確保棉花豐收。

在高碑店時,正趕上公社發動社員寫詩作畫,歌頌當時的大好形勢。一時間,全村詩畫滿墻,廣播里天天播放著社員創作的詩歌。我們班的師生也興致勃勃地參加了這項活動,先后創作了近百首詩歌。羅志如、胡代光、范家驤等老師也寫了詩。后來,李介之同學刻了臘板,把大家創作的詩歌油印成冊,至今保存完好。下面是石世奇寫的兩首小詩:

雨夜搶摘棉記

忽報陰雨連夜來,

社員不眠搶摘棉。

手舞足蹈駕霧走,

頓時云海成黑海。

冒雪下鄉工作記

臘月十七雪紛飛,

一行四人去出征。

借問爾等何處去,

新村調查事務多。

馬寅初校長、陳岱孫系主任都曾到高碑店看望大家,對大家在辛勤勞動和教改中取得的成績,表示贊賞和肯定(附圖1G3)。

1959年5月,結束了在高碑店公社的學習勞動生活,回到學校。臨走時,生產隊送給大家一筐蔬菜,有新鮮的西紅柿、黃瓜、青椒等,這在當時可是稀缺的東西。返校后,黨支部與同學們商議,推舉石世奇、左景元、李時春等人將這筐蔬菜送到了校領導陸平同志的辦公室,并向他匯報了在高碑店學習勞動的情況。陸平同志給予大家勉勵,還特別囑咐大家,這幾年運動多,影響了學習,今后要抓緊時間,認真讀書,搞好學習。

組織同學靜心補課。遵照陸平同志的囑咐和系黨政領導的安排,經濟系56級在大學的最后兩年,認真抓學習。石世奇時任黨支委兼班長,協助左景元,組織全班同學,克服浮躁情緒,安下心來,扎扎實實地讀書。“資本論”課程就是在那個時期學習的,為大家打下了較好的理論功底。這個時期我們仍然會參加一些生產勞動,1959年秋天到西山挖坑植樹(附圖4);1960年夏季、冬季兩次去石景山鋼鐵廠的煉鋼車間、翻砂車間、煉焦車間勞動。石世奇除積極勞動外,還反復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對年齡小的同學更是十分關照。

我們班在黨支部的帶領下,在學習、勞動、政治運動、教學改革、社會活動等方面都表現得比較突出,1959年下半年,在北京大學召開的第一屆先進代表大會上,我們班被評為了先進集體,會上給我們頒發了一幅帶鏡框的獎狀和一瓶香水(化學系研制的新產品)。左景元作為代表出席會議并領獎。其后在全國第二次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大會上,我們班作為先進集體受到了共青團中央的表彰,授予的錦旗上寫著:堅決做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突擊隊。靳蘭征出席領獎(附圖5)。

1961年7月,我們完成了全部的學習任務,北大經濟系為我們舉行了1956級畢業儀式,系主任陳岱孫、黨總支書記龔理嘉和給我們任過課的教授到會并講話。會后合影留念,北大黨委書記兼校長陸平同志和黨委副書記張學書同志前來參加合影,向大家表示祝賀。我們非常感謝(附圖6)。

提前調出留校任教。經濟系那時的學制是五年。我們56級1961年畢業。由于學校需要充實師資隊伍,1958年至畢業前,學校先后從我們班調出了八位同學留在學校任教,其中有石世奇、左景元、馬如璋、徐雅民、靳蘭征、曾凡琪、朱正直和我,我們被分配在各個教研室。石世奇被分配在經濟史經濟學說史教研室。他工作認真負責,長期專注于中國經濟思想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造詣很深,成績顯著。他作為主要成員主持和參與編寫了《中國經濟思想通史》《中國近代經濟思想史》等著作,有很高的學術水平,在社會上很有影響。他的教學,內容翔實,有深度,有新意,很受學生歡迎。他指導研究生時認真負責,甚至在生病期間仍不放松,靠吸煙支撐,同志們見到他時,常見他眼圈發黑,說明他經常開夜車,最后積勞成疾,終成大病。他是學生愛戴和尊敬的老師。他先后擔任經濟系黨總支書記、系副主任,經濟學院副院長、院長,工作成績突出。靳蘭征同志回憶:石世奇在領導教學工作時,提出要堅持“厚基礎,寬口徑”的教學理念,即一定要讓學生把基礎理論學扎實,學牢固,同時專業課不要學得太窄,知識面要廣,這樣學生畢業后容易找到合適的工作,并且在工作中提高快,后勁足。這個指導思想對培養優秀人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經濟系56級同學在北京的聯絡點

