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章 繪本的正確打開方式

3.1 給孩子讀英文繪本有什么好處?

“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柜柜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因為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爸爸)。”

——史斯克蘭·吉利蘭

孩子在語言學習的早期,尤為喜愛讀繪本。日本繪本大師松居直也曾經說過,“圖畫書從來不是用來讀的書,而是由別人來讀,自己用耳朵聽的書。無論如何,讀童話書的基本原則是圖畫書不是孩子們自己閱讀,而是由大人讀給孩子聽。也正因為是大人讀給孩子聽,圖畫書對孩子才有更大的意義。”

在英國,每年都有數以千計的兒童繪本出版,繪本里的插圖大都出自英國當代最出色的藝術家之手。孩子們喜歡讀繪本,往往是被漂亮的圖片所吸引,那么作為家長,我們要怎樣讀繪本呢?我們可能要比孩子多走一步。首先要讀懂繪本的眾多潛在好處,才能進入具體的實操步驟,步驟都是為了凸顯好處而服務的。

下面來看看,孩子讀了那么多英文繪本的好處,你抓住了幾個?

1.繪本可以讓孩子不費力地學會一些簡短的詞語

當你把原本枯燥的文字,配上圖畫,聲情并茂地講給孩子聽,孩子便能夠從繪本里不費力地學會一些簡短的英文表達。

下面是一個媽媽Kiki給孩子讀Go away Big Green Monster的手記:

因為是洞洞書,所以自然而然地引起了寶貝濃厚的興趣!在聽心一錄音的時候,孩子會指著自己相應的身體部位,如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牙齒和頭發她不會)。兩遍錄音播放完了以后,我問寶貝,書里出現了哪些部位?都是什么顏色的?建立起對應。

然后再打開書,當怪獸的臉一點點出現后,我問她怕不怕。她說不怕。我又問如果碰到讓你害怕的動物你會怎么樣。她說我會跑走。我又告訴她,你還可以叫它“快走開”,就是“Go away!”接下來,我就把書放在一邊,跟寶貝一起面對面坐著,用手依次指著自己的五官,逐一說“Go away…”最后,我讓寶貝自己畫出這個big green monster!

最后的最后,有公主情結的小妞畫出了怪獸公主!哈哈!沒有什么比看見寶貝開心更讓我開心的事啦!很享受跟寶貝一起做親子閱讀的時光!我驚訝地發現她有在模仿心一姐姐的發音噢!“Go away!”也能夠脫口而出!更讓我驚訝的是,今晚的畫畫我原本想讓她用蠟筆畫畫就好了,可寶貝很想用水彩畫,她就問我“水”用英語怎么說,接著竟然說出了完整的句子,“Mammy,please get the water for me.”老母親感動得立馬滿足她的要求!

所以不管是monster還是water,通過閱讀孩子就可以很輕松地掌握這些詞匯了。

2.繪本可以讓孩子學會自己敘事

從小聽故事,孩子就開始學著講故事。例如,孩子可以像繪本的主人公一樣,講述自己的一天;又或者用語言、繪畫和富有想象力的游戲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小LA媽媽在I am a Bunny這本繪本的手記中寫道:

小LA在baby時期的小伴偶就是bunny兔了,也很喜歡關于兔子的故事。最近在蝸牛小圖書館里發現了I am a Bunny的閱讀寶典,看到好多有趣的游戲點。選了“Bunny chase the hand-shadow of the butterfly!”

麻麻:陳喵喵,Let's play a funny game.一起來玩找影子游戲嗎?

寶寶:好啊!是怎么玩呀?

麻麻:需要你的flashlight幫忙呦。Where is your flashlight?

寶寶:Here!等等我!(寶寶將手電筒固定在桌面,燈光照著墻壁,出現溫馨的大小影子。)

還未等我做出蝴蝶的影子的時候,小人兒已經條件反射地張開兩手掌,小拇指交叉相扣,給我演示著空中遨游的老鷹,嘴里還嘟囔著:“The eagle can fly.”我會心一笑,學著蝸牛讀書錦囊里的方法將兩個手掌并攏,兩個拇指交叉重疊來了個:“The butterfly can fly.”寶寶也學著我的手勢來了一遍,好有趣呀,還能變成butterfly耶。

麻麻:陳喵喵,你還記得I am a Bunny嗎?

寶寶:住在樹洞里的那個嗎?我也有最愛的bunny呦。從他的寶貝玩偶堆里抱出他的最愛。

麻麻:還記得bunny和butterfly玩的游戲嗎?

寶寶:bunny追蝴蝶,蝴蝶也追bunny。

麻麻:你想玩一玩追蝴蝶嗎?

寶寶:可以嗎?

