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釋義與典型案例分析
- 翟繼光
- 5634字
- 2021-08-20 17:49:19
第五編 土地管理刑事違法典型案例分析
馬某某非法轉讓土地使用權、受賄案
案例依據
山西省太原市中級人民法院(2018)晉01刑終247號刑事裁定書。
案例內容
古交市人民法院審理古交市人民檢察院指控原審被告人馬某某犯非法轉讓土地使用權罪、受賄罪一案,于2018年1月11日作出〔2017〕晉0108刑初99號刑事判決。原審被告人馬某某不服,提出上訴。太原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組成合議庭,經過閱卷,審查案卷證據及上訴材料,訊問了上訴人,聽取了辯護人的辯護意見,認為事實清楚,決定不開庭審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判決認定:
一、被告人馬某某在擔任營立村主任期間,未經集體研究決定,也未經有關部門批準,于2011年7月6日授權時任村辦公室主任馬某甲,與鉑龍煤礦簽訂占地補償協議,擅自將營立村集體所有的66.94畝土地租賃給鉑龍煤礦,用于建設機修車間、綜采設備庫、矸石山、民爆物品儲存庫和營立煤礦使用,并約定由鉑龍煤礦每年付給營立村70萬元和2000噸原煤,作為占地補償。截至2016年8月,鉑龍煤礦已付營立村占地補償款310萬元和原煤1092.78噸。2017年4月25日,馬某某到古交市公安局經偵隊投案。
原審認定上述事實的證據有:
1.馬某某任職情況,證實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馬某某任營立村村主任;2011年12月至2017年4月,馬某某任營立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
2.占地補償協議,證實2011年7月6日,鉑龍煤礦與營立村簽訂占地補償協議。鉑龍煤礦建設機修車間、綜采設備庫、矸石山、民爆物品儲存庫、營立煤礦占用營立村土地共計66.94畝,鉑龍煤礦每年付給營立村70萬元和2000噸原煤作為占地補償。
3.古交市國土局的情況說明,證實屯川礦于1994年領取了國有土地使用證,用途為工業用地,占地面積為32001.6㎡(48畝)。因煤炭資源整合,屯川礦由鉑龍煤礦兼并,實際用地面積大于批準用地面積。鉑龍煤礦與營立村簽訂的占地補償協議中約定的用地面積未辦理合法用地手續。
4.古交市國土局出具涉嫌犯罪案件移送書及相關材料,證實2011年7月6日,營立村與鉑龍煤礦簽訂的占地補償協議涉嫌構成非法轉讓土地使用權罪。古交市國土局經過調查,鉑龍煤礦實際占用營立村集體土地62024.49㎡(93畝),將案件移送古交市公安局偵辦。
5.銀行回單、收款收據、情況說明,證實截至2016年8月,鉑龍煤礦共計支付營立村占地補償費310萬和原煤1092.78噸。
6.被告人馬某某的供述:鉑龍煤礦的前身是屯川煤礦,2009年4月份,由山西煤銷集團整合成鉑龍煤礦。2011年7月,鉑龍煤礦的礦長倪某說鉑龍煤礦需要占用營立村的土地,我就安排村辦公室主任馬某甲去和倪某具體辦理簽訂合同的事宜。
7.證人倪某的證言:2011年7月,我當時任鉑龍煤礦礦長。根據鉑龍煤礦初步設計要求,需要征用營立村的土地,我就和村主任馬某某談了這個事情,當時談的時候還有村委會的其他人,談好之后我就代表礦方跟村委會簽訂了占地補償協議。該協議中約定的土地是鉑龍煤礦準備占用的土地。
8.證人馬某乙的證言:我從2009年12月至今擔任營立村副書記。2011年7月,馬某某、馬某甲和我,當時在馬某甲家,馬某某說想把鉑龍煤礦占用的土地,以每年70萬元加2000噸煤的價格租給鉑龍煤礦。當時是口頭商量的,應該沒有會議紀要。
9.證人馬某丙的證言:我從2009年擔任營立村副主任,2011年鉑龍煤礦占用營立村土地的事我不清楚,這個事是馬某某辦完以后,跟我們班子成員通了下氣,事前沒有開過會,也沒有商量過。
10.到案經過,證實2017年4月25日,涉嫌非法轉讓土地使用權案的馬某某到古交市公安局經偵隊投案。
