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文常識講話
- 王力
- 1196字
- 2020-09-24 13:35:26
二 漢字的性質
漢字有字形、字音和字義。這三方面是互相聯系的。但是漢字只是表意文字,不是表音文字,因為同音的字并不一定同形(如“工”、“公”、“恭”、“躬”)。
漢字的構成,是依照造字四原則的。第一是象形。這是畫出事物形狀的簡單輪廓,并給予一定的讀音。例如(日),
(月)。由于字體的變遷,現在這種象形字已經不再象形了。第二是指事,這是因為有些抽象概念是畫不出來的,只能用筆畫表示一點意思。例如“一”、“二”、“三”。第三是會意。這是兩個字合成一個字來表示一個意義。例如“鳴”字從口從鳥,表示“鳴”最初的意義是鳥叫。又如“吠”字從口從犬,表示“吠”的意義是狗叫,第四是形聲(諧聲)。這也是兩個字合成一個字,一個字表示意義的種類,叫做意符;另一個字表示讀音,叫做聲符。例如“城”字由“土”和“成”合成,“土”是意符,“成”是聲符;“榆”字由“木”和“俞”合成,“木”是意符,“俞”是聲符。象形和指事是單體字,會意和形聲是合體字。合體字一般由兩個字合成,也有一些字是由三個字合成的。形聲字占全部漢字百分之八十以上。由于字形、字音和字義的變遷,許多漢字的意符和聲符已經不容易辨認和了解了。但是,至今仍有不少形聲字是容易說明的(如上面所舉的“城”“榆”)。分析形聲字的偏旁,對于認字和正字還是有幫助的。
漢字的構成,是依照造字四原則的。
形聲字的結構,主要有下列的八種形式:
1.意符在左,聲符在右,如“駒”、“鯉”;
2.聲符在左,意符在右,如“鵬”、“飄”;
3.意符在上,聲符在下,如“晨”、“房”;
4.聲符在上,意符在下,如“忠”、“賞”;
5.意符在外,聲符在內,如“圍”、“裹”;
6.聲符在外,意符在內,如“聞”、“問”;
7.意符位置占一大半,聲符占一小半,如“徒”、“徙”(原來是“”、“
”,即“
”、“
”),
某些意符有它們的變形。
8.聲符位置占一大半,意符占一小半,如“潁”、“轂”(“潁”的聲符是“頃”,“轂”的聲符是“轂”,即“殼”)。
某些意符有它們的變形。人的變形是亻,如“伴”、“侶”。刀的變形是刂,如“削”、“剃”。心的變形是忄,如“悟”、“惜”。手的變形是扌,如“指”、“授”。水的變形是氵,如“湘”、“渭”。火的變形是灬,如“烈”、“照”。犬的變形是犭,如“狼”、“猴”。玉的變形是,如“珍”、“珠”。竹的變形是,如“筐”、“箕”。艸(草)的變形是艸,如“花”、“萊”。肉的變形是月,如“肝”、“胸”。衣的變形是衤,如“袍”、“褲”。言的變形是讠,如“議”、“論”。阜(小山)的變形是阝(在左),如“陵”、“陲”。邑的變形是阝(在右),如“鄰”、“郊”。金的變形是钅,如“鐮”、“鍬”。食的變形是饣,如“飽”、“饑”。有些意符并不單獨成字,只是作為偏旁,例如疒,病床兒,表示疾病,如“瘡”、“瘤”;纟(糹),絞絲兒,表示絲織品,如“綢”、“緞”。辶(
),走之兒,表示走路,如“運”、“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