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掬一捧生趣,美化生命(2)

第一步工作做好后,下面的工作就是美化了,用彩色熒光筆在葉子上畫上圖案或寫上字,這時候你可以發揮你的想象力,這是表現你藝術創作才能的時候,最好畫上一些能激勵自己的圖案,或寫上勵志類的格言或詩詞。

美化工作完成后,最后在葉柄上系上一根彩線,這樣一枚葉片書簽就制作成功了。也許你不滿足一枚書簽,那么把上面的程序再重復,制作出各種不同的漂亮書簽,把它們當做禮物送給朋友也不錯。

偶爾回憶一下童年,并做一做兒時的事情,是不是很開心啊?其實不管時光怎么飛逝,我們總要保留一份“追憶似水年華”的心境。一枚簡單美麗的書簽,就足可以讓我們擁有一份純真快樂的心情。

童年趣事

1. 玩泥巴

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是在車水馬龍、光影迷亂的世界中長大的,他們的生活中有糖果、電影、玩具、幼兒園、夏令營等等,唯獨沒有大自然。因此,玩泥巴對于我們來說就成了小時候最奢侈的享受。猶記當年,很多城里小朋友都是用父母買的小鏟子、小桶到樓下施工的地方玩耍,用水把土調好,捏成各種形狀的小物件。東西捏好了,人也變成了塊泥巴,煞是惹人喜愛。如今我們都長大了,不再像當年看到有地方施工就會很興奮,如果哪天你突然來了興致,再像小時候一樣,玩一次泥巴,再用泥巴捏一個你喜歡的形狀,看自己是否還擁有小時候的創造力,又或者還和小時候一樣,只要專注地做一件事,始終都是那么認真。相信你一定會有新的感悟,有新的收獲。

2. 打雪仗

冬天到來時,天空中飄落著大片大片的雪花,興奮的同時,看到一片片的雪花落在身上,是不是能勾起你對童年的回憶。小時候的我們一到下雪天就異常興奮,好似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然后我們會忘記寒冷,跑到院子里打雪仗。冬天到來時,約幾個朋友一起去打雪仗吧,像小時候那樣,我們有多久沒有像小時候那樣笑過,是不是小時候比現在的我們更容易滿足,所以生活得更輕松呢?就在大雪來臨時,找回逝去的滿足感。

3. 放風箏

我們看著自己手里的風箏越飛越高,我們拍手,我們歡呼,兒時我們會在春天約上三五個伙伴,一起到操場上放風箏,而現在,你的心里會不會有些許沖動,就在此刻想做回一次孩子?那么放開自己吧,像小時候一樣,盡情地放一次風箏,盡情地享受那種單純的快樂。

第5件事

聽窗外雨潺潺,享寧靜一刻

我們每天都會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歡樂的笑聲,悲傷的哭聲,朋友間道別的聲音,路人爭吵的聲音,工作時繁忙的打字聲,甚至下班后周遭的雜亂聲,我們已經沒有時間和空間讓自己安靜下來了。我們一直被聲音包圍著,在喧囂的塵世,我們就像小木舟一樣,飄搖在聲音的長河中。

雨天時,你可曾靜靜地躺在床上,去仔細聆聽落地窗外的雨聲,在暴風雨來臨前,有狂風的呼嘯,也有雨打屋檐的聲音,可惜我們很少會仔細聆聽大自然帶給我們的“交響曲”——那細細碎碎地打在窗子上,敲擊著不同音節的雨聲。

每天過著周而復始的生活,你肯定感到過厭惡,或者索然無味,但是現實如此殘酷,為了身邊的人和擺脫不了的現實,我們只能把這種日子繼續。晚飯后難得的休閑時光,我們用來看電視里面輕松幽默的節目,或許是在網絡里恣意閑聊,或許你還在為白天沒有做完的工作而奮戰掙扎。就是如此,一切看似平靜但卻那么沉悶。

