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國內外研究進展述評

2.1 國外城市空間的社會生產研究

空間生產理論起源于法國社會學家列菲弗爾(Lefebvre H.)的開創性研究工作,它借鑒和吸收了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思想,在與經典馬克思主義的對話中努力實現社會理論的空間化轉向,構建了以“空間生產”為核心的新的社會理論體系,為當代社會科學研究的整合與交融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視角(田毅鵬,張金榮,2007)。20 世紀70 年代以來,眾多學者對空間生產理論的產生和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并且形成了薪火傳承的研究團體,其代表人物包括列菲弗爾、哈維(Harvey D.)、卡斯特爾斯(Castells M.)、蘇賈(Soja E.)和戈特德伊納(Gottdiener M.)等。他們關注于國家社會經濟體制以及各項規章制度對城市空間生產的影響,著重于揭示資本主義制度、資本循環以及集體消費等與城市空間生產的內在關系。

2.1.1 空間的構成

列菲弗爾空間研究的成功之處,就在于他把“空間”這一概念推到了思想領域和知識領域的前沿,并使它成為富有理論構建性以及思想活力的術語,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空間”的內涵及其后來的使用狀況(童強,2011)。列菲弗爾(Lefebvre, 1991)認為,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包含了空間性、時間性與社會性,因此空間的呈現必然隱含了時間的發展歷程與社會的作用力再現,因此空間同時是空間實踐(spatial practice )(外部的物質環境),空間的表征(representation of space )(借以指引實踐的概念模型),以及表征的空間(space of representation )(使用者與環境之間生活出來的社會關系)的三元辯證關系(圖2.1,表2.1)。

空間的表征屬于構想的層面,指的是空間的呈現方式,是一種概念化的空間,它暗示了空間背后的生產準則與行為準則,相當于馬克思的生產關系、社會結構與上層建筑。空間的表征是一種自上而下的空間生產方式,是任何社會的支配性空間,是科學家、城市規劃師、技術官僚等對于空間秩序的建構,統治者和社會精英階層往往把對空間的表征作為達到與維持其統治的手段。

表征的空間則屬于生活經歷的層面,是空間實踐和空間表征相互交織在一起的產物,是“居民”和“使用者”的空間,也是藝術家、作家和哲學家的空間。表征的空間關注于空間的具體使用與它的意義,反映了人們的真實生活體驗,而不是本質上的那種被某些城市規劃師所創造出來以便于統治的抽象真理。它是一種自下而上的空間生產方式(劉懷玉,2005),當統治階級創造出自己的空間的表征時,表征的空間就從人們的實際生活體驗中悄然隱去了。

圖2.1具體空間的殖民化

資料來源:R.J. 約翰斯頓主編,柴彥威等譯。 2004: 559. 個別術語翻譯上有改動。

而空間的實踐屬于感知的層面,涉及空間中的人類行動,包括了生產、使用、控制和改造空間的行動。空間的實踐關注了空間的表征與表征的空間之間的組織、相互轉化、相互作用的方式與方法,既表現為人類活動、行為與經驗的一種中介,也表現為其一種結果,相當于物質生產實踐的空間化重述與改寫。

表2.1 列菲弗爾空間分析的基本架構

資料來源:根據渥德(1996:8)修改。

基于列菲弗爾“表征的空間”的思想,蘇賈(Soja, 1996) 提出了“第三空間”(the third space)的思想。在第三空間里,一切都匯聚在一起:主體性與客體性、抽象與具象、真實與想象、可知與不可知、重復與差異、精神與肉體、意識與無意識,不一而足。“第三空間”鼓勵人們用不同方式去思考空間的意義和底蘊(潘澤泉,2007),思考地點、方位、家園、城市及人文地理等相關概念,力求抓住觀念、事件、外觀和意義的事實上不斷變化位移著的社會背景。

