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森林報
- (蘇)比安基
- 3768字
- 2020-09-11 13:44:55
天南海北趣聞
無線電呼叫
請注意!請注意!
列寧格勒廣播電臺——《森林報》廣播。
今天,三月二十二日,是春分,我們開辟來自蘇聯各地的無線電通報欄目。
我們向北方和南方、東方和西方的人們呼叫。
我們向凍土帶和原始林區、草原和山區、海洋和沙漠的人們呼叫。
請告訴我們:今天你們那里發生了什么?
請收聽!請收聽!
北極廣播電臺
我們這兒正在慶祝盛大的節日:經過了漫長的黑夜后今天第一次見到了陽光!
今天是太陽在北冰洋上露出它邊緣的第一天——只露了個頭頂。幾分鐘后它又藏了起來。
兩天以后太陽已經會沿北極爬行了。
再過兩天它就會升起來,最終會整個兒脫離洋面升起。
現在我們有了自己短促的白晝,從早到晚一共不過一個小時:畢竟陽光在不斷增加,明天白晝會長些,后天會更長些。
我們這兒海水和陸地都覆蓋著深深的積雪和厚厚的冰層。白熊在自己的冰窟窿——熊洞里沉睡。任何地方都看不到一絲綠芽,也沒有鳥類。只有嚴寒和暴風雪。
中亞廣播電臺
我們已經完成馬鈴薯的種植,開始播種棉花。太陽烤得滿街塵土飛揚。桃樹、梨樹和蘋果樹正在開花。扁桃、杏、銀蓮花和風信子的花已經謝了。種植防護林帶的工作已經開始。
在我們這兒越冬的烏鴉、寒鴉、白嘴鴉和云雀正啟程飛向北方。我們夏季的鳥類已經飛來:燕子、白腹雨燕。大野鴨已經在樹洞和土穴里孵出小鴨子,小鴨跳出了巢穴,正在泅水。
遠東廣播電臺
我們這兒的狗已從冬眠中蘇醒。
不,不,你們沒聽錯:我們說的正是狗,而不是熊、旱獺,也不是獾。
你們可曾認為任何地方的狗都不冬眠?可我們這兒它們卻要冬眠,冬天睡大覺。
我們這兒就生長著一種特殊的狗——野生狗。它的個頭兒比狐貍小,腿短短的。它的皮毛是棕色的,又密又長,連耳朵也看不見。它爬進洞穴過冬,像獾一樣睡大覺。現在它已蘇醒過來,開始捉老鼠和魚。
它的名字叫貉[11],樣子像美洲的一種小熊——浣熊。
在南部沿海我們開始捕撈一種扁平的魚——比目魚。在烏蘇里地區的密林中老虎已經產下幼崽。小虎崽兒已經睜開眼。
我們一天天地在等待從大洋進入內河的“過境”魚,它們是到這兒產卵的。
西烏克蘭廣播電臺
我們正在播種小麥。
白鸛從南非回到我們這兒。我們喜歡它們在我們的農舍頂上居住,所以為它們把舊的車輪搬上了屋頂。
現在鸛把樹條和枝葉拖來放到車輪上做窩。
我們的養蜂人坐立不安:金光燦燦的蜂虎鳥來了。這些精致細巧、服飾華美的小鳥喜歡把蜜蜂當成美餐。
請收聽!請收聽!
凍土帶亞馬爾半島廣播電臺
我們這兒依然是嚴冬,嗅不到春的氣息。
一群北方的鹿正在尋覓苔蘚充饑,用蹄子扒開積雪,踩開冰層。
到時候還會有烏鴉飛來我們這兒!我們慶祝四月七日的烏鴉節。從烏鴉飛來這天起,我們這兒就算春天開始了,就如在你們列寧格勒從白嘴鴉飛來之日算起那樣。我們這里壓根兒就沒有白嘴鴉。
新西伯利亞原始森林廣播電臺
我們這兒大概和你們列寧格勒近郊一樣:因為你們也地處原始森林帶——針葉林和混合林帶,廣闊的原始森林地帶覆蓋著我們全國。
我們這兒夏天才有白嘴鴉,但春天是從寒鴉飛來算起的:寒鴉是離開我們這兒去越冬,到春天最先飛回我們這兒的鳥類。
我們這兒春天是和諧的季節,過得也快。
外貝加爾草原廣播電臺
一群大脖子的羚羊——黃羊——已啟程向南行動:它們正離開我們向蒙古遷徙。
最初的解凍天氣對它們來說真是大難臨頭的日子。白天在底下融化的積雪到嚴寒的夜晚變成了冰。整個平坦的草原到處都成了溜冰場。黃羊光滑的骨質蹄子在冰上打滑,如同走在鏡子上一樣,四腿向各方滑去。
而疾走如風的四趾才是羚羊救命的唯一保障。
如今在春季結薄冰的天氣里會有多少黃羊命喪于狼和其他猛獸之口!
