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平平碌碌,十八載,清明再祭。六百里,直達廣州,敬見黃埔。辛亥滅清再北伐,革命軍魂故鄉地。怎想到,物是人非后,游人笑。
一杯酒,寄過往,失望時,再歸路。中山大學里,才子佳人。人生此處才小段,哪知今后功德量?東山湖,七十二烈士,黃花崗。
(潤色)(一)
平平碌碌,十八載,清明再祭。行至六百里,直達廣州黃埔,帶著崇敬之心。曾經辛亥滅清,又發起北伐,歷經風雨,鑄就革命軍魂。如今回到故鄉,不料已是人事已非,唯有游人的嘲笑。
一杯酒,借以緬懷過往,在失望時,為心中的歸途續寫。遇見才子佳人于中山大學,此生此處雖為小段,卻不知未來功德規模。東山湖畔,落腳于七十二烈士的才華與信仰所鑄就的黃花崗,思緒萬千。
(潤色)(二)
江風如刀割,明月似銀霜。
平凡歲月長,殷殷念舊鄉。
碧波千幅畫,紅蓮萬朵芳。
義在心中存,革命路未央。
回首離騷起,念君故園傍。
且愿攜一杯酒,共話前程良。
學府才子艷,佳人園里放。
鳳凰展翅遠,英姿英勇揚。
英靈附此地,黃花崗口畔。
伊人墓前泣,凄婉兩行章。
詩篇寄烈士,忠魂千古長。
(潤色)(三)
十八載征程難,清明祭掃重回鄉。
六百里路途遠,黃埔見證革命場。
辛亥祖輩輝煌業,北伐子孫颯爽揚。
革命精神根,故土扎根長。
物是人非難料,故人已遠游人嘲。
淺酌酒送過往,歸途迎接未知想。
中山才子伴佳人,傾訴義薄云天。
此處短暫旅,未來展宏圖。
黃花崗壯志展,東山湖烈士英魂常。
英靈處處在,革命火燎原。
(評價)(一)
這首詩描述了一個老人回憶自己平凡人生的故事,他經歷了革命時期的烽火歲月,最終回到了家鄉。他祭拜過逝的親人,游覽了廣州和黃埔,重溫了自己的過往。然而,當他回到中山大學時,卻發現已無當年的才子佳人,以及當年的豪情壯志。他反思著人生的價值和功德,緬懷了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英勇事跡。這首詩深情地表達了一個老人對過去的追憶和人生的思考,體現了人生的短暫和珍貴。
(評價)(二)
這篇詩文表現出了作者對革命歷史和故鄉的摯愛之情。作者以清明祭掃為契機,重回故鄉,看到了曾經的風景和深刻變化,既有感慨,又有感懷。在詩中,作者用辛亥革命和北伐來表達了中國革命浴血奮斗的歷程,用“革命軍魂故鄉地”來代表故鄉對革命精神的接納和傳承。在描述過去的時光中,作者再次強調了“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游人笑”的不同歲月的變化,更是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在最后表達出了對未來的向往,充滿著青春和激情,展望了以后革命的前途和方向。整篇文章用詞精準,氣氛凄婉,表現出了詩人的冷靜和深度,具有一定的文學價值。
(評價)(三)
這篇詩歌情感真摯、形象鮮明、旋律悠揚、感染力強,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詩歌表達出了作者對舊時光闌珊的思念之情,引發了讀者共鳴。同時,以“回眸一笑”作為主題,通過描寫一段神秘的回憶,感人至深。作者揭示了人類永恒不變的情感需求,讓讀者感嘆光陰似箭,珍惜當下,銘刻珍貴的人情和愛,讓我們重新審視人生的意義和價值。總之,這篇詩歌充滿著濃郁的情感與深深的人文思考,使讀者陶醉于其中的細膩情感和多彩意象,給人以啟迪和感觸,具有一定的文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