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小時漫畫中國哲學史
- 陳磊·半小時漫畫團隊
- 2846字
- 2020-09-11 18:41:51
一、中國哲學的起源
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世界上產生了五花八門的學科。
一提到數學、物理,很多人會感覺大腦一陣顫抖。但一提到哲學,頓覺一陣高冷范兒直擊靈魂:
沒錯!哲學聽起來很深奧,但如果你看透它的本質,就會發現,哲學其實是一首經典老歌,回蕩在每一條大街小巷,每個人都會唱!
哲學已經存在幾千年了。但問題來了,什么是哲學呢?關于這個問題,各路大咖吵得嘴巴開花、牙齒發麻,也沒能給出一個明確的定義。
哲學一詞源于希臘語philosophia,它是由愛(philo)和智慧(sophia)組成的,意思是“愛智慧”。
那么,智慧又是從哪來的呢?智慧是通過思考得來的。
那人類都在思考些什么呢?
如果不是思考母豬的產后護理,那一定在思考人類最基本、最普遍的問題,比如:
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
地球轉多久?宇宙有多大?……
我們可以把這個思考的過程和得出的結果,統稱為哲學。
關于哲學,大家了解和接觸最多的就是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
有人說中國沒有哲學,但我們就按主流說法說它有,否則,混子哥還怎么混啊!
所以接下來,我們來聊一個全新的領域:
中國哲學。
按照主流說法,中國哲學史是從先秦諸子百家開始的。但我們知道,任何一種東西都不是憑空冒出來的,包括思想。
所以我們先來看看,先秦諸子百家之前,人們都在想什么?我們大致分為兩個階段:
一、上古時期
在原始社會,人類的生存能力還很弱,天上打個雷、下個雨、刮個風,瞬間小命就不保:
經常被老天按在地上瘋狂摩擦,所以人類對老天是既害怕又崇拜,覺得它是無所不能的神。
既然大自然這么牛,那么自然界中的萬物——天上的太陽、地上的一棵樹,甚至樹上的一只鳥——都有著自己的靈魂,都是神一樣的存在。
這就是原始人認為的萬物有靈或萬物皆神。
雖然經常小命不保,但還是要努力生存,所以他們組成部落,當起了大自然最純粹的搬運工:
狩獵和采集。
部落里有男有女,他們分工明確。女孩子力氣小,負責摘果子。
男孩子力氣大,負責追獵物。
摘果子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因為果子就長在樹上,不會長腿跑掉。但是打獵就要看運氣:運氣好,能逮到兔子;運氣不好,可能會被老虎逮住。
因此,在原始社會,人類的大部分食物是靠采集得來,只有很小一部分食物是靠打獵得來。
發現沒,女人在外能摘果養家,在內能縫能補能生娃,堪稱十項全能選手!
所以當時的部落里,女人才是老大,也就是族長,這就是傳說中的母系社會。
進入母系社會后,有一個問題開始困擾大家:
當時,人類對“生娃”一無所知,以為這件事跟男人沒太大關系,甚至認為,祖先們是動植物的化身或是轉世……
于是大家就把這種動植物當作祖先或保護神,這就是傳說中的圖騰。
在當時,鳥、魚、羊之類的動物,就成了各個部落的象征和圖騰。
我們再說回女族長。話說到母系社會后期,人類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大家的日子也是越過越開心,認為這是族長的功勞。于是,大家對族長就產生了一種神秘的情感——
崇拜。
由此,我們可以大膽揣測:傳說中蛇尾人身的女媧,可能就是女媧部落的族長;而這個部落的圖騰,就是蛇。
這種崇拜會延續到老族長去世之后。即便新族長接任后,大家還是對老族長念念不忘,甚至覺得老族長的靈魂會在部落里飄蕩,還會保佑他們出門撿錢、每天吃飽。
漸漸地,大家就把圖騰崇拜轉移到了祖先身上,變成了祖先崇拜。
發展到這里,人類從一開始萬物有靈的圖騰崇拜,變成了祖先崇拜,而在這個過程中,人不僅跟神扯上了關系,還被神化了。
到這里,相信很多人都明白,為什么古人如此崇拜動物了。
后來,人類社會發生了一起意外事件:
話說有一天,某個部落里出了一個素質低下的人,他把吃剩的果子隨手往地上那么一扔:
萬萬沒想到,這個吃剩的果子開始發芽,后來居然長成了一棵樹。
人們突然發現:原來種子還可以這么玩啊!照著這種套路,人類又發現小麥等植物也可以培育。
于是乎,人類進入了農業社會。
在農業社會,因為男人力氣大,種地再合適不過。
于是,人類從母系社會過渡到了父系社會。
進入父系社會后,大家的崇拜對象也從女性轉變為男性,比如發明人工取火的燧人氏、發明五谷種植的神農氏等等。
所以說,當時人類的思想主要還是宗教意識,并沒有形成嚴格意義上的哲學觀。
二、夏商周時期
日久天長,人類的種植水平從菜鳥級上升到了入門級,大家手中開始有了剩余糧食。
人有了余糧之后,除了能請客吃飯,還能做什么呢?
