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定位自己——在人生的天平上找準自己的位置(2)

接下來是“自我催眠”,將每一個信念都放在你的心里來加以測試。首先,先選擇一個你認為是正面的信念,然后想象你自己現在正處于這樣一個實際發生的狀況,而且在這個狀況里,你的這個信念正在付諸實現。舉例來說,如果你很擅長于吸引兒童的興趣,比如講故事、唱兒歌,你就想象你自己正在這樣做,而且正在享受自己做得很好的感覺。這個例子也許正是受到你的清單上“友好的”或“令人喜歡的”這些詞語激發而產生出來的。為了讓感受更真實,你需要想象一些視覺上的東西可以是小孩的臉、故事書以及你周圍的任何事物。如果你可以感覺自己聽到的任何聲音,包括你自己講話、唱歌的聲音,或是體驗到任何與你正在做的事情有關的感覺,那么這種真實性就更為強烈了。換句話說,你最好動用起自己的感官,必要時五種都要用到,其中視覺、聽覺和感覺是最為重要的。這種感覺很像是自我的催眠,你必須讓自己先進入一個放松的狀態。

現在將情景轉到一些不會令你覺得喜悅的事情上,也就是那些負面的自我信念。舉例來說,你的同事正在熱烈討論著什么,但你卻插不上嘴,你不喜歡看到自己正在這么做或處于這樣的狀態。這也許就是“拘束的”、“害羞的”、“難以交流的”這些詞語所激發出來的。你可以回想一次過去的不好的經歷,也可以去想象未來可能會發生的一件事情,如同上面一樣,把它感覺得越真實越好。

通過上述的兩個步驟,你已經體驗到自己的兩個不同的形象正面的和負面的,分別反映出某一個特定的自我信念。把這兩種想象加以比較,你會開始看到一些差異。這并不是指這兩個情景在內容方面的差異(如講故事、唱兒歌和難與同事交流兩件事情上的差異),而是視覺、聽覺和感覺等方面的差異。

也許這是你第一次了解自己對自己的感覺,了解你的自我形象。在重新審視之后,你就可以運用那些令人產生力量的詞語,創造你希望擁有的信念,改變那些不再有用的信念,進而把自己的潛能開發出來。

思想決定為人。

歐洲有一句名言:“一個人的自我思想決定他的為人。”行為是思想綻放的花朵,人們外在的言行舉止,無論是自然行為還是刻意行為,都是由內心隱藏的思想種子萌而來。

美國皮套業的明星約翰·比奇安,曾經是一名警官,只是喜歡在業余時間做皮套。后來,他創辦了全美最大的制造皮套和皮帶廠家比安奇國際公司,專供執法人員和軍方使用。他也擔任過亨廷頓控股公司的顧問和瑟法里公司的發言人。比安奇在這個行業有極大的吸引力,當他出現在皮套展覽臺時,展廳的人們排著長隊,只為一睹他的風采,就像西部鄉村歌星會見他的歌迷。他給別人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信不信由你,三十八年前,我還年輕的時候,在咖啡廳干過活,我看見公司的老板進進出出,我觀察他們時就問自己:什么使他們與眾不同?他們在干些什么?我應當好好研究一下。我發現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他們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充滿信心。他們無所畏懼,他們是自信的。從那時起,我反復思考,后來發現,恐懼是許多問題的根源。你必須對自己有信心,如果你自己沒有信心,任何人都無法相信你。”

萊尼特是一名普通的修理工。他的朋友們條件與他差不多,但薪水卻都比他高,住在高級的住宅區。萊尼特覺得很困惑,究竟自己什么地方不如他們?在見過心理醫生之后,他找到了癥結所在。他發現自從他懂事以來,就極不自信、妄自菲薄、不思進取、得過且過,他總是認為自己無法成功,也從不認為可以改變這一點。于是,他痛下決心,再也不自我貶低,要信心十足。他辭掉了原來的工作,通過面試,進入一家知名的維修公司,兩年之后,成為行業中的著名人士。

在上面的兩個例子中,他們的成功都被他們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一個人對自我的態度,既可以作為武器,摧毀自己,也能作為利器,開創一片無限快樂、堅定與平和的新天地。

心理學家馬斯洛在《動機與個性》中提到“自我接受”這個概念。他說:“新近心理學上的主要概念是:自發性、解除束縛、自然、自我接受、敏感和滿足。”我們的心靈常常因為罪惡感,以及過去和現在所犯的種種過錯而自慚形穢。我們漸漸缺乏了尊敬和喜愛自己的能力。為了學習喜歡自己,我們必須面對自己的缺點,容忍自己的缺點。這并不是不思進取、懶惰或是什么,這只表示我們必須認識到沒有人,包括我們自己,能夠100%地優秀。要求別人完美是不公平的,要求自己完美更是荒唐。所以,千萬別這么苛待自己。有時候,我們要試著練習自我放松,取笑自己的某些錯誤,要學習喜歡自己。

