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中國夢 青年夢

一、中國夢

有一種東西,它承載著人們的希望,這種東西有虛有實,它看不見、摸不著,卻能在心中產生一股巨大的力量,它叫做夢想。上帝沒有賜予我們翅膀,但賜予了我們會飛的心和能夠夢想的大腦,使我們有了一雙“隱形的翅膀”。

(一)中國夢的本質內涵

1.中國夢的提出及基本內涵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帶領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在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的過程中,深情指出:“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2013年3月17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閉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他強調,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面對浩浩蕩蕩的時代潮流,面對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們不能有絲毫自滿,不能有絲毫的懈怠,必須再接再厲、一往無前,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2.中國夢的基本內涵

中國夢的基本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二)中國夢的奮斗目標及意義

1.中國夢的奮斗目標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出了“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2013年4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出席博鰲論壇2013年年會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我們的奮斗目標是,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礎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1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2.中國夢的意義

中國夢具有最大限度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威力,無論面對多少挑戰,多大困難,始終以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積淀和歷史智慧為底蘊,給人以希望,給人以信心,給人以力量。中國夢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不竭動力,牽引著中國砥礪前行的腳步。中國的發展必將影響著亞洲乃至世界。在我們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已經為與國際社會互利共贏、和平發展的嶄新實踐,為人類社會向更高級的文明形式演進提供了新范式。

中國夢是國家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中國夢、中國道路最終都要落到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上。

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必須堅持走中國道路,也就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就是中國各民族人員大團結的力量。

二、青年夢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面向未來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續奮斗。廣大青年要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人民,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在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讓青春煥發出絢麗的光彩”。這是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傳達給每個青年最強烈的信號,是黨和國家宏偉大業向每位青年發出的深情召喚。也是讓黨的事業后繼有人,讓黨的隊伍始終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根本。

“青年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夢想,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黨中央對廣大青年的高度重視,對青年工作的高度重視,是推動祖國未來事業、激勵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續奮斗的源動力。作為高校的青年大學生來說,只有把自己的熱情、激情、活力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之中,才能讓青春煥發出絢麗的光彩。唯有義不容辭地承擔起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才能讓自己的青春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煥發出耀眼的光輝。

青年人的生活時代不同,其歷史責任與使命也相應地有所不同。當代青年,很少像過去那樣,在戰場或艱苦環境當中經受刻苦的鍛煉,擁有壯懷激烈、報效國家的機會與責任。但當代青年,特別是青年大學生,同樣要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對國家和民族負責,這是青年作為現代人所追求目標的重要標志,也是青年成長、成才的基礎。作為國家培養出的當代青年大學生,應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

(1)要堅定理想信念。“功崇惟志,業廣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沒有理想信念,就會導致精神上“缺鈣”。中國夢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應該牢固樹立的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帶領人民歷經千辛萬苦找到的實現中國夢的正確道路,也是廣大青年應該牢固確立的人生信念。

要堅持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武裝頭腦,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對科學理論的理性認同上,建立在對歷史規律的正確認識上,建立在對基本國情的準確把握上,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增強對堅持黨的領導的信念,永遠緊跟黨高高舉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2)要練就過硬本領。學習是成長進步的階梯,實踐是提高本領的途徑。青年的素質和本領直接影響著實現中國夢的進程。古人說:“學如弓弩,才如箭鏃。”說的是學問的根基好比弓弩,才能好比箭頭,只要依靠厚實的見識來引導,就可以讓才能很好發揮作用。青年人正處于學習的黃金時期,應該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作為一種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樹立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靠本領成就的觀念,讓勤奮學習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讓增長本領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

青年要堅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增強知識更新的緊迫感,如饑似渴地學習,既扎實打牢基礎知識又及時更新知識,既刻苦鉆研理論又積極掌握技能,不斷提高與時代發展和事業要求相適應的素質和能力。要堅持學以致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大熔爐中,在社會的大學校里,掌握真才實學,增益其所不能,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材。

(3)要勇于創新創造。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正所謂“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生活從不眷顧因循守舊、滿足現狀者,從不等待不思進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將更多機遇留給善于和勇于創新的人們。青年是社會上最富活力、最具創造性的群體,理應走在創新創造前列。

青年要有敢為人先的銳氣,勇于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敢于上下求索、開拓進取,樹立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壯志,要有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的意志,為了創新創造而百折不撓、勇往直前。要有探索真知、求真務實的態度,在立足本職的創新創造中不斷積累經驗、取得成果。

(4)要矢志艱苦奮斗。“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人類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離不開篳路藍縷、手胼足胝的艱苦奮斗。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從積貧積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發展繁榮,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頑強拼搏,靠的就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當前,我們既面臨著重要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夢在前方,路在腳下。自勝者強,自強者勝。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需要青年鍥而不舍、馳而不息地奮斗。

