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表演藝術的特性
- 導演修煉手冊
- 彭佳成
- 2795字
- 2020-11-06 15:28:04
導演要想和演員取得密切的合作,做到彼此之間的思想溝通和默契,最重要的是導演必須了解和掌握有關表演藝術的特性及其規律。
一切藝術都有自己最終表現出來的媒介。文學家通過文字和語言來完成作品,畫家通過線條和色彩來進行創作。人們只能通過作家和畫家使用的媒介來欣賞他們完成的作品。
唯獨演員,其中包括電影演員、戲劇演員、舞蹈演員、歌唱演員等的表演創作,只能通過他自身的行動、表情和聲音來塑造形象和完成作品。他們的作品及其藝術價值就是他們自己。在過去,一旦演員去世了,他們與他們自身所創造的藝術作品也就隨之消失了。如今,演員的表演則可以通過攝影或攝像手段將其保存下來,供后人觀賞和研究。由此可以看出,表演藝術的特性,就是通過演員自身進行創作來完成的藝術。
演員的魅力就在演員自身,這是由表演藝術的特性所決定的。電影明星為什么能夠那樣強烈地吸引觀眾?除了他飾演的角色生動、性格鮮明之外,還應該看到這主要得力于演員的創造,得力于演員的表演才能,以及他自身形象附著于角色身上的魅力。
在國產影片《林家鋪子》中,著名演員謝添飾演的林老板給觀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演員表演的成功無疑對這部影片在思想性與藝術性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使得該片在我國的電影史中占有相當突出的地位。
《林家鋪子》這部影片所描寫的,正是中國所經歷的“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歷史時期。為了塑造林老板這條介于大魚和蝦米之間的“小魚”形象,謝添細致入微地刻畫了這個人物的兩面性和雙重性格。他既是被壓迫、被剝削者,又是壓迫者和剝削者。盡管他是個精于算計又善于經營的生意人,但在無情的商海中游弋、掙扎、沉浮的結果是最終只能在反動統治者的欺壓和迫害之下走向崩潰。演員十分準確地把握了這一特定人物的復雜心態,為中國銀幕塑造了一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又如著名演員鞏俐在電影《秋菊打官司》中扮演的秋菊,人物的造型并不靚麗,走起路來,挺著孕婦的大肚子,動作比較遲緩,為什么她能把無數的觀眾吸引到銀幕的面前,獲得了專家和觀眾的一致認可,主要就在于演員演出了角色的性格。盡管秋菊形象并不美,但她堅持要討個說法的自信、倔強、執著的個性,正是對過去中國農村婦女隱忍形象的顛覆。同時演員也把自己的魅力附麗于角色的身上,使得中國銀幕畫廊上多了一個獨具魅力的婦女形象,鞏俐也憑借該片獲得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假如演員若是因為角色造型不美而拒演,豈不喪失了一個重要的創作機遇?如今有些素質不高的演員,特別是一些女演員常常因為化裝師沒有把她畫美而大發脾氣,其實她不明白創造人物形象要靠自身素質,舍本而逐末,豈能演好角色?
