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沉默是最深的悔恨,亦是最好的救贖
- 精神有光,靈魂有香:20位民國女子的人生圖鑒
- 白凝
- 1233字
- 2020-08-31 18:04:54
1931年11月,回到上海的徐志摩見到的依然是沉迷于鴉片中的陸小曼。他勸說的語調帶著痛心:“小曼,我愛你,深深地愛你,所以我勸你把鴉片戒掉,這東西對你的身體有害……”徐志摩沒有把話說完,因為陸小曼抓起身邊的煙槍朝他扔過來,算是對他的回應。
徐志摩的眼鏡被砸得粉碎,一同破碎的,還有他的心。于是,他拎起還沒來得及打開的箱子離開了。第二天,他要乘坐中國航空公司“濟南號”郵政飛機去北平。
在登機之前,徐志摩給陸小曼寫了一封信,說徐州有大霧,他的頭很疼,不想走了。然而,他還是登上了飛機,并再也沒有等來陸小曼的回信。
因為大霧影響,徐志摩乘坐的飛機在濟南觸山爆炸,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三十四歲。二十八歲的陸小曼,失去了她的第二段婚姻,成了一名寡婦。
由于徐志摩父親的阻止,陸小曼根本沒有出席徐志摩葬禮的資格。她只能把自己的傷情寫于文字中,在《哭摩》中,她寫道:“我一定做一個你一向希望我所能成的一種人,我決心做人,我決心做一點認真的事業……”
陸小曼的母親說:“小曼害死了志摩,也是志摩害死了小曼。”徐志摩死后,陸小曼的心仿佛也死了。她真的離開了浮華的社交場所,脫下了華服,身著素衣,供著亡夫的遺像,不理外界的流言和指責,將沉默作為對徐志摩的哀悼與懺悔。
她用了漫長的六年,才勉強走出徐志摩離世的傷痛。之后,她重新拿起畫筆,潛心畫畫。她的身邊,一直有翁瑞午的陪伴。沒人能準確定義他們之間的關系,因為翁瑞午有妻室、有子女,只能把陸小曼當作情人,而陸小曼自從失去了徐志摩,似乎早已失去了愛一個人的能力,她與翁瑞午,只有親情,沒有感情。
翁瑞午一面負責妻子兒女的生活,一面又和陸小曼相濡以沫地過著日子。翁瑞午雖家底頗豐,但兩人常年吸食鴉片,花費不菲,到最后不得不靠翁瑞午變賣家傳字畫度日。
很多朋友并不贊成陸小曼和翁瑞午的這種關系,胡適曾向陸小曼提出,只要她與翁瑞午斷交,以后一切由他負全責。可陸小曼委婉地拒絕了,她說:“瑞午雖貧困已極,但始終照顧得無微不至,廿多年了,吾何能把他逐走呢?”
半生繁華,半生素縞,是對陸小曼人生最好的總結。她的晚年,陷入貧病交加。1961年,翁瑞午去世,這個世界上,終于只剩下陸小曼孤身一人。
四年之后,陸小曼在上海華東醫院病逝。她死前唯一的愿望,是與徐志摩合葬,可惜張幼儀的兒子不同意,只得作罷。
前半生,她愛得義無反顧;后半生,她終于學會了忍耐寂寞。擁有時,她不懂得珍惜;失去時,才明白失去的痛苦。徐志摩死后,陸小曼默默地忍受著外界對她的批評和指責,不再出去交際,用后半生的時間致力整理徐志摩的遺作,以此作為對最深愛的人的懷念。
她在致徐志摩的挽聯中寫道:“多少前塵成噩夢,五載哀歡,匆匆永訣,天道復奚論,欲死未能因母老;萬千別恨向誰言,一身愁病,渺渺離魂,人間應不久,遺文編就答君心。”
陸小曼終究還是勇敢的,一段不被看好的愛情,她堅持了一輩子。無論是前半生的流連社交場,還是后半生的閉門清凈,她的一生,做了太多尋常人無法認同的“勇敢事”,痛痛快快地做了一回自己,無須向任何人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