是該給自己的靈魂隨時放個假了。例如當雨來的時候,我們就什么也不干,專心去聽雨。夏天的雨,總是不期而至,總能給你一種突如其來的感覺。雨點慢慢降落,打在整個城市的身體上,還有行人的衣服上,洋洋灑灑,肆無忌憚,大自然中的一切都被雨水打濕,這難道不是我們常常忽略的一幅美景嗎?如果這時你閉上雙眼,只是努力地傾聽雨落的聲音,你會發現它落在窗上雖然有些漫不經心,但有時卻會發出陣陣類似歡樂或悲傷的聲響,伴隨這如風鈴般自然的聲響,你是否會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徹底放松下來,想想過去開心或傷感的日夜。就是這樣,放下手頭的工作,忘掉白天發生的瑣碎小事,關掉臺燈,讓自己在幽暗之中,靜靜地聽落地窗外的雨聲。

我們還能有多少個這樣愜意的時刻呢,可以靜靜地在黑暗中聽窗外的雨聲?生活過于繁忙,我們總是抱怨歲月的匆匆與無情,不經意間就蒼老了容顏,卻仍然不得不每天穿行在各種各樣的嘈雜聲中,在聲音的旋渦中掙扎著、浮動著,以至于最終忘記了我們為什么行走。我們走得如此匆忙,以至于我們無法讓自己愜意,無法停下腳步來欣賞路邊的風景,甚至雨滴的聲音。

聽雨吧,雨天最適合回憶。回憶是美好的,先不去管自己回憶的內容,回憶也需要一份自然的心情和放松的環境來襯托,在雨聲中,回憶那些發生在雨天的故事,雨天帶給我們的總是有那么多開心、悸動,甚至痛苦和失落;工作累了,心累了,躺在你的小房間,慢慢閉上雙眼,傾聽雨聲,遙想當年的自己和另一個雨天發生的故事。

其實,生活中會有很多時候,不需要跌宕起伏的旋律,也不需要驚天動地的波濤,只需要我們安靜下來,坦然接受這突如其來的雨天,然后放松下來,靜靜地躺在床上,去聽落地窗外的雨聲,感受生活的幸福。

閑暇與優游

人們現在已經羞于安靜,長久的沉思幾乎使人產生良心責備。人們手里拿著表思想,吃午飯時眼睛盯著商業新聞——人們像一個總是“可能耽誤”了什么事的人那樣生活著。“寧肯隨便做點什么,勝于一事不做。”這條原則也是一根繩索,用來縊死一切教養和一切高級趣味。

很顯然,一切形式都因工作者的這種匆忙而毀滅了,甚至形式的感覺,感受動作旋律的耳朵和眼睛,也毀滅了。其證據存在于如今到處提倡的粗笨的明確性之中,存在于人與人之間一旦想真誠相處時所面臨的種種情形之中,存在于同朋友、女人、親戚、孩子、教師、學生、長官、王公的交往之中——對于禮儀,委婉的情誼,交談的一切esprit(風趣),總之,對于一切otium(閑適),人們不再有時間和精力了。因為,逐利的生活不斷地迫使他殫精竭慮,置身于經常的偽裝、欺騙或競爭之中。

現在,用比別人少的時間做成一件事,才是真正的道德。所以,只有很少的幾個小時可以允許人真誠,可是,在這幾個小時里,人已經疲倦,不只想“放松”自己,而且想四肢攤開地躺直,甚不雅觀。現在人們按照這種嗜好寫自己的書信,其風格和精神將不斷成為真正的“時代標志”。如果還有對社會和藝術的娛樂,那也只是工作疲勞的奴隸替自己準備的一種娛樂。

唉,我們的有教養者和無教養者的“快樂”多么容易滿足!唉,對一切快樂如何愈來愈懷疑!工作愈益成為唯一使人問心無愧的事情,求快樂的意向業已自稱為“休養的需要”,開始自羞自慚。人們在野餐時倘若給人撞見了,就要解釋一番:“這對于健康是必要的。”是的,不用多久,就會走到如此之遠,人們倘若對于一種vitacontemplativa(求沉思生活)——這意味著與思想和朋友偕游——的意向讓步,將不無自蔑和內疚。罷了!從前與此相反:工作使人內疚。一個好出身的人不得不工作時,要把他的工作隱藏起來。奴隸工作時受到這種感覺的壓抑:他在做某種可鄙的事。

“做”本身就是某種可鄙的事。“唯有在otium(閑適)和bellum(優美)之中才有尊貴和光榮。”古代的偏見如此回響!

