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章
“名詞化”、“名物化”與“指稱功能”

3.0 “指稱”和“陳述”

動詞性成分充當主語或賓語時的句法地位,一直是個極具爭議性的問題。50年代關(guān)于主語和賓語的討論中,占上風的是名詞化的意見,即這種動詞性成分都變成了名詞(中國語文雜志社 1956)。60年代初朱德熙先生(朱德熙等 1961)明確提出,動詞性成分的功能原本就包括充當主語和賓語,并不需要改變句法地位,現(xiàn)在這一意見已經(jīng)成為主流。

后來朱先生又進一步將充當主語或賓語的動詞性成分劃為兩類。簡單地說,一類動詞性成分以例(1)的“打太極拳”為代表,已經(jīng)“事物化”了,成了“指稱”的對象,可以用“什么”來提問;另一類以例(2)中的“要天天練”為代表,沒有“事物化”,仍然是“對于動作、行為、性質(zhì)、狀態(tài)的陳述”,可以用“怎么樣”來提問(朱德熙 1982b:101)。

(1)打太極拳是最好的運動。

(2)要天天練才學得會。

將充當主語和賓語的動詞性成分劃成兩類,比原來大一統(tǒng)的“名詞化”(黎錦熙 1924,黎錦熙、劉世儒 1960,史振曄 1960)理論自然是進了一大步。不過,“指稱”和“陳述”這兩個概念的內(nèi)涵和外延始終不夠清晰,理論基礎似乎也還有些可商榷之處。用“什么”和“怎么樣”來區(qū)分“指稱”與“陳述”,具體的操作又總是不夠順暢,所以應該有可以改進的余地。

本章從朱先生的兩分法出發(fā),討論“指稱”和“陳述”的理論基礎及其在句法分析中的作用,并且探討如何界定動詞性主語或賓語的句法地位,建立一套操作性較強的驗證方法,以便更好地描述和解釋動詞性主語和賓語的句法地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安市| 塔河县| 桑植县| 眉山市| 新蔡县| 乾安县| 名山县| 南涧| 恩平市| 锡林浩特市| 阿拉善盟| 康定县| 南皮县| 黄梅县| 梓潼县| 张家口市| 屏南县| 宝兴县| 北京市| 灵山县| 新龙县| 江城| 新巴尔虎右旗| 绥芬河市| 横峰县| 宁津县| 安丘市| 建始县| 广汉市| 旌德县| 深州市| 德阳市| 拜泉县| 东至县| 大连市| 兴文县| 文安县| 田林县| 德格县| 汾阳市| 肇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