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綜合篇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情況及展望

2017年,在重點行業和企業持續快速增長的帶動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速度進一步提升,政策環境得到持續優化,一批重大創新成果噴薄涌現,國際化開放發展取得突出成效,產業競爭力和創新力得到進一步增強。展望2018年,盡管內外部環境面臨許多挑戰,但隨著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以及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蓬勃發展,預計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會有更多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產業規模有望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

一、戰略性新興產業2017年發展情況

(一)產業總體發展特征

第一,速度和效益全面回升。一是產業增速進一步加快。2017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1%,增速較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高于規模以上工業4.4個百分點。其中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分別增長10.3%、11.1%、11.8%和11.1%,增速均高于同期規模以上工業。二是重點企業盈利狀況持續好轉。2017年前三季度,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實現利潤總額2956.1億元,增速達22.5%,高出上市公司整體5.1個百分點。新材料、節能環保以及生物產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速分別高達53.9%、45.3%和33.9%。三是企業信心顯著增強。國家信息中心戰略性新興產業千家企業景氣調查顯示,2017年四季度,行業景氣指數和企業家信心指數分別達到156和160.2 (見圖1),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5.5%和5.7%,雙雙達到三年來的最高水平。四大區域行業景氣指數均刷新歷年同期最高值,七大行業景氣指數較去年同期全面回升。四是創新活力明顯提升。調查顯示,2017年四季度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企業創新景氣指數回升至135.7,同比增長4.4%,高于調查以來同期平均水平2.2個單位。

img

圖1 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家信心指數和行業景氣指數

img

第二,一批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2017年各行業、各領域都涌現出了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對全球新興產業競爭產生重大影響的創新案例。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太空量子通信技術取得突破,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了白天遠距離(53km)自由空間量子密鑰分發;互聯網科技問鼎全球,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發布的12項世界領先科技成果名單中,有8項來自我國。在生物醫藥領域,我國獨立研發、具有完全知識產權的“重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在全球首家獲批,突破了病毒載體疫苗凍干制劑的技術瓶頸。在高端裝備領域,5月,國產大飛機C919在浦東機場成功首飛,實現了國產大型客機領域的突破;12月,我國制造的全球最大水陸兩棲飛機AG600首飛成功。在新能源領域,我國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進行的可燃冰試采獲得成功,創造了天然氣水合物試采產氣時長和總量的世界紀錄。

第三,政策環境不斷優化。一是頂層設計進一步強化。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戰略性新興產業肩負的戰略意義和歷史使命更加凸顯。二是部分行業深化改革取得實效。以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為例,自《國務院關于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發布以來,創新產品加快上市。截至2017年11月,國內注冊申報化學1類新藥342個,共涉及127個品種,是2016年同期(83個)的1.5倍。三是一批新的規劃、指導意見陸續出臺。僅下半年,就有《國務院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關于促進分享經濟發展的指導性意見》《增材制造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多個行業規劃文件出臺,為推動相關產業發展打開了政策空間。

第四,開放發展穩步推進。一是出口貿易已成支撐。2017年全年,戰略性新興產業26個重點工業行業累計出口交貨值4.2萬億元,同比增長14.5%,高于整體規模以上工業3.8個百分點,對整體規模以上工業出口增長的貢獻率達131.5%。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累計出口交貨值3.7萬億元,同比增長15.3%,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工業出口增長的貢獻率達93.4%。二是利用外資持續高水平。利用外資方面,2017年1—10月高技術制造業實際利用外資566.5億元人民幣,占同期制造業實際利用外資的28.9%,增幅達到22.9%。三是深入開展國際交流合作。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深入開展新興產業領域國際產能與投資合作。著力推廣數字電視地面廣播傳輸系統幀結構、信道編碼和調制(DTMB)標準,目前該標準被10個國家和地區采用或準備采用,覆蓋約3.6億人;數字絲綢之路合作得到了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廣泛認同,合作國家已拓展到14個;天津空客首架A330寬體機完工交付,波音B737完工交付中心項目穩步開展建設。

