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回去時帶走了薄姬和公輸木公輸水兄弟倆,韓信送給師兄一千兩黃金,半路上張良就把黃金分給了隨行人員。
張良帶回薄姬,劉邦一見非常喜歡,當即納入后宮(從此誕生了后來成為漢文帝的劉恒),劉邦與呂雉商議為兒子劉盈納月娥為妃,呂雉反對,說兒子年幼,月娥比劉盈大十幾歲,堅決不成,劉邦說正好亦妻亦母還亦師,拿現在說就是貼身保姆,尤其與項羽決戰在即,韓信向誰誰就勝。呂后只好答應:“暫且容之。”……
韓信送別張良,回來與香娥商量:“大姐與劉盈喜結連理,是否把董永和丹鳳的婚事也辦了呢?”
香娥想了想:“大家都在忙出戰準備,漢王那邊火燒屁股盼望救兵,我看等你打完這一仗再辦不遲。”
“夫人考慮周全,那就勞煩你們姐妹為丹鳳做些準備,家中事我可顧不過來了。”
“放心忙你的吧,我已托人從云陽去運紡車織機,丹鳳說不能丟了老本行。我覺得也對。”
幾日后,韓信發動了楚漢決戰,十面埋伏,四面楚歌,最后灌嬰率兵追擊項羽到烏江,稱霸天下的楚霸王滅亡了。自有史書記載的在此不再絮叨,本書只把呂后可能抹去的歷史傳說盡力還原。
劉邦立即在定陶召集會議,各路功臣戰將都來聚會,公元前202年2月初二,劉邦登基做了漢朝皇帝,劉邦第一件事就是解除了韓信的齊王和所有兵權。劉邦說:“愛卿征戰多年,今令你改任楚王,回老家光宗耀祖,也能享受江南美酒。”
韓信雖然十分不愿,但想起張良說的四個字,還是對劉邦說:“天下已大定,韓信愿意解甲歸田,重干我的老本行,種桑織綢。”
劉邦說:“我也想醉臥故鄉,可是還有這么多同生共死的兄弟們呢,拼死奮戰多年都是為了混出個好日子,你也別讓我在眾將面前落個過河拆橋的罵名,尤其是你,這漢朝江山一半多都是你帶兵打下的,如今咱們親戚也做成了,你不用擔心,安心做你的楚王吧,那里有項羽的殘存勢力比較多,比齊國治理起來并不輕松,只有你最能鎮的住。”
韓信聽后,只能領命。
韓信在下邳重修了楚王宮殿,在老家淮陰新建了王府,因屬下兵將都留在齊國,他又組建了治安軍和護衛隊,折騰了好幾個月,這才親自去齊國來接家人。
天和日麗大地回春,丹鳳跟董永回沂源縣燕崖鄉,鄉親們告訴他,何鳳山全家早就跑了。大家幫著把沂河邊的破舊茅草房拆了,重新建了瓦房和院墻,丹鳳派人把運來的紡車和織機安裝到新房里,每天教給鄉親們紡紗織布,董永把桑樹種植,養蠶抽絲,棉花種籽和種收技術傳給鄉親們,后來形成的魯錦和魯繡,都是從這時候開始的。
這一天忽然有人來送信,原來是爹改任楚王了,要全家搬回老家去,丹鳳董永回到臨淄時,隨身用品和行李都已裝上車了,齊國丞相曹參,灌嬰,李左車等舊部下都來給楚王送行,韓信與大家依依不舍,灑淚而別。
韓信的車隊走出去約十里路,后面有兩匹快馬追來,一面追一面高喊:“楚王停下……等一等……!”
韓信回過頭來,手遮陽光望遠一看,來人正是灌嬰和李左車,倆人飛馬跑近跟前跳下馬來:“楚王,差一點忘記一件大事。”
“何事啊這等著急?”韓信問。
李左車說:“朝廷有令,要調灌嬰去鎮守洛陽,調我去輔佐太子,咱們都要離開齊國了,那些《孫子兵法》等兵書咋辦?”
韓信這才想起來,他問道:“你倆有啥好主意呢?”
灌嬰說:“還記得上回我去公輸木他們老家金雀山,回來給你報告過金雀山西邊那片銀雀山嗎?”
韓信回道:“這次往來齊楚間,我還是留意觀察了齊楚交界區地形,那一片千年無人區正好埋藏一些東西,我們長期戰斗在齊楚大地,我想將來死后我們也能埋葬在這里。這些兵書靠給你倆了,要秘密的辦好這件事,這也許關乎到咱們三家人的性命,更關系到天下安危。但愿此書不見日,世無戰事永太平。”二人唯唯受命,韓信打馬揚塵而去。
韓信接家眷回到淮陰王府,既操辦丹鳳董永的婚事,他吩咐人找來南昌亭長和狗頭仔,倆人站立一旁,嚇的體似篩糠。韓信問:“你倆可知道前幾年常在河邊洗麻的蔡家老母?”