二、2008年2月,李某甲申請登記注冊成立個體工商戶古交市大川西路俊偉房屋修繕隊,從事工程建設。2008年,古交市委辦公廳、古交市政府辦公廳聯合下文,將營立村確定為新農村建設點。2009年至2013年期間,時任營立村書記兼主任的被告人馬某某負責營立村新農村建設工程,李某甲承攬了營立村新農村建設工程。2012年,馬某某的朋友王某將一輛購買于2008年7月28日,含稅價554675元的×××號豐田二手車,開到營立村讓馬某某出售。2012年4月,馬某某提出,將×××號豐田車以80萬元賣給李某甲。李某甲考慮到馬某某負責營立村新農村工程建設和工程款結算,便同意了。2012年12月10日,李某甲從營立村結算工程款80萬元。當日,李某甲安排兒子李某乙給馬某某提供的兩個賬戶分別打入30萬元,剩余20萬元取出現金給了馬某某。事后,馬某某支付王某20萬元,剩余60萬余元至今未付。2015年10月30日,李某甲又以20萬元的價格將該車出售給雷某。經價格認定,×××號豐田車2012年12月的市場零售價為30萬元。
原審認定上述事實的證據有:
1.馬某某任職情況,證實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馬某某任營立村村主任;2011年12月至2017年4月,馬某某任營立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
2.個體工商戶設立登記申請書、房屋租賃場地證明、租房協議,證實李某甲于2008年2月申請登記注冊成立個體工商戶古交市大川西路俊偉房屋修繕隊。
3.古交市馬蘭鎮人民政府關于審批《營立村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的報告、古交市馬蘭鎮人民政府關于促進我鎮新農村建設的意見、古交市委辦公廳、古交市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古交市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新農村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及古交市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新農村建設實施方案,證實營立村被古交市納入新農村建設點。
4.施工協議、工程項目結算書、營立村付李某甲工程款明細,證實李某甲承攬了營立村的新農村建設工程。
5.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稅收通用繳款書,證實×××號豐田車于2008年7月28日購買,購買價51.1萬元;繳納車輛購置稅43675元。
6.證人王某的證言:馬某某是我的朋友,×××號豐田車是我開到營立村的,馬某某把車以80萬賣給李某甲后,給了我20萬元,剩余60萬元還沒給我。
7.證人李某2的證言:2008年,我公司花五十七八萬購買了一臺×××豐田車,跑了二三年,王某說幫我賣就開走了。
8.證人李某甲的證言:2008年3月,我成立了俊偉房屋修繕隊,從事工程建設。2009年至2013年,馬某某任營立村主任,營立村的新農村建設及工程款的結算主要由馬某某負責。這期間,我承攬了營立村新農村建設工程。2012年4月,馬某某提出將一臺豐田車以80萬元賣給我,等村里付了工程款后,再將80萬給他,我就同意了。2012年12月,馬某某說村里有錢了,我開了80萬元的稅票,馬蘭鎮農經站將80萬元工程款打到我賬戶。當天,馬某某發短信給了我兩個賬戶,讓各打30萬元,剩下的20萬元給他現金。我安排兒子李某乙給他提供的兩個賬戶分別打了30萬元,取出20萬元現金給了馬某某。后來馬某某既沒有給結算工程款,也沒有再給過我任何工程。2013年底,我到古交市紀委和古交市公安局舉報他。2014年1月,馬某某讓馬某乙將豐田車給了我。2015年12月,我把這臺車以20萬元賣給了雷某。
9.被告人馬某某的供述:2006年營立村被古交市確定為新農村建設點;2010年又被確定為新農村建設示范點。新農村建設資金政府撥了600萬元,企業捐了20萬元,還有就是占地款。新農村建設工程主要由我負責,李某甲干了六百來萬的工程。2012年四五月份,通過我介紹,李某甲說好以80萬元購買王某的豐田車,后來李某甲就把車開走了。營立村支付李某甲80萬元工程款后,我征得王某同意,讓李某甲給邢某轉了30萬元;給馬某3轉了30萬元。李某甲的兒子李某乙給了我20萬元現金,我把20萬元給了王某。車是付錢之前給的李某甲,后來村委會借用了一段時間。
