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一點兒感言

本次工作坊中德兩方提交的多數報告偏向于歷史探索,不知是巧合還是必然,但雙方的側重點并不相同。德國學者就是談歷史或歷史經驗,間或也談一些問題,因為問題總會出現的;中國學者談歷史時,問題還是集中在基本概念、基本制度和社會結構等基礎認知上,與現實聯系比較緊密,而這個現實,就是與現代西方財產權保護格格不入的一些實際狀況。誠然,我們歷史上不是沒有財產權,也不是沒有財產權的法律保護,但卻沒有作為不能輕易剝奪的“天賦權利”、基本人權的保護。正是在這一點上,我國歷史上可謂闕如。

通過本次工作坊,我們感覺到,在我們熟知的英美法形成與發展的歷史上,他們對于財產權的保護可謂周到,但對于限制卻總是語焉不詳。德國法上則不然,直白地規定對財產權的限制:它負有社會義務。這是經過十九世紀社會主義運動洗禮后逐漸形成的普遍“社會國”觀念的結果,其真實含義是個人財產基本權利與社會利益平衡。在這一點上,德國財產權保護介于中國與英美之間。在英美國家,基本觀念是,社會利益由“看不見的手”支配,政府較少作為;在德國,社會利益的調整中固然存在著“看不見的手”,但更清晰的則是“看得見的手”——政府的法律規制,當代德國法上爭論的問題,如在農地和建設用地,甚至在知識產權問題上的爭論,也就在這里;在中國,限制可以意味著剝奪,法律很容易規定為社會利益——有時是帶引號的社會利益——而剝奪個人財產。如果從性遠習近的角度看,中國應多參照德國,越過德國而參照英美,似乎距中國的現實過于遙遠。

本次工作坊沒有對財產權的倫理學問題進行討論,而工作坊事實上就建立在這方面的共識之上——財產私有合乎道德。我們知道,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的經濟批判,無疑是建立在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減損雇傭勞動者人格權和生命權現象的道德否定上的。在《資本論》中,馬克思在敘述英國童工的悲慘命運后憤慨地寫道:“但丁一定會說,他所描寫的最可怕的地獄,也沒有可怕到這種手工制造業令人可怕的程度?!?a href="#new-notef6" id="new-note6"> 〔德〕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郭大力、王亞南譯,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249頁。筆者感覺,這也恰巧是德國憲法上開宗明義對人的尊嚴予以保障的原因之一吧。當現代人權發展已經充分克服了馬克思所批判的資本主義對人格的減損結果后,資本主義就不那么可怕了。于是,中國憲法在2004年就確立了私有財產的保護。

這是一場真正的思想意識上的革命,因為法律中寫下來的,不過是人的意志。但是,它是不是一場社會革命則尚不清楚,因為正像維克多·雨果在《悲慘世界》中所說的:“革命要使大家都有充分的自由!”

* * * * *

感謝中德雙方工作坊的參與者提供了他們的思想和言論,從而使討論有了收獲。感謝進行工作坊組織工作的潘璐教授和其他進行服務性工作的德國中心的學生們,他們的付出成就了這本文集。感謝北京大學法學院向我們提供了討論的場所。還要感謝在柏林的中國留學生周育、金楓梁和陳思宇同學,他們雖與工作坊完全無關,卻承擔了翻譯德國三位學者文章的任務。最后感謝北京大學出版社的編輯們,是他們不憚勞苦的編排、校對工作,使這本文集得以順利付梓。如果文集中有任何編輯錯誤,敬請讀者指出,也請讀者原諒,編者愿負其責。

編者

[1] 在2007年的市民社會文集中,市民社會的經濟形態就是市場經濟,而后者必以財產的私有為前提條件。

[2] 參見《郎咸平猛轟知名企業國有資產流失》,華商報:http://hsb.hsw.cn/gb/newsdzb/2004-09/09/content_1259488.htm,2012-7-26訪問。

[3] 詳見劉貽清、張勤德/編:《“鞏獻田旋風”實錄——關于<物權法(草案)>的大討論》,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年版,第25—32頁。

[4] 為官者違法亂紀而侵權的行為,是這種情況的一個主要原因。參見劉影、鄢琳:《對當前群體性事件的分析》,載《社會科學家》2007年第52期。

[5] 《中國為德國前三大貿易伙伴國》,貿易訂戶網:http://www.maoyi520.com/news/20170970.html,2014-5-24訪問。

[6] 〔德〕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郭大力、王亞南譯,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249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惠东县| 吐鲁番市| 外汇| 泗洪县| 舞阳县| 兴业县| 南充市| 万安县| 杨浦区| 西贡区| 会泽县| 隆回县| 上高县| 民丰县| 冷水江市| 襄樊市| 屯昌县| 南陵县| 昆明市| 集安市| 德江县| 宝清县| 神木县| 阳江市| 涡阳县| 灵川县| 博乐市| 临海市| 黔西县| 策勒县| 勃利县| 峨山| 微山县| 左贡县| 栾城县| 富阳市| 长垣县| 大邑县| 都兰县| 平凉市| 嘉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