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 低音提琴
- (德)帕特里克·聚斯金德
- 3796字
- 2020-09-03 15:57:12
屋里,一張唱片在唱盤上轉動,勃拉姆斯第二交響曲在空中回蕩,有人在跟著哼唱。腳步聲遠去又由遠而近。開瓶子的聲音,哼歌的人在給自己倒啤酒。
等等……馬上就到……——好!聽見了嗎?就是這段!對!聽到了嗎?待會兒還要重復一遍,還是這一段,等等!
喏,聽啊!我說的是低音,低音提琴的聲音……
他把唱針從唱片上移開,音樂戛然而止。
……這就是我,也就是我們,我的哥兒們和我,我們的國立樂團。勃拉姆斯的第二交響曲夠讓人激動的了,那是我們六個人合作演奏的,一個中等陣容。現在我們演奏時一共有八個人,加上外請樂手可增強到十人組合,十二個人的陣容也出現過。我可以告訴您,那是相當強大的陣容,非常強!
倘若他們愿意,那十二把低音提琴——現在從理論上來說,您就是用整個樂隊也沒法蓋過他們,單從純粹的物理學角度您就不可能做到。其他人都可以卷鋪蓋走人,但缺了我們可就不行。您可以問任何一個人,每個音樂家都會樂于向您證實:一個樂隊沒有指揮可以,但不能沒有低音提琴。幾百年來樂隊沒有指揮也過來了,指揮不過是音樂發展史上最近代的產物——是在十九世紀才出現的。而且我也可以告訴您,我們國立樂團有時根本不聽我們指揮的指揮而演奏,或者說是超越了他,有時甚至在指揮毫無察覺的情況下脫離他而自己拉自己的。不過,這把戲不敢跟總指揮玩;遇到客座指揮則可以隨時拿他開涮。任他在前面隨心所欲地舞弄指揮棒,而我們卻我行我素,不去理會他。這是最隱秘的樂趣,簡直無法描述。——不過這都是題外話了。
另一方面,如果一個樂隊缺少低音提琴的話,那是無法想像的。甚至可以說,樂隊現在的定義首先就是從低音開始的。一個樂隊可以沒有第一小提琴,沒有吹奏樂,沒有定音鼓和小號,沒有所有的一切,但唯獨不能沒有低音提琴。
我最終要達到的目的就是要明確,低音提琴絕對是樂隊里最重要的樂器,然而這一點人們并沒有看出來。
低音提琴奠定了整個樂隊的基礎,有了它,其余的樂器才得以立足其上。就連指揮也不例外。低音提琴就像地基,那宏偉的大廈就高聳于這地基之上,形象得很。倘若您取消了低音提琴,那就會是一片混亂,這簡直是罪惡,會讓任何人都無法明白究竟為什么還要搞音樂。您想像一下——現在舉個例子——如果舒伯特的b小調交響曲沒有低音提琴的話會成什么樣子,那會是聳人聽聞,天方夜譚!如果您愿意,可以把所有的音樂作品從頭到尾歷數一遍,什么交響曲、歌劇、獨奏音樂會等等,可是只要缺了原本應該有的低音提琴的聲音,那肯定演砸!不相信您隨便問一位樂手,他在什么情況下才會走神。他一定會說是在聽不到低音提琴的聲音時,演出肯定亂套,這一點在爵士樂隊表現得尤為明顯。爵士樂隊假如離了低音提琴,您試試,形象點說,要是從爵士樂隊里拿掉低音提琴的話,整個集體就會像炸彈爆炸似的四分五裂,不成體統。而其他的樂手會覺得頓時一切都索然無味。另外,我不喜歡爵士樂,對搖滾樂和類似的東西也反感。作為一個從古典主義意義上來說維護真、善、美的藝術家,要做到潔身自好,最重要的是別沾那些信手拈來胡演亂奏的邊。不過這都是題外話了。
剛才我不過是想進一步說明,低音提琴是樂隊的核心樂器。其實每個人對此都很清楚,只是無人公開承認這一點,這是因為樂手天生就愛妒忌。倘若要我們的小提琴手承認,缺了低音提琴就如同皇帝沒有穿衣服一樣,那他拿著小提琴站在那兒會是副什么模樣呢?那簡直就意味著他自己微不足道和愛慕虛榮。他干巴巴地站在那里,傻愣愣的。請允許我喝上一口……
他喝了一口啤酒。
……我是一個很謙虛的人。然而,作為一個音樂家,我十分清楚:我的立足之地是什么,那是我們植根于其中的母親大地;那是我們每個人賴以汲取音樂靈感的力量源泉;那是原始的生殖之極,形象地說,就是音樂精華的泉涌之處。——這就是我!——我指的是低音,即低音提琴。而一切其他的樂器不過是與此相對的另一極。他們都只能通過低音才能登峰造極。比如說高音吧,以歌劇為例,高音——怎么說好呢?……您知道,我們現在的劇組里有一位年輕的女高音——我聽過許許多多的高音,但她的聲音的確非常令人心動。我被這位女士深深地感染了。可她幾乎還是一個孩子,約莫二十五歲。我本人已年屆三十五,八月份就滿三十六歲了。總是在樂隊休假之時過生日!她真是一個絕妙的女子,令人心儀……這都是題外話了!