高加索山區廣播電臺
我們從春季到冬季是自下而上過渡的。
高山之巔大雪紛飛,而山下的谷地卻淫雨霏霏,溪水奔流,最初的春季汛期開始了。河水喘息著從兩岸涌出,滾滾濁流勢不可擋地奔向大海,在自己前進的道路上把一切掃蕩干凈。
山下的谷地里鮮花盛開,樹木長出了葉子。綠色植被一天天地沿著溫暖向陽的山坡向高處攀登。
跟隨著綠色植被的足跡,飛鳥紛至沓來,嚙齒動物和食草動物也跟著向高處攀登。狼、狐貍、歐林貓,甚至威脅人類的豹子,都在追逐著狍子、兔子、鹿、山綿羊和山羊。
冬天正向山頂退卻。春天緊隨其后,步步逼近,和春一起上山的則是所有的生靈。
請收聽!請收聽!
海洋廣播電臺
北冰洋廣播電臺
沿洋面向我們漂來浮冰,是整塊整塊的冰原。冰上躺著海豹——淺灰色的海洋獸類,身體兩側顏色較深,這是格陵蘭母海豹。它們在這兒的冰上直接產下自己的白色幼崽。小海豹毛茸茸的,白得跟雪一樣,鼻子是黑的,眼睛也是黑的。
海豹崽兒還很久不能進入水中,還需很久臥在冰上:因為它們不會游泳。
黑頭黑臉、身體兩側也呈黑色的海豹也爬上了浮冰,它們是老的格陵蘭公海豹。它們身上正在褪換又短又硬的淺黃色皮毛。它們也到了臥冰漂流的時候,直到換毛結束。
這時整個北冰洋上空有偵察員駕機飛行:他們是來察看眼下冰原上哪兒是母海豹和幼崽的棲息地,哪兒是公海豹換毛的棲息地。
偵察歸來后他們就向輪船上的船長報告海豹密集的地方——密集到看不見它們身下的冰層。
在兩舷配有獵手的專用捕獵船就在冰原之間迤邐曲折地駛向那里,從事捕獵海豹的營生。
黑海廣播電臺
我們這兒沒有自己的海豹。非常難得有人會僥幸撞見這種野獸。它從水里露一下三米長的脊背又消失了。這是在經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和地中海時偶爾游向我們的黑海豹。
不過我們這兒有數量很多的另一種動物:歡樂的海豚。現在在巴統市近郊正好是捕獵海豚的旺季。
獵人們乘坐機帆船出海。他們觀察海鷗從四面八方云集而至的地方,那里就是海豚群集之處。那地方有小魚的魚群出沒,所以海豚就來了。
海豚喜歡嬉戲:在水面上打滾翻身,就如馬兒在草地上那樣,有時一條接一條魚貫著躍出水面,在空中翻跟頭。不過這時你是不可能靠近它們去開槍的:它們會溜之大吉。只有當它們在那里覓食,填飽肚皮的時候,船只才能靠近到離它們大約十至十五米的地方,這里能順當地向它們開槍射擊并把它提到船舷上,使打死的海豚不至于沉入水中。
里海廣播電臺
我們這兒北邊還是冰雪世界,所以那里有很多海豹的棲息地。
只是我們這兒小海豹已經長大,而且換了毛,換上了深灰色的皮襖,以后要變成藍灰色的皮襖。母海豹已經越來越少地從往常出沒的圓圓的冰窟窿里爬出來:這是它們最后幾次給自己孩子喂奶了。
母海豹也已開始換毛。它們已到游向別的冰塊的時候,那里有整群整群的公海豹,它們在一起換毛。它們身下的冰塊已在融化,開裂。所以海獸們只好到岸邊,在淺沙灘和淺水灘等著把毛換好。
游經我們這兒的魚類有里海鯡魚、鱘魚、歐鰉和許多別的魚——它們已經從整個里海匯成密集的一個個群體,游向伏爾加河和烏拉爾河河口,這時這兩條河流正從上游的冰封中解放出來。
