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釋義與典型案例分析
- 翟繼光
- 5973字
- 2021-08-20 17:49:13
第七章 法律責任
一、非法轉讓土地與破壞耕地的法律責任
(一)非法轉讓土地與改變土地用途的法律責任
法律條文
第七十四條 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沒收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設施;可以并處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釋義
本條規定了非法轉讓土地與改變土地用途的法律責任。法律責任是指違法者對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具有強制性的法律上的責任。法律責任分為:刑事法律責任、民事法律責任、行政法律責任、經濟法律責任、違憲法律責任。
根據《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三十六條的規定,對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制定前已建的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用途的建筑物、構筑物重建、擴建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根據《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三十八條的規定,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四條的規定處以罰款的,罰款額為非法所得的50%以下。
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沒收非法所得”是否包含沒收土地問題的答復》(1990年8月2日)的規定,來函所述案件應當適用《土地管理法》(1988年修訂)第四十七條的規定,即“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的,沒收非法所得,限期拆除或者沒收在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設施,并可以對當事人處以罰款。”這條規定的“沒收非法所得”不能解釋為包含沒收土地。對這一案件的非法出賣自留地的農民,我們考慮,在給予沒收非法所得和罰款的處罰后,可以不收回該自留地的使用權;同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也可以對該自留地的使用權作出處理。
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賣房等行為是否按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買賣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的行為予以處罰的答復》(1991年5月23日)的規定,所述賣房等行為有些確實有問題,涉及的法律問題須另行研究作出規定,不宜將這些行為按《土地管理法》(1988年修訂)第四十七條規定的買賣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行為予以處罰。
(二)非法占用破壞耕地的法律責任
法律條文
第七十五條 違反本法規定,占用耕地建窯、建墳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礦、取土等,破壞種植條件的,或者因開發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鹽漬化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農業農村主管部門等按照職責責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可以并處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釋義
本條規定了非法占用破壞耕地的法律責任。本條是2019年修改《土地管理法》時,由原第七十四條修改而來的,原法條中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修改為“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農業農村主管部門等按照職責”。
根據《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四十條的規定,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五條的規定處以罰款的,罰款額為耕地開墾費的2倍以下。
根據《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第三十二條的規定,違反該條例規定,破壞或者擅自改變基本農田保護區標志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或者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恢復原狀,可以處1000元以下罰款。
根據《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第三十三條的規定,違反該條例規定,占用基本農田建窯、建房、建墳、挖砂、采石、采礦、取土、堆放固體廢棄物或者從事其他活動破壞基本農田,毀壞種植條件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或者治理,恢復原種植條件,處占用基本農田的耕地開墾費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拒絕復墾與非法占用土地的法律責任
(一)拒絕復墾的法律責任
法律條文
第七十六條 違反本法規定,拒不履行土地復墾義務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責令繳納復墾費,專項用于土地復墾,可以處以罰款。
法律釋義
本條規定了拒絕復墾的法律責任。
根據《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一條的規定,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五條的規定處以罰款的,罰款額為土地復墾費的2倍以下。
根據《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第三十四條的規定,侵占、挪用基本農田的耕地開墾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或者紀律處分。
(二)非法占用土地及改變土地用途的法律責任
法律條文
第七十七條 未經批準或者采取欺騙手段騙取批準,非法占用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責令退還非法占用的土地,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沒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設施,可以并處罰款;對非法占用土地單位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超過批準的數量占用土地,多占的土地以非法占用土地論處。
法律釋義
本條規定了非法占用土地及改變土地用途的法律責任。