2.1.2 空間的屬性

對于列菲弗爾來說,空間并不簡單意味著幾何學與傳統地理學,而是一個社會關系的重組與社會秩序的建構過程;不是一個抽象邏輯結構,也不是既定的先驗的資本主義的統治秩序,而是一個動態的實踐過程。因此,列菲弗爾認為,空間是一種社會性的存在,空間中彌漫著社會關系。而空間不僅被社會關系所支持著,也生產社會關系和被社會關系所生產。列菲弗爾的空間是一個社會的生產的概念,而不是自然的概念或者精神實體的概念,即空間是社會的產物。

1.空間是政治性的

列菲弗爾(1991)認為空間并非靜止的容器或平臺,而是矛盾性的相互重疊、彼此滲透,空間一向是被各種歷史的、自然的元素所塑造,空間涉及了政治權力的運作,而政治環境以及權力關系則左右著空間的形成、變遷甚至消失。卡斯特爾斯(1983)認為,在特定的社會生產方式及發展戰略下,空間表現出統治階級的利益,也表現出特定歷史背景下的權力關系。空間的意義并不只是社會結構的反映,還是社會各階級之間支配與反支配的沖突結果。因此,空間是充滿利益、權力與價值觀沖突的地方,不同的行動者以不同的話語企圖塑造空間。空間意義界定的政治過程關系著空間的生產,也就是什么人在什么背景下用什么方式賦予空間什么意義,推動其運作,展現其文化表現(夏鑄九,王志弘,2002)。哈維認為,資本主義城市空間可以被理解成是階級斗爭和資本積累之間內在矛盾的結果。城市化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資本積累導致生產在地理空間上的集中分布,另一方面階級斗爭導致受剝削、受壓迫的工人階級在同一個地方的大量集中,形成社會的極化和空間分異現象 顧朝林,李平.2005. 哈維與馬克思主義地理學。中華讀書報, 5月29日 .

列菲弗爾認為,空間是社會的產物,資本主義城市空間被注入了資本主義的邏輯,因此是資本主義的產物。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社會關系的再生產不僅在企業、社會中發生,而且也在作為一個整體的空間中發生,空間打上了資本主義的烙印,而資本主義關系則在日常生活中通過這種空間構造而被再生產出來(圖2.2)。

圖2.2 當代資本主義景觀中的主要緊張關系

資料來源:R.J. 約翰斯頓主編,柴彥威等譯, 2004.

2.空間是意識形態的產物

空間是一種充斥著各種意識形態的產物,意識形態與生產方式的變化必定帶來空間性質的變化。中世紀的空間構造同封建主義的生產模式相關,其布局與農民改造的地貌道路網絡相呼應。資本主義生產出來的抽象空間的基礎是銀行、商務中心、企業、機場等組成的巨大網絡。社會主義空間是一個差異空間,其特點就是資本主義國家對空間的政治性主宰的終結。空間在不同的社會形態下獲得了各自的歷史性使命。資本主義有其空間及其生產形式,社會主義也必定存在著自己特有的空間及其生產形式。資本主義正是通過不斷地生產和再生產空間關系和全球空間經濟,才存活到20 世紀。在列菲弗爾看來,城市空間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物,同時也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進行再生產,空間也具有交換價值和使用價值,圍繞空間進行的政治斗爭成為城市問題的核心。資本主義空間是一種量化的、均質化的空間,是一個各個部分可以互換的空間,是一個可以相互交換的商業化空間,是一種力圖消滅所有差異的空間,是一種“對空間的支配”,是一種交換價值優先于使用價值的空間。

如果說資本主義的全球化空間已經成為目前社會現實的實然存在的狀態,那么社會主義空間在某種意義上則是列菲弗爾通過空間生產理論所建構的一個烏托邦的指向。列菲弗爾認為,社會主義的社會也必須生產自己的空間。社會主義的空間應該是一種差異化的空間,是一種各個部分不能互換因而不能交換的非商業化空間,是一種“對空間的取用”而非“支配”, 是一種作為使用價值的空間。社會主義空間的生產,意味著私有財產以及國家對空間的政治性支配的終結,空間不再是被宰制的,而是被挪用,同時空間更多的是被使用,而不是被用來交換。在社會主義空間的理論設想中,列菲弗爾將對私有財產的揚棄視為是社會主義的一個根本特質。在社會主義空間的理論設想中,凸現了“使用”對于“交換”的優先性,這是對馬克思主義思想的一種繼承。