(德國)尼采

第6件事

在茶道和劍道中品味清淡柔韌的人生

茶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飲品之一,同時茶文化也是我們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國。在唐代,由于物質財富的極大豐富,社會上刮起一陣奢侈浪費之風,很多人把奢華、享樂的生活當做是人生的目標,“物精極、衣精極、屋精極”成了他們的生活追求。而當時的文人士大夫們,不齒于這種奢華之風,他們經常聚在一起品茶、探討茶藝、論修身養性之道。

唐代劉貞亮在《飲茶十德》中也明確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茶道和人生哲學的相通之處,就是品茶與品人生的心境在最高的境界里會達到契合。當休閑的時候找一個舒適、雅潔的地方,或是配有舒緩音樂裝點著藝術作品的房間,或是在清幽的湖水邊,用精美的陶瓷茶具伴著流水的聲響用心泡一杯茶,然后慢慢地品它的色、香、味,這時你的心境是完全放松的,這種茶藝人生,只會讓你感受到自己的呼吸與生命同步。

而另外一種修煉身心的便是劍道,劍道是日本傳統的競技性器械武術,“劍道”一詞最早源于中國先秦時期的古籍《吳越春秋》。相傳中日很早就有了兵器方面的交流,中國的劍術在隋、唐時期傳入日本,經日本武術愛好者的研習修改,形成獨特的刀法技術,隨后,在常年的戰爭歲月里不斷演變,最終確立了劍道的雛形。

欣賞劍道主要從外在的技術和內在的心理兩方面來看,比賽雙方主要比動作的利索優美以及士氣的飽滿,雙方出手前的對峙,其實是心理的對戰,從他們冷靜或浮躁的內心可以看出比賽者面對人生的態度是豁達隨心還是躋身世俗。從“先發制人”“以逸待勞”或“反擊制勝”的戰術運用里看出的是習劍者修身養性的深淺。

茶道和劍道都表現了人類對修身養性的追求,茶道——書寫著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哲學思想;劍道——彰顯的是那種超凡脫俗的清逸之風。學習茶道和劍道也是一種品位人生的方式,茶香的悠長舒緩,劍的繞指柔卻剛性內隱,你會從中體會出別樣的人生哲學。

中國的茶道

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方式,人們通過泡茶、賞茶、品茶來增進交往。茶,作為一種飲品,其本質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相同,因此才成為中國文化的一種代表符號。中國茶道是“飲茶之道”“飲茶修道”“飲茶即道”的有機結合,包括茶藝、茶德、茶禮、茶理、茶情、茶學說、茶導引這七種主要義理。中國茶道以“四諦”為精髓,即和、靜、怡、真。

“和”是中國茶道的哲學思想核心。茶道的“和”其實就是中華民族統一的“和”,是幾千年來儒、道、釋三家思想糅合的具體表現。三家都提出了“和”的思想,但各自又有所不同。儒家強調的是禮儀引導走向的“人和”;道家強調的是無為而治的自然與人的“和諧”,反對過多人的參與;佛家推崇的則是超越現實客體的人與自身的“和”。儒家講“禮之用,和為貴”,道家講“天人合一”“順其自然”。所以,一個“和”字,也是中國茶文化的不朽之精髓。

“靜”是中國茶道的靈魂,“和”是因“靜”而“和”的,“欲達茶道通玄境,除卻靜字無妙法。”所以說“和”和“靜”是相得益彰的。中國茶道是修身養性之道,靜是中國茶道修習的必經之路。

“怡”是“和”的怡、“靜”的怡,因為“怡”是靈魂的跳動,是人存天地間對生命脈搏的感受,是生命里真切的感受。品茶和品人生在“怡”里契合。中國茶道是雅俗共賞之道,它的“怡悅性”體現在日常生活之中,因為它不講形式、不拘一格,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成了很多人修身養性的選擇。

