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櫻花贊(5)
- 當(dāng)代散文鑒賞(中國經(jīng)典名作鑒賞)
- 林可行主編
- 5420字
- 2014-03-20 22:17:42
劉再復(fù)(1941~)福建南安人。文藝?yán)碚摷摇⒆骷摇V饕髌酚小队杲z集》、《深海的追尋》、《告別》、《太陽·土地·人》、《潔白燈心草》、《尋找的悲歌》、《劉再復(fù)散文詩選》等。并在社會科學(xué)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劉再復(fù)把科學(xué)家的冷徹與詩人的熱情作適度的調(diào)和,寫出了這篇思想深邃、氣勢開闊、文筆雄放的散文詩,熔哲理思辯與抒情于一爐,形成與眾不同的獨特風(fēng)格。
大海,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它胸懷博大,充滿活力與希望。古往今來,東方西方,贊美大海的詩文難以盡數(shù)。然而《讀滄海》,卻獨辟蹊徑,巧妙地把大海比作一本巨著,說它是“展示在天與地之間的書籍,遠(yuǎn)古與今天的啟示錄,我心中不朽的大自然的經(jīng)典。”通篇圍繞一個“讀”字展開,由“打開海藍(lán)色的封面”到“從淺海讀到深海,從海平面讀到海底我神往的世界”,步步擴展,詩情層層向前推進(jìn),從而使作品獲得較大的思想容量以及感情的深度和力度。
大海是生命的搖籃,如果沒有海,地球至今仍是死寂一片;大海是力的象征,海里蘊藏著巨大的能量、海又是一部歷史,人世間流傳著許許多多人與海的故事,所以說,大海是一部內(nèi)容充實的書。
海的性格是多樣的。海,可以寄托人類的一切感情:豪放與寂寞、仇恨與愛情、誕生與死亡、明朗與朦朧。海,也具有人類的一切希望,英雄、改革者、冒險家、學(xué)者、水兵、運動健將,還有海盜,都曾到海上去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所以說,大海是一部豐富多彩的書。
作者把海當(dāng)做書來讀,其用意無非是讓人們從海中得到某種啟示:只有像海那樣兼收并蓄、人才能有力,豐富和充實,也才能獲得自由和永生。人的愚昧和貧乏,在于沒有海一般廣闊的胸襟,人的弱小在于能戰(zhàn)勝別人而不善于戰(zhàn)勝自己。
海是不可窮盡的,海里有許多人們“讀”不懂的“大深奧”,對著這“偉大書籍最深的層次”,作者發(fā)出一連串的“海問”。人對海之所以不能盡通,是因為它“時時在更新、在豐富、在進(jìn)化,一刻也不停止”,也正是因為如此,人才感到海的淵深,同時也感到自身的愚昧,貧乏和弱小。
在寫作技巧上,這篇文章有兩個特點。一是大量運用較長的排比句。長的排比句一組一組地出現(xiàn),恰似一排排海浪涌來,不停地拍打著海岸,也叩擊著讀者的心靈。另一個特點是,具有廣博的知識性,文章不長,但它包容的天地非常廣闊,上至宇宙太空,下至人世間的風(fēng)俗,上溯遠(yuǎn)古的文明史,下至對未來的預(yù)測,從社會生活到自然界,詩篇熔鑄了不少海洋學(xué)、地質(zhì)學(xué)、天文學(xué)、歷史學(xué)、文藝學(xué)等方面的知識。總之,它包羅萬象,像大海一樣豐富,令讀者受益匪淺。
榕樹,生命進(jìn)行曲。
劉再復(fù)。
一。
我時常思念著故鄉(xiāng)的靈魂,榕樹。
記得有人問我:你追求過怎樣美麗的靈魂?我說,榕樹。
情感的潺潺,思想的潺潺,再一次流過故鄉(xiāng)崎嶇的山野,再一次流過往昔崢嶸的歲月,回過頭來思量,那昨天使我愛戀過的靈魂,今天依然使我向往著的靈魂,也只有它—
榕樹,我的永恒的愛戀。
二。
我愛戀的榕樹,不知道使多少陌生人為它興嘆過,傾倒過。
真是太壯闊了。只要你接近它,就會感到它的全身,都充滿著一種最動人的東西,這就是生命。
善于思辯的哲學(xué)家說,美就是充滿生命的人和物。我相信,因為榕樹,我才相信。
幾乎是整個童年時代與少年時代,我都在觀賞這種洋溢著生命的大樹。
我喜歡這種綠色世界在無風(fēng)中的平靜,雍容、豐盛、滿足,像沉默的大山一樣巋然而立。
