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子英語啟蒙方法課:如何讓孩子真正愛上英文閱讀
- 李杜
- 3453字
- 2020-09-18 18:21:08
2.2 磨耳朵到底有沒有用?這樣磨耳朵才更有效!
磨耳朵這個詞,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近一兩年來,各大英語啟蒙機構(gòu)、公眾號紛紛熱薦各種磨耳朵的資料。
專家們頻頻發(fā)話:“英語語感就是靠磨耳朵磨出來的。”家長也經(jīng)常提問:“我天天給我家寶貝放英文歌和英文童謠,這樣他是不是就能自己學(xué)會些英語了?”
其實,不講究方法的磨耳朵,只不過是做無用功而已。為什么這么說呢?先舉個例子。如果按照這個理論,聽得多,我們就能學(xué)會另一門語言。那么,為什么很多人看了很多部法國電影,仍不會法語呢?聽了很多首意大利歌曲,卻仍對意大利語一竅不通呢?因為,這種不是每時每刻專注于語言本身的“聽”,在理論上,我們稱之為“泛聽”,而泛聽要有效,是必須建立在大量精聽的基礎(chǔ)上的。所以,我們家長常說的“磨耳朵”,其實在第二語言習(xí)得理論里,對應(yīng)的就是“鍛煉聽力”。談二語聽力提高的辦法,我們就得先談?wù)劇熬牎焙汀胺郝牎边@一對概念。
精聽vs泛聽
精聽是有針對性的,對某一材料從發(fā)音到單詞、語法到句式,全面且細(xì)致地學(xué)習(xí)和總結(jié)。它強調(diào)的是對語言形式的關(guān)注。為了有效地輸入,學(xué)習(xí)者在精聽的時候不僅需要用耳朵辨別出語音、語調(diào)等重要的元素,而且還要識別出關(guān)鍵的語法點,例如動詞時態(tài)(過去時、進行時、完成時)、名詞單復(fù)數(shù)以及主被動語態(tài)。
與精聽相對,泛聽并不需要投入所有的注意力,它培養(yǎng)的是語感、語義。因此,并不需要關(guān)注某一個語言形式。聽眾需要通過泛聽獲取的是整個材料的大意,而了解大意是需要有一定語言基礎(chǔ)的,如詞匯、短語、語法知識的積累等。這些基本的語言能力都是通過精聽來獲得的。
幼兒英語啟蒙里的精聽泛聽
讀到這里,你可能要提問:精聽要求這么高,在家給孩子做英語啟蒙時,要像給成人做聽力講解那樣精講語法、發(fā)音和單詞嗎?
如果你真這么做,估計孩子就不會喜歡上聽英語了,他會覺得聽英語是種負(fù)擔(dān),像在上課。所以,我們在家給孩子做英語聽力啟蒙時,要用適合幼兒的方法來做精聽和泛聽。
童詩童謠怎么用?
當(dāng)播放童詩童謠時,家長可以通過適當(dāng)講解和親子互動的形式,跟孩子一起達(dá)到“有效語音輸入”的目的,也就是我們說的“精聽”。例如,趁著雨天跟孩子一起唱一首Rain Rain Go Away。當(dāng)唱到rain的時候,可以揮動雙手做出下雨的動作,也可以指指窗外的雨,或者指指天空,拿出小傘還可以假裝被淋濕的狀態(tài)。通過一系列的動作,讓孩子聽清單詞的發(fā)音,理解單詞的意思。
在唱Five Little Monkeys的時候,就可以拿出家里的毛絨玩具,如果家里沒有猴子,何不考慮DIY呢!跟孩子一起畫5只猴子,然后把它們剪下來,做成手偶,邊聽邊玩。孩子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可以學(xué)習(xí)動物、數(shù)字的讀音,還可以開開心心地做做手工,可謂一舉多得!
