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像中國與中國影像:百年中國電影藝術發展史
- 胡星亮
- 3234字
- 2020-09-24 13:39:27
第十一節
萬籟鳴的《大鬧天宮》
萬籟鳴導演,李克弱、萬籟鳴編劇,王世榮、段孝萱攝影。美術設計張光宇、張正宇,動畫設計嚴定憲、段浚、浦家祥、陸青、林文肖、葛桂云、張世明、閻善春,繪景高陽、方澎年、韓斌、梁力克、雷雨、秦一真。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1961年(上集)、1964年(下集)出品。
中國美術電影自第二代導演開始探索制作,并在第二代手中臻于成熟和輝煌。其最重要的創作者,是“萬氏兄弟”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
萬氏兄弟是中國美術電影的先驅者。萬籟鳴(1899—1997)、萬古蟾(1899—1995)是孿生兄弟,他們和弟弟萬超塵(1906—1992)都生于南京[1],自幼喜愛繪畫。受當時美國動畫片的影響和啟發,1920年代初他們就開始探索動畫電影,1926年終于在“長城”公司制作成功中國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這部作品與1927年萬古蟾在“長城”公司制作的《一封寄回來的信》和1930年萬籟鳴在“大中華”公司制作的《紙人搗亂記》,是中國最早一批動畫短片。1931年至1937年,萬氏兄弟又先后為“聯華”“明星”等公司創作了《國人速醒》《民族痛史》《抵抗》《龜兔賽跑》等動畫短片,并成功地制作了中國第一部有聲動畫片《駱駝獻舞》(1935)。
抗戰初期,萬氏兄弟為“中制”創作了《抗戰特輯》等大量動畫宣傳短片。1940年,美國動畫片《白雪公主》在上海放映引起轟動,萬氏兄弟深受感觸,決心制作一部高質量的民族動畫長片。萬籟鳴和萬古蟾遂應新華影片公司之邀,于1941年完成了大型動畫片《鐵扇公主》(王乾白編劇)。影片選取《西游記》中孫悟空三借芭蕉扇有關情節,描寫唐僧師徒去西方取經路阻火焰山,鐵扇公主和牛魔王不肯借扇滅火,孫悟空、豬八戒在各自與妖魔斗爭失敗后,聯合民眾同心合力,終于除魔鎮妖、撲滅火焰而獲得最后勝利。在妖魔群舞的“孤島”上海,此片主旨的積極寓意給予人們精神的鼓舞,其人物造型的生動活潑、影像畫面的優美風趣和藝術表現的民族韻味,又予以人們審美的愉悅。
《鐵扇公主》獲得成功,萬氏兄弟有意再拍《大鬧天宮》,無奈時局緊張和資金困窘而作罷。戰后,萬籟鳴、萬古蟾去香港謀生,萬超塵去美國考察動畫技術。新中國誕生前后,萬氏兄弟先后回到上海從事他們心愛的藝術。萬古蟾首創剪紙片,推出《漁童》(1959)、《金色的海螺》(1963)等優秀作品;萬超塵致力于木偶片,有《機智的山羊》(1957)、《雕龍記》(1959)等佳作;萬籟鳴則繼續動畫片探索,創作了《野外的遭遇》(1955)、《美麗的小金魚》(1958)等精品。尤其是1960年至1964年,萬籟鳴帶領近百人歷時四年潛心創造,推出醞釀已久的動畫巨片《大鬧天宮》而震撼世界影壇,創造了中國美術電影的輝煌。
《大鬧天宮》根據《西游記》第三至第七回相關情節改編。孫悟空在花果山水簾洞帶領眾猴操練,因為沒有趁手的兵器,就去東海龍宮老龍王那里,拿走禹王治水時留下的定海神針——如意金箍棒。龍王去天宮向玉帝告狀,玉帝原想以武力收服,后依太白金星計謀招安。孫悟空被封為弼馬溫掌管御馬監,玉帝卻另派馬天君管束他欺辱他。孫悟空一氣之下打傷馬天君、搗毀御馬監,回到花果山樹起“齊天大圣”旗號,要與玉帝平起平坐。玉帝怒其冒犯天威,令托塔天王率軍捉拿問罪,孫悟空戰勝巨靈神,打敗哪吒,英勇無敵。托塔天王欲增兵以斬草除根,太白金星又建議玉帝授他“齊天大圣”空名以安寧天宮,又恐他無事閑游別生事端而派他督理蟠桃園。豈料孫悟空先是偷吃蟠桃,后聽說王母娘娘在瑤池設蟠桃會沒有請他,他怒不可遏要和玉帝勢不兩立——“俺老孫偏要和你較量較量!”他趕在眾仙之前去瑤池偷吃酒肴把個勝會攪得天翻地覆,又闖入兜率宮偷吃御用金丹,還把蟠桃會仙酒仙肴統統帶回花果山給眾猴享用。王母大罵孫悟空“無法無天”,玉帝驚恐“這簡直是造反”,遣托塔天王率十萬天兵天將前來捉拿。孫悟空威武應戰,愈戰愈勇,所向披靡。即便是在太上老君暗地使套他被擒拿之后,經受鍘刀、烈火、神箭乃至丹爐焚燒等酷刑仍然不死,變幻成萬千金猴,奮起金箍棒打上靈霄寶殿,大獲全勝之后又回到花果山。
