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邏輯·語法·修辭(第2版)
- 李衍華
- 1238字
- 2020-09-24 13:38:50
第三節
怎樣學習邏輯學
邏輯學是一門工具性科學。這就要求我們,根據這一學科的性質,來考慮如何學習和掌握它。這里提出幾點應注意的問題。
一、了解學科特點,增強學習信心
由于邏輯學在社會和學校中的普及不夠,許多人不太了解它的內容,以為它是一門很深奧難學的科學。其實,傳統的邏輯學并不艱深難懂,它所講的內容都與我們的日常思維和表達有關。想、說、寫都有一個合不合邏輯的問題,只是人們還不習慣邏輯分析方法。這種情況隨著人們對培養邏輯思維的日益重視和邏輯科學的逐步普及,將會有所改變。
有人認為邏輯太抽象,許多名詞、術語費解難記。的確,邏輯有抽象的特點,可是,這種抽象并不是不可捉摸的。例如,“所有S都是P”、“如果p就q”等邏輯形式,都是對實際語句的概括,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這正如用“+”、“-”、“×”、“÷”表示實際運算的關系一樣,其抽象的道理是相同的。因此,學習邏輯不要怕抽象,相反,倒是需要學點邏輯來自覺培養抽象思維能力,因為科學的抽象總是更深刻、更正確、更完全地反映著客觀事物。
二、循序漸進,講究學習方法
學習任何一門科學都要持之以恒,循序漸進。學習邏輯更是如此。邏輯學本身有嚴密的知識體系,前邊的某個概念沒學好,就會影響后面許多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如“周延”這個概念,如果沒有學或沒有理解好,就不能掌握后面的三段論推理的規則。因此,一定要循序漸進,系統地學,全面把握邏輯知識,避免走彎路。
學習要講究方法。注意抓知識的重點、難點,把前后知識貫通起來學習。碰到難點,不要放過,以免造成知識“夾生”。一般多看幾遍就可以搞懂,俗語說“多想出智慧”。學習邏輯要勤于思考,在學習上突破幾個關鍵,就會有豁然貫通之感。
三、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邏輯學是一門工具性學科,如果學習只停留在書本上,學了不用,就失去了學習的意義。毛澤東在1964年曾專門談到學用邏輯的問題。他說:“如果不到社會上和人民中間去學哲學,不到自然界中去學哲學,那種哲學學出來沒有用處,僅僅是懂得一點概念而已。邏輯學也是如此,可以讀一點課文,但是不會懂得很多,只有在運用中才能逐步理解。我讀邏輯時就不大懂,在用的時候才逐步懂得。”毛澤東的這一番經驗之談,啟示我們必須學以致用,才能學好邏輯。邏輯有廣闊的用“武”之地,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只要注意發現,可供邏輯分析的材料到處都有。
應用中要注意邏輯的限度,這是由邏輯學的性質和作用決定的。因為,邏輯只給人提供工具、方法和規則,不能靠它解決一切具體問題。要解決問題,還需要有關的具體知識、背景情況等其他方面的條件,綜合起來才能做到。分析邏輯作用時,也要恰如其分,不要把一切都歸結于邏輯。邏輯首先是給人以邏輯的觀念和眼界,在人的思維中形成一種潛在的思維素質和能力,不要把它當成“現買現賣”的東西。
做好練習是學好邏輯的重要環節,也是邏輯應用的基本訓練。它既可以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又可以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分析能力。因此,學習邏輯必須十分注重練習。俗語說“熟能生巧”,多做練習,自然就能摸到做題的方法和規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