(二)主要產業發展特征

第一,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兩大產業發展加快。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中規模最大、創新最密集的兩個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生物產業雙雙實現加速增長,兩者合計占到戰略性新興產業27個重點行業營業收入的57.8%,貢獻了增加額的57.5%。新一代信息技術部分,前11個月實現營業收入7.8萬億元,增速14.6%,較上年同期加快4.8個百分點。其中,互聯網領域表現卓著,上市互聯網企業總市值達9萬億元,收入規模達1.4萬億元,同比增長41%,首次超越電信業;此外,受出口回暖和價格回升的帶動,前兩年相對低迷的電子信息制造業重回兩位數增長,全年增長13.5%。生物部分,前11個月實現營業收入2.9萬億元,增速11.9%,較上年同期加快1.6個百分點。其中醫藥工業的表現尤其可圈可點。受居民健康需求驅動以及原料藥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2017年1—11月醫藥工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較2016年同期增長11.9%。這是受醫保、醫療控費政策影響,醫藥工業連續兩年跌落至個位數增長后,首次有望回歸兩位數增長。同時,由于供給側改革帶來的盈利水平提升,以及醫改帶來的創新環境優化,企業創新藥研發和申報積極性雙升,為未來幾年醫藥行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創造了條件。

第二,節能環保、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產業高速發展。伴隨著環保壓力的層層有效傳導與環保政策落實的有序推進,節能環保產業迎來新一輪的市場機遇。前三季度節能環保產業上市公司營收總額同比增長38%,連續第6個季度營收累計同比增速超過30%,三大子行業均有優異表現。隨著上游原材料需求的快速增長,新材料產業快速走強,前三季度上市公司營收總額為1109.4億元,同比增長40%,較上年同期增加26.9個百分點。行業景氣指數也從上年的136.4躍升至151.4,產業在近四年中首次進入強景氣區間(景氣指數150以上),行業景氣度在年內創出調查以來的新高。新能源汽車由示范階段進入快速普及階段,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77.7萬輛,同比增長53.3%,同時行業景氣度也繼續保持在高位。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帶動鋰離子電池需求井噴,前11個月鋰離子電池制造業營收同比增長32.5%。

第三,新能源、數字創意和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差強人意。從上市公司情況看,這三大產業前三季度的同比增速分別僅有15.7%、3.5%、2.6%,整體表現不佳。新能源產業發電和裝備生產走向兩極。2016年在政策調整的影響下,光伏和風能發電領域都發生了大規模的搶裝,大大透支了裝備需求。從重點行業運行情況統計來看,2017年前11個月,光伏設備和風能設備制造業的營收增速分別為14.4%和-11.3%,利潤則是同比下滑了11.5%和43.2%。同時得益于搶裝項目的投產,太陽能發電營收表現良好,增速達到23.1%。數字創意產業業績年內持續快速回落。從上市企業情況看,前三季度數字創意企業營收同比增長2.6%,位列末尾,增速較去年同期下滑46個百分點,其中數字創意裝備制造子行業營收表現不佳是主要原因。受到虛擬現實等創新技術普及速度慢于預期,部分技術難點難以克服等因素影響,數字創意裝備制造領域的上市公司營收同比下滑11.7%。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業績仍在低位徘徊。前三季度,高端裝備產業上市企業營收同比增長3.5%,連續多個季度營收增速保持在個位數甚至負增長,其中海洋工程裝備和軌道交通裝備仍是拖累整體業績增長的子領域,兩者上市企業營收增速分別為-14.0%和-3.4%。

(三)四大區域發展特征

第一,東部地區作為主體繼續保持平穩快速增長。從上市公司數據看,東部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體量占到八成左右,是絕對的主體。2017年前三季度,東部地區上市企業營收增速達19.8%,較上年回落2個百分點,但仍保持了較快增長(見圖2),為整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在2017年實現增速回升提供了有力支撐。從行業景氣情況看,2017年四季度東部地區行業景氣指數達到調查以來最高點,為162.1,同比增長6.4%,高于去年同期近10個單位。

img

圖2 2016年、2017年前三季度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營收增速(分地區)