麻麻:當然咯,我們可以讓你的bunny追蝴蝶影子呦。

我一邊做好蝴蝶手影一邊說著:“Can you pat the hand-shadow of the butterfly?”寶寶最愛玩游戲了,帶著他的bunny兔來追我的手影蝴蝶。之后我們還互換角色,從中引導他學會說“Can you pat the hand-shadow of the butterfly?”游戲過后我們還一起重讀繪本,感受四季的變化。細節閱讀:bunny的鄰居有愛鳥的媽媽給小蟲喂食,告訴小人兒媽媽無私的愛;春天生機勃勃,夏天陽光下數草莓,秋天遇到他喜歡的松鼠為冬天備糧食,幻想冬天打雪仗,bunny要回被窩冬眠了,它將會在夢里相約下一個春天。繪本畫面很美,每一幅圖都有無數的聯想與想象,可以重溫四季,我和寶寶都特別喜歡。

因此孩子也在閱讀的過程中了解到了四季的變化。其實最初孩子是沒有自我意識的,包括對于外界事物的認知也取決于環境對其的影響,所以當父母能夠多給予孩子更多的熱情、尊重和肯定,孩子就會形成對自我和環境更積極的認識,而繪本恰好作為一個最好的媒介。當媽媽用最溫柔的聲音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不僅會極大地促進孩子的語言發展能力,也會讓孩子更有安全感。

3.繪本促進了親子互動

方素珍女士曾經說,“繪本可以讀,但也可以各種玩——以戲劇的方式,以手工的方式,以故事會的方式……”所以,除了提供閱讀和分享的文本外,繪本可以作為互動的基礎,不僅僅是在自己家庭內的互動,還可以是幾個家庭在一起分享繪本。這樣既可以讓孩子交到朋友,又可以幫助孩子認識到在家里說英語的樂趣。

一位經常在蝸牛英語聽故事的朵朵媽媽寫道:

這次選擇了Dear Zoo這本書,通過蝸牛英語的錦囊,了解了書的主題、關鍵句型和單詞、好玩的猜詞游戲以及句型的場景運用。初步判斷,這次共讀的亮點會出現在動物翻翻卡游戲部分。

受到蝸牛群里當天推送的Guess How Much I Love You的閱讀錦囊的啟發,找到了關于Dear Zoo的音頻和視頻資料——一位英國老師講的現場版Dear Zoo以及官網配套游戲。帶著準備好的資料和要抖的“包袱”,居然第一次特別渴望等著和朵朵開始這次的親子閱讀。

好玩,真的是一切興趣的開始。Dear Zoo是一本動物主題的翻翻書,之前害怕內容形式過于簡單,朵朵可能會不感興趣,這個擔心在打開書的那一刻就消失了。不過打開每一個折頁猜動物的驚喜讓朵朵直接跳過讀句子,迫不及待地要猜下一個動物是什么。

有點猶豫后,想起李杜老師強調的帶著孩子享受閱讀的快樂,讓孩子覺得閱讀是有意思的事最重要。于是干脆順著她的感覺和節奏,暫且跳過句型,直接和她一起猜動物,只是猜的這個環節,朵朵就開心得不得了。之后開始玩游戲的環節了,動物單詞記憶翻翻卡的游戲簡直樂翻天了,我們倆還在這個游戲的基礎上,玩出了升級版。從一次猜1個消失動物到一次猜2個;從記3個動物位置到記8個動物位置。在這個過程中,朵朵開始設計新的游戲,比如抽一張卡,我倆猜動物,誰猜對了卡片歸誰;又比如通過描述特征猜動物。小朋友舉一反三的能力和創造力在此時也讓我覺得驚嘆和欣喜。游戲過程中無數次地重復了動物的單詞和相關的形容詞,也找時機把繪本中的句型“It's too…,I sent him back.”揉進游戲里,朵朵因為游戲場景的需要,理解性地模仿,掌握得也很快。

接下來,我們一起看了英國老師講的Dear Zoo的故事視頻,聲情并茂,繪聲繪色。西方人在語言表達和肢體體驗的呈現上更加放得開。朵朵看得津津有味,我猜測一些表現方式,或多或少也被小小的卻敏銳的她悄悄吸收著,未來的某一時刻,會在她的生命里突然蹦出來。我想這種原汁原味的感受,也是最生動的文化影響吧。

最后一起玩了Dear Zoo的官網上的配套游戲,類似翻翻卡記憶游戲,雖然很簡單,但經過精心的游戲設計,朵朵邊玩邊再次回顧了動物的單詞,以圖片、單詞、單詞發音到動物聲音的多維度結合,想要記不住單詞,估計也是很難的了。對于一位向來一本正經閱讀的媽媽,以及曾經不太會玩的媽媽來說,真的體會到,親子閱讀可以玩出這么多維度。而這個過程是讓孩子遠離枯燥、真正感受到閱讀帶來的快樂,也順其自然地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識。最重要的是讓他們因為這些美好的體驗,從此愛上閱讀,愛上閱讀帶給他們的多彩的世界。