我更喜歡它在風(fēng)中的時刻。榕樹的每一片綠葉,都像風(fēng)帆那樣善于捕捉最弱的微風(fēng)。因此,當(dāng)輕風(fēng)吹拂的時候,它的葉子就會顫動起來,剎那間,樹上好像千百萬綠色的蝴蝶,在一開一翕地扇著翅膀,共同編織著生命的織錦。
更使我陶醉的是雄風(fēng)吹動的時刻。此時的榕樹,瞬息間從沉默的大山變成洶涌的大海,波浪在樹梢上澎湃著,時時發(fā)出拍打藍(lán)天的沙沙的響聲。
有一位很重感情的北方朋友告訴我,他第一次見到南國土地上的高大榕樹時,幾乎嚇呆了。榕樹那企圖籠罩大地的濃蔭,那企圖吞沒白云的樹冠,那企圖飲盡地下全部水份的根群,那陡立而又彎曲多節(jié)的巨枝所構(gòu)筑的殿廊、山脈、峽谷和道路,一起在放射著生命的光波與音波。這種柔和而強大的波浪,把他的心靈搖撼得很久很久。
在撼動中,他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另一種強大的生命所照明,所溶解,所征服。他覺得自己完全被這種強大的生命所俘虜,并且被剝奪了身上的渺小、卑瑣、頹唐與消沉。在樹下,澄清的空氣中,他覺得自己的靈魂升騰起來了,仿佛也變成一只扇動著翅膀的綠蝶,也在這個充滿生命的蔥籠世界中快樂地翔舞。
三。
我比這位北國的友人更了解榕樹,生命里積淀著更多的榕樹的碧葉。
我家鄉(xiāng)的山野與原野上,處處都有榕樹。肥沃的地上,貧脊的地上;堅硬的地上,松軟的地上;有泥土的地上,幾乎沒有泥土的地上。
我家鄉(xiāng)的山野與原野上,時時都有榕樹。潮濕的時節(jié),干旱的時節(jié);雨淋的時節(jié),霜打的時節(jié);有春天的時節(jié),沒有春天的時節(jié)。
小時候我迷戀過一棵倔強的小榕樹。它就在幾乎沒有泥土的地方發(fā)展它的生命。它那生的征程,就在我家屋后的一塊渾圓形的巖石上進(jìn)行。大約三年時光,我一直追隨著它的足跡,注視著它那平穩(wěn)而堅實的腳步。
我不知道它是在巖縫的哪一處破芽而出,只看著它從縫穴里長出來的早初的嫩枝。這棵嫩枝在巖石的懸崖上,沉著地、緩慢地跋涉,攀登,開拓著本沒有路的路,本沒有前方的前方。
當(dāng)它發(fā)現(xiàn)巖石身上的小坑洼處,有一點薄薄的塵土,就果斷地在那里扎下了根,扎下一個營寨,然后又向前伸延,邁進(jìn),不倦地繼續(xù)尋找著前方險峻的路,險峻的希望。
更使我驚訝的是,它在找不到任何營寨的時候,竟從生命深處撒出一束根須,像蠶兒拋出的銀絲。柔韌的絲絲朝下生長,直至親吻到地平面上的小草。后來,我才知道,這就是所謂氣根。在沒有泥土的時候,氣根憑借它奮發(fā)的天性,吸收空氣中的水分,然后把自己養(yǎng)育成榕樹另一翼的生命線。
突破、掙扎、發(fā)展、挺進(jìn),這是一支青綠色的生命進(jìn)行曲,這是一支鐵流似的生命凱旋曲。
正是這支無聲、無畏的歌,把巍峨的韌性,第一次灌進(jìn)了我的貧窮而干旱的童年,灌進(jìn)了我的還在襁褓中的人生。
四。
后來,我在泉州的清源山和福州的于山里,看到了輝煌的石壁榕,才知道比起我家屋后那支進(jìn)行曲來,還有更雄壯的進(jìn)行曲。
清源山的石壁榕,真是生命的奇跡。這棵雄偉的榕樹,生長在足有三層樓高的一塊巨巖上,而本身又有兩層樓高,觀賞它時,非仰視不可。
沿著石壁,許多粗壯的根從巖頂射向大地。有的像纜索懸蕩在空中,有的像巨蟒盤旋而下。它們把整塊巨石緊緊擁抱。假如從云端俯瞰下來大約會看到這棵榕樹像巨人伸出手臂,抱住一塊天然寶石,企圖把它從大地的母腹中拔出。
我很幸運,竟在一次霧天里見到清源石榕別樣的風(fēng)姿。那時,霧氣正像炊煙似的裊裊上升,一陣一陣地掠過巖石,而且一陣比一陣濃烈,最后巖石像沉浸在浩渺的云海中。而榕樹,被云嵐霧靄所凝聚成的大白盤托住,在迷蒙的煙波中忽隱忽現(xiàn),好像飄動在云空中的神樹。更有意思的是:在榕樹背后,又隱約可以見到巖石的母山中的一座寺廟,廟宇在云霧繚繞中浮沉,朦朦朧朧地,像是天上的殿堂。見到眼前景象,我竟飄飄忽忽起來,仿佛置身于云中仙山,置身于瓊樓玉宇與金木玉樹之前,似乎還聽到蘇東坡的南方口音:“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在于山,我又一次見到氣派雄偉的石壁榕。也是站在巨石肩膀上的云中大樹,也是氣吞大地的巨蟒似的根群。