當(dāng)孩子對歌曲的內(nèi)容有了印象,就可以每天機械地滾動播放歌曲,也就是我們說的“泛聽”。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不斷想起和父母度過的快樂時光,也下意識“復(fù)習(xí)”了新學(xué)的表達(dá)。
通常來說,家長覺得喜歡聽的,且容易學(xué)會的,孩子也會喜歡。例如,家長們挑選出輕柔的曲目,睡前或者早起前放給孩子聽,在孩子的游戲時間(通常是吃過早餐和睡午覺之后)選擇一些唱跳類的、手指游戲類的,近期感興趣的主題曲目,跟孩子進行互動,時間也不用太長,每次5~10分鐘即可。
就如廖彩杏所說,同樣的內(nèi)容,聽七次以上才會有聲音記憶。所以給孩子在固定的時間聽的兒歌可以一個星期換一次,或更長時間。如果孩子聽到這個聲音會咿咿呀呀唱起來,或者做動作,說明孩子已經(jīng)有吸收了。
動畫片怎么磨耳朵?
首先,可以和孩子一起給動畫片配音。動畫片的語言簡單,聲音有趣。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模仿動畫片里人物的聲音,也可以下載一些配音的App來配音,如英語趣配音、英語魔方秀。配音要求孩子得聽懂并理解對白的意思,在這個過程中,他其實是進行了“精聽”的訓(xùn)練,把聽懂的對白用配音的方式說出來,就會再一次鞏固了精聽的效果。
其次,將高頻詞和常用句型融入到日常生活。例如,以前當(dāng)你想問孩子蘋果是什么顏色的時候,你多半會指著蘋果問:“What colour is it?”現(xiàn)在何不嘗試把動畫片中的情景應(yīng)用進來。想一想《藍(lán)色小考拉》(Penelope)中,小考拉在學(xué)校是怎么學(xué)習(xí)顏色的?跟著動畫的旋律,唱出來吧!
“Colour,colour,colour,colour,what colour?
What colour do you like,tell us please. Red!”
如此反復(fù)幾次,孩子便可以學(xué)會colour這個高頻詞。然后,你可以慢慢把colour這個詞換成animal、fruit、food等。如此一來,孩子會對“What… do you like?”這個句型越來越熟悉。
所以,我們在家做啟蒙英語,不是不講單詞、不講句型地去做精聽,而是把“講單詞”這個過程變得更有趣,讓孩子愿意參與進來,讓他覺得跟你一起聽英語是在玩兒,你的“啟蒙”就算是邁出了第一步。
繪本有聲書怎么磨耳朵?
繪本是英語啟蒙中重要的閱讀素材,用繪本磨耳朵的要點就是要先看后聽,而不是“裸聽”。親子閱讀三遍,在第三遍之后,就可以用有聲書聽這本繪本了。
那么,這三遍應(yīng)該怎么讀呢?每一遍的側(cè)重點是什么?我們通過卡爾爺爺?shù)?i>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來進行講解。
第一遍:通讀繪本。讓孩子結(jié)合多彩的插圖,對繪本內(nèi)容有一個整體的感知。孩子在泛聽的模式下,結(jié)合插圖,通過復(fù)習(xí)之前學(xué)過的單詞或句型,用猜測等方法理解內(nèi)容的大意。
第二遍:角色扮演。家長用一問一答或者自問自答的形式,模擬書中棕熊和其他8種動物的聲音。讓孩子在精讀中,反復(fù)地聽到兩個常用句型“What do you see?I see a X looking at me.”此外,在這8次重復(fù)中,孩子還可以學(xué)到或者鞏固有關(guān)顏色和動物的詞匯。
第三遍:游戲互動,延展練習(xí)。游戲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學(xué)習(xí)工具。跟孩子一起DIY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吧!孩子邊畫、邊說、邊玩不僅調(diào)動了視覺、聽覺感官,還提高了動手能力。這一過程的目的在于鼓勵孩子將“精聽+泛聽”得到的結(jié)果有效消化,轉(zhuǎn)化為輸出。
注意:每個孩子的語言發(fā)展能力不同,如果孩子不開口說,家長不要心急。
三遍讀完后,你就可以打開繪本的音頻,讓孩子重溫一下之前學(xué)到的東西。
最后,千萬別忘記,有一種東西叫:與動畫片配套的繪本和有聲書!這樣強有力的組合,會讓寶貝聽起英語來更有動力,例如,《小豬佩奇》(Peppa Pig)、《女巫溫妮》(Winnie the Witch)、《小豬小象》(Elephant and Piggie)、《貝貝熊》(The Berenstain Bears),這些資料都是既有動畫片,又有繪本和有聲書的。
以上就是我們今天跟你分享的磨耳朵的正確“打開方式”。
兩方法(精聽+泛聽)、三素材(童詩童謠+動畫片+有聲書)。你都記住了嗎?趕緊拋棄不科學(xué)的方法,用正確的方法開啟寶貝的“磨耳朵”之旅吧!