從這篇媽媽的手記我們能感受到來自父母的積極的語言環境對于孩子來說有多大的作用,在《0~12歲兒童社會性發展》一書中,對比了積極與消極語言環境對兒童的影響,而什么樣的才是積極的語言環境呢?書中舉了一些例子,例如使用言語表達愿意與孩子在一起的心情,“我很開心咱們能一起看這本書。”與孩子一起笑、對孩子的活動做出評價、注意到并且表達出孩子取得的成就,以及認真聽孩子講話不要打斷他們等。

但需要明確的是,如果我們通過游戲的方式帶孩子讀繪本,那就要明確游戲的幾個特點:

● 有趣的

● 主動和投入的

● 內在驅動的

● 自愿的

● 不必嚴肅的

● 注重過程的

● 一切由游戲者自己說了算的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苦心設計了一個互動游戲,但孩子卻完全不買賬,那也不能逼著孩子玩,否則就失去了游戲的意義。

4.繪本還可以豐富孩子的生活體驗

孩子在讀繪本時,讀到主人公有挫折感的情節,如果孩子也有過類似經歷,他就容易產生共鳴,覺得自己不孤獨,這有助于緩解他在真實生活中的挫敗感。繪本里一些天馬行空的情節也可以激發孩子的想象力,讓他自己也變得有創意起來。如果孩子合上繪本,高興地跟你嘟囔了一句繪本里主人公說的話時,可以看出他讀這本書一定讀得非常開心。

一位蝸牛英語的用戶——創創媽媽寫手記的時候寫道:

有一次給兒子炸薯條,吃完薯條兒子意猶未盡地問,“媽媽,今天是星期幾啊?”“星期日啊。”“那星期日用英語怎么說?”“Sunday,怎么了?”小兒子沒有回答,而是繼續問我,“薯條用英語怎么說啊?”“French fries或者chips”。我話音一落,小兒子就把這兩句連在了一起:Sunday,French fries.我這才恍然大悟,哦,原來兒子是想起了Today is Monday這本繪本啊!我舉起了手里正在洗的桃和梨,小兒子會意,接著補充:“Sunday,French fries and pear and peach!”“Wonderful!”我在他額頭上點贊以示鼓勵。在得到贊揚后,小兒子又讓我回憶過去的周六、周五、周四都吃了什么,然后繼續模仿著造句子。

以前看繪本時兒子的視角有點兒跑偏,不止一次問我:“媽媽,魚被水鳥抓住了要被吃掉了,它為什么不悲傷還有點兒笑瞇瞇的呢?還有雞被狐貍抓住了,為啥不掙扎不難過呢?”我仔細看看繪本,還真是這樣呢,真不知道該怎么回答兒子,這得問Carle爺爺了吧,哈哈。

可見孩子們其實很容易把繪本內容和生活場景聯系在一起,而通過繪本閱讀也極大地豐富了孩子的生活體驗,讓孩子感受到更多樂趣。

這里再引用一句松居直先生的話,“給孩子們讀繪本,能使父母和孩子共同體驗同一個故事世界,從而獲得共通的經驗。而且這個經驗不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而消退,反而作為一個快樂的精神紐帶永遠存在下去。”

那我們又應該如何引導孩子去讀繪本呢?

設置固定的讀書時間

與孩子一起讀書時,設置一個固定的時間和場景。讓孩子知道,每當這個這時候,他可以依偎在父母身邊,跟爸爸媽媽一起快樂地分享這本書。

理想情況下,最好每天都抽出一個固定的“英語閱讀時間”,或者至少周一到周五抽出一個固定的時間,因為長期高頻地接觸英語比長期低頻更有效。關于閱讀的時長,這里并沒有一個固定的量。你可以根據孩子的閱讀習慣和方式來進行調整。一開始,可給孩子設置10分鐘,隨著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你可以逐漸增加時間。建立常規,不僅可以給孩子一種安全感,讓他知道什么時間做什么事,而且還可以讓孩子有個期盼,漸漸地閱讀的習慣就養成了。

Raymond和Ramona的媽媽每天睡前都給兩個孩子講故事,這是她寫的一篇共讀手記:

睡前,我們共讀這本How Do You Feel

首先,我問“Ramona,How do you feel?”雙手做攤開狀。Ramona不懂得該如何回答,不說話,但并不影響她往我身上貼得更近。我問“Raymond,How do you feel?”Raymond說:“我想飛上天!”我笑噴了。

