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子英語啟蒙方法課:如何讓孩子真正愛上英文閱讀
- 李杜
- 5378字
- 2020-09-18 18:21:08
1.6 如何輕松營造家庭讀書氛圍?
讀書的重要性,無須贅述,但很多家長苦于不知道如何讓孩子喜歡上讀書。
其實,營造家庭讀書的氛圍尤為重要。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下讓你的孩子從此喜歡上讀書的八個小方法。
1.從孩子出生起,開啟你的“讀書郎”計劃
從寶寶呱呱墜地的那天起,你就可以開始你的“小小讀書郎”培養計劃了。孩子對溫柔而又有節奏的讀書聲是有反應的,就如同他可以感知到你溫暖的擁抱和撫觸一樣。
把親子閱讀變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從小培養他良好的閱讀習慣。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對書的渴望也會加深。
長輩最喜歡說的一句話,“三歲定終身”。雖然很多時候,我們往往過于放大一些“焦慮”,覺得如果孩子不會閱讀,接下來可能會影響學業,進而影響生活的其他方面。但從某種程度來看,我們遠遠不必焦慮,只需要讓孩子從小開始接觸書本即可,孩子長大之后自然會對讀書感興趣。
2.以身作則,激發孩子閱讀的興趣
無論你喜不喜歡閱讀,讓你的孩子看到你讀書,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你的閱讀行為和習慣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你的孩子,點燃他讀書的熱情。
陳賽女士曾經在她的《我所知道的一切都來自童書》中寫道,“作為成年人,我們的感官無時無刻不在為日常的經驗所磨損,為現實的邏輯所桎梏,被隱秘的恐懼所封鎖,我們一個勁兒地為世界何以如此尋找解釋,卻在尋找的過程中失去了欣賞與感受驚奇的能力。有時候,只有在為孩子所寫的故事里,才能找回那種屬于自然和原始的感受力?!焙芟矚g這段話,所以作為家長,我們也可以試著多讀讀童書,和孩子一起讀一讀。當然,如果不讀童書讀其他的也沒關系。
你的孩子也會受家庭讀書氛圍的熏陶,耳濡目染。想想看,一家人圍坐在桌前,人手一本書,暢游書海,好不愜意和溫馨!
提供一個溫暖、易接受的家庭閱讀環境是基礎條件。家長不單單只是家長,也是孩子生活中的老師。孩子是很脆弱的,如果他們覺得閱讀太難了,可能就會選擇逃避。我們要讓孩子覺得犯錯誤是沒關系的,并且通過閱讀一起學習、進步。家長還要給孩子一些更加具體的閱讀指導、建議和反饋。在對孩子提出要求時,應該更加具體、有針對性,而不能太籠統。比如說“你需要提高你的閱讀能力”,對于孩子而言,他們根本無從知道如何去提高閱讀能力。相反,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定位閱讀能力弱的原因,給他更加明確的建議。譬如,告訴他:“你需要擴展一下詞匯量?!边@種建議更有方向性,孩子也更明白自己該怎么做。
3.為孩子創建溫馨、舒適的閱讀空間
家庭的閱讀空間不需要很大,也不需要擺放很多書架。營造舒適的閱讀環境和氛圍很重要,因為閱讀應該是一件有儀式感的事。
家長可以利用家里的書房、臥室邊角或者嬰兒圍欄等一切可利用并適合閱讀的地方,放上與孩子身高相匹配的小書架、圓角盒子、舒服的靠墊等,為孩子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它甚至可以是沙發的一角,或是孩子房間里一把椅子。挑一個光線充足、空間開闊、無噪音干擾的地方,擺上一兩本書,讓孩子在舒適與溫馨的環境下,體驗閱讀的樂趣。