青年要牢記“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立足本職、埋頭苦干,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用勤勞的雙手、一流的業績成就屬于自己的人生精彩;要不怕困難、攻堅克難,勇于到條件艱苦的基層、國家建設的一線、項目攻關的前沿,經受鍛煉,增長才干;要勇于創業、敢闖敢干,努力在改革開放中闖新路、創新業,不斷開辟事業發展新天地。

(5)要錘煉高尚品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一個沒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難以自立自強,一項沒有文化支撐的事業難以持續長久。青年是引風氣之先的社會力量。一個民族的文明素養很大程度上體現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準和精神風貌上。

青年要把正確的道德認知、自覺的道德養成、積極的道德實踐緊密結合起來,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頭倡導良好的社會風氣;要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自覺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積極倡導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要牢記“從善如登,從惡如崩”的道理,始終保持積極的人生態度、良好的道德品質、健康的生活情趣;要倡導社會文明新風,帶頭學雷鋒,積極參加志愿服務,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熱誠關愛他人,多做扶貧濟困、扶弱助殘的實事好事,以實際行動促進社會進步。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終代表廣大青年、贏得廣大青年、依靠廣大青年。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現在,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人生之路,有坦途也有陡坡,有平川也有險灘,有直道也有彎路。青年面臨的選擇很多,關鍵是要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來指導自己的選擇。無數人生成功的事實表明,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獲,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青年時期多經歷一點摔打、挫折、考驗,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要歷練寵辱不驚的心理素質,堅定百折不撓的進取意志,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變挫折為動力,用從挫折中吸取的教訓啟迪人生,使人生獲得升華和超越。總之,只有進行了激情奮斗的青春,只有進行了頑強拼搏的青春,只有為人民作做了奉獻的青春,才會留下充實、溫暖、持久、無悔的青春回憶。

三、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自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靈魂,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這一重要論述充分體現了我們黨高度的文化自信,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精神力量的自信。

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堅定文化自信,主要源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先進性。第一,它繼承和發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我們黨在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根據社會發展和民族獨立的需要,培育和創造了紅色革命文化,進一步夯實了優秀文化根基。第二,它對多元文化進行了有效整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對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主流文化與非主流文化、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等進行了有效整合,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多元文化發展中始終處于核心地位,承擔著引領社會共識、規范價值取向、整合多元文化的重要功能,不斷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第三,它積極吸收借鑒世界先進文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敞開胸懷積極吸收借鑒世界先進文化,始終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既大膽吸收借鑒一切有利于我國文化建設的先進經驗和優秀成果,又始終堅持自己的文化理念和價值追求;既植根于本民族文化的土壤,又緊跟世界文明進步的潮流,著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的自信。列寧指出,在一個沒有文化的國度里是建不成共產主義的。任何道路、理論、制度,都植根于特定的文化土壤,離開了文化的滋養,道路、理論、制度就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人類歷史上,文化從來都為社會提供價值支撐,特定的文化產生特定的道路、理論、制度。缺乏價值認同和文化自信的時代,必然是認識撕裂的時代,不可能有光明的發展前景。在當代中國,能否建立文化自信,直接關系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認同,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前途與命運。只有深刻理解、準確把握文化自信的基礎性地位,才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堅持好、發展好。

文化自信是更廣泛的自信。文化具有極強的滲透性,總是以“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思想、價值和行為,進而深刻作用于經濟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億萬人民共同的事業,只有通過一定的文化形式,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才能更好地為廣大人民所理解、所認同,內化為價值追求、外化為行為準則。只有堅定文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才能獲得更廣泛的社會基礎和群眾基礎,才能真正在中國廣袤的大地上枝繁葉茂、開花結果。

文化自信是更深厚的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邏輯與中國歷史演進的內在文化邏輯的貫通結合。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帶領人民在實踐基礎上進行文化選擇、文化創造和文化發展的結果。只有堅定文化自信,才能從更廣闊的歷史時空中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回答好為什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么樣堅持和發展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根本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拉萨市| 新竹市| 怀仁县| 夏邑县| 仁寿县| 平昌县| 光泽县| 襄汾县| 东阳市| 乐亭县| 渑池县| 双鸭山市| 玉田县| 正安县| 中超| 漾濞| 吴川市| 亳州市| 中超| 黔江区| 尼木县| 高陵县| 普兰店市| 西畴县| 玉环县| 沙河市| 阆中市| 阳曲县| 郯城县| 梧州市| 泸州市| 兴隆县| 且末县| 和田市| 祥云县| 东乡县| 卫辉市| 南汇区| 图木舒克市| 咸丰县| 安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