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獨立電影和獨立電影人
- 導演修煉手冊
- 彭佳成
- 2077字
- 2020-09-08 08:36:21
“獨立電影”的概念來源于上個世紀中期的好萊塢。當時的Hollywood由所謂“八大電影公司”所壟斷,一部電影拍攝的運作遵循步驟嚴謹的“制片人制度”。這種“制片人制度”的目標完全瞄準市場,期望獲得最大的利潤,因此,盡管這種制度為電影事業帶來的大量資金,但也限制了電影創作者的發揮空間。于是,一批電影人擺脫“八大電影公司”的控制,自籌資金,甚至自己編寫劇本,自己擔任導演,拍出了許多與商業電影截然不同的思想性強的電影,被人們稱為“獨立電影”。
無論國內外,影視界有許許多多的獨立電影人,比如中國的獨立電影導演李紅旗,王笠人,潘劍林,李睿珺等等,獨立電影作品典型代表《好多大米》,《黃金周》,《草芥》,《早安BJ》,《夏至》等等,獨立電影作品通常只在各大電影節放映,這些作品無法進入國內院線,它們通常只能被一封封牛皮紙帶裝著,在少數人中傳閱。這些被稱為“地下導演”的人們,小心翼翼地捧著自己的作品,尋找一切可以放映他們作品的地方。
獨立電影概念由來
獨立電影的定義有著多種多樣的界定。美國影評家羅杰·艾伯特認為:“它是在傳統好萊塢制片人制之外制作的電影,常常使用非常規的資金,它制作的目的在于表達導演的個人思想觀念而非追求個人在票房上的成功。”獨立電影導演南希·薩瓦卡也說過:“獨立電影實際上是一種思維方式,我曾經以為它最大的特點是資金的來源問題,而我現在清楚地意識到它的界定有關于你講述故事的思想方法和個性視角。
諸多對于“獨立電影”的界定中,總體說來,集中提到兩個方面:外在制作形式上,由好萊塢體系之外出資、拍攝和發行;內在精神實質上,體現與好萊塢道德和形式觀念不同的“獨立精神”。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獨立電影的含義變得更加復雜化、多樣化。20 世紀90 年代初中國獨立電影剛剛出現時,曾經被籠統地稱為“地下電影”。這些影片的資金來源大多為民營企業和私人投資者,或是境外資金,有時也會有導演自籌資金,制作成本普遍較低,拍攝完成后有些并沒有送交國家電影局接受審批,所以不能在國內院線上映。
獨立電影特點
獨立電影發展到今天,已經是一個被廣泛接受的概念了。事實上,世界各國都有所謂“獨立電影”的稱呼,從廣義上來說,只要是游離于該國主流(商業/官方)電影體系之外的電影創作,都可以被歸入到獨立電影的范疇里去。這也就造成了獨立電影在質量上的參差不齊,根據創作者的個人水準,它既有可能是上乘的藝術精品,也有可能是粗制濫造的垃圾。但相對而言,獨立電影最為發達、取得成就最高的地區恰恰是商業電影最發達的美國,所以,以美國獨立電影為例,能夠讓我們對獨立電影有一個相對全面和較為深入的認識。當然,單純從概念出發,紀錄片、動畫片都可以被算在獨立電影之列,但在實踐中,獨立電影一般只是指劇情片,在這里,我們也是從劇情片的意義上來指稱“獨立電影”的。
獨立電影區別
獨立電影不通過商業機構直接的投資實現融資,也就不以牟利為第一目的。小制作、低成本、技術手段的簡化是它極其現實的標志。不過,低投入并不意味著粗糙和不專業。在國外它是對一部影片經濟投入程度的標識(不過獨立也可以有大制作,比如我們熟悉的《美國往事》和《百萬寶貝》等影片),在國內它僅僅意味著一種簡便的拍片手段。獨立電影在題材、拍攝手法、表達方式上由于受到出資方的影響比較小,所以可以涉及到一些主流影片較少涉及的范圍,也更能表現出電影制作者的個人特點。不過同時也是由于資金的原因,往往獨立制片的場地、道具、演員、服裝等等各方面都會受到影響。獨立電影題材不限,既可拍商業片,也可以拍藝術片。其發行方式同專業商業電影發行有些不同,一般規模比較小,但審核同其它電影一樣,在國內只要不違法違規就行。
獨立電影現狀
如今國內充斥著這樣的一種看法和論調,只要是提到獨立電影,就會使人想到變態、暴力、社會陰暗面、無聊、乏味、看不懂以及看不下去,仿佛獨立電影就是無聊的醒目標簽。
并且,大多數國內獨立電影人還是通過劃圈子搞小范圍的展出為播映方式,廣泛的院線發行還只是少數的大佬們在玩。
獨立電影人、策展人、BJ電影學院教授張獻民曾在一次專訪中打趣說:有一次同事跟我講,說:“張獻民你搞這些干嘛?你弄的那些片子我一個都看不到。”當然我也沒客氣就說:“哎呀!你做的那些我都看到了。”到底誰更不好意思呢?是他看不到我做的獨立電影,我應該不好意思?還是能在國內院線看到他做的體制內電影,他應該感到不好意思?!
現在對于獨立電影的概念已經越來越模糊了,它不同于地下電影,在它的內部有著非常多元的題材類型,并且目前國內呈現出一種專業電影院校學生都以做獨立電影為榮的趨勢,并且國內各地也都在做一些更開放的獨立電影展促進交流,更多的創作者也都開辟了更新穎的創作方向。
中國電影走過百余年的滄桑,從第一代導演鄭正秋、張石川到第五代導演張藝謀、陳凱歌等,中國電影走過一個繁榮而又艱難的時代。繁榮的是,中國電影工業愈加成熟、完善;艱難的是,獨立電影的創作舉步維艱。但我相信,未來的中國獨立、藝術電影必將引起眾人更大的關注和興趣。正所謂長江后浪推前浪,中國新一代獨立電影導演業已沿著第六代導演的足印,行走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