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據產品經理:實戰進階
- 楊楠楠
- 1011字
- 2020-09-28 17:20:33
1.1.4 數據產品衡量
我們一般采用準確性、及時性、全面性、易用性四個維度來評估數據產品,排列的順序也是其重要性的體現。
·準確性。準確性是數據產品的根本,是最重要的評價維度。如果數據不準確,一切上層工具和應用都是空中樓閣。數據的準確性可以用“數據錯誤頻次”來簡單判斷,但如果涉及范圍較大,還需要對指標進行分級,不同級別會有不同權重的考量。
·及時性。衡量數據準備的及時程度。這里分為實時和離線兩類場景,“實時”類場景會衡量刷新頻率和順暢程度,比如能否做到分鐘級甚至秒級的更新。這在雙十一等公共場景下十分重要。衡量指標一般是“更新頻率”及“刷新失敗頻次”等實時類指標。“離線”一類場景則會衡量數據在第二天指定時間點前是否就緒的情況。一般團隊遇到的問題是員工上午9點后陸續上班,但數據計算量太大導致10點多了數據還沒準備好。衡量指標則是“未及時就位頻次”等指標。
·全面性。衡量數據覆蓋的指標全面性及業務全面性。
·易用性。衡量數據產品的用戶體驗:一方面可以通過平臺內監控各項功能的使用量(如PV、UV及使用時長)來進行量化;另一方面也需要定期進行用戶訪談和問卷調研,來獲得用戶的使用反饋。
這四個衡量維度可以滿足數據產品一些常見的衡量場景。不過因為數據產品本身的特殊性,有時候需要考慮各自權重的分布和引入新的輔助指標。數據產品的特殊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價值間接性。數據價值主要體現在使用方手上,而非產品本身。在某些場景下,數據能否發揮價值,只能看使用方是否依靠數據作決策,是否用數據說話。業務的增長也無法直接歸因到數據身上。這不像一些強業務相關的產品,一些具體的動作能與業務指標直接掛鉤。
·自上而下性。數據建設是件耗時長且很難短時間見到成效的工作,加上第一點的“價值間接性”,便決定了數據工作一般只能自上而下推動。
·行業異構性。數據鏈條涉及行業的每個細節,這就導致了不同行業里,數據的采集、使用、清洗和挖掘邏輯迥異。比如,互聯網公司、連鎖超市、現代化汽車廠三者的數據產品必然天差地別。
以上提到的這些數據產品要素會貫穿本書各個部分,建議大家在后續的閱讀中,多結合這些要素進行思考,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舉例來講,在1.1.4節“數據產品衡量”中,我們提到“準確性是數據產品的根本”,這個“根本”的重要性會體現在產品的設計流程上,會有各種工具來保證數據的準確與統一,如指標字典和數據血緣等;也會體現在人才的招聘上,如重點關注候選人對數據質量的看重程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