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關于簡化字
(一)漢字簡化的意義
毛澤東同志說:“文字必須在一定條件下加以改革,言語必須接近民眾。”漢字簡化是文字改革的第一步。漢字簡化,使本來難寫難認的字變為易寫易認。舉例來說,從前小學生入學,語文第一課就教“開學了”三個字,當時,“開學”寫作“開學”,小孩學起來是非常困難的。現在,“開”字從十二筆簡化為四筆,“學”字從十六筆簡化為八筆,不但易寫,而且易認了。又如“廠礦”簡化為“廠礦”, “戰”簡化為“戰斗”等等,節省了大量學習的精力和寫字的時間,對于工農兵學文化,給予了很大的便利。
(二)自造的簡字
簡字是從群眾中來的。簡化漢字是自然的趨勢。但是我們也不能任意自造簡字,以免造成混亂。周恩來總理在《當前文字改革的任務》中指出:“目前社會上使用簡字,還存在一些混亂現象。有些人任意自造簡字,除了他自己認識以外,幾乎沒有別人認識,這種現象自然不好。這種濫造簡字的現象,應當加以適當的控制,一個人記筆記,或者寫私信,他寫的是什么樣的字,誰也無法管。但是寫布告或是通知,是叫大家看的,就應該遵守統一的規范。特別是在印刷物和打字的文件上,必須防止濫用簡字。”我們必須遵照周總理的指示,不要濫造簡字;在正式文件中,必須遵照統一的規范來書寫文字。
簡字是從群眾中來的。
自造簡字有四種情況。第一種是在狹小范圍內使用過或正在使用著,但為廣大群眾所不熟悉。例如:
霸——*出——*
富——*
搞——*捁 假——*舅——*
璃——*琍 儒——*鬧——*
凝——*濘 嚏——*廈——*
穗——*掀——*
魏——*
喜——*壅——*
邀——*
鷹——*
這種簡字必須避免。第二種是已經有了簡體,又另造了一個。例如:
檢——*樓——*柚 數——*
圖——*、*盈 圍——*囲 醫——*E
驗——*揚——*抇 楊——*
這樣就造成混亂,也應該避免。第三種是過去兩種寫法都通行。例如:
場——*導——*
鄧——*邒
階——*阰 讓——*勝——*胂
衛——*
現在國務院已經選定前者公布了,就不應該再用后者了。第四種是在群眾中已經相當流行的。例如:
李——*窗——*窓 家——*
兩——*及
但在國務院未采用并推行以前,還不能認為是合乎規范的。在正式文件中,這種簡字還是應該避免。
同音代替,本是簡化漢字的一種手段。但是,未經國務院公布而自造的同音代替,同樣不能認為合乎規范。例如:
辨——*弁 解——*介 整——*正
一個字有兩種以上的寫法,叫做異體字。為了統一的規范,國務院宣布廢除了異體字。例如“線”字在過去有“綫”、“線”兩種寫法,現在統一于“線”。但是,有極少數異體字,由于筆畫比較簡單,仍為一部分群眾所沿用。例如:
同——*仝
無疑地,在正式文件中,這種異體字還是不應該出現的。
(三)方言區的簡字
有些簡字,在方言區是通行的。例如:
整——*井(廣東)帶——*帒(廣西)
增——*(山西)革——*廿(山西)
現——*玌(四川)樓——*(武漢)
方言區的簡字,離開了這個地區就為人們所不識,必須避免。
有些簡字,在方言區是通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