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信用風險管理基本前提

信用風險是銀行借款人或交易對手不能或不愿按事前協議履行合同帶來損失的可能性。盡管貸款是最大、最明顯的信用風險來源,但其他業務也存在信用風險。銀行正越來越多地面臨來自除貸款之外的其他金融工具所包含的信用風險(交易對手風險),包括承兌、同業交易、貿易融資、外匯交易、金融期貨、互換、債券、股權、承諾和擔保以及交易結算等。信用風險管理目標是通過將信用風險保持在可接受的指標范圍內,使風險調整收益最大化。信用風險管理是銀行經營成功的必要條件。銀行家至少應在內部信用風險治理環境,授信業務標準和管理程序,授信風險計量、監測和管理程序,信用風險控制系統等四個方面,確立和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則。

一、良好的內部風險治理環境

董事會對信用風險管理負最終責任,審批資本計劃和資本分配;審批并定期(至少每年一次)審查全行信用風險戰略和重要信用風險政策,使之反映銀行風險承受限度和承擔各種風險預期收益變化,能夠全面闡述按風險類型(如商業、消費、房地產貸款)、經濟部門、地區、貨幣、期限和預期利潤率開展授信計劃,明確授信業務目標市場及授信資產組合的總體目標(包括分散程度和貸款集中度的限度);明確規定信貸的質量、收益和增長目標;充分考慮經濟周期變化及其對授信資產結構和質量的影響,定期評估和修訂信用風險戰略。董事會要確保高管層有能力管理所有授信業務,確保信用活動在風險戰略、政策和風險承受限度之內,至少每年一次闡述信用風險政策;審批銀行總體授信標準和授信組織模式,評估授信發放、管理以及整體授信資產組合。董事會應基于資本成本確定授信業務風險和收益的均衡點,確保有充足資本覆蓋全部信用風險。董事會成員絕不能凌駕于銀行授信和監測程序之上,在授信過程中應建立有效防止利益沖突的長效機制。董事會或其授權委員會應確信銀行能識別和管理所有產品及業務的隱含信用風險,確保新產品和新業務引入或實施之前,就已制定了相應風險管理政策程序。任何主要的新業務在開辦之前必須經董事會或適當授權的委員會批準。董事會應制定恰當的薪酬政策,防止為追逐高利潤而違背授信政策或超限額的短期行為。自覺遵守并監督高管層有效執行信用風險管理政策程序,定期評估高管層管理信用風險成效,并明確改進建議。

高管層必須有效執行董事會批準的信用風險戰略,制定識別、計量、監測、控制信用風險的政策程序,這些政策程序應涵蓋銀行所有授信業務,覆蓋單筆授信業務及授信資產組合兩個層面。為有效執行董事會的信用風險管理戰略,高管層必須確保授信活動符合既定戰略、政策和程序,必須明確授信審查責任,恰當地分配授信授權,確保定期進行獨立地評估銀行授信和管理職能。為保持良好的授信標準、有效監測和控制信用風險、恰當地評估新業務、識別和管理問題貸款,高管層應監督制定全行統一識別、監測和控制信用風險的授信政策和程序,確保這些政策和程序涉及授信業務的目標市場、資產組合、價格和非價格、限額結構、審批權限、例外情況的處理和報告等內容,并符合審慎經營原則和相關的監管要求,符合銀行本身業務的性質和復雜性。授信政策應確定資產組合目標,并確立對單一交易對象、關聯交易群體、特殊行業和經濟部門、地區以及具體產品的授信限額,同時要保證這些內部授信限額符合監管當局的審慎監管限額規定。高管層應在全行范圍內傳達和監督實施各項授信政策制度,落實到單筆授信和信用資產組合管理,根據內外部因素的變化定期修訂授信政策制度。高管層應確保工作人員在涉及借款人或交易對象信用風險的任何業務時,都能按照最高標準有效執行銀行的授信政策和程序。