經濟系1956級于1961年大學本科畢業后,有5位同學繼續讀研究生,1966年畢業,賴榮源也留校了,后來由于工作需要先后有4人調出北大。在全班33人中,長期在北大工作的只有石世奇、徐雅民、朱正直、靳蘭征、賴榮源5人,還有13位同學分在北京的中央黨政機關、北京市黨政機關和北京市各高等院校,余下的15位同學則分散在京外各地。那時,大家都年富力強,有理想、有抱負,決心把自己的精力和知識,奉獻給祖國的建設事業。分配在外地的同學來京出差時,總要回到學校看望老師和同學。石世奇在學校工作,家又住在學校附近,后來又當了經濟系、經濟學院的領導,因此他的辦公室和家里自然就成了老同學的聯絡點。他的愛人黃愛華同志也非常熱情好客,為同學們準備飯菜,招待大家。有一段時期,靳蘭征同志(曾擔任系黨總支副書記)住的離石世奇家很近,孫樹霖、熊穆權、鄭紹增等同學到石世奇家時,就找她去作陪,說明他和同學的友情很深。

在1957年反右派運動和1959年反右傾斗爭中,傷害了一些同學,留下了后遺癥。我們班有兩人被錯劃成“右派分子”,有一人在河南河北調查組受到了錯誤的批判,引起精神分裂,被責令退學,送回浙江蕭山老家,還有一些同學曾受到了錯誤的批判。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全國平反冤假錯案,石世奇為解決這些遺留問題,做了不懈努力,使右派錯案較早得到糾正,其中一人因右派加小偷小摸問題,被加重判刑七年,在石世奇的幫助下,其不僅右派帽子被摘掉,刑事處罰也被撤銷;有一位同學被批判“走白專道路”也得到了糾正;河南河北調查組的錯誤批判也得到了平反。由于工作細致,這些受過錯誤對待的同學都比較滿意。后來,在我們班同學幾次大聚會時,外地與本市同學相逢,大家歡聲笑語,其樂融融,一派和諧景象。

“文化大革命”結束后,高校系統恢復了職稱評定。一些同學在其他院校工作,在評定副教授、教授高級職稱時,需要專家作學術水平評定。找上門來,石世奇從不推辭,給以熱情支持,做出恰當評定,使老同學的職稱問題得到了解決。

四、推動老同學聚會

友誼是一種精神營養,多一份友誼,就多一份幸福。老同學的友誼是十分可貴的,我們班這些老同學彼此關愛,完全是至愛親朋。

在京同學年年聚會。從1977年開始,我們在京同學約定,每年春節聚會。發起人是鄭幼云、朱正直、左景元、馬如璋,他們去看望石世奇時,提出了這個建議,得到了石世奇的熱烈支持。當時大家都還在職,所以,把聚會的時間定在每年農歷的正月初三。1977年正月初三的第一次聚會就在石世奇家。1978年第二次聚會在馬如璋家。從那時起,每年輪流在各家聚會,從未間斷過。開始聚會時,由于物資供應緊張,參加聚會的每個人帶一個菜。后來市場供應和經濟條件好轉,由主人家準備茶點飯菜或請大家到飯館相聚。隨著年齡的增長,同學們陸續退休了,聚會時間也由正月初三改為“五四”校慶日,后來又改為每年春天或秋天的一個日子。聚會內容是交流一年來的情況,聊家常,論國事,氣氛非常和諧。為了保證同學間的聯系經常化,大家商定這件事由石世奇總負責,后來他身體欠佳,就由朱正直(曾任經濟學院黨委副書記)和北京出版社的左景元負責,北大的徐雅民、《求是》雜志社的鄭幼云、石油部的王翔書和我來協助。聚會人員帶著老伴一起來,熱熱鬧鬧,好不開心啊!大家都把每年的聚會,當成一次幸福的團聚。

