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名詞(5)
- 經濟學常識1000問
- 孫豆豆
- 3837字
- 2014-03-24 15:43:46
為了清楚地和收購相區別,狹義的兼并概念也有所擴展。兼并發生時:沒有明顯的收購企業或被收購企業;雙方共同參與兼并企業管理結構的建立;兼并時兩個企業在規模上十分接近,兼并時任何一方不支配另一方;全部或絕大部分的對價都是股份互換而不是現金支付等其他方式。在兼并中,極少出現現金轉手的情況。
何謂“有限責任”?
有限責任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專用語,一般在經濟領域提及。
有限責任是與無限責任相對而言的,二者是投資者對其投資企業的債務承擔責任的形式。謂有限責任即有限清償責任,指投資人僅以自己投入企業的資本對企業債務承擔清償責任,資不抵債的,其多余部分自然免除的責任形式。
有限責任制度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產物,對于近現代公司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克服了無限公司股東負擔的因公司破產而導致個人破產的風險,便于人們投資入股,是廣泛募集社會大量資金,興辦大型企業最有效的手段。這一專用語多用于組建公司或者企業,以表示該公司或者企業的性質,如“有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等。
“WTO”究竟是什么?
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簡稱為WTO,是一個獨立于聯合國的永久性國際組織。世貿組織與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起,并稱為當今世界經濟體制的“三大支柱”。另有,世界旅游組織、華沙條約組織、世界廁所組織也簡稱WTO。
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于1995年1月1日,總部設在日內瓦。1996年1月1日,它正式取代關貿總協定臨時機構。它的前身是1947年訂立的關稅及貿易總協定。與關貿總協定相比,世貿組織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以及知識產權貿易,而關貿總協定只適用于商品貨物貿易。目前,世貿組織的貿易量已占世界貿易的95%以上。
世界貿易組織的宗旨是:促進經濟和貿易發展,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證充分就業、保障實際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增長;根據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合理利用世界資源、擴大商品生產和服務;達成互惠互利的協議,大幅度削減和取消關稅及其他貿易壁壘并消除國際貿易中的歧視待遇。
2001年12月11日,我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
何謂“馬爾薩斯陷阱”?
馬爾薩斯在人口學研究中間發現,早期的人口再生產情況是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同時存在,人口的高出生率受到高死亡率抵消之后,呈現低增長率趨勢。在工業革命之后,大約經過了100多年的時間,西方人口生產上的“兩高一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長率)”就逐步被“三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長率)”趨勢所取代。許多經濟學家認為高死亡率的各種因素,是人口再生產與農業時代生存資料實現匹配的關鍵過程,馬爾薩斯說戰爭、饑荒和瘟疫都是促使人口下降到與生存資料生產水平相適應的道路,人口數量要在某種方式和程度上與農業發展成比例的觀點是一個內含的邏輯。馬爾薩斯還說人口增長是按照幾何級數增長的,而生存資料僅僅是按照算術級數增長的,多增加的人口總是要以某種方式被消滅掉,人口不能超出相應的農業發展水平就被人稱為“馬爾薩斯陷阱”。
你留意過“機會成本”嗎?
機會成本是指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放棄的東西。面對有限的資源,為了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人們必須選擇放棄。魚和熊掌不能兼得時,選擇吃魚,那么就不能吃熊掌,熊掌就是選擇吃魚的機會成本。經濟學家常說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就是指任何選擇行為都有機會成本。
首先,機會成本中的機會必須是你可選擇的項目。若不是你可選擇的項目便不屬于你的機會。比如農民只會種小麥、種蔬菜和養豬,那么,搞房地產就不是農民的機會。
其次,機會成本必須是指放棄的機會中收益最高的項目。放棄的機會中收益最高的項目才是機會成本,即機會成本不是放棄項目的收益總和。例如農民只能在種小麥、種蔬菜和養豬中選擇一個,三者的收益關系為養豬>種蔬菜>種小麥,則種小麥和種蔬菜的機會成本都是養豬,而養豬的機會成本僅為種蔬菜。
何謂“虛擬經濟”?
虛擬經濟(Fictitious Economy)是相對實體經濟而言的,是經濟虛擬化的必然產物。是近年來出現的一個新詞語,最為普遍的解釋,是指與虛擬資本以金融系統為主要依托的循環運動有關的經濟活動,簡單地說就是直接以錢生錢的活動。
虛擬經濟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私人間的商務借貸行為。例如某甲急需購買某種貨物,但他本人沒有足夠的資金,而某乙手頭正好有一筆錢閑置未用,于是某甲便向某乙借一定數額的錢,許諾在一定時期內還本付息。某乙手中的借據就是虛擬資本的一種雛形,它通過借款與還款的循環活動而取得增值。這時某乙并未從事實際的經濟活動,只是通過一種虛擬的經濟活動來賺錢。
你了解“會展經濟”嗎?