二、健全的授信業務基本標準

銀行授信業務是在不同時間分工完成的,為確保授信有序有效進行,確保授信限額得以有效執行,銀行家必須建立健全授信業務標準和管理程序。

首先,必須確保具有定義明確、配套完整的授信標準,基于清晰定義的目標市場,充分了解借款人或交易對手的授信用途、結構及還款來源。授信前,必須綜合評估借款人或交易對象的真實狀況,根據授信類型以及迄今為止的授信關系性質,建立完善的客戶信用審查程序,明確承擔債務的責任人是關聯責任人還是單一責任人。在新授信關系確定之前,應充分了解借款人,按照授信標準設法獲取客戶所有信息,包括咨詢知情人、查詢授信記錄,了解公司管理人員、查詢個人檔案及其財務狀況等,要使獲取的信息能夠有效支持內部評級系統對該項授信的信用評級。在考慮可以及以何種條款授信時,應先估算與預期收益相對應的風險,并盡可能地反映在價格和非價格條款中(如抵押和限制性的合同條款等)。考慮潛在授信時,必須對已識別或預期損失計提損失準備金,持有足夠資本承擔非預期損失,并納入到授信決策和總體資產組合風險管理之中。盡管授信應充分利用交易結構、凈額結算安排、抵押品和擔保等信用緩釋技術,但須基于借款人還款能力,制定有關授信政策,包括各種抵押品可接受性、持續評估抵押品價值以及確保抵押品現在及未來仍可執行、可變現的制度,評估擔保覆蓋范圍應基于信貸質量和擔保人法律地位。

其次,制定匯總單一客戶各類業務授信額度程序,建立健全授信限額制度。為有效管理銀行整體信用風險和交易對手風險,應對單個借款人或交易對手以及各組關聯交易對手群體在銀行賬戶、交易賬戶和表外業務中的各類風險,按可比、有意義方式加總,確定整體授信限額。基于內部評級,確立借款人或交易對手授信限額,同時要根據授信集中度設定行業限額、地區限額和產品限額。在設置總體授信限額和監測授信過程時,應考慮在經濟周期、利率和其他市場變化及流動性條件下的壓力測試結果。授信限額應反映交易對手違約引起近期清盤而帶來的風險,把清盤情況下未擔保風險暴露考慮在內。一般不得突破授信限額,特殊情況要突破授信限額之前,須按照嚴格程序獲得批準。

再次,建立明確的新增授信審批以及對存量授信修訂、展期和再融資程序,確保授信決策連續性和科學性;設立對關聯公司和個人的特殊授權程序,并采取適當步驟控制和化解“近距離”貸款風險。由于授信過程涉及銀行內部的許多人,包括業務發起部門、授信評估部門及授信審批部門,而且同一交易對象可能為獲得不同形式授信而與銀行不同部門接觸,為了過程的一致性和協調性,最終做出最佳授信決策,必須建立正式的交易評估和授信審批程序。評估程序應制定授信分析的最低信息要求,應有相關政策明確規定審批新增授信、對存量授信的展期或修改已批準授信條款所需要的信息和文件。所收集的信息將作為對授信進行內部分析和評級的基礎,是對授信的可接受性做出適當判斷的關鍵。授信審批程序應建立決策責任制,并指定一人擁有審批和更改授信條款的絕對權力;根據授信規模和性質不同,一般采用個人簽字授權、雙重或聯合簽字、授信審批小組或委員會相結合的審批制度,審批權限與所涉及的個人專業技能相適合。

最后,授信發放應根據既定標準和程序進行,形成一個促進穩健授信決策的制衡機制。因此,董事會成員、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有影響團體(如股東)也決不能凌駕于既定授信和監測程序之上。潛在濫用權力領域是“近距離”和對關系人的授信,很可能是公司或個人,銀行必須基于商業原則實施提供授信服務,并適當監控授信數量。明確此類授信條件和條款不能比同樣條件下的非關聯授信更優惠,并規定嚴格的限額;涉及關聯業務對象的重要交易應經董事會審批(不包括有利益沖突的董事),在某些條件下(如主要股東的大額貸款)應向監管當局報告;另一種辦法就是向公眾披露對關聯業務對象的授信條款,并明文規定,銀行授信標準決不能為迎合關聯公司和個人的要求而調整。