我發現男孩子在很多時候都是那種狀態,restless,那種有勁兒使不完、沒地方使、坐不住的感覺,以前別人的孩子那個樣子,我還慶幸我家的還好,能坐得住,結果是年齡還沒到。男孩子天性好動,尤其在戶外,他上躥下跳,就像撒了歡的小狗一樣,像被鳥籠關久了的小鳥,突然得到自由的釋放感。

接著,我們翻開書,“How do you feel?”“Well,sometimes I feel bored…”我邊讀,邊模仿書里大猩猩的動作,兩手抱在胸前,“Bored,I'm bored.”倆娃很快猜出了我的意圖,他們來猜。哥哥,“不高興?”,妹妹,“孤單?”,我又補充,手指著另一頁的玩具“Here are toys,but I don't want to play. I'm bored.”哥哥:“沒意思!”我豎起拇指,“Very good,bored.”。翻下一頁,“And sometimes I feel lonely.”“I feel lonely.”做出有些傷心的表情,Ramona:“他找不到他的爸爸媽媽了,找不到奶奶,還有姥姥姥爺,還有小黃、小鹿鹿了(小黃和小鹿鹿是姥姥家的兩條小狗,但在妹妹的印象中,他們也是家庭成員,而且很重要)。”我說:“Very good. He's been left alone. He feels lonely.”哥哥:“孤單!”“Very good!”

“happy”和“sad”比較容易一些,對于3歲的妹妹來講,所有的不高興都和找不到媽媽有關系,高興是因為找到媽媽了,不高興就是找不到媽媽了。她可以翻任何一本書,自己給自己講,都是通過書中人物的表情來判斷找到還是沒有找到自己的媽媽。也怪不得有那么多的童書都圍繞找媽媽這個主題,對這么大的孩子來講,這真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

“angry”也相對容易,我做出發脾氣的樣子,讓倆娃猜,“I'm very angry right now.”然后哥哥模仿,“啊,氣死我啦!”邊模仿邊一只腳狠狠地踩地,妹妹也趕緊模仿起來,像兩只被氣急了的大金剛啊。“And sometimes I feel guilty.”我發出了一個擬聲詞“Ah-oh”,“I shouldn't have done that.”“Oh,no!”哥哥試探:“做錯事情了?”我說,“Very good!”我補充了一下,“內疚,做了不該做的事。”內疚這個詞,他們倆其實偶爾理解得也不是很透徹,通過這畫面,估計可以更懂一些。他們倆最喜歡的就是“silly”,“More often I feel really silly.”孩子們真的好喜歡搞怪、做鬼臉、出怪聲,怎么難看怎么來,平時都是有所克制,一提到這畫面,倆娃簡直又放飛自我了。

第二天下午,為了配合這本繪本,我們一起來玩小熊表情拼圖。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小熊拼圖里面的表情并不完全與書中的情緒一樣。Raymond了解到可以找相似,比如小熊拼圖中的“sick”,哥哥把它歸為“sad”,書中提到的“full”,他選出“happy”和很“satisfied”的表情來匹配,也是很有意思的。可以看出他對詞語還是理解了的,知道生病一般會和不太高興相關聯,吃飽了應該是比較開心和滿足的。這個我分析一是和圖畫的理解有很直接的關系,讀圖、猜圖,很直觀,孩子記住的是大概的意思,所有的周邊詞匯不用我一一說出來,他自己可以關聯到;再有就是母語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已經很強,很有幫助,即在讀圖的時候,他可以用母語來猜,這是建立在他已經很扎實地理解了語境,也關聯到了之前那個詞匯的語境的基礎上。

而從這段手記中我們完全可以感受到媽媽和兩個孩子之間的親密和默契,而這就是親子閱讀最大的樂趣。

繪本是父母讀給孩子聽的書

日本繪本大師柳田邦男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

“人的一輩子有三次讀童書的機會,第一次是自己是孩子的時候,第二次是自己撫養孩子的時候,第三次是生命即將落幕,面對衰老、疾苦和死亡的時候。而不管是什么時候,我們都會出乎意料地從童書中讀到許多可以稱之為新發現的深刻意義。”

所以作為父母,或許我們應該感謝因孩子而帶給我們的第二次讀童書的機會,可能如今很多的家長小時候并沒有機會接觸太多繪本,而通過給孩子講故事,或者自己從故事當中領悟到新的道理。所以在剛開始時,孩子年齡較小,又剛剛接觸閱讀這個概念,需要父母帶領著孩子一起讀書,孩子可以通過跟父母的互動來學習語言,也可以模仿父母是怎么讀書的。