一些人吃飽后,開始琢磨其他的致富途徑,比如發展手工業、商業……
慢慢地,人與人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于是大家住得越來越近。
但人多事也雜,老張偷了老李家的羊,這事兒要怎么處理?大家需要公廁,由誰來建?類似的事兒多了,總得有人來管管吧?
那么,由誰來管呢?
麻袋里裝釘子,總有人會出頭。
但是問題來了,這么多人里面,憑啥要聽你的?是你臉蛋圓,還是腦袋尖?總得給大家一個合理的說法不是?
看明白了嗎,這都是老天的意思,就問這個面子大家給還是不給。
這種“按照老天的意思,替老天辦事兒”的說法,就是傳說中的——
天命。
當然,這種說法,純屬統治者給自己加戲,都是為了讓自己的地位合情合理、合法合規。
這個時候,因為一部分人要乖乖聽另一部分人的話,而且絕大多數的生產資料(主要是土地),也被統治者所占有。因此,人類又邁入了奴隸社會。
從夏朝開始,中國就進入了奴隸社會。
據考證,夏朝可能是不存在的,但在這里我們還是先按主流說法來講。
這時大家慢慢發現,一個統治者光說自己替天辦事兒還不夠,還得有一樣東西。
是什么東西呢?
夏朝的最后一個君王叫夏桀,他為人非常殘暴,建了個大酒池子,往里面隨便丟人,玩“人魚冒泡”,簡直就是滅絕人性。
然后呢?
然后就被商朝滅了。
商朝成功上位,可是人們的日子也沒有好到哪兒去,到商紂王時,他把人掛起來做臘肉,活挖人心,還沉迷女色,簡直禽獸不如。
然后,商朝就被周朝滅了。
周朝創始人周武王有個弟弟,叫周公旦,沒錯,他就是“周公解夢”的那個“周公”:
周公旦率先發起歷朝歷代作死經驗總結大會:
論周為什么能滅商?
最后,周公旦得出結論:因為商紂王禽獸不如,所以他失去了民心。
而民心有兩種朝向:要么力挺,要么反對。這就叫民心向背。
所以說,要贏得民心,光有“天命”還不行,統治者還得加強思想品德建設。
于是,周公旦提出了一個口號:
敬德保民,以德配天。
這話的意思是,只有道德楷模才有資格幫老天管理人民,要是道德淪喪,人性扭曲,老天就會讓你滾蛋并完蛋。
發展到這里,大家平時討論的話題就變成了統治者的思想品德和自身修養。
可能是因為周公旦的經驗總結很到位,周朝堅挺了很多年。直到七百多年后,各諸侯國強大起來,周朝玩兒完,于是進入了混亂的——
春秋戰國。
面對一個亂哄哄的世界,大家紛紛陷入沉思,都在想些啥呢?
如何拯救國家?
總的來說,就是在給統治者出招:如何治理國家,讓世界太平。
做人的正確姿勢是?
面對這兩個論題,各路大咖紛紛上陣,表演脫口秀。
這就是百家爭鳴。
總之,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人類思考的對象,逐漸從自然轉到了人身上。這種轉變,主要是由生活環境和時代共同作用形成的。
所以說如果有人問你:中國哲學是怎么來的?你就可以大膽地告訴他:
那么,諸子百家的各路大咖,在歷史的舞臺上又是如何風騷炫技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