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中國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一、新時代的內涵

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對于這個歷史新方位的內涵,報告從五個角度作了概況:其一,“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其二,“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其三,“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其四,“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其五,“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習近平進一步特別強調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上、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人類社會發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義。”(1)這就說明,只有從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人類社會發展史這四個巨大的歷史跨度,方才能夠充分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的真正意義。

1949年3月,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說過,中國大約有百分之十左右的現代性工業經濟,還有大約百分之九十左右的分散的個體的農業經濟和手工業經濟,這是和古代沒有多大區別的,我們還有百分之九十左右的經濟生活停留在古代。(2)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20世紀50—60年代,經過大規模經濟建設,初步奠定了工業化的基礎。但當時仍然是古代經濟生活、近代經濟生活和現代經濟生活并存,古代部分所占的比重依舊相當大。個體的農業經濟和手工業經濟雖然已經改組為集體經濟,基本是手工勞動這一傳統生產方式仍沒有根本改變。直到1978年,第一產業就業人口仍占70.5%,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而且絕大部分農村人口仍然處于貧困狀態。經過改革開放40年來的快速發展,中國已經從一個落后農業大國轉變為一個工業大國,中國所存留的古代部分比重已大幅度縮小,現代部分已大幅度增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一個非常顯著的標志,就是中國已經整體性地走出傳承了幾千年的農耕文明,整體性地走出了經濟短缺、社會普遍貧困化時代,通過工業革命由東往西持續推進,改變全國范圍內發展不平衡的現狀,中國已經整體性地跨進了現代工業文明,并正向高水準高質量趨于成熟的工業文明邁進,一個融新型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信息文明、生態文明為一體,全面統籌,有序推進的現代新文明正在形成。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上、中華民族發展史上,這無疑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事件。

中國傳統的活動空間基本上局限于亞洲大陸帕米爾高原以東地區。其時,世界各區域無一不是處于空間遠為窄小的地方性聯系中。一個個地域性聯系為世界性的廣泛聯系所取代,是西方幾個國家在全球進行殖民擴張、完成資本原始積累、并率先實現工業革命,從而開辟了世界市場的結果。最初是大英帝國主宰了這種世界性聯系,20世紀以來,大英帝國的地位為美利堅合眾國所取代。其間,法國、德國、日本、蘇聯,都曾動搖過它們不可一世的霸權,最終還是沒有成功。在世界發生這一巨大變化過程中,中國從未參與資本主義殖民擴張,沒有愿望也沒有條件在大規模殖民擴張中進行資本原始積累,也沒有因滿足開辟并獨占世界市場的需要而爆發工業革命。由于長時間置身于世界市場之外,因而當由大英帝國和美利堅合眾國所主導的世界體系形成時,中國便只能置身于這一體系的邊緣。

在列強的鴉片、商品、炮艦聯合攻擊下,中國被逼打開國門。中國所面對的世界秩序,是和西方列強的霸權主義、弱肉強食的殖民主義表里相依的歐洲中心主義。任列強所宰割、被列強所瓜分的深重危機籠罩著整個中國。為了中國的自主、自立、自強,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前赴后繼,奮起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在革命與戰爭年代,中國成為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先鋒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堅強的東方堡壘;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后不久,中國很快成為第三世界或發展中國家的中流砥柱;中國邊緣化的地位發生重要變化,開始成為世界多極化中不容小視的一極。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輝煌發展,當新時代到來之際,中國同世界已經建立了空前廣泛的密切聯系。在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貿組織后,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產業鏈國際分工,深度融入經濟全球化中。中國現在已成為世界工業品第一制造大國,在聯合國工業大類目錄中,中國是唯一擁有所有工業門類制造能力的國家,中國有220多種主要工業品產量位居全球第一,“中國制造”的產品進入世界23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不僅在發展中國家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對發達國家也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動搖了美利堅合眾國已經維系近一個世紀的世界市場霸主地位。從世界工業化發展進程來看,經過200多年的發展,歐美和日本大約10億多人沿著資本主義道路實現了工業化。而中國是一個具有將近14億人口的大國,而且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在短短數十年中就實現了工業化。在19、20世紀構建的世界體系中長時間處于邊緣地位的中國,終于成為多極化世界中具有重要影響的一極。盡管在金融上,在現代高新技術產業上,在科技創新上,在高水準教育上,在文化傳播及其影響力上,中國還有許多不足,但確實已經不再被動挨打、受人欺凌、任人宰割。中國堅定不移地以人類命運共同體反對國際事務中的霸權主義,以不同文明等價共存和互尊互鑒,抗衡國際關系中仍然到處可見的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已經成為新的世界秩序構建積極主動的參與者、推動者、倡導者。中國的這一成就,在世界工業化、現代化發展史上名副其實具有劃時代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史乃至整個人類發展史上,也具有劃時代意義。

眾所周知,推進社會勞動生產力高度發展,推進社會自身的全面進步,以保證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這是馬克思所說的共產主義社會最根本的特征。這樣的共產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為之奮斗的最高綱領,是每一個真正的共產黨人的最高理想。