于是爭先恐后的競渡開始了:魚兒一群接一群地逆流而上,彼此推搡擠壓,奔涌著在那里產卵——它們自己也曾在遙遠的北方,在這兩條河里,以及它們的大支流和小河汊里破卵而生。
整條伏爾加河、卡馬河、奧卡河、整條烏拉爾河及其支流沿岸,漁民們準備了漁具來對付急切全力還鄉的魚群。
波羅的海廣播電臺
我們這兒漁民們已做好準備,去捕撈黍鯡魚、鯡魚、鱈魚,在芬蘭灣和里加灣,等冰塊消退,就捕歐白鮭魚、胡瓜魚和鮭鱒魚。
我們的港口一個接一個地解了凍,船只從那里駛上遙遠的航程。
貨船開始從世界各地向我們這兒駛來。冬季正在結束,波羅的海上歡樂的時節正在來臨。
請收聽!請收聽!
中亞沙漠廣播電臺
我們這兒春天也是快樂的。正下著雨。高溫天氣還沒有到來。到處,甚至在沙漠里,都開始冒出不知哪兒來的小草。
灌木長出了葉子。沉睡了一冬的動物從地下走了出來。屎殼郎和象甲開始飛舞;明晃晃的吉丁蟲布滿了灌木叢。蜥蜴、蛇、烏龜、黃鼠、沙鼠和跳鼠正在爬出深深的洞穴。
成群巨大的黑色禿鷲從山上飛下來捕獵烏龜。
禿鷲善于用自己長長的鉤形喙從烏龜的骨甲內啄食龜肉。
春季的來客都飛來聚會了:小巧的沙漠鶯、善舞的石雕、無所不能的云雀(有大型的韃靼云雀和小巧的亞洲云雀,也有黑云雀、白翅云雀和鳳頭云雀)。
因為有了明媚和藹的春天,就連沙漠你也不能稱之為死亡之地:它擁有多少形形色色的生靈啊!
我們的廣播——來自蘇聯各地的無線電通報到此結束。
我們的下次廣播在六月二十二日。
[1] 在俄語中“柔荑花序”和“耳環”兩詞的發音和拼寫完全相同,都讀如“謝遼什卡”。“柔荑花序”是植物學名詞,指具有許多單性花的下垂的軸上生長的穗狀花序,如柳、樺的花都屬此類。
[2] 柱頭,植物學名詞,它是花中雌蕊的頂端,能承受花粉。
[3] 在俄語中“小石楠”這個詞按其讀音和構成,意思就是“下面白”。
[4] 又譯“禿鼻鴉”,成大群筑巢于高大喬木。
[5] 屬于雀形目的鳥類,以昆蟲為食。
[6] 這是一個昆蟲的種類,屬于翅目,成蟲出現于早春。俄語中“
翅目”一詞與“春歌”一詞同音同形,故譯者又依其成蟲出現于早春的特點,權將其譯為“迎春蟲”。
[7] 款冬是菊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圓形,可入藥,有祛痰功效,一面光滑,貼到臉上有涼意,另一面有茸毛,貼到臉上有暖意,故俄語中該植物有一個有趣的名稱,如按字面意譯當為“親娘和后娘”。
[8] 這是昆蟲的一個種類,學名為蜣螂。俄語中該詞的意思和“屎殼郎”相近,故未按正式學名譯。
[9] 這也是嚙齒目哺乳動物,該名稱在俄文中是個詞組,若按字面機械翻譯則為“水老鼠”,但它是一個專門學名,所以不能這么譯。
[10] 野鵝即大雁。
[11] “貉”這個名稱在俄文中是由兩個單詞組成的詞組表示的,按字面直譯是“類浣熊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