然而,隨著孩子閱讀能力的提高,他們自己能讀一些繪本的時候,其對父母的依賴也就相應地降低了。等到孩子們對書本的內容熟記于心,并且能夠“大聲朗讀”繪本時,父母就只需在旁邊做聽眾,鼓勵表揚他就好了。

其實,每當孩子讀一本新書時,這個被父母帶讀到自己讀的過程就會重復一次。隨著孩子學習英語的時間和英語水平的進步,這個過程所需的時間會越來越少。

通過這個變化,父母可以了解孩子的閱讀達到了什么階段,有哪些地方還需要幫助和加強。

為孩子建立小小圖書館

把孩子們熟悉的書放在一個固定的位置,便于他們隨時翻閱。孩子的書你是立著放,還是平擺著放?如果你每天看到的是書的書脊,你有興趣去翻這些書嗎?如果你都不感興趣的話,又怎么指望孩子去感興趣?所以,盡可能讓孩子看到書的封面,這個可以刺激他的閱讀興趣。

別在家里的書柜或者閱讀角擺放有大量文字的書。如果孩子發現他根本讀不懂這些書,就會失去興趣。要盡量讓他們時刻保持“我能看懂”的感覺,這樣才會激發他們閱讀的欲望。如果孩子有“我看不懂”這種負面的想法,家長千萬別著急!要知道“我能看懂”不是一蹴而就的,他需要時間,需要鼓勵。

給孩子讀一本英文繪本的時候,我們又應該注意什么呢?

1.和孩子坐得近些,確保孩子能夠近距離地觀察到:發音時,你的嘴唇是如何動的。你是如何通過眼神、面部表情以及肢體語言來傳達你的情緒的。

2.按孩子的節奏來讀。如果孩子想多看看繪本里的圖畫,就讓他多看會兒,不要著急翻頁。

3.戲劇化地處理故事。多做一些手勢,因為肢體動作更有助于孩子記憶。

4.講故事時,用各種有趣的聲音來扮演故事里的人物。例如:模仿老奶奶的聲音。孩子們喜歡聽這些有趣的聲音,他們自己讀的時候,也會像模像樣地模仿你的樣子。

5.讀到哪兒,手指指到哪兒。孩子的眼睛會跟著你的手指,去關注正被讀出聲的那些詞,看看它們的樣子。

6.通過多種方式鼓勵孩子加入閱讀。例如:讀句子讀到一半,讓孩子把剩下的讀完,或者讓孩子模仿故事角色的聲音。

7.讀完繪本后,合上書并保持幾秒鐘的沉默。給孩子一些時間去暢想故事的結局,又或者回顧一下故事的內容。

8.別問太多的問題。閱讀時,如果孩子被問太多的問題,效果反而不好,被問煩了,孩子會跳過英語,直接講母語。這是因為他們還沒有學會相應的英語單詞,或者突然忘掉了。

9.當孩子忘記一個表達的時候,不要混合使用兩種語言去解釋,用英語把整個短語重復給孩子聽,并翻回到有這個短語的那一頁,配合著圖畫和情節,讓孩子自己去回想它的意思。隨著時間的推進,孩子聽到的英語越多,他學習英語的機會越大,使用英語的場景也就越多。

說了那么多,我們再來看看李杜老師是怎么給心一讀繪本的吧。

李杜老師有話說

給孩子讀繪本的技巧

一、讓孩子選書,提高參與感

同時拿出幾本書,讓孩子選擇讀哪本,給予孩子選擇權。

我一般買回一大摞新書就藏起來,隔幾天,變戲法一般拿出一本。如果不是新書,不能問心一,這本?那本?不然心一都說不,要拿出同一系列的四五本書,讓她選。這樣,心一才會七挑八揀,找出一本平時不屑一顧的書。有的繪本,如果孩子當時不喜歡,可以暫時擱置,不必強求。總有一天,孩子會自己翻開,看得津津有味。

二、聲情并茂,控制嗓音、語速、韻律

我給心一讀繪本,總是聲情并茂,怪腔怪調。為了增加戲劇性,有時提升音量,有時壓低嗓門。有時語速飛快,有時吞吞吐吐。遇到繪本里的角色唱歌,我就自己編成調子唱出來。

心一小的時候,總是很納悶,問,“爸爸,你怎么會唱這首毛毛蟲唱的歌呢?”我說,“你睡覺的時候,我去找毛毛蟲學的啊。”

三、把故事情節表演出來,適當添上道具

在給心一讀繪本方面,我是個實力演技派。心一三歲時,我給她讀The Three Billy Goats Gruff。到了故事末尾,妖怪掉進河里,我也當場滾翻在地。心一為了看我滾翻在地,把這故事聽了一遍又一遍。

我教心一背唐詩《贈汪倫》,編了一出劇目,并親自出演。藍色的兒童墊中間,放一塑料臉盆。心一站在臉盆里,雙手作揖,我在兒童墊外踏歌送行,張牙舞爪。心一念念有詞,“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然后蹲下來,做掬起一捧水狀,“桃花潭水深千尺”,最后撲到我懷里,“不及汪倫送我情”。心一一直沒有船的概念,直到兩歲多,在漢口江灘,李心一站在岸邊,手舞足蹈,指著大大小小的船只,狂喊,“李白坐的船!李白!”