美國著名影星達斯廷·霍夫曼曾因飾演《克雷默夫婦》中的泰德榮獲美國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獎。他并未因此而推脫扮演了影片《雨人》中一個充滿挑戰性的角色——患有精神癡呆癥的中年男子雷蒙德。“雨人”雷蒙德患有“孤獨癡呆癥”,后被父親送進精神病院。他的大半生都住在醫院里,失去了與社會交往和理解別人的能力;但他又絕頂聰明,具有一種奇異的天賦和才能。如果將一筒牙簽倒在地上,只要他看一眼,馬上就能說出它們的準確數字。雷蒙德就是這樣一個矛盾的統一體。這是一個極難演的角色,表演難度很大,但越是難演,對于對藝術有所追求的演員來說才越有吸引力。
霍夫曼對“兩人”雷蒙德的形象設計,和他在《克雷默夫婦》中扮演的那個干練、勤奮的事業型人物泰德相比,簡直判若兩人。他把雷蒙德設計成好像總處于催眠狀態一樣,他很少說話,語氣總是千篇一律,眼睛從不對人正視,走路拖著腳步,擦著地面,顯露出一副癡呆模樣,人物形象可謂不美。但由于霍夫曼創造的這個人物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所以給觀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觀眾恰恰喜歡上這個人物的簡單、純潔和無辜。達斯廷·霍夫曼并因此再次獲得了奧斯卡影帝的稱號。
《紐約時報》(1988年12月16日)在評論霍夫曼在《雨人》中所創造的人物形象時指出:“當一個脆弱、矮小而拘謹的男子在銀幕上出現,當他的話語和腳步相配合時,觀眾就注意到作為演員,霍夫曼的智慧、創造力和對角色的深刻探索。他在藝術上的造詣是很深的。”霍夫曼作為一個偉大的演員,他能夠消解自己的本色,把自我隱藏到角色的背后,創造出千差萬別的人物形象。欣賞這類演員的表演,確實是一種令人愉悅的藝術享受。
另外,在美國1990年出品的影片《米澤麗》(又譯《危情十日》)中,扮演女護士安妮·威爾克絲的女演員凱茜·貝茨,本人長得五大三粗,形象并不漂亮,但憑借其演技和對角色性格的生動塑造,一舉奪得了奧斯卡影后的稱號。由此可見,演員的形象靚麗與否并不影響演員表演的藝術魅力。
由此可見,盡管演員扮演的人物形象并不靚麗,或者演員本身長得也不俊美,但也能獲得專家和觀眾的認可。這并不是要說明演員不必具有美好的形象,而只是為了證明演員要經過專業訓練,掌握表演的技能和創造人物形象的功力,這是最為重要的。
美國著名影星羅賓·威廉斯是一位具有非凡表演天才的藝術家,在電影《早安,越南》和《死亡詩社》中,他充分顯露了他的喜劇才能和幽默感,受到了觀眾的歡迎。而最能顯示他的表演天賦的則是他在1994年主演的影片《道菲爾太太》。他在劇中扮演了一個因工作忙碌,常常不能準時回家料理家務和照顧孩子而被妻子逐出家門的丈夫。他被逐出家門后,非常想念他的孩子們,恰好他的妻子也正需要招聘一位女管家幫助她料理家務,于是他就化裝成道菲爾太太前去應聘,并瞞過了妻子和孩子們,在工作中得到了孩子們的喜愛和妻子的信任。
這部影片的成功完全得力于演員的表演才能,一個男人化裝成女人之后,竟然能瞞過和他朝夕相處多年的妻子和孩子們,這可能嗎?只要你看過影片之后,就會覺得他是完全可能做到,也是完全可信的。
羅賓·威廉斯在這部影片中等于一人扮演了兩個性格不同、一男一女、反差極大的人物。尤其是他扮演的女管家道菲爾太太,盡管外形可借助化裝師幫助解決,但是角色的形體動作和聲音語氣的改變,又不能讓家人識破,則需要演員具有高超的表演技能。沒有扎實的表演基本功,沒有熟練的表演技巧,是無法演好這個角色的。這部影片的成敗,可以說完全取決于演員的表演;如果角色失敗了,這部影片也就難逃厄運了。由此可見,演員高超的表演技能對于促成一部影片的成功有多么重要。
而在喜劇片《生而為人》中,威廉斯一人扮演了五個角色,這五個角色面目不同,性格迥異(石器時代的原始人、羅馬帝國的奴隸、中古時代的平民、15世紀的航海探險家、當代離了婚的父親),對于演員來說,遇到了創作上的更大困難,當然,也給演員創造人物形象帶來了更大的樂趣。
對于如何提高表演藝術的水平問題,主要應靠演員自身的努力和刻苦訓練來解決。另外,導演的慧眼相識,合作時的切磋和幫助指導也是至關重要的。演員表演水平的提高,也有賴于導演水平的提高。影片拍砸了,不能把責任全推給劇本和演員,當然也不排除這兩方面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導演應多從自身找原因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