img

東部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創新能級快速提升,不但引領了地區產業、經濟向高質量邁進,也對全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起到了重要的輻射帶動作用。在深圳,創新生態已經初步建立,源頭創新能力不斷提升。據統計,深圳創新載體總數累計已達1688家,2017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預計將達到4.13%,年內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193家。今年的CES展會上,來自深圳的參展企業有近500家,占所有參展商的10%。在北京,新技術產業化持續加速,新動能培育源源不絕。以人工智能為例,中關村地區集聚了曠視科技、商湯科技、寒武紀、地平線等一大批具備顛覆性原創核心技術的創業企業,形成覆蓋全產業鏈的產業集群,獨角獸企業達到25家,并迅速崛起為人工智能領域的全國性創新策源地。

第二,中部地區異軍突起成為全年最大亮點。2017年前三季度中部地區上市公司營收增速達到35.2%,遠高于總體的20.7%的水平,遙遙領先于其他區域。從自身變化來看,中部地區的行業景氣指數在2017年也實現了快速攀升,從去年的139.7躍升至150.2,同比增長7.5%,并在年內創下近四年同期的最高水平,正在成為冉冉升起的新星。

中部地區特色產業集聚區影響力輻射全國。安徽的平板顯示和人工智能,江西的通用航空和中藥制造,湖南的智能裝備和數字創意,都已經成為在全國具有相當比較優勢的產業集聚發展區,而且發展非常迅速。以安徽的人工智能為例,目前合肥“中國聲谷”已集聚科大訊飛、華米科技、科大國盾、賽為智能等人工智能相關企業170余家,預計2017年完成主營業務收入約500億元,同比增長53%。訊飛人工智能開放平臺已擁有46萬創業團隊,累計接入終端數14.7億,并已在全國開始布局,與超過20000家智能硬件客戶建立合作關系,初步形成以科大訊飛為核心的人工智能生態圈。

第三,東北和西部地區有所回升。2017年,西部和東北地區的景氣指數也在全面回升,貴州的大數據、吉林的生物醫藥等產業集群迅速發展,在全國范圍內確立較強的競爭優勢,也成為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名片。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東北地區在《東北地區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三年行動計劃》等政策支持下,有關省份加大了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地區行業景氣指數同比增長8.6%,在四大區域中同比增幅最大。東北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的營收增速從去年三季度的2.6%回升到今年同期的9.9%。該地區正在逐步走出前期陰霾,產業結構、區域結構的協調性得到進一步提升。

回顧2017年,作為《“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發布后的頭一年,戰略性新興產業走過了不平凡之路,以創新為引領,實現了增速的全面回升,并正在由“做大”全面向“做強”轉變。

二、戰略性新興產業2018年發展展望

展望2018年,雖然仍面臨一些不利因素和國際環境的不確定性,但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面臨空前機遇,制度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孕育著巨大的潛能和勃勃生機,若能因勢利導,做好應對,必將打開全新的發展局面,為中國經濟邁進高質量階段發揮出更強大的引領作用。

(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迎來新的重大發展機遇期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強調要以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而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興主導產業,是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與實體經濟相結合、實現新技術產業化最為集中的領域,是實現經濟增長動力向創新驅動轉型以及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排頭兵”,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本身即是推動實現質量變革、謀求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新時代背景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事關科技經濟社會全局,肩負著“創新、壯大、引領”的歷史使命,戰略意義更加凸顯,所面臨的發展機遇也是前所未有的。

(二)新技術加速商業化有望給相關產業帶來爆發機遇

當前,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產業跨界趨勢愈加明顯,智能化、集成化步伐逐步加快,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2018年將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領域誕生一些新的爆發點,為經濟注入新的動力。首先,人工智能發展步入快車道。隨著人工智能技術潛能的釋放,2018年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將滲透至幾乎所有領域,人工智能產品和應用將呈現爆發式增長,催生出一批新產品、新服務和新行業,帶來新的產業價值和商用場景。其次,區塊鏈技術將會得到部分商業驗證。區塊鏈無疑是當下最火熱的科技技術之一。在金融服務、政府部門、醫療保健、制造業、媒體發布、身份識別、所有權登記服務和供應鏈等領域有廣闊的潛在應用前景,2018年區塊鏈的商用將在部分相關領域試水,所帶來的顛覆性力量不可小覷。最后,窄帶物聯網(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標準應用推廣將加速萬物互聯。當前,制約物聯網發展的全球移動物聯網技術研發和標準已實現統一,國內正在加速推進NB-IoT物聯網應用成熟落地,中國移動提出了2018年連接數將新增1.2億、總連接數超過3.2億的目標。隨著NB-IoT網絡和物聯網平臺等支撐要素不斷完善,多個規模應用新市場將被引爆。