心一媽媽是個花哨物品控,在給心一讀繪本方面,以道具勝出。心一一度喜歡Fancy Nancy系列繪本。Nancy是個喜歡花哨物品的女孩。其中一個繪本內容是畫展和詩歌展,心一媽媽便把帳子拆了,支在客廳里,搭了一個心一詩歌及繪畫展。

四、善于聯想和引申,并與生活場景相聯系

得益于多年的備課經驗,我讀繪本不是照本宣得益于多年的備課經驗,我讀繪本不是照本宣科,把故事書讀幾遍了之,而是循循善誘。一幅畫面,可以找出無數細節,舉一反三。

例如,小熊穿什么顏色的裙子呀,李心一有沒有同樣顏色的裙子呀,媽媽穿不穿裙子呀,爸爸穿不穿裙子呀,為什么呢?兒歌《小燕子》里的小燕子是不是也穿花裙子?“小燕子,穿花衣……”我開始搖頭晃腦地唱起來。這種讀繪本方式,有早年新東方課堂風格,信馬由韁,不過授課效果不錯。

五、可以搞怪,別出心裁,出其不意

讀繪本需要技巧,也要懂一點兒童心理。有的書,情節緩慢,我發現心一面露煩躁,注意力開始分散,于是我念著念著,一下把書摔在地上,說,太難聽了,不念了。這時,昏昏欲睡的心一,逆反心理作祟,吵著嚷著要我念下去。有時,我會運用一些特殊的教學法。例如熟悉的故事,故意念錯。我會讀:“突然,一只椰子掉進水里,只聽‘咔嚓’一聲……”一直默不作聲的李心一,這時厲聲道,“是‘撲通’,不是‘咔嚓’!”

今天給她一摞書,半天不見回應。原來她把書當成玩具,搭了個小房子。我一直在培養心一的閱讀興趣,除了閱讀的內容,書籍的裝幀設計——折紙的、觸摸的、異形的、大小不一的,都能提高興趣。把書籍當玩具,是孩子玩耍的最高境界。

六、快樂閱讀,不要強迫孩子

這一點尤為重要。多數孩子的閱讀快樂,大多被急于求成的家長給扼殺掉了。

有位網友曾問我,讀繪本的時候,孩子不看字,只看圖,甚至連書本都不看怎么辦?孩子喜歡看圖,這也叫讀書。對于孩子而言,讀書不一定非得是讀字,讀畫也是讀書。很多孩子到了少年階段,依然喜愛看漫畫書。

家長讀繪本,孩子如果不聽,自顧自玩別的,不要緊,接著讀就是了。這時可以故意讀得夸張,吸引孩子過來看書。如果發現孩子在聽,眼睛卻沒有盯著書本,這也無所謂。有的孩子是聽覺學習者,依賴耳朵學習,這樣的孩子學英文更輕松。因為英語的拼音文字,需要用耳朵學。

有時候,我讀了半天,發現心一的確走神了,心思在玩玩具上,就先把書收起來,暫停閱讀。但我會把書放在她身邊,待她玩著玩著無聊了,也能隨時再讀。

給孩子讀繪本是個漫長的過程。有一段時間,我幾近絕望,心一明明能自主閱讀了,卻怎么也不肯自己讀,天天纏著我給她讀。終于在七歲左右,突然有一天,心一可以獨立閱讀,把我晾一邊兒去了。

請給孩子時間。孩子的進步,往往是一夜之間,水到渠成。

李杜老師親子共讀手記

心一的英文進展

(心一四歲,三亞)

心一四歲了,現在的英文閱讀進步神速。當然,不能算是“閱”讀,而是看著圖畫“聽”讀。幾乎所有不同版本的英文啟蒙故事,心一都聽了個遍。我給她買的英文讀物,比她的英國幼兒園所藏的都多,這次臨走時,我們還捐了幾本給她的幼兒園。

目前,國內的雙語童話書層出不窮,家長有很大的選擇余地,頗為方便。心一目前聽故事的興趣高漲,時不時地會湊過來說,“Daddy,a story please.”還要強調,“A new one please.”我選擇的書,難度逐漸加大,圖畫漸少,文字漸多,心一仍然聽得津津有味。