根據《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三十四條的規定,違反該條例第十七條的規定,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禁止開墾區內進行開墾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條的規定處罰。
根據《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二條的規定,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條的規定處以罰款的,罰款額為非法占用土地每平方米30元以下。
根據《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第三十條的規定,違反該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照《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從重給予處罰:(1)未經批準或者采取欺騙手段騙取批準,非法占用基本農田的;(2)超過批準數量,非法占用基本農田的;(3)非法批準占用基本農田的;(4)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基本農田的。
三、非法占用土地建房與非法批準占用土地的法律責任
(一)農村村民非法占用土地建房的法律責任
法律條文
第七十八條 農村村民未經批準或者采取欺騙手段騙取批準,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責令退還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
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準,多占的土地以非法占用土地論處。
法律釋義
本條規定了農村村民非法占用土地建房的法律責任。本條是2019年修改《土地管理法》時由原第七十七條修改而來,原法條中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修改為“農業農村主管部門”。
農業農村部是國務院組成部門,為正部級。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農業農村部。
農業農村部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三農”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主要職責是:
(1)統籌研究和組織實施“三農”工作的發展戰略、中長期規劃、重大政策。組織起草農業農村有關法律法規草案,制定部門規章,指導農業綜合執法。參與涉農的財稅、價格、收儲、金融保險、進出口等政策制定。
(2)統籌推動發展農村社會事業、農村公共服務、農村文化、農村基礎設施和鄉村治理。牽頭組織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指導農村精神文明和優秀農耕文化建設。指導農業行業安全生產工作。
(3)擬訂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和鞏固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政策。負責農民承包地、農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有關工作。負責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指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和集體資產管理工作。指導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與發展。
(4)指導鄉村特色產業、農產品加工業、休閑農業和鄉鎮企業發展工作。提出促進大宗農產品流通的建議,培育、保護農業品牌。發布農業農村經濟信息,監測分析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承擔農業統計和農業農村信息化有關工作。
(5)負責種植業、畜牧業、漁業、農墾、農業機械化等農業各產業的監督管理。指導糧食等農產品生產。組織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指導農業標準化生產。負責雙多邊漁業談判和履約工作。負責遠洋漁業管理和漁政漁港監督管理。
(6)負責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組織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追溯、風險評估。提出技術性貿易措施建議。參與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國家標準并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指導農業檢驗檢測體系建設。
(7)組織農業資源區劃工作。指導農用地、漁業水域以及農業生物物種資源的保護與管理,負責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耕地及永久基本農田質量保護工作。指導農產品產地環境管理和農業清潔生產。指導設施農業、生態循環農業、節水農業發展以及農村可再生能源綜合開發利用、農業生物質產業發展。牽頭管理外來物種。
(8)負責有關農業生產資料和農業投入品的監督管理。組織農業生產資料市場體系建設,擬訂有關農業生產資料國家標準并監督實施。制定獸藥質量、獸藥殘留限量和殘留檢測方法國家標準并按規定發布。組織獸醫醫政、獸藥藥政藥檢工作,負責執業獸醫和畜禽屠宰行業管理。
(9)負責農業防災減災、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治工作。指導動植物防疫檢疫體系建設,組織、監督國內動植物防疫檢疫工作,發布疫情并組織撲滅。
(10)負責農業投資管理。提出農業投融資體制機制改革建議。編制中央投資安排的農業投資項目建設規劃,提出農業投資規模和方向、扶持農業農村發展財政項目的建議,按國務院規定權限審批農業投資項目,負責農業投資項目資金安排和監督管理。
(11)推動農業科技體制改革和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指導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和農技推廣體系建設,組織開展農業領域的高新技術和應用技術研究、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推廣。負責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督管理和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
(12)指導農業農村人才工作。擬訂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并組織實施,指導農業教育和農業職業技能開發,指導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農業科技人才培養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作。
(13)牽頭開展農業對外合作工作。承辦政府間農業涉外事務,組織開展農業貿易促進和有關國際交流合作,參與對外援助政策、農業貿易規則擬訂及談判,具體執行有關農業援外項目,組織有關國際公約履約和協定執行。
(14)完成黨中央、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任務。
(二)非法批準占用土地的法律責任
法律條文