小書架上的繪本一律封面朝外,這樣既能讓孩子直觀地看到書籍,又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寶寶來閱讀。布置閱讀環境時,燈光也需要爸媽們特別留意。燈光不要直接照到眼睛,且燈光至少在60瓦以上,保證光線適合孩子閱讀。
4.帶孩子去圖書館,為他提供探索知識的大門
圖書館是免費探索新書和結識朋友的好地方。
圖書館也有許多其他的小孩,當孩子和同伴在一起讀書時,就越有可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而且目前國內的圖書館通常還會在固定的時間設置講故事環節或舉辦讀書活動,這些活動都可以讓孩子開闊眼界。
5.給孩子自己選書的機會
當帶孩子去圖書館或者書店的時候,你是否嘗試過給孩子一個機會,讓孩子自己去挑書。孩子們更愿意去讀那些自己感興趣的書。
作為家長,我們需要在生活中給孩子一些控制權,給孩子一些選擇權,即使是一些非常小的選擇權也是很有幫助的。比如在哪里讀書?什么時間讀書?讀哪個作者的書?或者是讀與哪個話題相關的書?這些小小的選擇權,在家長和孩子協商、溝通的過程中,會幫助孩子漸漸地提高他們想要閱讀的熱情和積極性。再者,給孩子一個更加廣闊的閱讀選擇。在給孩子提供書的類別、題材上要更廣泛一些,不要僅僅是一些信息類的書籍,也可以提供一些更有趣味的故事書。而對于選書也是這樣,如果是孩子讀自己選的書,孩子肯定會更有興趣。
很多時候家長推薦的書孩子不愛讀,無非是內容不對或時間不對。一是孩子對書中內容不感興趣,二是還不到讀這本書的時候。閱讀就像吃飯,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的需求,而且在各個階段需求也會變化,最了解這變化的,還是孩子自己。
如果家長特別希望孩子讀某本書,一定要自己先看看,這樣和孩子談到這本書時,就可以做到言之有物。接下來,孩子愿意讀,當然是好事;不愿讀,或者讀了一部分,半途而廢,也正常。不要因此批評孩子,要尊重孩子的選擇。
家長在給孩子推薦書的同時,不妨讓孩子給自己推薦幾本他感興趣的書,家長讀了之后可以和孩子一起聊一聊。當閱讀成為共同話題后,家長再推薦什么書,孩子可能會更容易接納。如果你擔心孩子挑的書的內容不適合或者不符合他的年齡認知,你可以讓他從選好的幾本書里挑一本。總之,要給孩子選擇的權利。
6.生活處處有閱讀
閱讀絕不僅僅是捧一本書,坐一下午。它就像吃飯、睡覺一樣,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外就餐時,讓孩子看看菜單;去超市購物時,讀讀商品標簽;過馬路時,教孩子認認路標等。閱讀就是這么簡單,生活中處處都有素材。
7.讓孩子重讀他喜歡的書
你可能早已厭倦于一遍又一遍地讀同一個故事或同一本書,但是它可以幫助孩子成為一名好的讀者。孩子在重讀的時候,會發現他們第一次錯過的故事或圖片;重讀,也給孩子提供了把他們在書本上看到的和在生活中聽到的單詞聯系起來的機會。最后,你可能會有意外的驚喜:孩子給你讀這本書!
8.了解一些閱讀技巧
你雖然不是一名專業的老師,但父母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了解不同年齡段的閱讀技巧,可以幫助你為孩子選擇更適合他們閱讀水平的書。
這些技巧也可以幫助你判斷孩子的閱讀水平和能力是否達到該年齡的預期或標準水平。
李杜老師有話說
如何營造家庭讀書氛圍?