馬克思一再強調:“共產主義對我們來說不是一個應該被確立的狀態,不是一個現實所要去瞄準的理想。我們稱為共產主義的,是那種揚棄目前狀態的實際的運動。”(3)人們怎樣才能在揚棄現存狀況的實際運動中,通過社會勞動生產力高度發展,通過社會全面的進步,達到每個人全面而自由發展的目標呢?馬克思從人類發展的歷史總進程,說明了這一走向的歷史必然性和達到這一目標不可或缺的歷史條件。他指出:“人的依賴關系(起初完全是自然發生的),是最初的社會形態,在這種形態下,人的生產能力只是在狹窄的范圍內和孤立的地點上發展著。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是第二大形態,在這種形態下,才形成普遍的社會物質變換,全面的關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體系。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生產能力成為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是第三階段。第二個階段為第三個階段創造條件。”(4)中國人民經過一個多世紀的奮斗,已經走出了人受自然控制因而只能依賴有限聯系的那樣一個時代。在進入工業文明時代時,由于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沒有像西方眾多國家那樣形成物對人的全面統治,也沒有形成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個人至上、個人本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地解決了馬克思及其后繼者一直沒有解決的一系列根本性的問題。其一,在一個農民占絕大多數的落后的農業國,能否建設社會主義,關鍵就在能否將廣大農民動員起來,吸引他們成為社會主義建設中積極性非常高的同盟軍、主力軍。社會主義在中國的成功,就是因為中國共產黨人極為出色地解決了這個歷史難題。事實證明,中國農民不僅在由勞動力要素驅動所主導的經濟發展中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而且利用他們所開發和耕耘的土地,支撐了由資本要素驅動所主導的經濟發展,正是這一發展,奠定了中國產業從資本要素驅動所主導向由知識要素驅動所主導升級的基礎。

其二,在一個社會經濟多元、多樣而且發展很不平衡的東方大國,能否利用各種所有制形式,將各種社會力量組織起來,是社會主義能否勝利的又一關鍵。中國共產黨人經過反復探索,建立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總格局,為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和社會主義成功推進提供了多元混合動力。尤其重要的是,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確保以公有制為主體,并不是國家所有制企業壟斷一切,而是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布局持續優化,資本總量不斷增大,治理結構日益規范,確保國家主要經濟命脈牢牢掌握在國家手中。同時,毫不含糊地承認非公有制經濟在建設社會主義中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各方面發揮作用。到2016年,民營經濟法人企業數占中國全部法人企業數的95%以上,民營經濟提供了全國近80%的就業,提供的稅收占全國的50%以上,提供的發明專利占全國的60%,提供的新產品占全國的70%,充分證明民營經濟在建設社會主義中是一支非常積極的力量。

其三,能否打破將社會主義同市場經濟完全對立起來的迷思,能否打破將社會主義完全等同計劃經濟的教條,是社會主義能否在中國蓬勃發展的又一關鍵。中國共產黨人在實踐中逐步認識并成功地將這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確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決定性的作用,同時,充分發揮國家在宏觀調控、中長期規劃和經濟社會秩序治理中主導作用。國家通過財政體制、金融體制、投資體制、國有企業、市場體系、對外開放等各個領域體制的改革,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保證了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勝利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努力使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有條件直接利用現代工業文明發展的成果,直接利用傳統農耕文明以及現代信息文明的成果,直接利用綠色、健康、可持續的生態文明的成果,都有條件享用整個國家乃至整個人類精神生產、物質生產、制度生產的成果來全面發展自己。今天,每一個人都可以利用大數據、互聯網,跟世界快捷而廣泛地進行聯系,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有條件參與世界物質生產過程和精神生產過程,分享這些生產成果。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中國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將大幅躍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的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中華文化影響更加廣泛深入;人民生活更為寬裕,中等收入群體比例明顯提高,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現代社會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會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十九大報告展望,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中國將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到那時,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些目標的全面實現,馬克思所說的每個人都成為自由全面發展的人,方才能夠成為中國社會普遍的現實。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標志著社會主義從空想發展為科學。馬克思生前和馬克思去世以后,社會主義從一種社會理想發展為一種社會運動。在社會實踐過程中,產生過歐洲社會民主主義,產生過俄國布爾什維克主義,還產生過其他眾多名號的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復興了馬克思共產主義學說最富生命力的精髓,緊緊抓住生產力極大發展和整個社會、全體人民的全面發展這根主線,激活了歷來被各種社會主義派別排斥于社會主義運動之外的億萬農民的巨大活力和創造力,使他們成為揚棄中國和世界現存狀況的生力軍、主力軍,讓社會主義深深扎根于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東方大國。從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史視角觀察,新時代中國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就彌平了源于歐洲工人運動的科學社會主義與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農民長期占人口大多數的亞洲文明古國之間的鴻溝。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進一步將全面實現小康同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同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全面提升不間斷地緊密連接起來,使整個國家、整個社會和全體社會成員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不僅有了可能,而且一步步成為現實。社會主義的根本特征,在相當一段時間,曾被認為說不清楚,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給出了清晰的答案。堅持社會主義必須矢志不渝自覺地不斷積累和擴大有助于勞動生產力高度成長及全體人民全面發展的各種因素,這就彌平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級階段、乃至高級階段之間的鴻溝。

于此可見,新時代,不僅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新時代,中國人民向全面發展路上迅跑的新時代,還是世界科學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的新時代,是人類發展史的新時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阴县| 张家口市| 樟树市| 乌兰浩特市| 明溪县| 秀山| 五常市| 山东省| 恩平市| 广宁县| 永新县| 通许县| 无棣县| 隆安县| 蓝山县| 德清县| 建瓯市| 姜堰市| 安吉县| 汾西县| 温宿县| 黄平县| 云梦县| 虹口区| 安平县| 丹寨县| 马关县| 铜山县| 阳江市| 松江区| 嘉禾县| 鹿泉市| 崇阳县| 都江堰市| 盘山县| 鹿邑县| 哈巴河县| 温州市| 宁都县| 平乐县| 冷水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