會展經濟是一種形象說法,是各種類型交流會、洽談會、展覽會、博覽會的總稱。它是利用一定的地域優勢、經濟特色、資源優勢,由政府或社會團體組織,召集供需雙方按照事先確定的時間和地點,舉行專業性的或綜合性的產品布展、宣傳、交易和服務為內容的特色型經濟活動。
會展經濟可分為:“政府推動型”(如德國和新加坡)、“市場主導型”(如法國、瑞士和香港)、“協會推動型”(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亞)、“政府市場結合型”(如美國)四大模式。
會展經濟不僅本身能夠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而且還可以帶動交通、旅游、餐飲、住宿、通信、廣告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據專家測算,國際上展覽業的產業帶動系數大約為1∶9,即展覽場館的收入如果是1,相關的產業收入則為9。
會展經濟還能夠促進城市的發展,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一位外國市長這樣評價,“如果在我這個城市開一個國際會議,就好比有一架飛機在我的頭頂上撒美元。”在國內,迅速崛起的會展經濟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推進器和新亮點,并已成為眾多城市的新景觀。成功的會展實例,足以證實會展的“橋梁”作用和它所產生的經濟效益。
何謂“網絡經濟”?
網絡經濟是指建立在計算機網絡基礎上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的經濟關系。它以信息為基礎,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以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網絡產品為主要內容,以高科技為支持,以知識和技術創新為靈魂。從經濟形態上,它是信息經濟或知識經濟的主要形式。我們可以把網絡經濟概括為一種建立在計算機網絡基礎之上,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的經濟形態。
網絡經濟是一種高度信用化的經濟形態,在網絡經濟中參與交易的各方是互相不見面的,交易的商品和服務最多也是以“圖像”的方式虛擬存在,所以網絡經濟對經濟中的信用度要求很高,網絡經濟的實質就是強化的信用經濟。此外,網絡經濟是全天候運行的,很少受時間因素的制約,網絡經濟是全球化的經濟,它是建立在綜合性全球信息網絡的基礎之上的,突破了時間和空間以及國界的限制,使經濟活動成為全球化的活動。在物質上是虛擬的,即在互聯網上的經濟活動實際上只是一套符號體系,它是經濟社會實物經濟在互聯網上的再現,必須與實際經濟相對應。
網絡經濟不僅是指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產業的興起和快速增長,也包括以現代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的整個高新技術產業的崛起和迅猛發展,更包括由于高新技術的推廣和運用所引起的傳統產業、傳統經濟部門的深刻的革命性變化和飛躍性發展。
因此,絕不能把網絡經濟理解為一種獨立于傳統經濟之外、與傳統經濟完全對立的純粹的“虛擬”經濟。它實際上是一種在傳統經濟基礎上產生的、經過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提升的高級經濟發展形態。
網絡經濟是知識經濟的一種具體形態,這種新的經濟形態正以極快的速度影響著社會經濟與人們的生活。與傳統經濟相比,網絡經濟具有以下顯著的特征:快捷性,高滲透性,自我膨脹性,邊際效益遞增性,外部經濟性,可持續性和直接性。
什么是“地下經濟”?
地下經濟是處于政府管理、監督之外,未向政府申報和納稅,其產值和收入未納入政府統計的國民生產總值的各種經濟活動的統稱,是不合法、不公開、藏身于“地下”的經濟行為。地下經濟作為地上經濟或公開經濟的對立物,有著眾多的術語稱謂,如黑色經濟、灰色經濟、洞穴經濟、影子經濟、第二經濟等等。
地下經濟從業人員的職業分布十分分散,五花八門,他們以各種身份混跡于這個社會。地下經濟活動涉及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等各個經濟環節,可謂無所不在,是當前世界范圍內的一種普遍現象,被國際社會公認為“經濟黑洞”。
按照是否合法和合理,地下經濟活動可以將其分為3類:
1.既不合法又不合理的地下經濟活動。
這類地下經濟活動,不僅違背了國家或地區的有關法律法規,而且其生產的產品或提供的勞務,對社會危害性極大。如走私、販毒、賣淫、賭博、貪污、受賄、拐賣人口、制造假冒偽劣商品、制造假票證假貨幣等等。
2.不合法,但有一定合理性的地下經濟活動。
這類地下經濟活動,由于未到相關政府部門辦理注冊登記,按照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屬非法經營,但其經營范圍并未超出國家或地區法律法規的范圍,并且為社會提供了一部分商品和服務,滿足了社會不同層次的需要,從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公開經濟的缺漏,因而其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如夜里沒有公交車,“無證車”就會提供服務并收取服務費;某小區的居民就餐不便,該小區的下崗職工未到有關部門注冊登記,在自家門口開個小飲食店等等。這類“地下經濟”活動主要表現為各種無照經營、無證經營行為。
3.合法的經濟活動,但其收入卻因為種種原因逃避了國家的稅收
這類地下經濟活動主要表現為各種偷逃稅行為和民間交易行為。
地下經濟是與商品經濟并存的一種特殊經濟現象,其存在的廣泛性和危害的嚴重性已逐步為人們所認識。如何對地下經濟活動進行有效治理已經成為各國政府和經濟學家普遍關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