培養心一的過程中,我始終堅持隨性且自在的閱讀感受。
美國語言學家、南加州大學榮譽教授Stephen D. Krashen也在其著作The Power of Reading中提出這個觀點,他定義了這種狀態下的閱讀方式,稱之為“自由自主閱讀法(Free Voluntary Reading,FVR)”。
Krashen提倡開展自由自在的閱讀方式,讓孩子純粹因為想閱讀而閱讀,“因為這是可以讓孩子著迷的閱讀方式”。
● 沒有任何要求
● 不需要任何報告
● 不規定數量和范圍
● 更不規定次序
● 更不勉強著讀
實際操作中,FVR只有一個核心要點,讓孩子能夠在每一次的閱讀過程中,對閱讀的體驗著迷。我經常用像開派對一樣來形容我跟孩子之間的閱讀過程。
在這樣的閱讀環境中,我能感受到孩子們是自由的、真的很快樂的。我尋找任何機會把文字變成玩具,比如聊天、玩鬧、唱歌、朗讀、兒歌和詩歌,還跟孩子做很多思維游戲,開展各種腦洞大開的活動,有時候孩子們跟著我玩久了,也會忍不住告訴我,“原來讀書那么好玩呢?!?/p>
而就我的經驗而言,營造輕松的家庭閱讀氛圍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家長自己也要讀書,并盡量在孩子視線范圍內讀書
家長讀書,讀書書目可以不必高大上,食譜、健身、美容都行。
從心一出生到兩歲半,我所最為得意的是終于培養了李心一的讀書興趣。只要我下班回家,李心一便歡欣鼓舞地說,“爸爸,書,書。”拉著我去講她最為鐘愛的幾本書。
有幾本畫冊,我使出了十幾年的備課功力,層出不窮、花樣翻新地天天給李心一講解,常變常新,編出各種情節,激發她的觀察力和想象力,終于讓讀書成為生活常態。李心一也從此手不釋卷。
記得我在讀一千多頁的丘吉爾的《二戰回憶錄》時,一轉身卻不知書的蹤影。轉身發現心一正在嘰嘰咕咕地念著英文,捧讀的正是這本書。

雖然那時的心一“聽讀”了上百本英文繪本,可幾乎一個單詞也不認識。目不識丁,卻調皮有余,喜歡偷我的書,學我的樣子讀書,自以為得意。殊不知正中了我的計,千方百計培養她閱讀的習慣。我對心一今后讀什么學校、從事什么職業毫無限定,只要養成讀書的愛好就行了。
我說,“爸爸花了好久才讀完,你這么刻苦,準備什么時候讀完呢?”心一想了半天,總算想出一個遙遠的時間,憧憬地說,“那要等到我六歲吧?”可見,其實對于培養孩子閱讀習慣這件事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父母要喜歡看書。還有一次,我讀了近一小時的書,便起身轉轉,休息眼睛,發現心一也靜靜地看了半天書。心一看的是漫畫書。六歲的心一,大字不識幾個,卻喜歡讀書。其實是讀畫。心一聚精會神,通過畫面努力猜出意思。正巧,我讀的這本甘地的英文自傳,也談到了這個問題。甘地說,“I now of opinion that children should first be taught the art of drawing before learning how to write.”甘地的意思是,孩子要先學會畫畫,再去學習寫字。
我覺得閱讀也是如此,要先學會讀畫,再過渡到讀書。這是孩子的必然階段,就像先爬行再學會走路一樣。閱讀的樂趣,比讀什么更重要。
二、與孩子一起安排固定的時間讀書
安排固定的時間,比如睡前,或者每周固定的某一天晚上,可以給孩子讀書,也可讓孩子自主閱讀。
有一段時間,為了和心一進行英文對話,我開始認真地讀《安徒生童話》。因為我的英文太書面,措辭過于bookish,沒法和心一交流,于是潛心讀安徒生的英譯,了解一些公主題材的英文。這一本不知是誰的英譯手筆,極其通順,又不失典雅。收獲頗豐,還改變了我對兒童文學的看法。以前以為就是講故事,和文學相距甚遠。今日讀《海的女兒》,發現安徒生對場景、氛圍、心理的刻畫十分細膩。耳熟能詳的情節,讀起來依然感人至深。
三、設一個書架,并能讓孩子隨手拿得到