“知道,就是蔡東他母親,這兩年聽說筋骨痛,不做洗麻了,幫著人家縫縫補補掙點小錢。”亭長知道的很清楚。
“常年鬧涼水落的病。”狗頭仔是賣狗肉的,此時補充回答。
“你兩個去請她老人家來這里,走不動路,你倆抬著把她請來。”
“啊……是……”二人趕緊去了。
這時候,淮陰縣令和各鄉的大小官員,下邳的官員都來賀喜,酒席也熱鬧起來,猜拳行令,吆五喝六的此起彼伏。不一會亭長和狗頭仔把蔡母抬進來,韓信和香娥趕緊上前攙扶落座,然后韓信跪倒在地拜了三拜,大家莫名其妙,王爺怎么給一個窮老太婆跪拜呢?一時鴉雀無聲。韓信令人取出一千兩黃金,對著大家說:“昔日我年少貧困時,蔡母也是為人家做工并不富裕,但她心地善良,常拿出食物接濟我,如今落得一身病痛,我無以為報,先獻一千兩黃金給老人家醫治和調養,我還會派家人輪流伺候老人。”大家一聽,紛紛解囊相助,個個把腰包都掏凈了。
韓信又拿出一百錢遞給亭長:“謝謝亭長當初舍飯給我,在你家吃了倆月,飯菜比蔡母家豐盛得多,但是你作為亭長和一個男子漢,做不了婦人的主,看著婦人攆出我來不吭氣,這是還你當初的飯錢。”
亭長面色忽紅忽白,汗珠子順著脖子都流下來了,一個勁說自己不對。
韓信又對狗頭仔說:“想當年你若不欺負我,我可能還在放牛砍柴賣苦力,是你激奮起我學武要做大將軍的志向,今天賞你十兩金,今后不可再欺負任何人。”狗頭仔跪在地上千恩萬謝。
韓信把蔡母請入中堂,丹鳳董永舉辦拜堂開始。
“今天是七月初七,是楚王的千金丹鳳郡主和董公子大喜之日,新人入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先拜蔡祖母,再拜爹娘,夫妻對拜,送入洞房!”親朋好友歡聲笑語十分熱鬧。
董永和丹鳳都是干事的人,干事的人是閑不住的,他們在淮陰種桑麻種棉花,又造成大批的紡車織機,讓蔡母的四個兒子蔡東蔡西蔡南蔡北都來入伙,南昌亭長兩口子來賠禮道歉,要求讓自己的兒子也來跟著董永學紡織,韓信說“只要孩子自愿就可以來。”亭長老婆激動的跪地連說:“楚王老爺真是大好人,罪婦一輩子都記住您的大度恩情。”
辦完孩子婚事,韓信兩口子離開淮陰去下邳,臨行囑咐董永和丹鳳,除了操勞干活也要保護身體,還要經常看看蔡母,給她請個好大夫調治身體。董永丹鳳請父母放心。
一切風調雨順,桑麻茂盛,棉枝開花,這一天蔡東興沖沖跑來對董永說:“東家,你猜我發現什么了?”
董永笑道:“那我不成神仙啦,你就說啥事吧。”
“我發現咱們洗蠶絲用過的廢水,從里面撈出的一塊木板,上面結了一層薄布又不是布的薄膜,濺上泥水的地方,顯出一幅畫。”
董永連忙說:“走,快去看看”
倆人來到繅絲池旁一看,一塊木板上脫落一張紙,泥水落在上面,正巧像頭牛,董永拿起來看了又看,對蔡東說:“別的活你先不用管了,你就琢磨這個事,如果再把它弄白些,送給我大姨娘去畫畫,在上面寫字也可以,那就比竹簡省事多了。”
蔡東高興的說:“讓蔡南跟我一起搞吧。”董永爽快的答應了。
造紙術一開始連續失敗,即便造出來也是很脆一干就碎了,后來偶爾紡織棉布剩下的廢料扔進繅絲池,終于發現制成了紙張。派人送進皇宮,月娥用來畫了許多畫,漸漸書寫文案也采用了紙張,當然圣旨和重要文書也不再用竹簡而改用絲綢麻布。
一直到蔡東的玄孫蔡倫革新工藝,造紙才做到量產,從宮廷專用擴展到民間,后話不絮了。
進入冬季十二月,許多活都停了,董永在家修農具,忽聽有馬蹄聲由遠而近,下邳來人急報:“楚王被皇帝逮走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