三、完善的信用信息管理系統

首先,建立單筆授信監測系統,強化授信資產全程監控。建立適應銀行規模和業務復雜程度的授信管理組織機構,將授信管理各項職責合理分配到不同部門。高管層應高度重視監測和控制信用風險,確保授信管理效率和有效性,包括監控文本、合同要求、法律條款及抵押物等,確保準確及時地向管理信息系統傳遞信息;嚴格授信職責分離,強化“后臺”程序的充分控制,落實授信管理政策程序等。嚴格管理授信檔案,確保授信檔案完整性,至少應包括借款人或交易對象當前的財務狀況的必要信息,以及記錄授信決策過程和該授信歷史記錄充分信息,如當前財務報表、財務分析和內部評級文件、內部備忘錄、證明書和評估文件等。在程序上清晰界定識別和報告有問題貸款和交易標準,以確保更頻繁的檢查,及可能采取的補救措施、分類和提取準備金。在信用監測系統方面,至少應包括以下措施:一是確保了解借款人或交易對手的當前財務狀況;二是監測合同條款遵守情況;三是評估抵押品對債務的抵補程度;四是識別合同還款違約情況,并及時對潛在問題授信資產進行分類;五是迅速對問題貸款補救管理。配備專人負責監測授信質量,包括確保向負責內部授信風險評級人員傳遞相關信息;配備專人負責連續監測抵押品和擔保,并根據監測結果提取充足的損失準備金。

其次,開發使用內部二維信用評級系統。為有效監測單筆授信及整個資產組合質量,最佳選擇就是建立與業務性質、規模和復雜程度一致的內部信用評級系統。通過區分銀行的各種風險暴露程度,準確地確定授信資產組合的總體風險特征、集中程度、有問題授信以及貸款損失準備金充足程度,確定內部資本分配、授信價格、交易利潤及客戶關系等。開發內部信用評級系統時,應明確兼有客戶信用評級(對借款人或交易對手的)及債項評級(特定交易的)的評級系統。為便于早期識別信用風險狀況變化,銀行內部信用評級系統應對潛在的或實際的信用風險惡化指標做出反應。評級下降的授信應強化管理和監測,如由授信管理人員更頻繁地檢查,列入高管層的關注名單中。內部評級可由不同部門的現場管理人員使用,用于跟蹤授信組合變化的特征,并幫助確定對授信戰略進行必要調整,董事會和高管層應定期收到授信資產狀況報告。對單一借款人或交易對象評級,應定期進行復查,當條件改善或惡化時更新評級。鑒于確保內部評級與授信質量一致并能精確反映各項授信的質量,設置并確認評級的職責應放在獨立于授信審查職能中。評級一致性和精確性應由一個獨立的信用風險監控定期進行檢查也同樣重要。

再次,建立健全管理信息系統,依據充分數據信息,計量所有表內外業務風險。量化單一借款人或交易對象授信風險,并在單一產品和組合兩個層次上分析信用風險,以識別任何特殊的風險敏感度和集中度。信用風險計量應考慮:(1)授信具體特性(如貸款、衍生工具、便利協議等)、合同和財務條件(期限、參考利率/費率等);(2)到期日之前與潛在市場變化相關的授信風險暴露狀況;(3)抵押和擔保狀況;(4)基于內部風險評級的潛在違約可能性。信用風險數據分析以適當頻率進行,并將結果與相關限額比較分析。銀行應采用適合其業務風險水平和復雜程度的計量技術,使用真實完整的數據并定期進行驗證。通過高質量的管理信息系統,管理層能夠快速、精確地評估各項業務中承擔的信用風險水平,并確定業務活動是否符合信用風險戰略,及時跟蹤監測授信限額執行情況,識別授信組合中的風險集中度。越來越多的銀行也在設計能對授信組合進行額外分析的信息管理系統,包括壓力測試信息系統。

最后,建立授信資產組合監測系統,并與銀行資產組合特性保持一致。集中度高的授信使銀行暴露在所有集中領域發生不利變化的風險之中。授信資產風險集中有多種表現形式,只要有相當數量的授信具有相似的風險特征,風險集中就會發生。當銀行授信資產組合中含有以下直接或間接的很高授信額度時,如(1)單一交易對象,(2)關聯交易對手團體,(3)特定產業部門,(4)某一地區,(5)某一國家或經濟聯系緊密的一組國家,(6)同一類授信安排,(7)同一類抵押品,(8)授信期限相同,風險集中還可能來自資產組合中各項授信之間更復雜和微妙的關系。由于銀行經營優勢所在的業務領域、地理位置限制以及缺乏多樣化經濟特征的借款人或交易對象,要避免風險集中很困難。為了有效避免風險集中,銀行可采取的初步措施有:對額外風險加價,對所增加的風險增持資本金,利用貸款參與來降低對某一特定行業或關聯借款人的依賴性;還可用高級財務管理辦法,包括貸款出售、信用衍生工具、證券化及其他的貸款二級市場安排等。當然,銀行利用這些手段時,必須首先制定相關的政策和程序并建立充分的控制機制。