10.記賬憑證、營立村財務支出審批單、支票存根、發票、收條,證實2012年12月10日,經馬某某批準,營立村支付李某甲工程款80萬元。
11.個人存取款憑條,證實2012年12月10日,李某乙給邢某個人賬戶付款30萬元;給馬某3個人賬戶付款30萬元。
12.證人邢某的證言:2012年12月10日,馬某某還過我30萬元。
13.證人馬某丙的證言:2012年12月10日,馬某某還過我30萬元。
14.證人馬某乙的證言:2012年,王某將×××號車開到營立村鳳凰山莊,我開上為村里辦事用了兩三年。2014年臘月,馬某某讓我把車給了李某甲。
15.證人雷某的證言及賣車協議,證實2015年10月30日,李某甲將×××豐田車以20萬元賣給雷某。
16.古交市物價局價格認證中心價格認定結論書,證實×××號豐田車,2012年12月的市場零售價格為30萬元。
17.馬某某的戶籍證明,證實馬某某的基本身份信息。
關于辯護人提供的證據分析認定如下:
2006年屯川礦與營立村簽訂的占地協議,營立村的說明、匯報材料,以及營立村支部和村委會的情況說明,辯護人主要想證明涉案土地2006年已出租,馬某某僅是續租土地,而且租賃土地一事馬某某在兩委班子上通報過。但2011鉑龍煤礦與營立村簽訂的占地補償協議的內容是“鉑龍煤礦為適應煤礦發展的趨勢,建成山西煤銷集團現代化示范礦井,需要占用營立村的土地”。證人倪某的證言是“根據鉑龍煤礦初步設計要求,需要征用營立村的土地。該協議中約定的土地是鉑龍煤礦準備占用的土地”。從這兩份證據可以證實涉案土地不是以前就占用的,而是當時準備占用的。另外時任營立村副主任的馬某丙的證言是“2011年鉑龍煤礦占用營立村土地的事我不清楚,這個事是馬某某辦完以后,跟我們班子成員通了下氣,事前沒有開過會,也沒有商量過”。由此可以證實馬某某租賃土地的行為是其個人行為,不是集體研究決定的。
以上證據經原審舉證、質證,足以認定。
原審法院認為,被告人馬某某在擔任營立村主任期間,以牟利為目的,違反土地管理法規,非法將村集體所有的66.94畝土地轉讓給企業使用,情節特別嚴重。其行為已構成非法轉讓土地使用權罪。馬某某在擔任營立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期間,在協助人民政府管理營立村新農村建設工程項目過程中,利用工程發包和工程款結算審批的職務之便,以明顯高于市場的價格向請托人出售汽車,變相索賄50萬元,數額巨大。其行為已構成受賄罪。公訴機關指控罪名成立。辯護人的辯護觀點,法院不予采納。馬某某屬索賄,應從重處罰。馬某某一人犯兩罪,應當數罪并罰。馬某某受賄所得應予追繳。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條、第三百八十五條第一款、第三百八十六條、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第(二)項、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第六十九條第一、三款、第五十二條、第五十三條、第六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破壞土地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第(三)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的解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受賄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一條、《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貪污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第一款、第十八條、第十九條第一款的規定,判決:一、被告人馬某某犯非法轉讓土地使用權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10萬元;犯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20萬元;數罪并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五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30萬元。二、受賄所得50萬元,繼續向被告人馬某某追繳。