于山是閩鄉(xiāng)的父老們慶賀民族英雄戚繼光凱旋歸來的地方。在慶祝這位中華的抗倭將領(lǐng)赫赫戰(zhàn)功的盛典中,有氣壯山河的石壁榕屹立身后,有無聲的生命進(jìn)行曲在人們心中鳴響,不僅使英雄增色,而且使人想起英雄的生命進(jìn)行曲怎樣堅韌地組合它的豪邁的節(jié)奏,我們偉大的長江與黃河所哺育的民族,又充滿著怎樣不可戰(zhàn)勝的生命。
五。
了解清源山和于山石壁榕的友人告訴我:這種榕樹所立足的巖石,不是一般的巖石,而是最堅硬的花崗巖。如果說,要在世界上尋找一種在最堅硬的基石上生長出來的最堅硬的生命,那就是榕樹。
他還告訴我,這種生命的奇觀,是發(fā)端于一種細(xì)韌的種子之中。那是一顆成熟的、像小珍珠似的果子,果子里面包藏著許多小顆粒似的種子。大約是一只頑皮的鳥兒,在它吞食了榕果之后,就選擇這個奇?zhèn)サ牡胤剑判钩鏊涣说姆N子。這顆種子,這個鳥兒的胃腸消化不了的生命,就憑借巖上那一層塵埃凝結(jié)成的薄薄的泥土,悄悄地、雄心勃勃長成綠光四射的龐然大物。
仔細(xì)瞧瞧,巖石上好像沒有別的生命,也許在巖縫里有幾株細(xì)小的野草,但我看不清。這種巖石真是生命難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地方。
榕樹,就在生命難以生存的地方,讓自己生長成偉大的生命;在生命難以發(fā)展的地方,把自己發(fā)展成其他生命望塵莫及的參天巨木。
這是多么了不起的生命進(jìn)行曲。
六。
因為和榕樹同一故鄉(xiāng),所以我還知道它的生命進(jìn)行曲有一種更超常的旋律。
那是我在一次砍柴時體驗到的。我曾經(jīng)在無意中砍傷過榕樹還活著的青枝,被我誤認(rèn)為是死枝的生枝。就在我的斧頭砍下而提起的一剎那,它立即噴涌出雪白的乳汁,也許不是乳,而是血。總之,白色的生命之泉,神速地注入傷痕,蓋住傷痕,而且很快就凝固,傷痕也隨之愈合。
榕樹這種生命泉,這樣果斷,這樣機敏,這樣迅速地履行它的天職,真叫人感慨不已。難怪榕樹能夠那么快地治好自己的創(chuàng)傷,繼續(xù)壯大它那郁郁蔥蔥的事業(yè)。
我見過一棵傷痕累累的榕樹,依然生長得非常美,每一片葉子都綠得發(fā)藍(lán),在陽光的映照下,滿樹好像垂掛著無數(shù)忽明忽滅的藍(lán)寶石,我不知道這棵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大樹抗衡過多少無情的刀劍,才贏得今天這種生命的繁榮。
我還看到驚動我故鄉(xiāng)的大風(fēng)暴,那是雷霆與閃電助陣的大風(fēng)暴,榕樹在風(fēng)暴中是那樣從容不迫,它那鋼鐵一樣的軀干,鎮(zhèn)定地屹立著,而它的枝葉搖曳著,有的被折斷了。但是在風(fēng)暴過后,我看到那些被打入地里的青枝,有的競依附著泥土,獨自重新萌動,復(fù)蘇逝去的綠色。這失去母體的生命,不僅沒有饑餓而死,而且執(zhí)著地把自己發(fā)展成一個新的母體。
我還看到一次更撼動人心的生的壯觀。那是在一次空前的劫難中,有一棵榕樹被狂風(fēng)擊倒了。于是,一個奇跡因此發(fā)生了。這棵被拔倒的大樹,并沒有從此走向死亡,而是倒伏在地上,倔強地呼吸著,繼續(xù)著生命的另一種道路。它那龐雜的根系一半裸露在地上,一半還殘留在地下。殘留在地下的那一半,負(fù)起它生命的全部使命,繼續(xù)勇敢地演奏著它的生命進(jìn)行曲。我看到,綠芽在這倒下的身軀里,紛紛崛起,接著,又長出新的嫩枝和嫩葉,青春,在這受難的生命中繼續(xù)繁衍;琴鍵,在倒下的琴體中繼續(xù)跳動。直到我在青年時代離開故鄉(xiāng)那一年,還看到這倒下的生命體上那不朽的業(yè)績,不屈的凱旋。
這種倒伏的生命與不倒伏的靈魂渾然一體的奇跡,這種在風(fēng)暴中失敗而最終又在風(fēng)暴中勝利的力量,使我意識到,真正偉大的生命進(jìn)行曲,是不會死亡的!即使被擊倒在地獄里,它也會在地母偉大的懷中繼續(xù)歌唱!