第七十九條 無權批準征收、使用土地的單位或者個人非法批準占用土地的,超越批準權限非法批準占用土地的,不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用途批準用地的,或者違反法律規定的程序批準占用、征收土地的,其批準文件無效,對非法批準征收、使用土地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非法批準、使用的土地應當收回,有關當事人拒不歸還的,以非法占用土地論處。
非法批準征收、使用土地,對當事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法律釋義
本條規定了非法批準占用土地的法律責任。
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答復》(法工委復字〔1992〕116號)的規定,《土地管理法》(1988年修正)第四十八條規定,“無權批準征用、使用土地的單位或者個人非法批準占用土地的,超越批準權限非法批準占用土地的,批準文件無效,對非法批準占用土地的單位主管人員或者個人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收受賄賂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非法批準占用的土地按照非法占用土地處理。”根據上述規定,我們同意你局的意見,對非法批準占用的土地,可以區別全民所有制單位、城市集體所有制單位、鄉(鎮)村企業、農村居民或者城鎮非農業戶口居民,分別按照《土地管理法》(1988年修正)第四十三條、第四十四條、第四十五條、第四十六條的規定處理。
四、侵占征地補償費與拒絕交還土地的法律責任
(一)侵占挪用征地補償費的法律責任
法律條文
第八十條 侵占、挪用被征收土地單位的征地補償費用和其他有關費用,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
法律釋義
本條規定了侵占挪用征地補償費的法律責任。
(二)拒絕交還土地的法律責任
法律條文
第八十一條 依法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當事人拒不交出土地的,臨時使用土地期滿拒不歸還的,或者不按照批準的用途使用國有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責令交還土地,處以罰款。
法律釋義
本條規定了拒絕交還土地的法律責任。
根據《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三條的規定,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八十條的規定處以罰款的,罰款額為非法占用土地每平方米10元以上30元以下。
根據《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五條的規定,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規定,阻撓國家建設征收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責令交出土地;拒不交出土地的,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五、擅自流轉集體土地的法律責任
法律條文
第八十二條 擅自將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通過出讓、轉讓使用權或者出租等方式用于非農業建設,或者違反本法規定,將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通過出讓、出租等方式交由單位或者個人使用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并處罰款。
法律釋義
本條規定了擅自流轉集體土地的法律責任。本條是2019年修改《土地管理法》時由原第八十一條修改而來。
原《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一條規定:“擅自將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于非農業建設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并處罰款。”
根據《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三條的規定,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二條的規定處以罰款的,罰款額為非法所得的5%以上20%以下。
六、拒不拆除與土地執法人員違法責任
(一)拒不執行限期拆除的法律責任
法律條文
第八十三條 依照本法規定,責令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設施的,建設單位或者個人必須立即停止施工,自行拆除;對繼續施工的,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有權制止。建設單位或者個人對責令限期拆除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責令限期拆除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期滿不起訴又不自行拆除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費用由違法者承擔。
法律釋義
本條規定了拒不執行限期拆除的法律責任。
根據《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三十五條的規定,在臨時使用的土地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構筑物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二)土地執法人員違法責任
法律條文
第八十四條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農業農村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
法律釋義
本條規定了土地執法人員的違法責任。本條是2019年修改《土地管理法》時由原第八十四條修改而來,原法條中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修改為“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農業農村主管部門”。
-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大全(最新實用版)
- 最新領導干部依法行政常用法律法規手冊(第5版)
- 法律一本通:土地管理法一本通
- 煤礦安全規程(2022年修訂版)
- 農民工打工維權常見法律問題案例解析
- 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最新修正本)
- 國家安全法律法規速查通(2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2014最新修正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英雙語)
- 2022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法律法規全書(含相關政策及法律解釋)
- 城市土地立體化開發利用法律調控規制:結合深圳前海綜合交通樞紐建設之探索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注釋本
- 法學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課程教學改革
- 企業與公司法學(第八版)
- 全國“七五”普法學習讀本 保護水資源綜合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