上訴人馬某某的上訴理由,認為:1.其應當為自己任職期間簽訂協議中涉及租用土地中的農用地面積中的超過原企業租用地面積承擔法律責任;2.收取的占地使用費全部用于營立村集體開支;3.收取的60萬元涉案款系民間借貸;4.其系投案自首。綜上,原審認定其犯非法轉讓土地使用權罪及受賄罪的事實不清、證據不足,請求二審改判或發回重審。
辯護人的辯護意見是,1.馬某某應當為自己任職期間簽訂協議中涉及租用土地中的農用地面積中的超過原企業租用地面積承擔法律責任;2.具有自首情節;3.該轉讓土地的行為是經過村委會其他成員協商并在取得同意后簽訂的,并非個人行為;4.上訴人沒有利用職務之便收受賄賂,為他人謀取利益,不構成受賄罪。請求二審發回重審,查明事實后依法改判。
經二審審理查明的事實及證據與一審相同,法院予以確認。
案例判決
二審法院認為,上訴人馬某某以牟利為目的,違反土地管理法規,非法轉讓土地使用權,情節特別嚴重,其行為已構成非法轉讓土地使用權罪。上訴人馬某某在任職期間利用職務便利變相索取他人財物,數額巨大,其行為已構成受賄罪。
關于上訴人及其辯護人所提“應當為自己任職期間簽訂協議中涉及租用土地中的農用地面積中的超過原企業租用土地面積承擔法律責任”的辯解及辯護意見,經查,2011年7月6日,鉑龍煤礦與營立村簽訂占地補償協議。鉑龍煤礦建設機修車間、綜采設備庫、矸石山、民爆物品儲存庫、營立煤礦占用營立村土地共計66.94畝,鉑龍煤礦每年付給營立村70萬元和2000噸原煤作為占地補償。該協議屬于上訴人在任職期間與鉑龍煤礦新簽訂的一份占地補償協議,該行為違反《土地管理法》規定,該過程未經村集體研究決定、未經有關部門批準。故上訴人應對自己非法轉讓土地的行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上訴人及其辯護人所提對超過原企業租地面積承擔法律責任的理由不足,法院不予采納。
關于上訴人所提“收取的60萬元涉案款系民間借貸”及其辯護人所提“上訴人沒有利用職務之便收受賄賂為他人謀取利益不構成受賄罪”的辯解及辯護意見,經查,上訴人在擔任營立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期間,在協助人民政府管理營立村新農村建設工程項目過程中,利用工程發包和工程款結算審批的職務便利,以明顯高于市場價格向他人出售汽車,變相索取了數額巨大款項的行為,符合受賄罪的構成要件。故上訴人及其辯護人所提系民間借貸或不構成受賄罪的理由不足,法院不予采納。
關于上訴人及其辯護人所提“具有自首情節”的辯解及辯護意見,經查,上訴人雖系主動到案,但其對主要的犯罪事實未能如實供述,不符合自首的法律規定。故上訴人及辯護人所提認定自首情節的理由不足,法院不予采納。
關于上訴人所提“收取的占地使用費全部用于營立村集體開支”及其辯護人所提“該轉讓土地的行為是經過村委會其他成員協商并在取得同意后簽訂的并非個人行為”等辯解及辯護意見,經查,上述理由或與審理查明的事實不符或不影響本案定性,故法院不再進行重復評述。原判根據上訴人的犯罪事實、犯罪性質、情節和對社會的危害程度,綜合考慮予以量刑,并無明顯不當。
綜上,原判認定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適用法律正確,量刑適當,審判程序合法。2018年3月20日,二審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定,裁定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本裁定為終審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