七。
我常常思念著故鄉(xiāng)的靈魂,榕樹。
我常常思念著故鄉(xiāng)的那一支生命的進(jìn)行曲,榕樹。
我點燃一枝心香,祝愿這支偉大的生命之曲,長久地在我故鄉(xiāng)明麗的土地上歌唱。愿它常常挺進(jìn)到我的心靈和我的夢境,常常挺進(jìn)到為我所愛的一切心靈和為我所愛的一切夢境中。我祝福一切正直的胸脯里,都有一支巍峨的歌,都有一支崢嶸的進(jìn)行曲,都有一棵飛翔著千百萬綠蝶的—榕樹。
[鑒賞]
《榕樹,生命進(jìn)行曲》是一篇寫景狀物的散文,作者通過對榕樹的描寫,表達(dá)了個人的主觀感受。
作者之所以對榕樹懷有很深的感情,是因為他和榕樹是同一故鄉(xiāng),被榕樹那令人驚異、發(fā)人奇想的外在奇觀和巨大的生命力所深深地折服,從心底發(fā)出對榕樹的感嘆:“我的永恒的愛戀”。這樣一位多情作者講榕樹的故事,自然是情真意切的。
榕樹很美,而且美得驚人。它有鋼鐵般堅韌的龐大軀干;它有意欲吞沒白云的樹冠;它有意欲飲盡地下全部水份的根群;它有意欲籠罩大地的濃蔭。無風(fēng)時,它平靜,雍容,“像沉默的大山一樣巋然而立”,微風(fēng)中,葉子微微顫動,像千百萬綠色的蝴蝶;大風(fēng)一起,它“瞬息間的從沉默的大山變成洶涌的大海。”
作者小時候曾長期觀察一棵小榕樹,看著它怎樣從縫穴中伸出嫩枝,怎樣在懸崖上攀登,怎樣在薄薄的塵土里扎下根,又怎樣撒出氣根以吸收空氣中的水份。榕樹能在貧瘠的土地上成長壯大的性格,給了童年時的作者極深刻的印象,成為他日后創(chuàng)作的源泉。
全文作者不惜筆墨,對榕樹的英姿作了詳盡的描寫。全文最精彩的部分,要算對石壁榕的奇觀的描寫。寫石壁榕時,作者選取了奇特的角度。先從下往上看,榕樹“沿著石壁,許多粗壯的根從巖頂射向大地,有的像纜索懸蕩在空中,有的像巨蟒盤旋而下。”然后又換了一個角度,假想“從云端俯瞰下來大約會看到這棵榕樹像巨人伸去的手臂,抱住一塊天然寶石,企圖把它從大地母腹中拔出。”這景象何等壯觀!在榕樹這壯觀的形象中,也有幾分是作者的奇想。發(fā)完奇想,作者實實在在地交待了這奇異景觀的來歷,原來竟是小鳥把榕樹的種子帶到那巖石上,這未能被鳥兒消化掉的種子竟在那里創(chuàng)造出生命的奇跡!
接著,作者又寫了榕樹的一種“更超常的旋律”。受了傷的榕樹,自己彌合傷口;折斷的青枝,入地后又長成另一棵榕樹;被擊倒的榕樹,仍匍匐著繼續(xù)它的生命進(jìn)行曲。行文至此,榕樹的形象完全立起來了,豐滿了。
作者在這篇作品中大量使用了擬人與象征手法。這種鮮明的人格化描寫,賦予了樹以特有的人的品格、性情、靈魂與情感。人與樹,在生命進(jìn)行曲的旋律中高度融合于同一韻律中,客觀描寫主觀情思,在突破、抗?fàn)帯l(fā)展、挺進(jìn)的律動里,天衣無縫地交織在同一生命錦緞上。
讀罷此文,不由得想起二千年前我國第一位偉大詩人屈原的名作《橘頌》,它通過對橘的歌頌展示了詩人的偉大人格。我們從《榕樹,生命進(jìn)行曲》里,明顯的看到了《橘頌》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