以孫悟空為代表的眾猴和以玉帝為首的統治階級之間,是壓迫者與被壓迫者的矛盾斗爭。面對孫悟空這個能變幻神通、移山倒海的猴精,以及他帶領操練的那群生龍活虎的野猴,無論是太白金星的招安計謀,還是托塔天王的武力鎮壓,其目的都是為了維護統治階級權威和現存秩序。他們容不得孫悟空搗毀御馬監的“冒犯天威”,不允許孫悟空樹起“齊天大圣”旗號和玉帝平起平坐,孫悟空攪亂蟠桃盛會、吃掉御用仙丹,更被視為“無法無天”的“造反”。所以他們一而再、再而三地招安不成,就必欲除之而后快。影片描寫天上仙界的權威、等級和爭戰、陰謀,反映的卻是長期以來人間社會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的尖銳斗爭;而影片把原著孫悟空反抗的悲劇下場,改為孫悟空經受種種酷刑之后打上靈霄寶殿的勝利結局,又體現出編導站在被壓迫者立場的人道主義精神。
影片以孫悟空的形象塑造為核心。從《鐵扇公主》孫悟空勇戰妖魔,到此片孫悟空大鬧天宮,可見電影家對他的喜愛和贊美之情。《鐵扇公主》中“孫悟空既是勇敢的英雄,又相當活潑,讓人感到可愛可親;同時,他既有人類性,又具有動物性。這種兼而有之的特征,成功地展現了魔仙奇異的魅力,這顯然是當時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動畫片所不具備的長處”[2]。孫悟空如此形象特點在《大鬧天宮》中又有發展和完善。外在形貌更加可愛,內在性格描寫更加充分。孫悟空的外在形貌和內在性格都包含猴、神、人三重特點。他是五百年前得道的猴精,活潑、頑皮、好動是其猴的特性。他又有神的威力,上天入地,降魔斗法,三萬六千斤重金箍棒他瀟灑揮舞。最難得的是在孫悟空身上具有人性,并且其猴性、神性實乃人性的真正體現。孫悟空追求自由、個性和獨立、平等,他蔑視天宮禮節而見玉帝不跪拜,解開天馬韁繩讓其自由奔騰,他不畏權勢,敢于和壓制自由平等的統治階級堅決斗爭。叛逆者、反抗者孫悟空的形象,因其融猴性、神性、人性于一身而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作為動畫片,《大鬧天宮》的審美創造成就突出。首先,是形象設計簡潔傳神。綠眉毛、紅眼袋、黃眼睛的孫悟空,身穿鵝黃色上衣、大紅褲子而腰束虎皮短裙、手舞金箍棒,一只聰明活潑、勇猛矯健、具有反抗精神的美猴王形象栩栩如生。其他如玉帝、托塔天王、太白金星、哪吒、二郎神等形象造型也都鮮活、見性格。其次,是情節敘事富有吸引力。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故事,兩次招安、兩次反叛、最后打上靈霄寶殿與天宮徹底決裂的過程,影片敘述得張弛有致。而孫悟空激戰巨靈神、打敗哪吒、智斗二郎神等,每次廝殺都各有不同,精彩好看且幽默風趣。再次,是畫面構圖生動優美。它融合動畫技術與民族繪畫藝術,山石樹木、宮廷建筑等置景夸張變形,濃郁的裝飾美與影片內涵相諧調。天上仙界的金碧輝煌、神通變幻,花果山的眾猴鬧騰、歡快溫馨,孫悟空及眾猴與天兵天將上天入地、激烈廝殺等,靈活、跳躍、快節奏的影像敘事中,每個鏡頭都是動人的畫面。最后,是形象表演基于民族民間傳統,尤其是京劇藝術的創造。孫悟空等形象是京劇臉譜和扮相,人物表演借鑒京劇的虛擬化、程式化身段動作,對陣廝殺是京劇式的激烈武打場面,音樂效果也是民樂加鑼鼓打擊樂的吹打伴奏。動畫表演精彩紛呈又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大鬧天宮》是完全手工描繪的經典作品,情節妙趣橫生,場面宏偉壯觀,情調歡快熱烈,色彩華美絢麗。其美學風格浪漫、神奇、夸張、明快,是動畫也是詩,是美術電影“中國學派”的扛鼎之作。西方著名影評家凱恩·拉斯金稱贊:“這部影片可以和《圣經》中的神話故事以及希臘的民間傳說媲美。它們同樣是充滿了無窮的獨創性、迷人的事件、英雄式的行為和卓越的妙趣。影片通過杰出的美術設計,而成為一部擁有強烈感染力的作品。”[3]
[1] 萬氏兄弟中還有老四萬滌寰。原先也參與兄長的動畫片探索,抗戰爆發后,為了支持兄長繼續中國動畫片事業和維持萬氏大家庭的基本生活,他主要掌管“萬氏照相館”而逐漸遠離動畫片制作。
[2] 〔日〕佐藤忠男:《中國電影百年》,錢杭譯,上海書店出版社2005年版,第51頁。
[3] 轉引自萬籟鳴口述、萬國恩整理:《我與孫悟空》,北岳文藝出版社1986年版,第4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