那么,還是來談談高音吧——打個比方——與低音提琴本身讓人產生的既具有人情味又不乏器樂之音色的聯想完全相對,這女高音或者女中音構成了從低音提琴的角度來看,確切點說,應該是對其而言,或者與之相輔相成的對極……從而完全無法抗拒……幾乎是……迸發出音樂的電光石火,從一極到另一極,從男低音到女高音——或者說從中音一直往上,一直——就像人們所比喻的百靈鳥……那么絕妙,高高在上,位于萬象之巔,近乎永恒,無窮無盡,性愛——色情,無限的欲望本能,猶如……被包入了磁極的應力場,而這磁極就是近地的低音提琴的基座輻射出來的。真是古樸典雅,低音提琴就是古色古香,我想您明白我的意思。……這才叫做音樂。因為在這和那,低和高的應力中,將音樂中一切有意義的東西都演繹出來,從而產生了音樂的意義和生命,而且是地地道道的音樂之生命。對了,我順便告訴您,那位女歌手——她叫薩拉,告訴您吧,她有朝一日肯定會走紅的。如果我對音樂還有點研究的話,實際上我的確是懂點行的,那么我敢說她是會冒尖的。當然,這也得仰仗我們——也就是我們樂團啦,而且現在尤其是得靠我們這些低音提琴手,也就是我啦,這是一件令人滿意的事。現在我們再扼要地總結一下:低音提琴由于它根音的低沉而成為最基本的弦樂樂器。一句話,低音提琴是音調最低的弦樂樂器。它一直低到低音E。或許請允許我為諸位奏上一曲……等一下……
他又喝了一口啤酒,起身拿起他的樂器,緊了緊弦。
……對了,我低音提琴的這把弓可是數一數二的。是一把普弗勒施弓,今天這把弓價值兩千五百馬克。我買的時候花了三百五十馬克。在這十年中價格竟然漲了如此之多,簡直到了瘋狂的地步。
好了,那就請大家注意了!……
他撥動著那根音調最低的琴弦。
聽到了嗎?低音E。如果調音準確的話,頻率應該精確到41.2赫茲。還有更低的低音,低到C調或者甚至是次低音H,那頻率會到30.9赫茲。不過那得需要一把五根弦的提琴。而我的提琴只有四根弦,我的琴是撐不住五根弦的,否則會把弦弄斷。在樂隊里我們有五弦的提琴,比如演奏瓦格納的曲子就要這種琴。但聽起來并不悅耳,因為頻率低到30.9赫茲時就已經不成什么調子了。您可以想像一下,哪還有……
他又一次拉了E。
……這簡直不成音調,不如說,是一種摩擦聲,叫人怎么說好呢,一種迫不得已逼出來的聲音,與其說是在奏樂,倒不如說是在嗡嗡叫。簡直是不可救藥,它更多的是像烏鴉叫。而我的琴音域已經完全夠我用了。理論上我可以無限地高上去,只是沒有這樣做而已。就是說,如果我充分利用指板的話,那么我是可以一直拉到小字三組的C這個音的。
他開始試拉此音。
……喏,這就是C3,現在您可能要說:該停止了,因為再拉下去就超出指板之外了,那樣的話手指就按不著弦了。您想想!那么請聽……
他拉出了豎笛音。
……接下來呢?……
他拉的音更高了。
……再往下呢?
琴音更高了。
……豎笛聲,這就是這種手法的名稱。把手指往上一放,然后撥出泛音。它的物理原理是什么,我現在無法向您解釋。這扯得太遠了,您可以自己去查百科詞典。反正從理論上說我可以把音拉到幾乎讓人聽不見的高度。等一下,您可以等等……
他拉出一種沒法讓人聽的高音。
……聽到了嗎?您聽不見了。從理論和物理學的角度來說,樂器里蘊藏著很多東西,只是我們沒去開發它。這對吹奏樂手也不例外,而且象征性地廣而言之,對于人來說也是如此——我知道有些人身上蘊藏著乾坤之潛力,能量大不可測,只是沒能發揮出來罷了,死活不愿意。這都是題外話了。
四根弦,E-A-D-G……
他撥著琴弦。
……所有的鋼弦都是包了鉻的鋼絲,以前是用動物的腸衣做的。這根G弦,就是這上面,主要用于獨奏。當然前提是演員能夠獨奏,一根弦就價值連城。我想,如今一套弦要賣一百六十馬克,而我開始拉琴的時候,只賣四十馬克,這價格真是瘋漲!好,咱們接著說這四弦,即E-A-D-G的四度定弦,也就是說五弦的話還得加上C或是H,這在今天從芝加哥交響樂團到莫斯科的國家樂團都是統一標準。不過在此之前則是各自為陣。音度不同,弦數不一,大小不等——還沒有哪種樂器像低音提琴這樣有如此眾多的分類。對不起,我得邊喝邊說,我失水失得太快了。十七、十八世紀的情景最亂:有古低音大提琴、大低音提琴、琴頸帶橫柱的和不帶橫柱的低音提琴;有三度、四度、五度的,有三弦、四弦、六弦、八弦的;還有f聲孔和c聲孔的;簡直是五花八門。直到進入十九世紀后,在法國、英國仍有五度的三弦琴;在西班牙和意大利則是四度的三弦琴;而德國和奧地利才是正宗的四度四弦琴。后來我們的四度四弦最終為人們所接受,就是因為當時我們的作曲家出類拔萃,盡管三弦低音琴聽起來更悅耳一些,它不那么刺耳,而且旋律更和諧些,更柔美些。但我們卻有海頓、莫扎特、巴赫的兒子們和后來的貝多芬以及整個浪漫主義鐘情于我們。對他們來說,低音提琴的聲音本身無足輕重,它不過是他們交響樂章的一層聲音鋪墊——可事實上,這種鋪墊卻是迄今為止在音樂領域里所能聽見的最偉大的聲音,而這一重任的的確確落在了四弦低音提琴的肩上,自1750年到二十世紀,這兩百年間的所有管弦樂都無一例外。正是這種音樂使我們摒棄了三弦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