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關系判斷

一、什么是關系判斷

關系判斷是斷定對象之間關系的判斷。例如,“一斤等于十兩”、“故宮在天安門和景山之間”、“我熱愛祖國”等。

關系判斷由關系項、關系詞和關系量項(有的沒有)三部分組成。

1.關系項,即表示相關事物的概念,是關系的承擔者。如上例中的“一斤”、“十兩”,“故宮”、“天安門”、“景山”,“我”、“祖國”等。一個關系判斷中可以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關系項,以a、b、c等表示。

2.關系詞,即表示某種關系的語詞。如上例中的“等于”、“……在……和……之間”、“熱愛”等,以“R”表示。

3.關系量項,即表示關系項數量的語詞。例如,“有些代表贊成所有的候選人”,其關系量項是“有些”和“所有”。

關系判斷的公式:

aRb或R(a、b、c……)

二、關系的對稱性和傳遞性

1.關系的對稱性有三種情況:

(1)對稱關系,即a對b有R關系,并且b對a也有R關系,則R為對稱關系。如“一丈等于十尺”、“某甲與某乙是同學”等。

(2)反對稱關系,即a對b有R關系,但b對a沒有R關系,則R為反對稱關系。如“三大于二”、“長江在黃河以南”等。

(3)非對稱關系,即a對b有R關系,而b對a不一定有R關系,則R為非對稱關系。如“我相信你”、“甲國支援乙國”等。

2.關系的傳遞性有三種情況:

(1)傳遞關系,即a對b有R關系,b對c有R關系,并且a對c也有R關系,則R為傳遞關系。如“孔子早于墨子,墨子早于荀子,則孔子早于荀子”等。

(2)反傳遞關系,即a對b有R關系,b對c有R關系,但a對c沒有R關系,則R為反傳遞關系。如“小李比小陳大2歲,小陳比小張大2歲,但小李不比小張大2歲”等。

(3)非傳遞關系,即a對b有R關系,b對c有R關系,而a對c不一定有R關系,則R為非傳遞關系。如“我認識你,你認識他,而我不一定認識他”等。

判斷中包含了何種關系詞則為何種關系判斷。如“我喜歡你”是一個由非對稱關系詞“喜歡”構成的非對稱關系判斷。

三、如何運用關系判斷

1.關系項要準確。例如:

①小林到海邊,盡情地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海水和陽光。

②紅星雞廠去年年產一萬只雞,今年增加到三萬只雞,增加了三倍。

③公司召開大會,大張旗鼓地進行表彰和獎勵,頒發了證書和獎狀。

例①中的關系項“海水和陽光”無法“呼吸”;例②關系項“三倍”不準確,應是“兩倍”。例③第一關系項是“公司”,第三關系項是“證書和獎狀”,但缺少了第二關系項,不知受獎的人是誰。

2.關系詞要恰當。例如:

①江西有個青年發明了一顆星。

②提倡編演健康的、民間傳統的文娛活動,宣傳新風尚。

例①關系詞“發明”應為“發現”;例②關系詞“編演”不恰當,“編”和“演”都不能與“文娛活動”發生關系。

3.不能混淆關系詞性質。例如,有人說:“這次下棋,張某一定能贏李某,因為陳某贏了李某,而張某又贏了陳某。”其中“贏了”是一個非傳遞關系詞,不能肯定“張某一定能贏李某”,而句中用作傳遞關系,犯了“混淆關系性質”的錯誤。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渭县| 南和县| 河曲县| 鄂托克前旗| 紫云| 长岛县| 武汉市| 来宾市| 鹤山市| 太白县| 砚山县| 蒙自县| 老河口市| 项城市| 三穗县| 井研县| 灌南县| 高邮市| 舟曲县| 新龙县| 宜城市| 正宁县| 龙游县| 清新县| 永宁县| 定远县| 托里县| 舒城县| 甘南县| 印江| 古丈县| 成都市| 富蕴县| 伊金霍洛旗| 天全县| 定边县| 通州区| 中牟县| 华阴市| 浮山县| 石狮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