邀請外地同學大聚會.1998年,北京大學建校一百周年,學校組織熱烈慶祝。我們邀請外地同學參加。熊穆權、鄭紹增、孫樹霖、李之曦、倪致和、戴美德、李介之等同學來京,住在北大勺園。石世奇對大家的活動做了精心安排,除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慶祝活動外,還在經濟學院舉行了座談會,請趙靖、張友仁等老師參加。同時組織大家到紫竹院公園游玩。

2001年是我們班大學畢業40周年,我們邀請外地同學來京聚會。同學來京的有熊穆權夫婦、楊康為夫婦、倪致和、李介之等,安排住在中央黨校。聚會座談時,請了胡代光、趙靖、張友仁等老師和院黨委丁國香參加,黨委書記雎國余出席并講了話。

2003年部分老同學赴江西聚會。這是由江西師范大學熊穆權同學與他夫人萬德梅發起并邀請的。5月,我們一行14人到達南昌,安徽孫樹霖、福建鄭紹增也到南昌聚齊,住在江西師大招待所。活動內容非常豐富,參觀了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革命圣地井岡山,瓷都景德鎮,風景如畫的廬山,我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啟迪。

2006年是我們班入校50周年。經過精心準備,邀請外地同學盡可能地于9月來京團聚。這次同學來得比較多,有熊穆權夫婦、楊康為夫婦、郭繼賢夫婦和兒子、徐百鈞夫婦、戴美德等,住在北大蔚秀園招待所。聚會首先在經濟學院舉行,請胡代光、張友仁、徐淑娟、閔慶全、金以輝、李德彬、巫寧耕、楊勛、嚴慶珍等老師參加。徐雅民主持會議,選派同學代表向老師獻花,全體同學向老師鞠躬,表示崇高的敬意。老師們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時任經濟學院院長劉偉同志出席,并介紹了經濟學院近年來的發展情況,使大家很受啟發。石世奇帶病出席,向大家問好,并轉達趙靖老師對同學們的問候。這是他最后一次參加集體聚會。同學們在座談會上,積極發言,氣氛熱烈,一位外地同學發言時,激動得聲淚俱下,十分感人。北京同學在老舍茶館、西貝莜面村、全聚德、天外天宴請外地同學,組織他們觀光北京市容,重游頤和園。這可能是我們班最后一次大型聚會了(附圖7)。

后來,熊穆權夫婦把我們班的大學生活情況和畢業后同學們的交往活動,精心制作成光盤,送給大家,留作永恒的紀念。

為進入80歲的老同學祝壽。從2009年起,我們在北京的同學中,有人開始步入80歲高齡。大家相約,集體為他們祝壽,這已成為慣例。2009年至2011年已為四位同學祝壽。2012年為石世奇舉行了特殊的祝壽。

五、老同學學習的楷模

記得我們剛入學時,和石世奇同學初次見面,他給大家的印象很深,修長偏瘦的身材,一張白凈的面孔,講話慢條斯理,舉止溫文爾雅,像個文弱書生。相處時間長了,發現他身上具備很多優點,確實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學長,是一位忠于黨的事業的優秀共產黨員,是一位資深學者和合格的領導干部。

第一,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石世奇同學有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有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他堅持改革開放,獻身祖國的教育事業,勇于戰勝各種困難。在他80年的人生旅程中,雖多有挫折,曾受到不公正的對待,但他從容淡定,毫不氣餒,始終執著地為社會主義事業奮斗。

