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 誤差校正
1.儀器誤差
(1)儀器校正后的殘余誤差。這項誤差屬于系統誤差。在水準測量時,只要將儀器安置在距前、后視距尺距離相等的位置,就可消除或減弱此項誤差的影響。
(2)水準尺誤差。水準尺在使用之前必須進行檢驗。此外,由于水準尺長期使用導致尺底端零點磨損,或者是水準尺的底端粘上泥土改變了水準尺的零點位置,則可以在一水準測段中把兩支水準尺交替作為前后視讀數,或者測量偶數站來消除。
2.觀測誤差
(1)水準管氣泡居中誤差。設水準管分劃值為τ″,居中誤差一般為±0.15τ″,采用符合式水準器時,氣泡居中精度可提高一倍。
(2)讀數誤差。在水準尺上估讀毫米數的誤差,與人眼的分辨能力、望遠鏡的放大倍率以及視線長度有關。
(3)視差影響。在觀測前,必須反復調節目鏡和物鏡對光螺旋,以消除視差。
3.外界條件的影響
(1)儀器下沉。由于儀器下沉,使視線降低,從而引起高差誤差。采用“后、前、前、后”的觀測程序,可減弱其影響。
(2)尺墊下沉。如果在轉點發生尺墊下沉,將使下一站后視讀數增大。采用往返觀測,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減弱其影響。
(3)地球曲率的影響。只要將儀器安置于前、后視等距離處,就可消除地球曲率的影響。
(4)大氣折光的影響。將儀器置于前、后視等距離處,可消除大氣折光的影響。
(5)溫度對儀器的影響。溫度的變化不僅引起大氣折光的變化,而且當烈日照射水準管時,由于水準管本身和管內液體溫度升高,氣泡向著溫度高的方向移動,影響儀器水平,產生氣泡居中誤差,觀測時應注意撐傘遮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