不過即便如此,心一卻連26個英文字母都認不全,一個英文單詞也不認識,簽自己的英文名也總出錯。英國的幼兒園教得不多,我沒有刻意地去要求,只是全力培養她的閱讀興趣。那些死記硬背的單詞,等她大了,自然不會太費力。

隨著心一閱讀難度的加深,我讀她的英文書,對自己也是提高,算是完整地惡補了英語兒童文學的啟蒙。從《丑小鴨》《三只小豬》,到《灰姑娘》《綠野仙蹤》《柳林風聲》等,循序漸進。心一四歲,這樣一路讀下去,到心一小學畢業前,該不會讀到莎士比亞了吧?

文學意識

(心一五歲,武漢)

心一喜歡聽Kokko and May英文漫畫故事。十幾本書,翻來覆去聽了很多遍。其中兩個憂傷的故事,心一尤為喜歡。

一個是關于一位絕癥女孩去世的故事,另一個是一位逝去小女孩捐獻角膜的故事。每次聽完,心一都意猶未盡,愛不釋手地再翻看書本,感嘆道,“好感動啊。”

我暗想,四歲半的心一已經有了文學欣賞意識的萌芽。

“放屁”的英文表達

(心一五歲,武漢)

我給心一買了一本關于一個小孩喜歡放屁的故事的圖畫書。這本書讓我大開眼界,知道了那么多關于“放屁”的英文表達,而且大多比較兒化,也很文雅。

首先是“to make smells”,還有“to fart,to let off a little poot,to let off a big parp,to let off a smelly boff,to let rip a tremendous trump”,或者“to boff,to trump”等。

故事里的歌,第一句就是“Oh,Bertie is a trumper”,最后一句還很押韻,朗朗上口。

The worst kind of fart crime…

making bubbles at bath time.

一本憂傷的繪本

(心一五歲,武漢)

今天給心一講了一個關于丑陋的鬼怪的故事。英國的鬼怪故事大多趣味橫生,心一很愛聽。今天的這本《大丑怪和石頭兔子》,卻頗有新意。

大丑怪奇丑無比,丑到日月無光,草木枯萎,動物四散而逃。大丑怪很孤單,就弄來一只石頭兔子和它說說話,以伴孤寂。歲月流轉,大丑怪須發皆白。

終于有一天,大丑怪沒有走出山洞。從此,春暖花開,草木生長。只有一只石頭兔子,靜靜地守在洞口,沒有人知道它來自何方。

故事情節緩緩展開,沒有說教,沒有評判,沒有結論,心一聽得很入神。到了最后,心一發現大丑怪死了,草長鶯飛,畫面明快起來,很高興。原本想給心一上一節“悲劇的誕生”文學課的,結果心一興高采烈的眼神讓我失了興致。

心一還沒有5歲,懵懵懂懂的小腦瓜里,領悟不到淡淡的憂傷,不過,一點點的文學意境,應該是體會到了。

懂事

(心一五歲,武漢)

心一媽媽在給心一念一本新書——《睡前小秘密》,類似幼兒版《十萬個為什么》,提出問題,給出答案和分析。例如“為什么男孩不穿裙子?”“女孩會不會長胡子?”“為什么別人不跟我玩?”之類的問題。

我聽到心一媽媽猶猶豫豫地念,“為什么男孩站著尿尿,女孩蹲著尿尿?”

心一接過話茬,指手畫腳地說,“因為男孩有小雞雞,小雞雞都是朝著前面的。”

心一媽媽啞口無言,支吾道,“這個……完全正確,就不念答案了。我們來看下一個問題,“為什么我不能和爸爸結婚?”

心一近來喜歡聽我讀《哥妹倆》漫畫書。《哥妹倆》是風靡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英文漫畫。

書里情節生動,適合孩子閱讀。心一邊聽邊看,有時還咯咯地笑個不停。心一小時候對此書并不感興趣,現在卻成了忠實的小讀者。

心一現在喜歡講英語故事,《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美人魚》之類,搖頭晃腦,頗為陶醉。由于對情節記得滾瓜爛熟,心一基本可以自己組織語言。

第一句通常是,“Once upon a time,has a little girl named Snow White…”心一用“有”這個句型時,用“has”總是顯出中式英語的痕跡。

我訂正說,“心一,There was a girl…”。只見心一柳眉倒豎,斷然喝道,“不要打斷我講故事嘛,我想用什么就用什么!“Once upon a time,has a girl named Cinderella…”

繪本的美感

(心一五歲,武漢)