讓孩子定期整理書,熟悉每本書的位置,做到如數家珍。
有一次我們在家里整理舊書,準備捐贈。心一競對一百年前的小朋友的書籍產生了興趣,還翻閱了幾本。
圖中對面那面墻的書架里堆滿了心一的繪本,心一應該“讀”了上千本書。打上引號,因為心一還不會認多少字,只能“聽讀”。不過我相信,多聽自然就會認了。
四、定期買書
心一現在每月都有買書的份額,包括一本紙質書、一本Audible有聲書。節假日還可以額外多買書,比如圣誕節、兒童節、春節等,甚至開學第一天、開學最后一天。
記得有一次在香港的書店里,買到一套日本的漫畫書《輝耀姬物語》,其中譯文妙筆生花。
例如,“從前,有一位被稱作‘竹取翁’之人。一天,此人至深山取竹造物,維持家計,于竹林中,見一竹綻放光芒,覺得不可思議,走近欲見其詳?!笨上В@本漫畫書雖畫面唯美,文字卻太少。不過那個時候的心一還不識字,因此完全顧不上這些,讀得愛不釋手。
五、給孩子選書的權力
心一小時候都是我給她買書,到了五六歲漸漸有了自己的主意。我一般尊重她的選擇,盡管有時見她買一些低于自己年齡的幼稚書,但也盡量滿足她的要求,同時鼓勵她買能提升自己閱讀水平的書。
很多家長會忽視給孩子的權力,或者過于主觀地去判斷什么書好什么書不好,可也恰恰是這種武斷影響了孩子閱讀的興趣。記得曾經讀《梁啟超和他的兒女們》,書中記述梁啟超曾希望二女兒梁思莊學習生物。這種想法在20世紀二十年代,當屬超前。不過,梁啟超要梁思莊“自己體察為主,不必泥定爹爹的話”。有這樣一位尊重孩子選擇的父親,梁思莊后來成了著名的圖書館學家。
六、以書作為禮物和獎勵
心一很小的時候,每逢過生日,我們都和家里爺爺、姨媽們打好招呼,建議大家買書作為禮物。心一甚是歡喜。每當我和心一媽媽過生日時,心一總要追問我們互送對方什么禮物。我們于是互相給對方買書,而且買的是心一有可能會讀的書。心一見了一臉疑惑地問:“爸爸,這是你給媽媽買的生日書嗎?”
現在開發蝸牛英語,除了線上的繪本課程,我們還專門研發了精美的小書盒,就是希望家長們可以選書給孩子當作禮物,而孩子在打開書盒的時候會有一種驚喜。
七、定期去書店和圖書館
心一小的時候,差不多每周我們都會帶她去書店或者圖書館,而如今網上購書盛行,我也會和心一定期瀏覽亞馬遜和Audible,碰到好書便放在購物車里,以便隨時購買。
八、和孩子一起討論書
心一小時候,出門見到與書本類似的人物、植物、動物、場景,我都會讓心一與書中內容聯系起來。心一長大之后,我就會和心一討論故事情節、精彩段落?,F在,心一自主閱讀,為了不落伍,我也用Audible聽心一喜歡的書,以便隨時了解她的思想動態和喜怒哀樂。
家長還可以帶著孩子演繹書中的內容。心一五歲時,喜歡一套Fancy Nancy的繪本。Nancy是個喜歡花哨事物的小姑娘,心一讀了Nancy的美容院故事,心一媽媽便在家里搭了個美容院,讓心一模仿書中的故事情節。
九、設立一面讀書墻
我在家里設了一面讀書墻,貼上報紙雜志里讀書廣告的書籍封面,貼上心一的涂鴉作品、文字等,還可以手工自制書。心一8歲的時候寫了一本回憶錄,記錄自己從1歲到8歲的故事。我們復印、裝訂。生日會上,心一給每位小朋友送了一本,特別有成就感。
十、帶孩子去看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
心一小時候看英文動畫片,我就買和動畫片配套的書,如《米老鼠》《花園寶寶》《粉紅豬小妹》《查理和羅拉》。心一長大了,就可以去看電影,然后趁熱打鐵,買原作去讀。
十一、變換讀書場景
我們有時去海灘讀書,有時去公園讀書,讓讀書隨時充滿新意。有一次,心一正在看書時停電了,便點起蠟燭,也是一次美好記憶。
十二、鼓勵孩子利用零碎時間讀書
現在,心一和我們出去吃飯,隨身必帶一本書,等待上菜的時候就能讀好幾頁。出門旅行,書必不可少。如果行李箱裝不下,就會買幾本電子書在我的kindle里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