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我的知識大樹

從事投資多年以后,我深刻意識到,投資所需要的知識是無止境的。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和思維框架,是塑造投資能力的起點,而這與我的兒時際遇不無關系。

獨立思考的種子

1972年,我出生在河南省駐馬店市的一個雙職工家庭。作為雙職工家庭的孩子,有個“最大的好處”就是沒有人管,可以趁父母上班時偷跑出去。我經常和一群小伙伴集體出游、四處玩耍。那時我不愛上學,滿腦子都是對“仗劍走天涯”的憧憬,想做一名游俠縱橫江湖。記得當時看完一部很火的電影《少林寺》,我還真的“投奔”嵩山,想學蓋世神功。小學時我的成績很差(唯獨體育還好),整天和一群小伙伴踢球、打球、在河里游泳,差點沒考上初中。說“差點”,是因為那時候小學考初中的最低錄取分是140分,而我考了141分,剛好就多了1分。進入初中以后,當時的班主任游仙菊老師還時常鼓勵我,讓我把分散的精力集中起來,好好用于功課。

雖然不喜歡學校里的功課,但我從小就喜歡讀各種各樣的書。那時我覺得,別人能告訴我的,書里可能都有;但書里有的,別人未必知道。我從書中看到的世界,要比四處閑逛看到的大得多。當時家里有一位親戚在市圖書館工作,父母就經常把我“扔”到這位親戚那里,親戚怕我亂跑,就把我“鎖”在圖書館里。我雖然天生好動,卻能夠安靜下來,一個人在圖書館里看一整天的書。當時,我對讀書特別癡迷,讀了很多不同種類的書:武俠小說、散文詩歌、人物傳記……包括很多東歐國家和蘇聯作者的書。我印象最深的一本書是蘇聯作家米哈依爾·肖洛霍夫(Mikhail Sholokhov)創作的長篇小說《靜靜的頓河》,里面有一句話對我影響很大:“人們正在那里決定著自己的和別人的命運,我卻在這兒牧馬。怎么能這樣呢?應該逃走,不然我就會越陷越深,不能自拔。”現在回想,這些書不僅僅讓我對知識的涉獵更加豐富,也給了我人生智慧的啟迪。

當幾乎讀完所有我感興趣的“文藝”書后,有一些學術書籍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方面,這些邏輯性極強的書提供了嚴謹的問題分析框架;另一方面,這些分析的背后還有許多關于人類正義感和社會道德判斷的內容,令人深思。伴隨著閱讀的深入,我不斷意識到,原來深入思考、邏輯推理和縝密決策是這樣有趣的事情。可能正是從那時起,我突然在功課上認真起來,開始努力提高文化課成績,渴望能考上最好的大學,去更大的城市,接受最好的教育。那時我讀高中二年級,幸虧覺醒得還不晚。

中國的20世紀80年代是一個讀書和啟蒙的年代,激情、浪漫和理想主義是那個年代特有的標簽,而我尤為幸運:從小閱讀的大量書籍無疑成為我最好的伙伴,通覽閑書“走南闖北”,領略山川自然、歷史長河和人文掌故;研讀經典“醍醐灌頂”,在潛移默化中養成邏輯分析的習慣。南宋著名詩人、藏書家尤袤說:“饑讀之以當肉,寒讀之以當裘,孤寂而讀之以當友朋,幽憂而讀之以當金石琴瑟也。”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也曾說:“學習讓你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都比那天早上醒來時聰明一點點。”盡管當時讀書只在我的腦海中埋下了獨立思考的懵懂種子,但后來在東西方接受的教育,以及東西方文化的融合,讓我能夠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從外在的原理和內在的感悟出發重新提煉這些經典的智慧。時至今日,我依然享受閱讀的樂趣,家里的書架上全是好書,對一些重要讀本反復閱讀,仍能常讀常新。

記得在上學時,我受文化課上天天背誦的“三個有利于”啟發,總結出自己的“三把火”理論,即凡是能被火燒掉的東西都不重要,比如金錢、房子或者其他物質財富,而無法燒掉的東西才重要,總結起來有三樣,那就是一個人的知識、能力和價值觀,這也是深藏于內心并真正屬于自己的“三把火”。在我看來,求知、思考和實踐最能讓人保持一顆“少年心”。如果把人類掌握的所有科學知識、技術、經驗和想象力比喻成一棵知識大樹,每當不同領域的學者、不同行業的實踐者有重要著作出版,就好比這棵大樹生出新的枝丫,而我有幸能在小的時候就在這棵大樹旁采擷一二,現在依然守候著這棵大樹,通過海量的跨學科閱讀,掌握各個學科最重要的智慧,構建屬于自己的思維體系。我深刻意識到,要做出正確的決策,價值投資所需要的知識是無止境的。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尋得洞見,不僅需要掌握金融理論和商業規律,還要全面回顧歷史的曲折演進,通曉時事的來龍去脈,更要洞悉人們的內心訴求。我所堅持的和小時候熱愛的并沒有改變,全出于內心的好奇和對真理的渴望。