不喜歡自己的人,常表現為過度的自我挑剔。適度的自我批評是有益的、健康的,有助于個人的發展;但超過了這個程度,就會影響我們的積極行為了。如果一個人過于自我挑剔,當他從事一件事時,他會覺得自己很笨拙、很膽怯,想到自己的種種缺點,便沒有勇氣繼續下去。這樣的話,他最大的敵人就是他自己了。《圣經》中,當耶穌遇到受折磨的人時,他不去查問為什么這些人會如此,也不會給予很多的同情,而是說:“你的罪被赦免了,回家去吧,而且不要再犯罪了。”忘記過去的錯,愛自己,你認為你是巨人的時候,你才會成為真正的巨人。

成功者不回避真實與現實。

要獲得成功,應該追求真實。莫將目光避開真實。所有的成功者,都是不迴避真實與現實的。我們每個人都具備一種看穿現實的本領,只不過這種本領如果一直不用就會鈍化,久而久之還會完全喪失。

我們應該永遠追求真實,努力使自己正視真實,而不能蒙騙自己。歪曲事實而到手的成功,即便可以算得上是成功,歸根結底也不過是偶然的、短命的。真正的成功之路是回避不了真實與現實的。盡管那可能是一條荊棘叢生之路,你也只能在事實的土壤上摸索前進。因為通往成功的光明之頂,非此別無他途。

人的社會應該是由真實、誠實和正直三大支柱而支撐。那些已經獲得成功的先驅者,無不遵從這三大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針對每件事、每個行動,應該常問自己:“這是事實嗎?……這是他(我)認真的想法嗎?”如果你能挺著胸膛說“是!”,如果你能得到“不錯,那想法是認真的!”的評價,那么你的認識可以說多半是對的。任何目標都靠積極行動才能達到。行動的結果完全取決于你。只有始終看清真實,成功的道路才會向前延續。

不管你處于什么樣的環境中,要成為一個能正確認識自己的健全之人,真實是超過一切的至關重要的條件。了解真實,承受真實,這就有了成功的希望。

一個善于識別真實的人,必定對自己與他人的差異很敏感。不僅明了自己,也能看透別人正需要什么和正追求什么。

成功是一種過程,不可一蹴而就,我們所余下的時間不是還相當多嗎?但是,也不要忘記,時間的鐘擺一秒鐘也不會停歇。勝利的女神從不把微笑賜給那些拱手奉送時間的人。世上沒有可供任意揮霍的時間。

人常常迷失在自我當中。

我是誰,我從哪里來,又要到哪里去,這些問題從古希臘開始,人們就開始問自己,然而都沒有得出令人滿意的結果。

人常常迷失在自我當中,很容易受到周圍信息的暗示,并把他人的言行作為自己行動的參照,從眾心理便是典型的證明。其實,人在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受到他人的影響和暗示。比如,在公共汽車上,你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一個人張大嘴打了個哈欠,他周圍會有幾個人也忍不住打起了哈欠。有些人不打哈欠是因為他們受暗示性不強。哪些人受暗示性強呢?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的測試檢查出來。

讓一個人水平伸出雙手,掌心朝上,閉上雙眼。告訴他現在他的左手上系了一個氫氣球,并且不斷向上飄;他的右手上綁了一塊大石頭,向下墜。三分鐘以后,看他雙手之間的差距,距離越大,則受暗示性越強。認識自己,心理學上叫自我知覺,是個人了解自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更容易受到來自外界信息的暗示,從而出現自我知覺的偏差。

在日常生活中,人既不可能每時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總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地位來觀察自己。正因為如此,個人便借助外界信息來認識自己。個人在認識自我時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從而常常不能正確地知覺自己。

曾經有心理學家用一段籠統的、幾乎適用于任何人的話讓大學生判斷是否適合自己,結果,絕大多數大學生認為這段話將自己刻畫得細致入微、準確至極。下面一段話是心理學家使用的材料,你覺得是否也適合你呢?

你很需要別人喜歡并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傾向。你有許多可以成為你優勢的能力沒有發揮出來,同時你也有一些缺點,不過你一般可以克服它們。你與異性交往有些困難,盡管外表上顯得很從容,其實你內心焦急不安。你有時懷疑自己所做的決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確。你喜歡生活有些變化,厭惡被人限制。你以自己能獨立思考而自豪,別人的建議如果沒有充分的證據你不會接受。你認為在別人面前過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你有時外向、親切、好交際,而有時則內向、謹慎、沉默。你的有些抱負往往很不現實。

這其實是一頂套在誰頭上都合適的帽子。

一位名叫肖曼·巴納姆的著名雜技師在評價自己的表演時說,他之所以很受歡迎是因為節目中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鐘都有人上當受騙”。人們常常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心理學上將這種傾向稱為“巴納姆效應”。

“巴納姆效應”在生活中十分普遍。拿算命來說,很多人請教過算命先生后都認為算命先生說得“很準”。其實,那些求助算命的人本身就有易受暗示的特點。當人的情緒處于低落、失意的時候,對生活失去控制感,于是,安全感也受到影響。一個缺乏安全感的人,心理的依賴性也大大增強,受暗示性就比平時更強了。加上算命先生善于揣摩人的內心感受,稍微能夠理解求助者的感受,求助者立刻會感到一種精神安慰。算命先生接下來再說一段一般的、無關痛癢的話,便會使求助者深信不疑。

你也有從眾心理嗎?你是否也在“巴納姆效應”中迷失自己?

