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區塊鏈:行業解決方案與案例分析
- 孔劍平 曹寅 楊輝輝 呂新浩等
- 2249字
- 2020-09-14 18:16:03
2.3.1 嘉楠:從云端智能到邊緣智能,擴建可信價值網絡
隨著科技的發展、產業的進步,大量的數據需要采集,數據量和計算量都將極為龐大。芯片的計算能力、硬件的存儲能力都存在物理極限,但數據是沒有邊界的。數據既是生產要素,也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基礎,要想應對好數據爆炸帶來的沖擊,充分發揮其時代價值,需要思考如下三個關鍵問題。
第一,如何構建龐大的算力基礎設施來應對巨大的計算量。
第二,如何從硬件層面提高人工智能芯片的計算能力。
第三,如何優化當下的計算模式,使其具備更高的安全性與效率。
(1)區塊鏈超級計算芯片提供算力基礎
區塊鏈的發展促進了我國ASIC芯片研發能力的大幅度提升,我國區塊鏈ASIC芯片已達到了階段性的領先地位。ASIC芯片與GPU、FPGA等通用芯片技術不同,是一種為專門目的而設計的集成電路,在量產時具備更低功耗、更低成本、更高性能等優點。專用芯片雖然不能像通用芯片一樣,一個芯片能處理很多事情,但在一些數據量、計算量極其龐大的場景下,我們必須選擇使用更強的能力來換取通用性。圖2-1所示是一臺由嘉楠科技研發的區塊鏈超級計算設備,目前其有效算力可達到普通筆記本電腦的數萬倍。

圖2-1 區塊鏈超級計算設備
當前,區塊鏈超級計算設備主要用于公鏈系統的共識維護,即常說的全網記賬過程。接下來超算設備有兩條路要走:第一,在海量數據下實現加密、解密過程的加速計算,以提高共識出塊的速度;第二,共享閑置、落后設備的有效算力,支持人工智能的模型訓練,以最大化利用資源。要想實現這兩個目的,需要在芯片最初的設計過程中就加入相應的模塊,這對芯片公司而言是巨大的挑戰。未來,算力將是一切計算的基礎,前路依然任重且遠。
(2)將ASIC技術運用到人工智能芯片
在區塊鏈領域,我們見證了ASIC算力時代,那么如何將這種低功耗、高性能的芯片設計能力應用到深度學習領域呢?2018年9月,嘉楠科技推出的第一代人工智能芯片——勘智K210,可容納神經網絡模型的一體化SOC方案,是全球第一款基于RISC-V架構設計的商用邊緣計算芯片,支持最高0.5T算力,且功耗較低,在性能上極具優勢。同時,憑借完全自主研發的神經網絡加速器IP,勘智K210兼具了機器視覺和語音識別的能力,可以在超低功耗下進行高速卷積神經網絡計算,比如,基于卷積的神經網絡可用于目標檢測和圖像分類任務(如人臉識別、多分類物體檢測與識別等),還可以實現聲源定向、聲場成像、波束形成、語音喚醒、語音識別等機器聽覺功能(如圖2-2所示)。

圖2-2 勘智K210人工智能芯片示意圖
人臉識別技術是近年來非常火熱的人工智能生物識別技術,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性,可以降低社會運行和治理的成本,同時還能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目前,人臉識別技術已經應用到支付、娛樂、安防、教育等生活的各個領域。目前常見的人臉識別系統主要有兩種工作方式:離線工作和聯網工作。離線工作的邊緣計算人臉識別系統算法運行在AI芯片上,隨著神經網絡算法(CNN)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提升,識別準確率已經能夠滿足絕大多數場景的應用要求;聯網工作的人臉識別系統算法識別準確率很高,但計算和傳輸的時間成本也很高,運行的基礎設備成本較高,同時會存在人臉信息數據泄露的問題,因此具有一定的風險。
邊緣計算能夠減少請求的響應時間、提升電池的續航能力、減少網絡帶寬,同時保證數據的安全性和私密性。這些優勢在物聯網領域格外明顯,在物聯網時代,大量電子設備涌入互聯網,產生了海量數據,傳統的云計算并不能及時有效地處理這些數據,此時,邊緣計算人工智能就派上用場了。它具有以下無可比擬的優點。
第一,更快的傳輸速度和響應速度。對于直接運用于安防、市政甚至工農業的物聯網設備體系來說,效率和速度意味著一切。尤其是對于安防和娛樂等產業,如果終端的延遲率太高,會對實際的運行效果和交互體驗產生很大的影響。
第二,擺脫了網絡環境制約,避免人臉數據泄露,因此更加安全。邊緣計算人臉識別解決了這部分網絡環境的限制,并且避免了數據上傳云端所帶來的隱私泄露風險,因此更適合物聯網體系。
第三,利用傳統云計算的遺漏區域,產能比更劃算。在整體上云的思路下,終端很大一部分的運算能力將遭到放棄,這顯然也是一種巨大的浪費,邊緣計算將這部分能力調集了起來,形成了“中心+分散”的運算模式,產能比更高,資源的利用率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3)“區塊鏈+邊緣智能”,構建萬物互鏈
能不能讓所有的產品都具備智能,而且還要能夠保護隱私?區塊鏈、人工智能、邊緣計算的有機結合可以有效地應對這個問題。
在當下的計算模式下,數據可以由各個終端統一調度到云端進行計算處理。邊緣端不僅浪費了計算能力,而且由其產生的數據價值也被云端所壟斷。通過區塊鏈,云端與邊緣端各節點可以構筑成數據與價值網絡,各個邊緣智能終端將成為可信數據與可信計算的智慧載體,與云端高效互通,實現“萬物互鏈”。
如圖2-3所示,隨著邊緣計算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未來的高級別智能將同時存在于云端和邊緣端。當云端和各個邊緣端的數據被打通時,數據不再是孤島式的,更不會再被強大的云所壟斷。這個時候我們需要考慮三個問題:第一,數據如何保真;第二,如何保護數據的隱私;第三,如何體現數據的價值。區塊鏈技術為這些問題提供了解決的方法。我們不僅要將這個網絡打通,更要將這個網絡“鏈”接起來,利用區塊鏈加密、不可篡改的特性,確保數據在鏈上可信、安全地流通。同時,基于區塊鏈平臺搭建價值結算系統,用于保護每個用戶、每個終端所產生的數據,并在其他節點需要用到相關數據時得到等價的激勵。一個廣泛的、智能的、可信的商業經濟體就此誕生了。

圖2-3 云+端可信網絡結構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