李杜老師有話說
有一段時間,兩歲左右的李心一只愛看《米奇妙妙屋》,我準(zhǔn)備以此為契機,一開始就只放英文,讓她覺得本該如此。(不管是什么動畫片,必須有一部自始至終放英文,這樣孩子覺得就應(yīng)該這么說。
不過《米奇妙妙屋》我很快放棄了,因為里面的英語語速太快,情節(jié)太復(fù)雜,沒有字幕,有些我都聽不懂。這樣,李心一每天有兩次看電視的機會,每次25分鐘左右。白天是中文動畫片。晚上是英文版《花園寶寶》?!痘▓@寶寶》是英式英語,情節(jié)簡單重復(fù),語言淺顯,符合幼兒心理。每天,李心一睡覺前看20分鐘。從一開始就養(yǎng)成看英文動畫片的習(xí)慣,循環(huán)播放,我陪著看的同時,不時重復(fù)里面的英文。如果我出差,心一媽媽陪著她看。心一媽媽怕心一看不懂,總想用中文給她解釋。我說,“No,absolutely no!”
堅持了一個月,每天僅僅25分鐘的英語磨耳朵時間,效果還是很明顯的。里面的一些復(fù)雜歌曲,專門訓(xùn)練舌頭和嘴巴靈活度的,心一都能朗朗上口,例如,“Yes,my name is Iggle-Piggle,Iggle Piggle Wiggle Niggle Diggle.”以及“Upsy Daisy,here I come. I am the only Upsy one. I am the only Daisy too,Ipsy Upsy Daisy doo.”一般大人都說不好,李心一卻可以完整地唱下來,有時興致來了,自己還要嘟囔幾句。
看到球,李心一會直接說the ball。這和家長指著球,問“球的英語怎么說?”,回答“The ball.”,是完全不一樣的。有一次,去一個餐廳吃飯,外婆抱著心一急急地過來問我,“提提佛,是什么?”李心一一臉焦急??磥磉@交流障礙,已經(jīng)持續(xù)一段時間了。只要我們聽不懂心一的話,詢問久了,那小嘴眼看就要癟了。我抬頭看見一只鸚鵡,明白李心一說的是tittiffers,《花園寶寶》里一群鸚鵡的總稱。
李心一刷牙,會自己說,“Up and down,side to side.”雖然不知單個詞的意思,但了解情境。有這樣的語感也就夠了,至少以后對英文不會陌生,不會產(chǎn)生畏難情緒??粗钚囊灰槐菊?jīng)指著兩行字,逐字逐句地認(rèn),“花—園—寶—寶”In the Night Garden中英文轉(zhuǎn)換自如。
《花園寶寶》每集最后有一句話,“Isn't that a pip?”我學(xué)了這么多年英文,也不知是什么意思,字典里都查不到。問了一個英國人,說他們小時候老人講故事,總以這句話結(jié)尾,相當(dāng)于“多有趣的故事啊”。
李心一每次聽到里面戲謔輕松的聲音,“Isn't that a pip?”也跟著咯咯地笑倒在床上,滿意地嘆道,“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