3.空間是歷史性的

空間向來是社會和實踐的產物,是歷史的產物。列菲弗爾批判了將空間僅僅看做是社會關系演變的靜止“容器”或“平臺”的傳統社會政治理論,而認為空間是在歷史發展中產生的,并隨著歷史的演變而重新結構和轉化(包亞明,2003)。列菲弗爾將戰后資本主義生產從以工業為基礎的傳統生產方式向以城市為基礎的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轉變稱之為“城市革命”,并且認為“城市革命”與早期從農業生產轉向工業生產的工業革命相類似(張應祥,2005)。列菲弗爾借鑒馬克思的生產方式理論與社會形態理論提出了所謂“空間生產的歷史方式 ”(圖2.3),將迄今為止的空間化歷史過程理解為絕對的空間、神圣的空間、歷史性空間、抽象空間、矛盾性空間和差異性空間等,以作為生產資料與消費對象的空間為基礎,以空間中的階級斗爭為矛盾的主線,建立起來的一個空間的歷史發展模式(劉懷玉,2005)。列菲弗爾從輪廓上勾畫了空間表達的歷史系列,每一種空間都與一種特定的生產方式相聯系,借助于這些生產方式社會空間逐漸地被“無形化”。換句話說,他認為資本主義的進步不僅依賴于資本積累的邏輯,而且依賴于可視化的邏輯。借助于后者,人類空間性與人類身體的關系越來越脫離(約翰斯頓,2004)。

卡斯特爾斯(1983)提出一個跨文化的城市社會變遷理論。他認為,城市變遷的一個基本視角是不同社會階層對城市意義、社會結構中的空間形式意義以及關乎整個社會結構的城市內容、層級和命運的沖突。哈維將空間的思想注入歷史唯物主義研究而形成“歷史地理唯物主義”,并且采用“時空壓縮”概念來表達全球化實踐所帶來的時空變遷。交通和信息的加快速度使得空間障礙進一步消除,資本為了加速的增值不得不將空間的障礙看做是增長的障礙。這種空間障礙的廢除帶來了一系列的后果(汪民安,2006),人、資本和商品的更加頻繁地流動,使得相對完整的形式和內容變得難以確定,動蕩不已。

圖2.3 空間生產方式演變的理論模型

資料來源:R.J. 約翰斯頓主編,柴彥威等譯,2004:558.

4.空間是生產性的

空間不僅是政治的,還是生產性的。為了解決過度生產和過度積累所帶來的矛盾,追求最大的剩余價值,過剩的資本轉向了對建成環境的投資,從而為生產、流通、交換和消費創造出一個更為整體的物質環境。空間生產實際上是資本主義生產模式維持自身的一種方式(汪原,2006),它為資本主義的生產創造出了更多的空間,城市化就是這種邏輯的充分體現。

大衛·哈維受到列菲弗爾的空間生產理論的影響,并進一步發展了該理論。Harvey (1985)把馬克思的剩余價值論和級差地租理論分別應用于歷史上城市功能變化和城市土地利用模型的分析上,并進而提出了資本的三次循環理論(圖2.4)。資本或剩余價值在生產過程中產生。在第一次生產循環如果有剩余價值,資金將會流入第二次循環;在第二次循環中,資本用作固定資本或消費基金,表現為建造實體性城市環境;最后,資本又會進入第三次循環,用于科學技術、教育、醫療等社會的支出。進入第三次循環中的資本將取決于國家干預(樸寅星,1997)。哈維通過這一分析框架,探討了資本主義城市危機的動力機制和開發及再開發的循環過程,認為城市興衰和發展變化都是資本積累和資本循環的結果(蔡禾,2003),城市危機的實質就是資本過度積累的危機。

圖2.4 資本的三次循環結構圖

資料來源:Harvey D, 1985:9.