“真”是中國茶道的終極追求,是中國茶道追求的最高境界。中國茶道在從事茶事時講究的“真”,不僅包括茶應是真茶、真香、真味;環境是真山真水;茶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還包括對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說話要真誠,心境要真的悠閑。

第7件事

有一個不離不棄的動物朋友

你可以擁有這樣一個朋友,不用擔心它會背叛你,不用花費太多心思去經營你們之間的關系。它不會沖你大吵大鬧,不會和你大打出手,不會今天對你好、明天對你壞。它不會強迫你必須陪在它身邊,不會在你想要休息的時候還一個勁地在你耳邊聒噪,不會拉著你大半夜還在KTV唱到嗓子都啞掉。它不會算計你,不會笑里藏刀,不會在背后說你壞話,或者在你的上司面前打你的小報告。當你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的時候,它會第一時間跑到你的身邊,用脖子輕柔地蹭你的腿,好像在給你安慰。當你坐在沙發上,一個人默默流淚時,它會乖巧地蹲在你的身邊,用亮晶晶的眸子溫柔地看著你,仿佛也在因為你的傷心而煩惱。或許上面的事情它都做不到,因為它沒有腳或者無法離開自己賴以生存的地方,但是當你走到它的身邊時,它能感覺到你的靠近,你們的默契會讓它懂得你的需要。你總是能在它的身上看到簡簡單單的幸福,有時候甚至也希望自己可以像它那樣,不為工作和生活而煩惱。它是你想傾訴時的聽眾,孤單時的伴兒,它就是你喜歡的動物朋友。

不妨養一只寵物在家里吧,可以是小貓小狗,也可以是烏龜小魚兒,只要自己喜歡就好。和它成為好朋友,雖然它不能和你說話,但是每一個小動物都是有靈性的,它真的能夠明白你內心的一些想法,帶給你一些人類朋友不能帶給你的感動和喜歡。有了它,你的生活會充滿不一樣的樂趣。不管你是成功還是失敗,這個好朋友總會在家里等著你回來。

和動物有關的趣事

《浮生六記》(節選)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怡然稱快。于土墻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常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斗草間,觀之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驚恐。神定,捉蛤蟆,鞭之數十,驅之別院。年長思之,二蟲之斗,蓋圖奸不從也。古語云“奸近殺”,蟲亦然耶?貪此生涯,卵為蚯蚓所哈(吳俗呼陽曰卵),腫不能便。捉鴨開口哈之,婢嫗偶釋手,鴨顛其頸作吞噬狀,驚而大哭,傳為話柄。此皆幼時閑情也。

……

沈復

第8件事

為自己的照片裱個框

在我們的一生中,總是在不斷地經歷、不斷地存儲回憶。那些沿途的風景,有時候匆匆而過,我們甚至來不及看清楚它們的模樣。但是偶爾翻開相冊,我們還能夠從中找回一些當時的情景,記起當時的場面和心情。我們會發現,封存記憶最直接的方式也許就是那一張張滲透著時間質感的照片。

日子在模糊中流逝,漸漸泛黃的照片代表著我們的過去、承載著我們生命的歷程,回首往事時會有些許淡淡的傷感,讓人感慨著逝者如斯,這也許就是生命的意義。為何不找個時間,為自己拍攝的照片裱一個框,讓記憶永遠鮮活,讓心情永遠能記住那青春時的感覺,讓我們珍視的東西永保它的質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梅河口市| 澜沧| 富源县| 南宫市| 青河县| 万宁市| 双峰县| 扎鲁特旗| 乐安县| 西乡县| 容城县| 道孚县| 楚雄市| 苍山县| 大田县| 青浦区| 永仁县| 南部县| 开鲁县| 和林格尔县| 泸定县| 合水县| 云和县| 务川| 德钦县| 北京市| 沙洋县| 汾西县| 天门市| 正蓝旗| 襄垣县| 浪卡子县| 右玉县| 荆门市| 乌兰察布市| 裕民县| 柳林县| 阿克| 临泉县| 喀什市| 汤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