為了迎合心一的兩大愛好:聽故事和畫畫,近來給她買的書畫面感都非常強。

例如這一本,叫做The Fairytale Hairdresser and Cinderella,改編自灰姑娘的故事,加上小姑娘們喜歡的美發、換衣、皇家舞會等內容,不僅故事精彩,還有一幅幅精美的畫面。

繪本里的民主

(心一五歲半,武漢)

The Magic Wishbone屬于Usborne First Reading系列里的第四級。心一有好幾本Usborne First Reading系列的書,從初級的Very First Reading系列開始,由淺入深。

這本The Magic Wishbone改編自狄更斯的同名童話。我第一次聽說狄更斯還寫過童話。心一對這個故事還算滿意。

故事里的國王居然很貧窮,衣服上打著補丁,還交不起電費、水費,落魄到要賣掉宮殿的地步。

心一聽我讀下來,沒有表示異議,覺得沒什么不妥。我在想,心一小腦瓜里是不是種下了人人平等的種子呢?

給心一講希臘神話

(心一五歲半,武漢)

決定給心一講講希臘神話。左挑右選,還是這個版本最適合小孩。畫面復古,圖中壁畫色彩斑斕,還加了一些惡搞的元素,穿插在故事中,符合孩子的心理預期。

本書以漫畫的形式,選取了八個故事,《潘多拉的盒子》《普羅米修斯盜火》等。以前,沒想過給心一講希臘神話,是因為希臘人名難記,又不知其英文發音,讀得饒口。不料,孩子根本不在乎這個,真是多慮了。

《王爾德童話全集》

(心一五歲半,武漢)

Signet Classics系列的原版名著,印刷精美,紙質輕便,開本小巧,拿在手里剛剛好。關鍵是比較便宜,大多一二十塊錢,我在亞馬遜上買了不少。

讀完這本王爾德的童話全集。前半部分確實不錯,《快樂王子》《夜鶯與玫瑰》《自私的巨人》《忠實的朋友》等,深情婉轉。可后半部分的幾個童話,水準卻不高,有點兒故弄玄虛。

前半部分,適合兒童和成人;后半部分,僅僅適合成人,有幾個故事冗長拖沓,實在讀不下去。

另外,王爾德的文字雖好,文風還是陰郁了一點兒。

給心一講故事

(心一五歲半,武漢)

上一回,心一對希臘神話興趣濃厚。我再接再厲,開始同系列漫畫的圣經故事。國內沒有,便在英國亞馬遜上買。舊書,品相很好,只要0.10英鎊,相當于1元人民幣。只是郵費花了7英鎊。

書中畫面色彩鮮艷,上帝長得像圣誕老人,是個可愛的小老頭,坐在一朵紅云上。

《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漫畫

(心一五歲半,武漢)

自從聽我讀Marcia Williams畫的《希臘神話》漫畫,心一便迷上了希臘神話。

上次讀的同系列圣經故事,心一的反應卻相對平淡。此番我又買了《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心一纏著我念了一個又一個的故事,竟一口氣讀完了。

心一才不管什么《荷馬史詩》,什么世界經典,只是喜歡這些半人半鬼、神神道道的故事。里面的希臘人名,讓我暈頭轉向,用英文念起來更是結結巴巴,心一卻能通過人物的衣著、發型、胡子、武器,清晰地分辨出每位人物,聽得津津有味。

近來陪伴心一的時間減少,心一看的大多是中文漫畫了。不過,讀什么語言倒無所謂,只要熱愛閱讀就行了。

有時,心一會在晚上睡覺前,偷偷塞一本書在枕頭下,以便早上起來在媽媽做早餐時,偷偷看上一小會兒。在我們“注意眼睛”的大呼小叫中,才悻悻地爬起來。

我們沒有教心一認字,也不教她寫字。但她現在為了讀書已經主動開始認字了。這是語言教學中的top-down原則,意思是從大到小,先教篇章,再句子,再詞匯、單字。

大多數家長都是相反的,先讓孩子認字,這樣過于枯燥。雖然,孩子憑著兒童超強的記憶,可以認幾百個字,若是不配上大量的閱讀,很快便會忘掉。先由篇章著手,會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南区| 雷州市| 蛟河市| 房产| 莱阳市| 申扎县| 定日县| 阿图什市| 海安县| 福建省| 宁波市| 安溪县| 黄山市| 漳州市| 福贡县| 邵东县| 邵阳市| 阜城县| 呼图壁县| 酒泉市| 沙洋县| 阿拉善左旗| 泰和县| 和龙市| 谢通门县| 招远市| 灵寿县| 蒙阴县| 正镶白旗| 柳林县| 镇安县| 禹城市| 贺州市| 化德县| 新丰县| 西畴县| 社会| 宜兴市| 开封县| 宜良县| 渭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