四、健全的信用風險控制體系

首先,建立獨立持續的信用風險管理評估和控制體系,在評估單筆授信及授信資產組合時,充分考慮經濟形勢變化及不利條件下授信風險,確保銀行總體授信風險控制在董事會和高管層確定的指標內。對于授信授權分散于不同執行人的銀行來說,必須建立完善的內部授信審查體系和匯報體系。該體系應向董事會和高管層提供足以評價責任人績效及授信資產組合狀況的信息。由獨立于業務部門的人員進行授信審查,對單筆授信和信用資產組合質量進行評價,評估整體授信管理程序和內部風險評級的精確度,判定責任人是否對授信進行恰當的監測。信用檢查部門應直接向董事會、負責審計的委員會或無授信權利的高管層(如負責風險控制的高管人員)報告。建立和實施內控機制、操作限額和其他有助于確保信用風險不超出銀行所能接受水平的措施,確保銀行的授信風險控制在董事會和高管層確定指標之內。在評估單筆授信及授信資產組合時,應考慮經濟形勢變化及不利條件下授信風險,當出現不利變化時,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之間可能存在實質相關性,情景分析和壓力測試是分析潛在風險的有效方式。這些分析應基于銀行并表,判定各種可能引起嚴重損失和流動性風險的情況。

其次,健全授信內部控制制度,建立授信資產質量惡化和有問題授信及時補救系統。一個恰當的授信限額體系應確保超出事先規定的授信水平能迅速得到管理層的關注,引發對風險和投資機會的討論,并根據事先確定的信用風險承受度監測實際風險水平。應定期審計信用風險管理程序,以確保授信活動符合銀行的授信政策和程序,授信活動符合董事會規定的指導原則,各項授信的狀況、質量和價值準確地向高管層報告。審計要能識別信用風險管理政策、制度和程序的薄弱環節及任何例外情況。建立具體事件觸發的規范補救程序,明確規定銀行管理有問題貸款的做法。一般根據授信規模、特性及產生問題的原因,對有問題授信的管理責任可以分配給原業務部門、特殊處置部門或兩個部門相結合。有效處置計劃對資產組合信用風險管理至關重要。授信資產處置部門可提出對有問題授信制定恢復策略,或提高最終回收還款額。

再次,建立信用風險報告制度。信用風險報告制度是董事會、高管層和各業務部門、各分支機構之間了解與溝通信息最有力的制度。信用風險報告是推進信用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的重要手段,基于完善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支持,對海量風險信息收集和整理,通過資深風險管理專家的分析和總結形成信用風險報告。建立一套完整的風險報告制度,需要對銀行整體的報告路徑、報告內容做出規定,并且要通過充分的交流與溝通,使得這套制度在組織中得到充分的認可和遵守,并順暢運行。建立完備的風險報告機制,并突出為制定風險戰略和政策服務,為創造價值服務的特點。把風險報告制度建立在風險信息系統及時生成準確、全面信息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歷史與現狀,預測未來信用風險。信用風險報告制度要確定報告頻率、報告形式和報告核心內容,從報告頻率上看有定期風險報告和不定期風險報告,前者需要反映和總結常規化的報告期風險情況,后者往往反映專門問題的報告,是定期報告的補充;從報告形式看有風險報表和風險分析報告,前者適合較高報告頻率,定期反映風險信息,后者適合與頻率相對較低,側重于分析風險情況,提出風險管理建議;從報告核心內容看有信用內部評級體系運行報告、信用風險資產質量報告、信用風險資產處置報告等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通市| 东乌珠穆沁旗| 绥棱县| 嵊州市| 南充市| 吴江市| 义马市| 巴中市| 怀柔区| 曲靖市| 峨山| 平江县| 赣榆县| 武陟县| 邵东县| 项城市| 乐业县| 油尖旺区| 屯留县| 巴彦淖尔市| 台北县| 寿光市| 柳河县| 新竹市| 上饶县| 穆棱市| 萨迦县| 柘城县| 长春市| 青神县| 台南市| 交口县| 延安市| 定南县| 江达县| 高青县| 昌平区| 新沂市| 环江| 苏尼特左旗| 封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