2.1.3 社會與空間的辯證統一關系

二戰以后,世界進入了全球化時代,城市間資本產業投資重新配置、城市勞動力從制造業轉向服務業,大量人口失業,歐洲普遍爆發經濟危機。僅僅把空間當做社會事件發生和運作背景的傳統理論,已無力解釋新形勢下城市社會變遷背后的深層社會動因。為了走出這一理論困境,學者們建構了社會空間視角,把空間要素嵌入到社會過程研究的視域中,探析城市背后的資本、權力、財富、社會地位、利益等社會關系之間的博弈和角逐,使城市空間成為一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過程推動下的動態發展過程。

空間和空間的政治組織表現出了各種社會關系,但反過來又作用于這些關系,因此,社會和空間之間存在著辯證統一關系。當代西方學術界對城市空間結構的研究一般是建立在“社會空間辯證法”(social-spatial dialectic)的邏輯基礎上的,它把人與空間的相互作用作為研究的著眼點,認為空間和社會之間存在著辯證統一關系,空間是社會的產物,人在空間中的活動賦予了物理空間以社會意義。社會空間辯證法就是把構成社會行為的因素諸如階級、種族、性別、年齡、社會地位與空間環境的象征性整合在一起,這樣空間就成為人類行為的構成因素之一。從社會空間辯證統一的視角來看,城市空間是由人塑造的,人們將各自的特性施加于他們所處的環境,并盡其所能地改變和調整環境,使之滿足他們的需要并體現他們的價值。同時,人類自身又逐漸適應了自然環境和周圍的人。因此,存在著一個連續的雙向過程,社會和空間就存在著這樣一種基本的辯證關系。

列菲弗爾(1991)強調,社會形態的變化必定帶來空間性質的變化。但反過來,空間的變化本身對于社會現實又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社會形成和創造了空間,但又受制于空間,空間反過來形塑著社會結構。戈特德伊納(Gottdiener,1994)在批判列菲弗爾、卡斯泰爾斯和哈維的城市空間闡述的基礎上提出了社會空間視角,試圖將更多的社會因素納入城市空間的分析框架,主張從空間、資本和階級的交互關系中去理解都市現象(何雪松,2005)。蘇賈強調空間是人類行為與社會結構的中介與結果,主張空間、時間與社會存在的三元辯證統一。他特意區分“空間”(space) 與“空間性”(spatiality)這兩個概念,前者指空間本身,后者特指由社會地生產出來的空間(圖2.5)。空間性作為一種社會產物,它同時是社會行動與關系的中介與結果、前提與體現。

社會空間辯證法把城市空間看做社會過程和生產關系的產物,而空間作為一種物質形態又反過來引導、限制人類活動的發展方向及人類在城市空間中的存在方式。社會空間辯證法即人們在創造和改變城市空間的同時又被他們所居住和工作的空間以各種方式控制著。鄰里和社區被創造、維系和改造;同時,居民的價值、態度和行為也不可避免地被其周圍的環境以及周圍的人的價值、態度和行為所影響(諾克斯,平奇,2005)。因此,空間并不只是單方向地被社會所生產,更重要的,空間在被社會關系所生產的同時,也生產了社會關系。也就說,空間與社會之間是一個互動的、流動的辯證關系。空間不能被簡單地看做是一個用于表述社會、經濟和政治過程的媒介,它本身對于城市發展的模式以及城市內部不同社會群體之間關系的實質也十分重要。

圖2.5 蘇賈的空間性(spatiality)模型

資料來源:R.J. 約翰斯頓主編,柴彥威等譯,2004:678.

[1] 顧朝林,李平.2005. 哈維與馬克思主義地理學。中華讀書報, 5月29日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野县| 绥宁县| 故城县| 彰武县| 三门峡市| 白沙| 玉溪市| 任丘市| 九江县| 和平县| 新田县| 南召县| 临安市| 区。| 万荣县| 柏乡县| 石阡县| 龙口市| 三原县| 茂名市| 韶山市| 河北区| 泸定县| 华阴市| 白城市| 嘉峪关市| 鹤庆县| 铜鼓县| 和静县| 阳新县| 陆川县| 双城市| 阳山县| 保定市| 峡江县| 离岛区| 色达县| 白城市| 南召县| 岑溪市| 贵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