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遠利而避害

有一天,莊子在雕陵的一個栗樹園里游耍,見到一只奇特的鵲從南方飛過來了,那翅膀有七尺那么長,眼睛有一寸那么大,那鵲突然一下子撞到了莊子的額頭,然后在栗樹林子里停了下來。莊子當時有點氣憤地罵道:

“這是什么鳥啊!這么大的翅膀飛不走,那么大眼睛看不見。”

說完這話,他又有些好奇,于是拿著彈弓,撩起衣服,躡腳躡步,跟隨了那鵲,想等機會把它射下來。這個時候,他看到了另一種景象:有一只蟬為了躲在樹蔭下乘涼,忘了自己處境的危險,被螳螂張開雙臂逮住了;而螳螂為了獲得蟬,也忘了自己的形體暴露在外,那鵲乘機撲捉了它;但那鵲則忘了自己的本性,撞到了莊子的額頭。看到這里,莊子突然驚覺起來,他想:“呃!世上的事情都是相互牽累的,利益與禍害是相互召引的。”于是,他扔了彈弓往回走。恰在這個時候,守栗園的人看到莊子闖進了他的園子,懷疑莊子偷了他的栗子,便大聲地斥罵起來。莊子一聲不響地回到了家里,把自己關在屋子里,三天不出門庭。

他的弟子藺且發現莊子這個情況,就進去問莊子:

“先生為何這么長時間也不出門庭啊?”

莊子回答:

“我想射殺那鵲,但忘了自己的身子;我觀見濁水,自己卻在清淵面前迷失了。再說,我聽老子說過:‘入其俗,從其令。’今天我游于雕陵,忘了自己;那鵲撞了我的額頭,它是游于栗林忘了本性;而守栗林的人以為我偷了他的栗子而罵了我。這就是我不出門庭的原因。”

我們知道“同類相從、同聲相應”,以及“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道理,這是說人們之間存在著親和的關系。在這里,莊子想說的是另一個道理:“利害相召。”人們之間存在著一個利益的鏈條,人們彼此處在這個鏈條中的某個環節,彼此追逐,如果彼此之間只有利而沒有害也就罷了,問題恰恰是有利就有害,你得到了某種利益,同時也就有了某種害。世上的事情沒有說只有利而沒有害的,利的東西容易看得見,害的東西你不容易察覺。當害的東西已經危害到你的時候,這才“悔不該當初”,這是常人的反應。如今中國流行一句“利益輸送”的話,說的正是這利益鏈條。只要你進入了利益鏈條,你就可以分享到這個鏈條帶給你的利益與好處,同樣,你也會因這好處而被牽連進去,身受其害與壞處。而明智的人能夠在害還沒有顯現的時候,就意識到它潛伏在利中間了,故而,不沾那個利,也就沒有那個害了。歷史上的范蠡輔佐越王勾踐滅了強敵吳王夫差,然后悄然離開,泛舟于江湖;張良幫劉邦打下天下后,拒絕封爵,逃遁于山林;唐朝有個岑文本,當了宰相,卻一點也不高興,拒絕所有人的祝賀,說什么“家里出了喪事”,把自己反鎖在家里,閉門思過。這三人皆由于自我警示,不沾利益,故能善始善終。

為了利益而忘了身形,這又是見利忘害的極致了,歷史上有人得了寶珠,怕人偷了去,把它吞進肚子里,卻不知這幾乎害了自己的命;現在有的人為了躲過檢查,把毒品藏進身體里去;有貪官為了利益尋租,不惜搭上身家性命,其做法如出一轍。

莊子本來遠離利益鏈條,然而僅僅是出于好奇,想知道為何那么大個的喜鵲看不見自己,又飛不起來,結果反遭守栗林的人辱罵,這才有“我觀見濁水,自己卻在清淵面前迷失了”的話。為此,他把自己關在屋子里,不出門庭,就是要把這世上的利害關系想個清楚。

原文參考

莊周游于雕陵之樊,睹一異鵲自南方來者。翼廣七尺,目大運寸,感周之顙,而集于栗林。莊周曰:“此何鳥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蹇裳躩步,執彈而留之。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螂執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莊周怵然曰:“噫!物固相累,二類相召也。”捐彈而反走,虞人逐而誶之。莊周反入,三日不庭。藺且從而問之:“夫子何為頃間甚不庭乎?”

莊周曰:“吾守形而忘身,觀于濁水而迷于清淵。且吾聞諸夫子曰:‘入其俗,從其令。’今吾游于雕陵而忘吾身,異鵲感吾顙,游于栗林而忘真。栗林虞人以吾為戮,所以不庭也。”(《山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亭县| 屯昌县| 顺义区| 海阳市| 德庆县| 中方县| 灵川县| 遂川县| 长岛县| 洛南县| 蒙阴县| 沙湾县| 鄯善县| 江北区| 宁津县| 化德县| 板桥市| 洛浦县| 通榆县| 江安县| 扎鲁特旗| 云和县| 忻州市| 定西市| 延津县| 盐源县| 海宁市| 永兴县| 曲靖市| 遂平县| 来宾市| 开阳县| 饶河县| 安仁县| 濉溪县| 泗阳县| 江西省| 金乡县| 宁国市| 嘉善县| 曲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