第二,具有廣博高深的經濟思想史專業知識。石世奇同學儒雅大度,文化底蘊厚實,對中國經濟思想史有著深入的探討和研究,學術造詣高深,成績卓著。他的研究才能在大學時期已經嶄露頭角,曾在報刊上發表過多篇文章。

第三,具有較強的領導能力和領導藝術。石世奇同學多年來一邊從事教學研究,一邊擔負著院系黨政領導工作。他視野開闊,思想敏銳,遇事沉著冷靜,思考問題縝密周全,能夠應付各種復雜的政治局面,妥善處理各種疑難問題。善于做細致的思想工作,把廣大師生團結在一起,沿著黨的既定目標前進。

第四,具有優良的黨性修養。石世奇同學堅持個人利益服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克己奉公,光明磊落,熱心助人,從思想上、生活上關心同學,熱情幫助同學入黨,幫助同學解決生活困難。因此,在同學中口碑甚好,有很高的威望。在大學期間,靳蘭征同學家庭經濟困難,申請補助,石世奇同學作為支部書記,熱心幫助其辦理。他愛人黃愛華也很熱情,送給靳蘭征一塊布料做衣服,靳蘭征十分感激。“文化大革命”期間,北大兩派武斗,徐雅民和來京看病的母親及三歲的小侄子,被趕出教師住的19樓集體宿舍,石世奇同學聞訊趕來,把徐雅民祖孫三人接到家中。當時賴榮源也躲在他家。辛守良同學父親病危、病故,回老家料理喪事,回校后宿舍已被人占領,只好也投奔石世奇同學家。而他家只有一間臥室和一個不大的客廳。大家在他家吃住,真是難為他們了。但他們還是想辦法熱情款待大家。

石世奇同學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楷模,我們深切地悼念他!

2012年12月25日

附:北京大學經濟系1956級照片

圖1 1958年,馬寅初老校長到北京郊區高碑店公社看望進行農村調查的北大經濟系師生,公社書記與同學送馬校長離開(自左至右為:馬寅初校長、石世奇、公社黨委書記王占成、左景元)

圖2 1958年冬,經濟系主任陳岱孫教授到高碑店公社看望進行農村調查的本系師生時的合影(第二排坐著的左三為陳岱孫系主任、第三排左二為石世奇)

圖3 1958年冬,在高碑店社員家,班主任楊勛老師與幾位學生干部正在研究教學改革問題(自左至右為:左景元、朱正直、楊勛老師、石世奇、馬如璋)

圖4 1959年秋,經濟系56級同學到西山參加植樹,勞動間歇,同學們津津有味地啃著窩頭(自左至右為:溫應乾、石世奇、左景元)

圖5 1959年,經濟系56級在北京大學西校門留影(第二排左四為石世奇)

圖6 1961年7月,經濟系56級畢業典禮后合影留念。第一排老師從左至右為周振華、李克綱、劉必佐、樊弘、羅志如、胡健穎、周炳霖、陳岱孫、陸平校長、張學書副書記、龔理嘉、王雋彥、朱云芬、李如英,第二排左八為石世奇

圖7 2006年,經濟系56級同學入校50周年聚會留影。照片第二排自左三開始為嚴慶珍、巫寧耕、李德彬、張友仁、閔慶全、徐淑娟、金以輝、楊勛等老師,右一、右二為石世奇夫人黃愛華和石世奇

2013年4月1日

[1] 辛守良,中央黨校教務主任,經濟學教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盈江县| 荃湾区| 襄樊市| 柘城县| 扶沟县| 蒙山县| 鄂尔多斯市| 中宁县| 云安县| 永修县| 中阳县| 长顺县| 安泽县| 古田县| 敦煌市| 额尔古纳市| 元阳县| 额尔古纳市| 南靖县| 邻水| 西青区| 长海县| 日土县| 荥阳市| 和静县| 西安市| 德庆县| 沙洋县| 枝江市| 商丘市| 拜泉县| 香港 | 铁力市| 东丽区| 宜阳县| 额尔古纳市| 阿荣旗| 光泽县| 河北省| 屏山县| 洛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