從別人眼中找到真實的自我。

認識自我,是我們每個人自信的基礎與依據。即使你處境不利,遇事不順,但只要你賴以自信的巨大潛能和獨特個性及優勢依然存在,你就可以堅信:我能行,我能成功。

世上的人看月亮,有人喜歡月圓的時候,也許是因為象征圓滿;也有人喜歡弦月,可能是因為富有詩意;不一樣的人看月亮,就會對月亮有著不一樣的想法。但是,不管人們對于月亮是什么樣的想法或觀感,月亮終究還是得循著自己的軌跡前進,反正它永遠也無法滿足所有的期盼。更何況,人要怎樣看月亮,對月亮有怎樣的想法、觀感,反映的是人們自己的狀態或需求,未必是因為月亮才這樣想的。至于別人對我們的眼光,常常反映的也是他們自己的心理狀態:有人就是憤世嫉俗、怨天尤人,看誰都是一樣不滿,對我們當然也不會例外;有人過于主觀,常是以偏概全,認識我們沒有三分鐘,就已經對我們抱有成見了;還有人根本不在乎別人,對這樣的人而言,你怎樣表現都好,也怎樣都不好,反正他是看自己心情說話的人。如果我們過于在乎這些人的想法,只會顯示出對自己太沒有自信,更是徒增自己的煩惱罷了。

當然,還有另外一些人,比如我們的父母、長輩或是朋友,他們是真心關愛、在乎我們的人。如果用心聆聽他們的想法或建議,對我們自己會有很大的助益,因為他們是真心為我們著想的人。不過,即使是做父母的也未必能夠完全了解自己小孩的需要,有時候父母也常會因為自己的局限,而對小孩有著某種過度期待,更別說是其他人了。所以,即使是那些愛我們的人,我們雖然能夠了解、體會他們的心情,但是對于他們所做的建議、分析,還是得要經過我們自己的檢討、過濾才行。畢竟,要對自己負責,最了解自己的,往往還是自己。

這倒不是說,那些不是為我們著想的人,我們就不必在乎他們的想法了,只是說我們得清楚地知道別用情緒來回應別人個性、習慣上的不圓滿,才能平心靜氣去接受那些對我們有益的建議。至于對那些關心我們的人,彼此的關系應該是分享與聆聽,并不是遵從對方的期待而改變。對于那些真是不能接受或是無法達成的期待,還是得要適時地拒絕才行,否則就容易成為關系中造成決裂的隱藏炸彈。也有些時候,我們的理想與那些關愛我們的人相抵觸,或許自己非常清楚為什么要作這樣的選擇,清楚地知道將來的發展,但是別人并不知道,如果我們要堅持自己的選擇,也得要盡力溝通清楚才好。

總而言之,與他人的互動中,別人對于我們的所作所為,都會有他們自己的想法。在我們聆聽別人意見時,先要了解他們對我們的心情是什么,然后再仔細考量他們的建議是否適合。我們總是應該要聽聽別人對自己的想法或建議是什么,但是永遠要記住的是,我們無法滿足所有人的期待;而且最終的目的,是透過別人像是照著鏡子一樣地看清楚自己,然后表現出真實的自己,并不是一味地把自己塑造成別人眼中完美的形象。

一個人在自己的生活經歷中,在自己所處的社會境遇中,能否真正認識自我、肯定自我,如何塑造自我形象,如何把握自我發展,如何抉擇積極或消極的自我意識,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或決定著一個人的前程與命運。換句話說,你可能渺小而平庸,也可能美好而杰出,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的自我意識究竟如何,取決于你是否能夠擁有真正的自信。請記住,認識自我,你就是一座金礦,擁有自信、自主、自愛,你就一定能夠在自己的人生中展現出應有的風采。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寿区| 桦南县| 宝坻区| 河北省| 侯马市| 宜兴市| 广灵县| 怀远县| 福建省| 平和县| 卢龙县| 济阳县| 交口县| 泸州市| 莱西市| 洛隆县| 深水埗区| 山丹县| 松江区| 会泽县| 洪洞县| 定安县| 友谊县| 天全县| 静安区| 昭觉县| 佳木斯市| 民县| 中宁县| 桃园市| 盐山县| 平潭县| 化德县| 闸北区| 孝感市| 郴州市| 玛沁县| 凉城县| 安远县| 西平县| 海盐县|