“小小獨角獸”

我不僅喜歡看書,還做過跟書有關的生意,嚴格來講這算是我的第一次創業。

駐馬店位于河南省中南部,有山有湖有寺,古往今來出過不少名人,我的中學校友、師兄施一公,是現在名氣最大的駐馬店人之一。他擔任過清華大學副校長,現在擔任由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聚焦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原始創新的新型高等學校——西湖大學的首任校長。他說:“駐馬店之于河南,就像河南之于中國,亦像中國之于世界。從地理、從經濟、從科技、從文化看都是這樣,我們一直在奮力追趕。”這座中原小城與火車站也有很大的關系,中國有句老話叫“靠路吃飯”,駐馬店曾是外出務工人口大市,京廣線上的火車每到駐馬店站,停的時間常常比較長。這座城市的發展曲線、許多駐馬店人的生活軌跡,可能正是靠鐵路來改變的。百年前的驛路不在,如今鐵路已成尋常交通方式,運送著物資、上大學的學生和無數外出打工者,成為某種資源分配的方式,也成為人們謀生和改變命運的軌道。勤勞的品質、通過教育改變命運的努力以及走出去闖一闖的勇氣,是這座火車站給我的啟蒙。

我家住在火車站旁,常能看到人們背著行囊搭乘火車的場景。別人可能會從中看到遠方的詩意,那時的我卻看到了眼前的生意。當時最主要的交通工具——綠皮火車常常晚點,總是超載,等車的老鄉們在候車室或者廣場上不是打盹,就是發呆。所謂商機就是解決痛點,對于候車的乘客們來說,消解無聊、制造快樂的東西就是最好的產品。于是“創業”開始了:我發動同學們從家里拿來各式各樣的小人書,有單行本,還有連環畫,到后來還有各種雜志,在火車站“擺地攤”,搞“流動借書站”,供老鄉們有償借閱。我們甚至還做起了“捆綁銷售”“套餐服務”——租5本書就送水、送零食。起初只有我一個人在火車站經營,后來高三暑假時,我還把租書、賣書的生意發展到了火車上,拉起了一個五六人的小團隊,在京廣線上“流動服務”。其實拓展“賣書場景”的另一個目的是借此機會四處游玩。那個時候,租小人書算是比較流行的,孩子們喜歡看,大人們也愛看。用現在互聯網圈的話說,也算是“共享經濟”。小人書、連環畫是那個年代最有意思的文化產品,火車站候車場景提供了巨大的流量入口和充足的用戶時間,用戶有強烈的觸發機制,而且那時還沒有手機和各種電子產品可以用來打發時間,所以形成了租小人書、連環畫的剛需。現在想想,要是當時有風險投資,沒準兒這個小生意還能拉到融資,成為“獨角獸”。這當然是笑談。

每個人都會受到幼時經歷的影響,我也不例外。我在這座城市讀書上學、踢球游泳、擺書攤,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和傳承,很多人生閱歷、社會感觸、未來憧憬都是這座城市帶給我的。記得上高中時,我擔任班長,班主任孟發志老師告訴我,要想當好班長,就一定要學會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地理解他人的感受。上大學前,為了體驗生活,我還跑到一個建筑工地干過一個月的磚瓦工。砌磚時,有人在一樓扔磚,我在二樓徒手接磚,練就了一手“硬本領”。干完活最大的體會就是,勞動是幸福的,因為干完活吃什么食物都很香。這些兒時的想法在今天仍然沒有改變,我始終希望去感同身受地了解他人的生活、處境,理解不一樣的人生際遇,認識這個豐富而變化著的世界。在今天的投資實踐中,我仍然受惠于這些難得的成長經歷,因為價值投資不是數學或推理,不能紙上談兵,必須像社會學的田野調查一樣,理解真實的生產生活場景,才能真正掌握什么樣的產品是消費者所需要的、什么樣的服務真正有意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治县| 土默特左旗| 卓尼县| 贡觉县| 积石山| 东阳市| 怀仁县| 牙克石市| 南康市| 十堰市| 万山特区| 浪卡子县| 开阳县| 贵阳市| 石城县| 巴林左旗| 泰来县| 定州市| 顺平县| 韶山市| 临泉县| 临潭县| 扎兰屯市| 满洲里市| 大关县| 芦溪县| 廊坊市| 祥云县| 卢龙县| 武隆县| 承德县| 麻城市| 泸西县| 绥中县| 织金县| 东兴市| 鄂温| 谷城县| 绥江县| 南安市|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