(三)產業生態環境持續優化將帶動一批行業實現快速增長

隨著近年來重大改革措施相繼落地和創新創業環境持續優化,生物醫藥、新材料、節能環保和共享經濟等一批熱點領域發展瓶頸被相繼打破,有望激發出強大的市場活力,預計在2018年將帶動相關行業實現快速增長。比如,在醫藥領域,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以及醫保目錄擴容將推動藥品市場繼續保持快速增長。以醫保目錄擴容為例,2017年目錄調整后,相比于2009 版目錄,新增339個品種,增幅約15.4%,有36種新藥經談判確認價格后成功正式納入醫保目錄。隨著地方醫保目錄逐步調整到位,預計將極大地促進新進目錄藥品銷售增長,2018年市場效應會全面顯現。在新材料領域,隨著2017年出臺的《新材料產業發展指南》、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機制等政策的進一步落實,以及新材料生產應用示范平臺建設工作的不斷推進,新材料下游應用企業積極性將被充分調動,石墨烯、碳纖維、高溫合金、鋰電池材料等下游應用市場有望進一步打開。

(四)加速增長的勢頭尚不穩固

盡管總體局面向好,但也要對不利因素有所防范、做好應對。其中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就是2017年下半年以來的企業投資意愿回落。2017年1—11月份,在全國整體固定資產增速持續回落的背景下,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速也回落至15.9%。從千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調查來看,2017年四季度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降至116.9,達到調查以來同期最低水平(見圖3)。其中,國有企業固定資產投資持續低于總體,投資指數由119.2下跌至111.5,降幅達6.5%。

img

圖3 2014年以來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指數

img

(五)國際環境的新變化帶來新挑戰

當前,美國經貿合作由“區域”向“雙邊”甚至“國內”退縮,退出TPP、貿易改革和推動制造業回歸以及降稅等都是其表現,這使得中美之間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領域商貿交流摩擦越來越多。比如,近期中美經濟和安全審查委員會的成員邁克爾·威瑟爾(Michael Wessel)公開聲稱,“下一代無線通信浪潮對經濟和國家安全的影響巨大。中國參與建設5G基礎設施以及出售手機會引發許多國家安全問題,這需要密切地關注”。同時,美國政府接連以安全為由,阻礙中國企業對美企收購和合作,如螞蟻金服對美國匯款公司速匯金的并購、華為與AT&T的合作,等等。未來一段時間,西方國家將繼續通過設置更多障礙干預我國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投資與并購,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開放合作方式、國別合作重點、全球戰略布局等都會產生重大影響。這些新的政策變化帶來的巨大調整不容忽視,我們需要從提升開放發展精準度、提升開發發展創新能級、探索開放發展新路徑和順應國際環境新變化等方面入手,進一步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國際化發展掃清障礙、創造環境,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更高水平的開放發展。

國家信息中心 黃路明 張振翼 王光磊 鐘晨 張立藝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丘县| 眉山市| 虎林市| 和田市| 商城县| 新民市| 南陵县| 河津市| 尼勒克县| 普兰县| 大新县| 镇巴县| 华安县| 平谷区| 南投市| 佛山市| 秦皇岛市| 乌兰县| 汶上县| 沙湾县| 鄂州市| 哈密市| 焦作市| 武山县| 柏乡县| 都昌县| 梧州市| 会东县| 贵德县| 额敏县| 黄梅县| 平顶山市| 江达县| 博客| 凤凰县| 武安市| 客服| 佛山市| 台前县| 通渭县| 景德镇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